中药学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0253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4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药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药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药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药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笔记.docx

《中药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笔记.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笔记.docx

中药学笔记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解表药

(不宜久煎,汗多,伤津液的慎用)

发散风寒药

*一、麻黄:

2-9

药性: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攻效:

发汗解表(与桂枝相须),宣肺平喘(平喘止咳。

蜜炙麻黄),利水消肿。

主治:

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肺热壅塞证(麻杏石甘汤)、风水证(越婢汤)。

注意:

对高血压、失眠慎用

*二、桂枝:

3-9

药性: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攻效: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

风寒表虚证(与白芍配伍调和营卫如桂枝汤)。

寒凝瘀血证(配伍活血化瘀)、风寒痹证(配伍祛风湿)、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证。

注意:

血热妄行禁用

*三、紫苏:

5-9

药性:

辛、温。

归肺、脾经。

攻效: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主治:

外感风寒兼咳嗽痰多证、外感风寒兼气滞证

四、生姜:

3-9呕家圣药

药性:

辛、温。

归肺、脾、胃经。

攻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

脾胃虚寒证、肺寒咳嗽

五、香薷:

3-9

药性: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攻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

暑湿证。

(外散风寒、内化湿阻)、风水证、水肿证。

注意:

作发汗解表要用量小、短煎;作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要用量大、久煎。

六、荆芥:

4.5-9

药性:

辛、微温。

归肺、肝经。

攻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利咽喉,止痒、止血(炒碳)。

主治:

外感表证(不管风寒、风热)、咽喉肿痛、皮肤瘙痒。

七、防风:

4.5-9

药性:

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攻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荆芥发汗之力强于防风,防风祛风之力强于荆芥。

主治:

风寒表证、直接止痛、息风止痉(热证不宜用)

八、羌活:

3-9

药性:

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攻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

风寒表证(羌蒲蓝薄汤)、风湿痹证(上肢肩背疼痛最好)

九、白芷3-9

药性:

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攻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

外感风寒兼阳明经痛,比如说眉棱骨、前额这些疼痛证、外感风寒兼有鼻塞不通证

十、细辛1-3

药性:

辛、温,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攻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主治:

外感风寒,兼有鼻塞不通或者清涕不止证或兼有肺寒、鼻渊。

注意:

有小毒。

麻痹呼吸中枢、久服患癌

十一、蒿本3-9

药性:

辛、温,。

归膀胱经。

攻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十二、苍耳子3-9

药性:

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

攻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主治:

外感风寒,兼有鼻塞不通或者清涕不止证、风湿痹证。

注意:

炒用

十三、辛夷(包煎)3-9

药性:

辛、温。

归肺、胃经。

攻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

宜包煎。

主治:

外感风寒,兼有鼻塞不通或者清涕不止证,与苍耳子相须用。

十四、葱白3-9

药性:

辛、温。

归肺、胃经。

攻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发散风热药

(可以用于温病卫分证)

*一、薄荷3-6

药性:

辛、凉。

归肺、肝经。

攻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主治:

外感表证(不管风寒、风热)

*二、牛蒡子6-12

药性:

辛、苦、寒。

归肺、胃经。

攻效: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风热感冒或者温病初起兼有咽喉痒痛或者红肿疼痛证、疮痈肿痛、腮腺炎。

*三、蝉蜕3-10

药性:

甘、寒。

归肺、肝经。

攻效: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

外邪犯肺,肺气不宣,肺主声音,出现了声音嘶哑证;肝风内动证。

*四、桑叶3-10

药性:

甘、苦、寒。

归肺、肝经。

攻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蜜炙),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主治:

外感风热或者温病初起,兼有肺热或者燥热咳嗽证(桑菊饮)、目赤肿痛证、肝肾精血不足的眼目昏花,视物不清证、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五、菊花5-9

药性: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攻效:

疏散风热(黄菊花),平抑肝阳(白菊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与桑叶相须。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较强,菊花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六、蔓荆子5-9

药性: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攻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七、柴胡3-9

药性:

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攻效:

解表退热(生用),疏肝解郁(醋炙),升举阳气(酒炙)。

主治:

不管风寒感冒的发热或者风热感冒的发热证(柴胡散),柴胡又(擅)长于外透半表半里(少阳邪气)(小柴胡汤);肝气郁结证(逍遥散);脾气不升,脾气下陷(脾虚)(补中益气汤)。

注意:

解表退热量要大些(10g),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量要小些(3-6g).

八、升麻3-9

药性:

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攻效: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脾)阳气。

主治:

阳明热如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证;脾虚气陷证。

*升举脾阳只有四个药(柴胡、葛根、升麻、黄芪)

*九、葛根9-15

药性:

甘、辛、凉。

归脾、胃经。

攻效:

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煨葛根)。

主治:

不管风寒感冒的发热或者风热感冒的发热证、外感兼有项强证、脾虚清阳不升的久泻不止证(七味白术散)。

十、淡豆豉6-12

药性:

苦、辛、凉。

归肺、胃经。

攻效: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就是对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和杂病当中的脏腑的气分热证的治疗功效)

*一、石膏15-60(与知母相须为用)

药性:

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攻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主治: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白虎汤);肺热咳喘证、胃热证。

*二、知母6-12

药性:

苦、甘、大寒。

归肺、胃、肾经。

攻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白虎汤);肺热咳喘证、胃热证。

肾阴虚,虚火亢旺证(知柏地黄丸)。

三、芦根15-30

药性:

苦、寒。

归肺、胃经。

攻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清肺热排脓、清胃热止呕。

主治: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肺热咳喘证(苇茎汤)、胃热证。

四、天花粉10-15

药性:

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攻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

胃热的口渴证(消渴病)、清肺热能化痰,清胃热能生津。

五、淡竹叶6-15

药性:

甘、辛、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攻效: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

心热下移小肠证(导赤散)

六、栀子5-10

药性: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攻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主治:

心火盛,心热内盛,烦燥不安证、能清三焦热、湿热的黄疸和湿热的淋证。

七、夏枯草9-15

药性:

辛、苦、寒。

归肝、胆经。

攻效: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

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高血压、眩晕等肝火证、用于痰火郁结的瘰疬、瘿瘤、乳癖。

八、决明子10-15

药性: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攻效: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九、寒水石

药性:

辛、咸、寒。

归心、胃、肾经。

攻效:

清热泻火。

十、谷精草10-15

药性:

辛、甘、平。

归肝、肺经。

攻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治疗湿热病证;兼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的功效)

一、*黄芩3-10

药性:

苦、寒。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攻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二、*黄连2-5

药性:

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攻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黄柏2-12

药性:

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攻效: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黄芩、黄连、黄柏常相须,黄芩偏泻上焦肺火;湿温病用得多;清少阳热。

黄连偏泻中焦胃火(湿热痢疾如香连丸),并长于泻心火。

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退虚热与知母相须)(黄疸、痢疾、淋证、带下)。

四、龙胆3-6

药性:

苦、寒。

归肝、胆经。

攻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

肝胆的(湿)热病证为主(龙胆泻肝汤)。

五、秦皮6-12

药性:

苦、涩、寒。

归肝、胆、大肠经。

攻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主治:

湿热的痢疾、肝热目赤,肺热咳嗽。

六、苦参5-10

药性:

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攻效: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

湿热病证如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煎汤或者局部用药来治疗皮肤,或者痔疮,或者妇科病的阴道的一些湿热病证,阴痒、带下这样一些病证用得更多一些。

七、白鲜皮5-10

药性:

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攻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八、苦豆子1.5-3

药性:

苦、寒。

有毒。

归胃、大肠经。

攻效: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九、穿心莲6-9

药性:

苦、寒。

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注意:

入汤剂易致恶心呕吐,多做丸剂、片剂服用

清热解毒药

(用于疮痈肿痛、痢疾、咽喉肿痛,还包括温热病,烧伤、烫伤。

性味是真实滋味)

温热病

*一、金银花6-15

药性:

甘、寒。

归肺、心、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

温热病的,卫分阶段(银翘散),气分阶段(银翘白虎汤),营分、血分(清营汤)各个阶段;解暑热。

*二、连翘6-15

药性:

苦、微寒。

归肺、心、小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和疏散风热方面常常和金银花相须为用,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治疗疮痈的圣药);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

*三、板蓝根9-15

药性:

苦、寒。

归心、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

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和风热感冒,板蓝根长于利咽喉。

温毒所致的痄腮、大头瘟

四、大青叶9-15

药性:

苦、寒。

归心、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

较适合于温热病发热的患者,或者外感风热。

长于清热和凉血。

六、青黛1.5-3

药性:

咸、寒。

归肝、肺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

肝火旺的比如说眩晕、头痛、耳鸣。

小儿热盛生风。

肝火旺影响了肺热(黛蛤散)。

注意:

不能作汤剂,散剂冲服或入丸剂。

七、贯众4.5-9

药性:

苦、微寒。

有小毒。

归肝、脾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风热感冒和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当然主要是初期、血热妄行。

注意:

损伤视神经。

疮痈肿痛药

一、鱼腥草15-25

药性:

辛(真实滋味)、微寒。

归肺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

肺痈咳吐脓痰证。

注意:

不宜久煎

二、蒲公英9-15治乳痈之要药

药性:

苦、甘、寒。

归肝、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主治:

内痈外痈

注意:

内服、外敷均可。

三、紫花地丁15-30

药性:

苦、辛、寒。

归心、肝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内痈外痈,最佳的(是)用于疔疮。

四、土茯苓15-60

药性:

甘、淡、平。

归肝、胃经。

攻效: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

疮痈肿痛,内痈、外痈都在治、长于治疗梅毒,或者解汞毒。

五、熊胆0.2-0.5

药性:

苦、寒。

归肝、胆、心经。

攻效: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主治:

肝火证、肺热咳喘。

注意:

不作汤剂

六、野菊花

攻效: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七、大血藤9-15

药性:

苦、平。

归胃、大肠、肝经。

攻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

治疗肠痈的一个要药、风湿痹证。

八、败酱草6-15

药性:

辛、苦、微寒。

归大肠、肝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经常和红藤配伍在一起,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化瘀止痛。

在清热解毒的方面,败酱草,,优于大血藤,但是活血化瘀,败酱草又不如红藤。

九、金荞麦15-45

药性:

微辛、涩、凉。

归肺经。

攻效: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十、漏芦5-9

药性:

苦、寒。

归肝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经通脉。

十一、拳参4.5-9

药性:

苦、涩、微寒。

归肺、肝、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

咽喉肿痛药

一、山豆根3-6

药性:

苦、寒。

有毒。

归肺、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

治咽喉肿痛之要药。

注意:

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头昏头痛、腹泻腹痛、四肢乏力、心悸胸闷、神经系统的轻微的中毒。

二、射干3-9

药性:

苦、寒。

归肺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主治:

热毒咽喉肿痛,兼有痰浊阻滞、咳喘痰多(不分寒热都可以用,如射干麻黄汤)

注意:

孕妇慎用或忌用。

三、马勃1.5-6包煎

药性:

辛、平。

归肺经。

攻效: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四、青果4.5-9

药性:

甘、酸、平。

归肺、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五、锦灯笼5-9

药性:

苦、寒。

归肺经。

攻效: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六、金果榄3-9

药性:

苦、寒。

归肺、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利咽、止通。

七、木蝴蝶1.5-3

药性:

苦、甘、凉。

归肺、肝、胃经。

攻效: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热毒痢疾

一、白头翁9-15

药性:

苦、寒。

归胃、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治疗痢疾的比较优良的一个药物,治菌痢,还治原虫痢(腹痛便血,屡发屡止,经久不愈)。

二、马齿苋9-15

药性:

酸、寒。

归肝、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但不能用于原虫痢。

血热出血证

注意:

孕妇忌用。

三、鸭胆子0.5-2吞服,不入煎剂

药性:

苦、寒。

有小毒。

归大肠、肝经。

攻效:

清热解毒,止痢,疟截,腐蚀赘疣。

主治:

只能用于原虫痢。

注意:

有毒性。

口服了以后,对胃肠就有腐蚀性,对肝肾功能也有明显的损伤。

四、地锦草9-20

药性:

辛、平。

归肝、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五、委陵菜9-15

药性:

苦、寒。

归肝、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六、翻白草9-15

药性:

苦、寒。

归胃、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止血、止痢。

七、半边莲10-15

药性:

辛、平。

归心、小肠、肺经。

攻效: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八、白花蛇舌草15-60

药性:

微苦、甘、寒。

归胃、大肠、小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九、山慈菇3-9

药性:

甘、微辛、凉。

归肝、脾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十、

十一、千里光9-15

药性:

苦、寒。

归肺、肝、大肠经。

攻效: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十二、白蔹4.5-9

药性:

苦、辛、微寒。

归心、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十三、四季青15-30

药性:

苦、涩、寒。

归肺、心经。

攻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十四、绿豆4.5-9

药性:

甘、寒。

归心、胃经。

攻效: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清热凉血药

(温热病的营分证和血分证都是清热凉血药的主治证、内科杂病的血热妄行证)

一、生地(黄)10-15

药性:

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攻效: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主治:

温热病的营分证和血分证、内科杂病的血热妄行证、五脏六腑(胃、肠为主)阴虚证(如王补心丹、百合固金汤、一贯煎)。

二、玄参10-15

药性:

甘、苦、咸、微寒。

归肺、胃、肾经。

攻效: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慈阴(不补阴。

主要在于降虚火。

)。

生地黄、玄参常相须为用。

玄参泻火解毒强;生地黄清热凉血强。

主治:

温热病的营分证和血分证、热毒疮痈、咽喉肿痛。

三、牡丹皮6-12

药性:

苦、甘、微寒。

归心、肝、肾经。

攻效:

清热凉血,活血去瘀。

主治:

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犀角地黄汤)、血热妄行证(凉血止血药配伍)、虚热证(补阴药配伍)

四、赤芍6-12

药性:

苦、微寒。

归肝经。

攻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

与牡丹皮相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证。

清肝热优于牡丹皮

五、紫草5-10

药性:

甘、咸、寒。

归心、肝经。

攻效: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

麻疹防治。

六、水牛角15-30

药性:

苦、寒。

归心、肝经。

攻效: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

,温热病的气分、卫分(心肝为主)、营分、血分都能用。

清虚热药

(阴虚内热证、温热病的后期邪气伏藏于阴分。

小儿除疳热)

*一、青蒿6-12

药性:

苦、辛、寒。

归肝、胆经。

攻效: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主治:

外感暑热证、治疗疟疾(用生品)

*二、地骨皮9-15

药性:

甘、寒。

归肺、肝、肾经。

攻效: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主治:

阴虚火旺证、肺热咳嗽。

三、白薇4.5-9

药性:

苦、咸、寒。

归胃、肝、肾经。

攻效: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四、银柴胡3-9

药性:

甘、微寒。

归肝、胃经。

攻效:

清虚热,除疳热。

主治:

比较适合于肝疳。

五、胡黄连1.5-9

药性:

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攻效: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主治:

比较适合于脾疳。

泻下药

(治疗便秘证或其他里实积滞证)

攻下药

(泻下通便,用于便秘证;通便导滞(寒邪积滞,热邪积滞,饮食积滞、湿热积滞);清导实热)

一、大黄5-15

药性: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攻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清泄湿热。

主治:

治疗热积便秘(最重要的一个药)、寒邪积滞(须与温里药配伍)、湿热积滞(如痢疾)、温热病的高热神昏,或脏腑火热上炎的各种病证、出血证(尤其是在上消化道的出血(炒碳))、瘀血证(酒炒)。

湿热黄疸(茵陈蒿汤)、湿热淋证(八正散)

注意:

治习惯性便秘不宜常服易引起继发性的便秘。

泻下攻积宜生用、后下;治疗上焦的一些热证用熟大黄;出血证用焦大黄;瘀血证用酒炒。

二、芒硝10-15

药性:

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攻效: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大黄、芒硝常相须为用。

大黄泻下力强,为治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

注意:

十九畏(牙硝、朴硝);

三、蕃泻叶温开水泡服1.5-3;煎服2-6

药性:

甘、苦、寒。

归大肠经。

攻效:

泻下通便。

四、芦荟入丸散服1-2

药性:

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攻效: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润下药

(润肠通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主治肠燥便秘证。

最佳的剂型是作蜜丸剂)

一、火麻仁10-15

药性:

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攻效:

润肠通便。

二、郁李仁6-12

药性:

辛、苦、甘、平。

归脾、大肠、小肠经。

攻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三、松子仁5-10

药性:

甘、温。

归肺、肝、大肠经。

攻效: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峻下逐水药

(用于水湿比较壅盛,二便不通,胀闷胀满比较明显,病情比较急重的水肿,顽固的痰饮)。

*一、甘遂0.5-1

药性:

苦、寒。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攻效:

泻水遂饮,消肿散结。

主治:

臌胀、水肿、痰饮。

消肿止痛(外用)

注意:

不做汤剂,做丸散剂;十八反(不能和甘草同用)

*二、大戟0.5-1

药性:

苦、寒。

有毒。

归肺、脾、肾经。

攻效:

泻水遂饮,消肿散结。

主治:

臌胀、水肿、痰饮。

消肿止痛(外用),甘遂、大戟、芫花常常配伍使用(十枣汤)。

注意:

不做汤剂,做丸散剂;十八反(不能和甘草同用)

*三、芫花0.5-1

药性:

苦、辛、温。

有毒。

归肺、脾、肾经。

攻效:

泻水遂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主治:

臌胀、水肿、痰饮。

消肿止痛、顽癣(外用),(善于治胸胁的停饮)。

注意:

不做汤剂,做丸散剂;十八反(不能和甘草同用)

四、牵牛子1.5-3

药性:

苦、寒。

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攻效:

泻水遂饮,去积驱虫(蛔虫)。

主治:

臌胀、水肿、痰饮。

(善于治水肿(兼有利尿功效))。

注意:

3g峻下逐水治水肿;2g攻下药;1-1.5g缓泻导滞。

做丸散剂。

十九畏(巴豆)

五、商陆5-10

药性:

苦、寒。

有毒。

归肺、脾、肾、大肠经。

攻效:

泻水遂饮,消肿散结。

主治:

水肿(兼有利尿功效)、消肿止痛(外用)

注意:

适合作汤剂

六、巴豆0.1-0.3

药性:

辛、热。

有大毒。

归胃、大肠经。

攻效:

峻下冷积,遂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主治:

臌胀、腹水。

寒积便秘急症(用少量)。

喉痹。

巴豆峻下作用是最强的一味药(毒性最大)。

七、千金子1-2入丸散服

药性:

辛、温。

有毒。

归肝、肾、大肠经。

攻效:

遂水消肿,破血消。

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症为主的药物。

祛风寒湿药

一、独活3-9

药性:

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攻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独活、羌活常相须为用。

羌活发散力强,痛在上半身者;独活较缓,作用于下半身者。

主治:

风寒湿痹症。

祛风、散寒、燥湿的作用比较强、风寒表证(羌活强于独活)。

二、威灵仙3-9

药性:

辛、咸、温。

归膀胱经。

攻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主治:

风寒湿痹症。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斜(通络功效)。

三、川乌1.5-3

药性:

辛、苦、热。

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攻效:

祛风湿,温经止痛。

主治:

风寒湿痹症、寒凝疼痛证(长于散寒止痛)。

注意:

要炮制(炙川乌)、先煎(30-60分钟);十八反。

四、蕲蛇(白花蛇)3-9

药性:

甘、咸、温。

归肝经。

攻效:

祛风,通络,(祛风)止痉。

主治:

风寒湿痹证(祛风湿作用很强)、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斜、瘙痒性皮肤病。

五、木瓜6-9

药性:

酸、温。

归肝、脾经。

攻效:

祛风湿,舒经,和胃化湿。

主治:

风湿痹证兼有经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证、脚气(吴萸木瓜汤)、湿阻中焦证。

六、蚕沙5-15

药性:

甘、辛、温。

归肝、脾、胃经。

攻效:

祛风湿,和胃化湿。

七、伸筋草3-12

药性:

微苦、辛、温。

归肝、脾、肾经。

攻效:

祛风湿,舒经活络。

八、寻骨风10-15

药性:

辛、苦、平。

归肝经。

攻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

九、松节10-15

药性:

苦、辛、温。

归肝、肾经。

攻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

十、海风藤6-12

药性:

辛、苦、微温。

归肝经。

攻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

十一、青风藤10-15

药性:

苦、辛、平。

归肝、脾经。

攻效: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十二、丁公藤3-6

药性:

辛、温。

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攻效:

祛风湿,消肿止痛。

十三、昆明山海棠10-15

药性:

苦、辛、温。

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

攻效:

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十四、路路通5-9

药性:

苦、平。

归肝、肾经。

攻效: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祛风湿清热药

(风湿热痹的,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一、防已4.5-9

药性:

苦、辛、寒。

归膀胱、肺经。

攻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主治:

风湿痹痛、治疗牙痛、湿热水肿。

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

注意:

木防己使用量不要大,时间不要长(肾脏的毒害)。

*二、秦艽3-9

药性:

辛、苦、平。

归胃、肝、胆经。

攻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主治:

风湿痹证(寒热)广泛使用、风药当中之润剂、疼痛证、湿热证、阴虚发热。

三、络石藤6-12

药性:

苦、微寒。

归心、肝、肾经。

攻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主治:

热痹。

四、雷公藤10-25

药性:

苦、辛、寒。

有大毒。

归肝、肾经。

攻效:

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