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796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0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简介

工程名称: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建设地点:

安徽省某市某县某镇

工程业主单位:

安徽省某市某县某镇人民政府

工程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1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万元。

工程实施期限:

项目总体实施期为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

1.2项目背景

2011年12月,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确定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

“江河湖泊一旦污染,治理成本巨大,甚至不可逆转,要优先保护水质良好和生态脆弱的湖泊和河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精神,建立湖泊保护长效机制,有序地推进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太湖、巢湖、滇池等污染较重湖泊水污染防治一起,共同组成完整的、覆盖全局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2012年国家启动了《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工作,中央财政直接安排资金支持了瓦埠湖等30个湖泊的保护工作,将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列入规划中进行统一部署,加强保护。

2011年环保部、财政部选定瓦埠湖等8个湖泊为全国首批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瓦埠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地处某县城东南,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2°13′14″-32°32′51″和东经116°27′00″-117°04′,流域总控制面积4193km2,涉某、合肥、淮南三市。

瓦埠湖受黄泛影响,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淮水不断上涨,东淝河出口排水不畅,在其中部低洼处形成的狭长湖泊。

某县某镇位于瓦埠湖东岸某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位于瓦埠湖东淝河上游(32°01'8.76"N,116°47'31.86"E),取水规模为3000m3/d,已经成为某镇社会经济发展不寸替代的供水基础设施,是某镇人民生产、生活和农业的主要水源。

饮用水水源地属于地表水(河流)水源地,目前水质为Ⅲ类。

近年来,由于饮用水水源地上游直接或间接破坏和污染水源的行为时有发生,加之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下降趋势,对全镇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现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3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年)

(3)《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1994年)

(4)《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

(5)《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

2)政策文件及相关规划

(1)《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

(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计划》

(3)《瓦埠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实施方案》

(4)《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5)《某县某镇总体规划》(2008—2030年)安徽建苑城市规划研究院、某县某镇人民政府2008年12月

3)相关批复文件及报告

(1)《某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报告》

(2)《某县环保局关于某县某镇自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某环监[2012]50号)

(3)某县某镇自来水厂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4)规范和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与投资技术指南》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6)《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HJ2032-2013)

(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2]50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环办[2009]30号)

(9)《河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1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11)《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54-1-2011)

(1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1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HJ/T353)

(14)《湖泊流域入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15)《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1.4编制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

某镇饮用水水源地为河流型,为了切实做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在某县某镇自来水厂工程项目前期可研和设计的基础上深入项目现场,对水源地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地理条件、取水情况、供水范围、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充分考虑水源地类型,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进行了重新规划,确保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务求使水源地保护工程取得实效。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

根据某镇水源地调研情况基线调查,某镇饮用水源地存在农田面源污染、上游浮水植物污染、监测监控不完备等问题。

为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实施重点工程。

(3)节约成本、经济实用的原则

贯彻节约成本的理念,开展技术可行性强的工艺技术,选用经济实用的工程设备及材料,提升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管理水平。

1.5编制范围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中包括水源地上游浮水植物拦截工程、水源地滨水缓冲带及岸坡防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程以及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工程的方案论证,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以确定工程规模和总投资。

1.6项目建设目标

某镇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目标在于有效防止水源保护区的人为活动干扰,提升水源水质监测能力、加强保护区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降低或避免取水水质污染风险。

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1、一级、二级保护区交界处及周边存在的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

2、水质监测能力不强及预警监控能力不完善、水源地环境管理水平不高;

3、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存在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居民活动,以及以及保护区范围内存在岸边大片种植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二章区域概况及现状评价

2.1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某。

某是江准分水岭,由西南向东偏北横贯本区,属于淮河流域面积14912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东邻省城合肥市和巢湖地区;南接安庆地区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地区隔河相望。

东起舒城县舒三乡的太平村、西至金寨县西河乡余家湾,宽176公里;南自霍山县太平乡的挂龙尖、北至霍邱县朱港,长179公里。

瓦埠湖系江淮之间最大的行滞洪湖泊,安徽省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达24万多亩,地面径流涵盖合肥市的肥西、长丰两县部分乡镇,某市的金安、裕安、某县,淮南市的谢家集等,水系流经某县的东肥闸入淮河。

县志载:

淝水出于合肥西北将军岭,西行入某境,北流至东津渡,即古之长濑津,过长濑桥,又名肥桥,再西北流,于八公山南麓入淮,此即古时之淝口。

2.2区域自然概况

2.2.1地形地貌

某镇位于某县最南端,东与炎刘镇交接,南与肥西县接壤,西与某市裕安区毗邻。

从地图上看,某镇处于某县、某、合肥三座城市的三角中心地带,东距合肥市50公里,西至某市45公里,到新桥国际机场仅有20公里,交通区位十分优越,如图2.2-1。

图2.2-1某镇镇地理位置图

2.2.2气候气象

某镇属于湿润与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严冬期短,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本区属中低纬度,天气变化大,冷暖气流活跃,交锋频繁,雨量年际变化幅度大,年均降雨量904.7毫米,丰水年降雨量可达1405毫米,枯水年最低降雨量只有504毫米。

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在1520毫米,相对湿度平均在76%上下,年日照数2298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74千卡/㎡。

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极瑞高温40.4摄氏度,极端低温-21.4摄氏度,年平均无霜期213.2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月上旬,冬季最大冻土层厚度小于20厘米。

2.2.3水文条件

瓦埠湖是淮河中游较大的湖泊之一,属河流型湖泊,具有防洪、灌溉、养殖、供水及旅游等多种功能,湖面狭长,滩多水浅,南北长约51km,湖宽最宽处约6km,平水面积160km2,丰水面积168km2,枯水面积156km2,丰水位18.9m,枯水位15.5m,最大深度4.5m,湖底高程15.5m。

流域呈扇形,属丘陵区。

西自龙穴山,东北至吴山庙江淮分水岭以北的来水,分两支汇入瓦埠湖,一支源出肥西的大潜山,一支出自某的龙穴山,两支于董铺汇合后进入平原,至白洋淀进入湖区。

湖水经东淝河下段与某县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北流至赵台子注入淮河。

瓦埠湖流域多年(水文年)平均地表径流量9.39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9.091亿m3。

根据瓦埠湖水位站(1957~2008年)历年最低水位系列统计(见表2.2-1),50%、75%、90%、95%保证率水位分别为17.4m、17.11m、16.67和16.5m,相应库容分别为1.42亿m3、1.13亿m3、0.78亿m3和0.66亿m3。

表2.2-1瓦埠湖不同保证率蓄水量统计结果

保证率

50%

75%

90%

95%

97%

99%

水位(m)

17.4

17.11

16.67

16.50

16.38

16.30

库容(亿m3)

1.42

1.13

0.78

0.66

0.58

0.53

瓦埠湖97%典型年水平衡情况见表2.2-2,来水量合计为58925万m3,水位控制为18.0m时库容为2.2亿万m3,过水周期约为136天,用耗水量为42057万m3,出湖量为15868m3。

表2.2-2瓦埠湖97%典型年水平衡情况

来水量(万m3)

用耗水量(万m3)

出湖量

(万m3)

区间产水

湖区

产水

灌区

退水

农业用水

生活

用水

湖面

蒸发

渗漏

损失

瓦埠湖水位控制为18.0m时库容为2.2亿m3

31917

8573

18435

22053

3285

17060

659

15868

瓦埠湖董铺以上为双干河道,东干称天沟河,西干主源称东淝河。

东干起源于肥西县大潜山,西干起源于金安龙穴山。

右岸主要支流有金小堰、万小河、庄墓河,左岸主要支流有陡涧河、某县护城河。

2.3社会经济条件

2.3.1行政区划

某镇是中国安徽省某市某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现辖某街道、余集街道、丁岗村六冲村、冯楼村、魏荒村、顾岗村、张岗村、桥湾村、董埠村、魏楼村、陈岗村、庙桥村、张墩村,共计11个行政村、2个街道。

全镇总面积166.7平方公里。

2.3.2人口

某镇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末全镇13个村街,6.2万人。

2.3.3经济发展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初步核算某县全年生产总值(GDP)1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3亿元,第三产业增值41.4亿元。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8307元(折合1342美元),比上年增加659元。

其中全年农林牧总产值达到76.67亿元,增长4.8%。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6.5:

28:

35.5变化为2013年的35.2:

28.9:

35.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3%。

某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主要经济支柱是以农业和劳务经济为主。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人民的一致努力,某镇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0多家,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

镇内50多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可至所有行政村。

此外,某镇在计划生育、水利兴修、民政、文化教育事业及民生工程方面均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2.4饮用水源保护区现状

取水口区域为农村地区,在瓦埠湖上游,水质为Ⅲ类,沿岸农田较多,周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一定影响,如图2.4-1。

取水口需要进行清淤工程,另外取水口周边岸坡防护需要专门设计,防止取水口周边土方塌陷。

排取水口取水泵站旁边道路需要进行拓宽重建。

图2.4-1某镇取水口

2014年5月19日,某县环境监测站对某镇自来水厂取水口水域(见图1.2-1)进行采样监测,水质监测结果见表1.2-1。

水质达到Ш类标准。

2014年11月12日,再次对取水口处水域水质进行监测,发现总氮、总磷为Ⅴ类,水质较差。

取水口上游漂流下来水花生、槐叶萍等浮水植物,由于腐烂严重污染取水口处水域水体,导致取水水质难以达到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目标水质Ⅱ类水要求;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只设置了3个界碑及宣传牌,对于当地饮用水保护区的警示作用不够,对过往的农田耕作人员宣传教育不足;由于水源地周围农田密集,人类活动较多,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围未进行隔离防护等。

表2.4-1某镇取水口水质指标

时间

DO

(mg/L)

TN

(mg/L)

TP

(mg/L)

NH4-N

(mg/L)

高锰酸盐指数

(mg/L)

5-19

6.24

0.502

0.166

0.378

4.36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性要素。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开发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开挖精养鱼池以及水库围网养殖、不当投饵等直接或间接破坏和污染水源的行为时有发生,加之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下降趋势。

某县环境监测站2014年5月16日至6月19日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进行取样监测,取样的22个取水口中,2个使用地下水的取水口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20个使用地表水的取水口,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有9个,达到Ⅳ类标准的8个,达到Ⅴ类标准的3个。

合格率仅达9%(仅地下水的合格)。

全县共计25个乡镇,其中:

正阳(部分)、陶店两乡镇饮用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另23个乡镇饮用地表水,其中:

达到达到Ⅲ类标准的乡镇有9个(大顺镇、炎刘镇、某镇、板桥镇和张李乡、安丰塘镇、丰庄镇、安丰镇、某春镇、八公山乡);达到Ⅳ类标准的乡镇有8个(瓦埠镇、某镇、双庙集镇、众兴镇、迎河镇、正阳关镇、窑口镇、保义镇);达到Ⅴ类标准的乡镇有3个(隐贤镇、堰口镇、涧沟镇)。

水源地水质问题已经对全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现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某镇瓦埠湖饮水水源地保护区,关系到某街道5500人的饮水安全。

某镇取水口主要原因取水口淤泥较多、周边农田面污染严重,导致取水水质难以达到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目标水质Ⅱ类水要求;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只设置了3个界标,对当地饮用水保护区的警示作用不够,对过往的农田耕作人员宣传教育不足;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围未进行隔离防护,人为干扰因素较大。

水源地实施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饮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可以减少疾病,提高项目区群众的健康水平,减轻人民群众负担,同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维护社会稳定。

3.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根据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中,环保部、财政部去年选定瓦埠湖为全国首批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之一。

瓦埠湖水质状况关系到其周边地区及其他乡镇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瓦埠湖水质和生态保护,一直是安徽某市政府的工作重点。

当地政府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2)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得到了社会认可与支持

瓦埠湖由于近年来出现了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在此情况下,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加之政府部门与公共媒体对瓦埠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的必要性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的良好氛围。

本工程可大大削减入湖面源污染物负荷,有效改善湖泊水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工程的实施将可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支持,有利于工程的顺利推进实施。

(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水口周边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根据某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周边附近用地条件分析,有适宜工程取水口规范化建设的用地。

(4)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水口规范化建设技术经过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研究应用,技术趋于成熟。

在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源地上游水生植物拦截工程、水源地岸坡防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水源地保护规范化管理工程、上游清淤工程、地方配套取水管线升级改造工程。

国内外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水口规范化建设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将为某镇饮用水水源水源地取水口规范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5)资金保障

瓦埠湖所在某县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2013年全年地区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加,对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某县、地方两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对本项目的实施大力支持,承诺给予落实配套资金。

根据对瓦埠湖滩涂湿地、道路、岸堤、水文、地质等自然特征及社会经济的调查分析,在瓦埠湖开展饮用水水源水源地取水口规范化建设工程是可行的。

第四章方案论证

4.1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某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主要内容包括:

水源地滨水缓冲带及护坡防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水源地取水口清淤疏浚建设工程、水源地保护规范化管理工程、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工程。

工程总布局图如图4.1-1所示。

图4.1-1工程总布局图

4.2水源地滨水缓冲带及护坡防护工程

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有必要对进入水源地内的污染源进行有效防治。

滨水缓冲带及护坡防护工程能有效防治污染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水源地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2.1水源地滨水缓冲带方案比选

根据对取水口的现场调研发现,取水口附近原有滨水带已退化,并有大片农田,化肥和农药流失带来的污染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段,对取水口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这种具有明显面源特征的污染源可以通过在一级保护区建设滨水缓冲带来解决,具体设计方案工艺如下:

方案一:

该类型植被缓冲带设计为A区10m,B区20m,C区5m宽的沿河条带或沿湖岸带。

进行植物优化配置时,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地适树和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乔、灌、草共同组成的河岸带生态系统。

A区作为最外围植被,也是截留外环境污染物的第一道屏障,应以对污染物截留和消减污染物能力最强的乔木、灌木为主,宽度可设10米。

B区植物仍然以乔木、灌木为主,且将宽度扩大到20米,通过两道植被缓冲带的截留和消减,大部分污染物将被截留或消减。

由于乔、灌植被缓冲带对总氮的去除率高于总磷,实验研究表明,湿地和湿生植物对磷有很好的去除效率,因此在临水的C区设计以草本等湿生生物为主,总体上,植被缓冲带的宽度在35米左右,在保证植被缓冲带最大消减污染物效率下,较好地节约了土地,见图4.2-1。

图4.2-1用水保护区河岸植植被缓冲

方案二:

该类型植被缓冲带设计为A区20m,该区以乔木和草皮为主,用以从农田过渡到饮用水源地植被缓冲带,通过乔木和草皮先行截留和吸收一部分来自外环境的农村面源污染,B区则设置宽度30m的乔、灌、草植被系统,通过系统植被生态系统协调作用,最大限度截留和消减污染物进入饮用水源地,并尽可能阻止人员靠近饮用水保护区水体,C区则设计10m宽的灌木和湿生植物,进一步消减总磷等有机污染物。

同样,在进行植物优化配置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做到适地适树和乔、灌、草、地被相结合,维护植被缓冲带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截留和消减污染物的效率,见图4.2-2。

图4.2-2用水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

方案三:

该类型植被缓冲带在生态敏感景观段内饮用水源地植被缓冲带,由于湿地、滩涂面积大,地表小环境多,且受外环境污染影响小,所以植物优化配置以乔灌木和湿地湿生植物为主,同时兼顾岸坡的稳定,没有划分严格的区带,只要满足基本宽度即可。

进行植物优化配置时,仍然要以选择乡土植物,适地适树为原则,利用现有的植物,通过加强保护,尽可能让植被自然恢复,为完善植被缓冲带生态系统,也可引入新的本地品种,构建一个健康的植被缓冲带生态系统,从而引导植被生态系统向多样性和稳定性方向发展,以便更好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质量,见图4.2-3。

图4.2-3饮用水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

方案比较如表4.2-1:

表4.2-1不同类滨水缓冲带比较

取水口特点

优点

缺点

方案一

取水口靠近城镇,人类活动频繁,土地利用的强度高,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受生活污水或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单位面积处理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较高,有效控制城镇生活污水污染。

能作为植被缓冲带的河岸或湖岸带水平宽度都较,容易受人为干扰。

方案二

取水口水源地人为活动频繁,植被分散零乱,以农业、林业为主。

单位面积处理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较高,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

占地面积大。

方案三

地处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山区河道或湖库,基本上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为主,人为活动干扰少。

靠近或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区域内,受保护较好的饮用水源地。

可以利用原有生态系统功能。

单位面积处理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较低。

通过上述优缺点分析,方案二不仅处理能达到很好,而且能针对某镇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农田面源污染的特点进行有效治理,故选择方案二作为本项目的滨水缓冲带处理工艺。

4.2.2水源地护坡防护方案比选

滨水护岸结构型式应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滨水带自然形态无需刻意突出人工护岸(护坡)结构的实施,宜在满足其稳定状态下保留其自然特征。

为满足滨水带生态修复工艺需求,确保滨水带的稳定,根据滨水带的不同特征,构建合适的护坡防护工程。

方案一:

农田型滨水带护岸(如图4.2-4):

缓坡型滨水带视水位变幅区的冲刷情况,布置植被生态护坡,宜以植物根系护坡为优先考虑方式,并宜考虑布置植物绿篱带,降低人类活动的干扰。

对于整体坡度大于1:

3的区段,可视为陡坡型,宜在水位变幅区及其附近区域设置砌石、石笼等具有植物恢复或生长条件的多空隙护坡结构,并宜在坡脚位置构筑抛石护脚结构体,对现有树木的生长形成防护能力。

图4.2-4农田型滨水带护岸(护坡)示意图

方案二:

植草空心块(砖)生态型护岸(如图4.2-5):

植草空心块(砖)生态型护岸利用自身结构满足护面稳定要求,且块(砖)孔洞内可提供较好的生物生存环境,为植物根系提供生存空隙。

护岸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

植草空心块(砖)从形式上一般可分为植草砖、六角螺母块、日字型砌块、田字形砌块及其它人工预制空心块体。

从铺筑形式上,可为斜坡面层铺设、阶梯式或台阶式堆砌等。

图4.2-5植草空心砌块生态型护岸示意图

方案三:

石笼生态型护岸(如图4.2-6):

石笼生态型护岸把自然生态与人工构筑物相结合用于抵御水流、波浪冲刷,具有良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