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外科口腔.docx
《颌面外科口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颌面外科口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颌面外科口腔
1.骨结合:
指在光镜下埋植在活骨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其间不存在骨以外(如结缔组织)等组织。
2.阻生牙:
指由于邻牙、骨和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3.干槽症:
指以疼痛和拔牙创愈合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
1.疖:
单个毛囊及其附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
2.痈:
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痈。
3.肿瘤:
人体组织细胞由于致病因素长时间的作用,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4.局部麻醉:
应用局麻药物或其他方法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的传导功能,使该区域疼痛消失的方法。
5.浸润麻:
将局麻药物注入手术区域局部组织内,麻醉其神经末梢达到无痛目的
6.表面麻醉:
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域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使浅表末梢神经麻痹,达到浅层组织痛觉消失的目的。
7.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8.中央型颌骨骨髓炎:
指病变始于颌骨中央的骨松质和骨髓,以后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9.边缘型~:
指炎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症性病变。
10.清创缝合术:
指对局部伤口进行的早期外科处理,预防伤口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基本方法。
11.危险三角区:
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内的三角区发生的感染,易由面静脉循环向颅内扩散。
12.智齿冠周炎:
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13.蜂窝组织炎:
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4.放射性颌骨坏死:
是因大剂量应用放射治疗而引起的,在此基础上继发感染
1.牙钳的组成:
钳喙、关节、钳柄。
2.拔牙阻力:
软组织阻力、骨组织阻力、邻牙阻力。
3.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①牙源性②腺源性③损伤性④血源性⑤医源性。
4.止血方法:
①指压止血②包扎止血③填塞止血④结扎止血⑤药物止血。
5.脑脊液耳漏、鼻漏的骨折部位:
颅前窝底或颅中窝底有骨折。
6.颌骨骨折复位标准:
恢复患者原有的咬合关系。
7.骨折愈合、二期愈合:
血肿形成、血肿机化、骨痂形成、骨痂改建。
8.牙挺的结构:
挺刃、挺杆、挺柄。
9.牙挺使用的工作原理:
杠杆原理、楔原理、轮轴原理。
10.下颌骨薄弱区:
①颏部正中骨折②颏孔区骨折③下颌角骨折④髁突骨折。
11.三叉神经:
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12.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
13.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麻醉、切开翻瓣、去骨、分牙、增隙、拔牙、拔牙创处理、缝合、压迫止血、术后医嘱及注意事项。
14.拔牙创愈合:
①拔牙创出血、血凝块形成②血块机化、肉芽组织形成③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代替肉芽组织④原始的纤维样骨代替结缔组织⑤成熟的骨组织代替不成熟骨质⑥牙槽突功能性改建。
15.引流的适应症:
①感染或污染创口②渗液较多③留有无效腔④止血不全的
16.引流的方法:
①片状引流②纱条引流③管状引流④负压引流。
17.引流注意事项:
引流的时间②引流的部位③引流物的固定④负压引流的安装
18.拔牙手术中最常用的方法:
钳拔法。
15.拔牙禁忌症:
心脏病、高血压、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肝炎、妊娠、月经期、急性炎症期、恶性肿瘤、长期抗凝药物治疗、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神经精神疾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拔牙后医嘱
1)30m后吐出棉卷或纱布2)2h后再进食,可进软食不宜过热,当日避免患侧咀嚼。
3)24h内,勿刷牙漱口;次日可刷牙,但勿伤及伤口。
4)术后当日不要用舌尖舔伤口、不要用手指触摸及吸吮。
5)术后当日适当休息,不宜剧烈运动。
6)术后少量血丝正常出血较多应及时就诊
6)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清洁7创伤大时间长抵抗力低者酌情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7)术后24h-48h撤除或更换引流条。
术后5-7天拆线。
2.牙拔除术术中并发症:
晕厥、术中出血、牙及牙根折断、对其他牙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组织损伤、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损伤、口腔上颌窦穿通、断根移位、误入食管或气管。
术后并发症:
出血、反应性疼痛、感染、术后肿胀反应、术后开口困难、干槽症、皮下气肿
1.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口内注射法.体位:
患者坐位头后仰,上颌牙颌面与地平面呈45°半张口。
进针点: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
注射角:
与上颌牙的长轴呈45°。
进针及注射量:
推进2CM回抽无血可注入麻药1.5-2ml。
口外.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交角,上后内方向推进约2cm,注射麻药2-3ml。
2.下牙槽阻滞麻醉:
口内注射.体位:
患者大张口,下颌牙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进针点:
磨牙后方的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处。
进针及注射量:
推进2.5cm左右,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1-1.5ml。
①切除在正常组织内(边界0.5-1CM)进行;②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术区;
③避免挤压瘤体,减少扩散机会;④应行整体切除不宜分块挖出;
⑤对肿瘤外露部分应以纱布覆盖,缝包;
⑥有溃疡者,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避免污染种植。
⑦用大量低渗盐水和化疗药物做冲洗湿敷;⑧创口缝合时须更换手套及器械
⑨采用电刀在术中或术后应用静脉或区域性动脉注射化学药物。
⑩对残存组织,可辅以电灼、冷冻、激光、局部注射抗癌药物或放疗等治疗。
2.请简述牙拔除术的适应证?
①牙体病。
由龋病造成的牙体广泛缺损残根残冠不能再治疗修复牙冠缺损者。
②根尖周病。
包括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术等保留的根尖病。
③牙周病。
④牙外伤。
因外伤劈裂、折断而不能修复的牙。
⑤错位牙。
影响功能美观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移位错位牙。
⑥埋伏牙、阻生牙。
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的阻生牙。
⑦额外牙。
引起正常牙萌出障碍或错位的牙。
⑧融合牙及双生牙阻碍恒牙萌出的牙。
⑨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替换的乳牙。
⑩治疗需要。
因正畸需要或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为预防肿瘤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
11病灶牙。
12骨折累及的牙。
因颌骨骨折或牙槽骨骨折所累及的牙。
鉴别要点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感染来源
以牙周膜炎、根尖周炎为主
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感染途径
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病变可累及骨松质与骨密
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骨密质,很少破坏骨松质
病变范围
可以是局限的,但多为弥散型
多为局限的,弥散型较少
病变区牙
病变受累牙多数松动,牙周炎明显
病源牙多为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病变部位
多在颌骨体,也可波及下颌支
多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少波及颌骨体
X线所见
慢性期病变明显,可有大块死骨形成,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慢性期见密质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
4.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①病因:
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
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②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
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
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
③治疗原则:
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5.LeFortⅠ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
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
LeFortⅡ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内侧壁、眶底、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有时可波及筛窦达颅前凹,出现脑脊液鼻漏。
LeFortⅢ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额弓上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常使面中部凹陷、变长。
此型骨折多伴有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
6.牙挺使用时,必须遵循下列规则:
1.绝不能以邻牙作支点。
2.除拔除阻生牙或颊侧需去骨者外,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一般不应作为支点。
3.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也不应作为支点4.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
5.用力必须有控制,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须正确。
7.拔牙基本步骤包括那几点?
1)分离牙龈:
沿牙颈部推动直达牙槽嵴,依先唇侧后舌侧顺序进行。
2)挺松病牙:
勿以领牙为支点,以免造成邻牙松动,防止刺伤邻近或对侧软组织。
3)安放牙钳:
张开钳喙,紧贴牙面沿牙冠内外侧推插至龈下,紧握钳夹牢患牙。
4)拔除病牙:
包括扭转、摇动、拔出。
感知阻力小的方向,顺势将牙拔出。
5)拔牙后的检查和拔牙创口的处理。
6)术后医嘱
8.请阐述智齿冠炎的扩散途径.
向外:
向磨牙后区扩散,脓肿在咬肌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穿出,形成颊部皮下脓肿面颊瘘;向前:
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形成瘘。
向后:
炎症沿下颌升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的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
9.晕厥的临床表现和预防:
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1)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
2)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患者于头低位;
3)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4)芳香氨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等。
病例分析题:
某患者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冠周炎反复疼痛,1周前出现右面部肿胀,范围达颞区、咬肌区、颊部及颌下区,伴严重的张口受限,可能有哪些间隙感染?
请论述诊断依据及处理原则。
答:
可能有咬肌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感染。
诊断依据:
1)咬肌间隙咬肌区肿胀,张口受限2)颞间隙:
颞区肿胀,张口受限
3)翼下颌间隙:
张口受限4)颞下间隙:
翼下颌颞间隙感染多伴有颞下颌间隙感染
5)颊间隙:
颊部肿胀;6)颌下间隙:
颌下区肿胀
处理原则:
1)全身有效、足量抗生素,必要时作脓培养和药敏试验。
2)全身支持:
患者张口受限,多间隙感染消耗及中毒症状较重,应注意支持治疗
3)局部穿刺,若有脓液则行切开引流.切开引流应行上下贯通引流,即距下颌骨下缘1.5~2cm作平行切口,颞部作于颞肌平行之纵形切口或沿颞肌附着作弧形切口,分离脓腔,上下贯通后置引流条。
4)感染控制后拔除阻生智齿。
1拔牙创愈合:
①拔牙创出血、血凝块形成②血块机化、肉芽组织形成③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代替肉芽组织④原始的纤维样骨代替结缔组织⑤成熟的骨组织代替不成熟骨质⑥牙槽突功能性改建。
2.引流的适应症:
①感染或污染创口②渗液较多③留有无效腔④止血不全的
3.引流的方法:
①片状引流②纱条引流③管状引流④负压引流。
4.引流注意事项:
引流的时间②引流的部位③引流物的固定④负压引流的安装
5.拔牙手术中最常用的方法:
钳拔法。
1)30m后吐出棉卷或纱布2)2h后再进食,可进软食不宜过热,当日避免患侧咀嚼
3)24h内,勿刷牙漱口;次日可刷牙,但勿伤及伤口。
4)术后当日不要用舌尖舔伤口、不要用手指触摸及吸吮。
5)术后当日适当休息,不宜剧烈运动。
6)术后少量血丝正常出血较多应及时就诊
7)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清洁8)创伤大时间长抵抗力低者酌情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9)术后24h-48h撤除或更换引流条。
术后5-7天拆线。
2.牙拔除术术中并发症:
晕厥、术中出血、牙及牙根折断、对其他牙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组织损伤、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损伤、口腔上颌窦穿通、断根移位、误入食管或气管。
术后并发症:
出血、反应性疼痛、感染、术后肿胀反应、术后开口困难、干槽症、皮下气肿
3.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口内注射法.体位:
患者坐位头后仰,上颌牙颌面与地平面呈45°半张口。
进针点: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
注射角:
与上颌牙的长轴呈45°。
进针及注射量:
推进2CM回抽无血可注入麻药1.5-2ml。
口外.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交角,上后内方向推进约2cm,注射麻药2-3ml。
4.下牙槽阻滞麻醉:
口内注射.体位:
患者大张口,下颌牙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进针点:
磨牙后方的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处。
进针及注射量:
推进2.5cm左右,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1-1.5ml。
1.无瘤操作原则
①切除在正常组织内(边界0.5-1CM)进行;②避免切破肿瘤,污染术区;
③避免挤压瘤体,减少扩散机会;④应行整体切除不宜分块挖出;
⑤对肿瘤外露部分应以纱布覆盖,缝包;
⑥有溃疡者,用电灼或化学药物处理,避免污染种植。
⑦用大量低渗盐水和化疗药物做冲洗湿敷;⑧创口缝合时须更换手套及器械
⑨采用电刀在术中或术后应用静脉或区域性动脉注射化学药物。
⑩对残存组织,可辅以电灼、冷冻、激光、局部注射抗癌药物或放疗等治疗。
2.请简述牙拔除术的适应证?
①牙体病。
由龋病造成的牙体广泛缺损残根残冠不能再治疗修复牙冠缺损者。
②根尖周病。
包括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术等保留的根尖病。
③牙周病。
④牙外伤。
因外伤劈裂、折断而不能修复的牙。
⑤错位牙。
影响功能美观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移位错位牙。
⑥埋伏牙、阻生牙。
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的阻生牙。
⑦额外牙。
引起正常牙萌出障碍或错位的牙。
⑧融合牙及双生牙阻碍恒牙萌出的牙。
⑨滞留乳牙影响恒牙正常替换的乳牙。
⑩治疗需要。
因正畸需要或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为预防肿瘤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
11病灶牙。
12骨折累及的牙。
因颌骨骨折或牙槽骨骨折所累及的牙。
鉴别要点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感染来源
以牙周膜炎、根尖周炎为主
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感染途径
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病变可累及骨松质与骨密
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骨密质,很少破坏骨松质
病变范围
可以是局限的,但多为弥散型
多为局限的,弥散型较少
病变区牙
病变受累牙多数松动,牙周炎明显
病源牙多为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病变部位
多在颌骨体,也可波及下颌支
多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少波及颌骨体
X线所见
慢性期病变明显,可有大块死骨形成,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慢性期见密质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
4.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①病因:
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
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
②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
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
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
③治疗原则:
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5.LeFortⅠ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
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
LeFortⅡ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中位骨折或锥形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内侧壁、眶底、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有时可波及筛窦达颅前凹,出现脑脊液鼻漏。
LeFortⅢ型骨折:
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额弓上骨折。
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常使面中部凹陷、变长。
此型骨折多伴有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
6.牙挺使用时,必须遵循下列规则:
1.绝不能以邻牙作支点。
2.除拔除阻生牙或颊侧需去骨者外,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一般不应作为支点。
3.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也不应作为支点4.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
5.用力必须有控制,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须正确。
7.拔牙基本步骤包括那几点?
1)分离牙龈:
沿牙颈部推动直达牙槽嵴,依先唇侧后舌侧顺序进行。
2)挺松病牙:
勿以领牙为支点,以免造成邻牙松动,防止刺伤邻近或对侧软组织。
3)安放牙钳:
张开钳喙,紧贴牙面沿牙冠内外侧推插至龈下,紧握钳夹牢患牙。
4)拔除病牙:
包括扭转、摇动、拔出。
感知阻力小的方向,顺势将牙拔出。
5)拔牙后的检查和拔牙创口的处理。
6)术后医嘱
8.请阐述智齿冠炎的扩散途径.
向外:
向磨牙后区扩散,脓肿在咬肌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穿出,形成颊部皮下脓肿面颊瘘;向前:
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形成瘘。
向后:
炎症沿下颌升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的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
9.晕厥的临床表现和预防:
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4)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
5)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患者于头低位;
6)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4)芳香氨酒精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
6)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等。
病例分析题:
某患者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冠周炎反复疼痛,1周前出现右面部肿胀,范围达颞区、咬肌区、颊部及颌下区,伴严重的张口受限,可能有哪些间隙感染?
请论述诊断依据及处理原则。
答:
可能有咬肌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感染。
诊断依据:
1)咬肌间隙咬肌区肿胀,张口受限2)颞间隙:
颞区肿胀,张口受限
3)翼下颌间隙:
张口受限4)颞下间隙:
翼下颌颞间隙感染多伴有颞下颌间隙感染
5)颊间隙:
颊部肿胀;6)颌下间隙:
颌下区肿胀
处理原则:
1)全身有效、足量抗生素,必要时作脓培养和药敏试验。
2)全身支持:
患者张口受限,多间隙感染消耗及中毒症状较重,应注意支持治疗
3)局部穿刺,若有脓液则行切开引流.切开引流应行上下贯通引流,即距下颌骨下缘1.5~2cm作平行切口,颞部作于颞肌平行之纵形切口或沿颞肌附着作弧形切口,分离脓腔,上下贯通后置引流条。
4)感染控制后拔除阻生智齿。
1.牙钳的组成:
钳喙、关节、钳柄。
2.拔牙阻力:
软组织阻力、骨组织阻力、邻牙阻力。
3.口腔颌面部感染途径:
①牙源性②腺源性③损伤性④血源性⑤医源性。
4.止血方法:
①指压止血②包扎止血③填塞止血④结扎止血⑤药物止血。
5.脑脊液耳漏、鼻漏的骨折部位:
颅前窝底或颅中窝底有骨折。
6.颌骨骨折复位标准:
恢复患者原有的咬合关系。
7.骨折愈合、二期愈合:
血肿形成、血肿机化、骨痂形成、骨痂改建。
8.牙挺的结构:
挺刃、挺杆、挺柄。
9.牙挺使用的工作原理:
杠杆原理、楔原理、轮轴原理。
10.下颌骨薄弱区:
①颏部正中骨折②颏孔区骨折③下颌角骨折④髁突骨折。
11.三叉神经:
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12.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
13.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
麻醉、切开翻瓣、去骨、分牙、增隙、拔牙、拔牙创处理、缝合、压迫止血、术后医嘱及注意事项。
口腔科门诊手术器械主要的消毒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
1.拔除上颌第一磨牙应麻醉的神经有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和腭前神经。
10.上颌牙中最接近上颌窦的牙是上颌第一磨牙。
11.拔牙后出血的局部因素有①急性炎症期拔牙②缝合不当③残留组织④血管破裂⑤创伤未复位⑥创口护理不当⑦激素
12.若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则皮肤创缘内卷或过度外翻。
13.临床创口分类中包括无菌创口、污染创口、感染创口。
14.临床上一般用作浸润麻醉的药物是利多卡因、阿替卡因、布比卡因。
15.常见的阻生牙为智齿、尖牙、前磨牙。
16.根据阻生牙与牙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①颊侧错位②舌侧错位③正中错位。
17.缝合的边距是<4mm。
1.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针尖不宜刺入过深。
过上,以免刺破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2.拔牙脱位运动,主要是摇动、扭转、牵引动作。
3.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阻力有骨组织、软组织、根部、邻牙四种。
4.咬肌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咽旁间隙感染可引起张口受限。
1、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常用的全麻方法有(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基础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6、口腔颌面部主要的筋膜间隙有:
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
7、口腔颌面部有唾液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若腮腺受损,易并发涎瘘;若面神经受损,可发生面瘫。
8、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止血方有(压迫止血;结扎止血和药物止血)
1.煮沸消毒法的消毒时间自水煮沸后开始计算,一般需(15-20)分钟。
对于肝炎患者污染的器械与物品,应煮沸(30)分钟。
2.碘酊在不同部位使用浓度不同:
消毒颌面颈部为(2%),口腔内为(1%),头皮部为(3%)。
3.丁卡因临床上主要用作(表面麻醉)。
4.单纯性高血压,无其他合并症,如脑、心、肾器质性损害,一般是可以拔牙的。
血压如高于(24/13.3kPa(180/100mmHg))时应先进行治疗。
未控制的糖尿病是拔牙的禁忌证,如需拔牙,血糖在(8.88mmol/L(160mg%))以内,又无酸中毒症状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