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543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docx

复习教育心理学docx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观点仁比较宽泛,以潘菽为代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观点2:

非宽泛,两种观点。

•以奥苏泊尔为代表,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

•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为代表,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线,教育心理学应研究教师教的全过程。

目前综合观点

•核心与主线: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科学:

就得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只能通过学习而获得。

•艺术:

就需要天赋、灵感、直觉和创造性,这些都是不可言传的。

•教师应当同时兼备技能和反思能力。

对于新教师而言,学习一些主要的教学技能对提高教学效果还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一个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与教的过程,掌握了一些教学技能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懂科•学又讲艺术的教育专家。

•麻烦的普通话

调整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决定还是先让学生保持方言,让学生常握普通话,这需要一个过稈。

每到上课,我先要用方言再用普通话重复-•遍,回答问题也是一样,要先帮他们把普通话转到方言的情境屮来,孩子们才能跟得上來。

这一年來,我从字母、到拼音,一个字一个字的矫正他们的读音,一句话一句话的帮他们改正,上网给他们搜集资料,要求学生阅读一些故事书等。

•没有分数的试卷

小王老师说一个注重分数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怎么会不注重分数!

从一年级开始,我从来不在班上大声宣读每个学生的成绩,更不会去排名次,我只强调他们错误的地方,所以,这两年多来,我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他们头脑中只有错对,没有分数!

所以,即使到了今天,发给他们一张没有分数的试卷,他们也不会惊奇!

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成绩看得那么重,相反,教师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了解他们的个性。

我只希望我的学生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只要学生爱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2)运用研究来理解和促进教学

学生“告状”反应的可能都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但是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积极的关注,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教育和反思,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以后的每节课,我都会花十分钟时间处理这些锁事,因为我内心十分清楚,学生来'告状’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有一个公正的裁决,而是为了引起我对他们的注意!

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

他们需要老师来聆听他们的世界!

奖励一定能增强学习动机吗?

•心理学家德西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道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

实验者在这一阶段是否继续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程度的指标。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哈里斯先生教八年级学生的社会课程,他在处理汤姆表现出的不良行为时遇到了麻烦。

今天上课时,汤姆卷了个纸飞机,他趁哈里斯先生转过身时,把飞机扔向空屮,引得全班同学一阵哄笑。

哈里斯先生应该怎

么办?

行为

理论

1、训斥汤姆

训斥是惩罚的一种形式,汤姆为避免惩罚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2、忽视汤姆

关注可能是对汤姆的一种奖励,忽视则意味着剥夺他的奖励。

3、让汤姆去办公室

被带到办公室是一种惩罚,这也剥夺了同学的(外在)支持。

4、告诉全班同学都有维持良好学习环境的责任,如果有人捣乱,则全班减少5分钟的休息时间,…

汤姆的捣乱行为是为了得到全班的关注,如果全班同学因他而减少休息,则同学们会使他的行为得到收敛。

5、向全班解释汤姆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破坏了全班制定的课堂规则。

汤姆的行为与班级行为标准相冲突,教师通过提醒可以使汤姆明白全班同学不会支持他。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创始之前

•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中国: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卅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荀子:

教学相长。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西方:

•夸美纽斯:

教育、教学与儿童年龄特征、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动机

•卢梭:

教育与儿童的年龄特征

•裴斯泰洛齐:

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即教育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设想。

•赫尔巴特:

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提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心理学家看到了科学心理学原理对教学的作用,对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持非常乐观的看法:

科学心理学原理,是可以运用于教育实践的。

(即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桑代克(美):

1903年,《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一般把它看作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13-1914年,又将之发展成了三大卷,分别是《教育心理学:

第一卷,人的本性》(1913).

《教育心理学:

第二卷,学习心理学》(1913)、《教育心理学:

第三卷,心智运作、疲劳、个体差异及其原因》(1914)。

(三)发展时期(20S-50S)

•20S,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内容。

•30S人们对教育心理学家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其结果并不理想,对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转入悲观失望。

•前苏联维果茨基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移入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

他确立了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问题上,提出“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40S:

弗洛伊德:

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S: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特点: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最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占优势。

〈三〉成熟时期(60S-70S)

•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S: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提倡发现学习

•-70S: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过程

•-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日趋集中

•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四》完善时期(80S以后)

•越来越注重于教学实践相结合,分歧也越来越小:

一方面认知派与行为派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另一方面东西方相互吸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主张等);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1976年弗拉维尔提岀“元认知”,丹博提岀学习信息加工过程模式。

P367)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古代学者的著作中,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丰富。

•1908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

•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开始传入影响我国,一直到解放前停留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上。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成果,同时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加以改造。

•1962-63年潘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66-76年,严重摧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980潘菽《教育心理学》,代表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观点。

西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特别是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纷纷传入我国。

•近年来,主要受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在翻译的同时,开展独立研究,一大批

《教育心理学》教材。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掌握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解释其教学启示,尤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掌握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解释其教学启示;

掌握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解释其教学启示;

掌握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解释其教学启示;

了解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教育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

1、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争论: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共同决定论

•相互作用论

高尔顿:

名人家谱调查研究

华生:

名言写照

斯腾:

人类心理的发展是受遗传和环境这两者相辅相成的结果。

皮亚杰:

轻视教育的力量。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并非绝对的。

厶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学习不能超前,更不能速成,否则,孩子无童年,青年无青春,中年无乐趣,老年无安闲。

•贵大校长郑强:

中国的孩子不是学得晚了,而是学得太早了;不是学得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是学得浅了,而是学得太深了。

就跟庄稼一样,不该成熟的时候就没办法成熟,催肥的猪肉是不好吃的。

把研究生该学的东西在中小学都学完了,然后就说成熟了,这是摧残我们的孩子。

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是持续增长还是跳跃式发展

•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心理学家,认定发展只有量的累进,即一小步、一小步渐进的,不存在什么阶段;强调发展主要由内部成熟或遗传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更倾向于发展是有阶段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

理发展表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例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循着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顺序,整个思维的发展是连续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个体心理发展这个连续过程由一些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

如心理学依据儿童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岀的共同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婴儿期(从出生到3岁)、幼儿期(3岁到6、7岁)、童年期(6、7岁到门、12岁)、少年期(门、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到20岁)。

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基本內容

一》建构主义发展观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1>通过图式建构

•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起点,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基本、核心的概念。

•图式:

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人最初的图式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行为,如握拳反射,吸吮及射等。

为了应付周围的环境,个体逐渐地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

•2、适应机能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

•图式的变化是通过顺应与同化两个过程完成的。

•同化就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

•顺应就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即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二)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式。

•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认知能力从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探索。

•自身中心化,客体永久性,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由于语言的加入,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表象日益丰富,活动也不只限于感知活动,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限制。

•思维活动具有自我中心、具体性、不可逆性、单维性(集中化〉和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门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能运用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故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门-16〉

•思维已超越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思维以命题形式的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生理基础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

2、物理环境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因此,个体必须对物体作出动作。

3、社会性经验

•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文化的传递,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

•可能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图式的发展。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内在动力

•智力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应。

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就是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认识活动的一般机制,它使得认知结构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二)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一)贡献

•1、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体描述,证实了儿童心智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肯定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心智发展的作用。

•2、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的实际年龄,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的差异性,而且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可能较大,这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

•3、皮亚杰提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的建构主义发展观,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创者。

二)批评

•1、生物学倾向以及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2、缺少积极的教育意义。

•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张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实际上没有对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加以足够重视。

(三〉其教育价值

1、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多实施活动,放手让儿童去动手、动脑、探索外物,形成、发展认知结构。

2、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学习一些与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物,制造认知冲突

3、教育教学适应儿童认知发展水平,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M'①②③④⑤⑥

各发展阶段具体教学指导

使用具体的支持物和视觉的帮助。

指导说明的话要短,尽量使用动作。

在学习一些复杂技能时,要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

不要期望每个幼儿都用同样的观点看世界。

对幼儿对同一个词有不同理解的现象要敏感,并理解他们发明的词。

提供广泛的经验,为概念学习和语言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小学生)

①②③④⑤⑥

继续使用具体的和视觉的支持物,特别是应付较难的问题时。

继续给学生操作和测验物体的机会。

表述和阅读应是简短并组织良好。

使用熟悉的例子解释复杂的内容。

让学生复杂水平递增的物体和观念进行对组合和分类。

呈现需要逻辑、分析性思维的问题。

教学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中学生)

1继续使用具体运算阶段的教学策略。

2鼓励学生探索人为假定的问题。

3创造机会让学生科学地推理及解决问题。

4教学内容不应仅限于事实,还应加入一些普遍性概念和原理规律性材料。

5教学内容、方法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不主张把那些明显超过儿童发展水平的东西教给他们,反对人为地和无根据地加速儿童发展;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6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或增加适当的环境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进程。

7教育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可采用游戏式教学、同伴影响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和实验式教学等。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在30年代提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区别于由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在依据儿童已有认知结构的同时,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不只是适应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指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

•低级心理机能:

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类主要受成熟因素所制约的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类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所制约的机能。

•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语言是交往的中介、工具,而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儿童与各种活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社会文化环境对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

•1)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

由外向内发展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发展过程:

个体的心理机能的发展开始于外部环境。

即先是外部的刺激作用于发展个体,然后个体借助于中介工具将其内化,使外部东西转化为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表现形式:

首先都是作为外部活动的形式,而后内化为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部活动。

•2)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高级机能的“高级”含义:

一是指心理的“随意”机能二是指心理的“抽象”机能

•心理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机能发展的标志: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变、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劳动等来实现。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ZPD)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在成人指导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

(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

教学的作用: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阶段(“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可以走在发展前面)

教学支架:

指儿童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5个基本功能

1提供支持

2具有工具性的性能

3扩展学习者所能达到的范围

4使学生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选择使用(可用性、调整性)

(二〉维果茨基发展理论的教学应用

1、支架式教学2、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3、交互式教学模式4、同伴合作模式

支架式教学具体步骤:

1搭建脚手架:

即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要求,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建立概念框架

2引导儿童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让儿童独立探索,并进行协作学习

4评价儿童学习的效果。

实例: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在已有四边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选择条件,运用公式进行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通过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平面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搭脚手架

•围绕《三角形的面积》这个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如下问题:

•①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两者之间有关系的条件是什么?

•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其公式?

•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产生的?

•2.引导进入情境

•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每个小方格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对角线截去一半后,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or教师让学生动手分别用不同的三角形做“拼图游戏”。

•3.学生独立探索与协作学习

•活动设计:

教师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恰当地设计了三个直观支架:

•支架1:

•让学生动手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可能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支架2:

•用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运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平行四边形。

•支架3:

•用两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旋转、平移,拼成平行四边形。

•教师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组织小组协商、讨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I)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以下的关系: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高相等;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系的先决条件是: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即:

平行四边形面积二底x高;三角形面积二底x高4~2。

•4、效果评价

•判断:

下面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X5三2二6(平方厘米)”,对吗?

为什么?

•在下面的三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中,最大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吗?

(三〉对教育的启示

仁重视儿童发展的主体性和活动的重要性

2、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对发展的作用

3、提倡最近发展区的理念:

教育应该指向于最近发展区的上限,教育可以适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发展的进程。

4、运用脚手架的方法

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