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94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急性乳腺炎的常见病因?

答:

乳汁淤积

2.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

答:

金葡菌

【新课导入】

【案例】

李女士,48岁,未婚。

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

诊断为乳房癌,需手术治疗。

思考:

1.乳房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2.该患者确诊为乳房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指导女性术后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维持术后患肢最大活动范围。

2.专业理论知识:

乳房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术后护理。

3.职业核心能力:

指导女性进行自我乳房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

  乳乳腺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

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男性乳房癌的患病比例仅在1%以下。

  

  二、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2.早期浸润性癌3.浸润性特殊癌4.浸润性非特殊癌

 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

可直接侵及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严重时使癌块固定于胸壁。

2.淋巴转移:

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①同侧腋窝淋巴结(多见)②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

③锁骨上淋巴结④癌灶位于内侧向胸骨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

乳癌经血运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三、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而就医。

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早期尚可被推动,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使肿块固定不易推动。

  随着肿块体积增大,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

若癌块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称为“酒窝征”;如癌肿侵犯近乳头的大乳管,则可使乳头偏移、抬高或内陷,造成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癌肿继续增大,与皮肤广泛粘连,当皮内或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若乳房较小,而肿块较大时,乳房局部隆起。

乳腺癌晚期皮肤破溃形成菜花样溃疡,其表面易出血,且有恶臭的分泌物。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同侧腋窝,开始为少数散在的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尚可推动。

随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不易推动。

如果堵塞腋窝主淋巴管时,则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晚期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肺、肝、骨等远处转移症状。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钼靶摄片和干板照相检查,对区别乳房肿块性质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乳癌的普查;超声显像能发现直径在1cm以上的肿瘤,属无损伤性检查,主要用于鉴别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

(视频)

  2.病理学检查 可用细针穿刺肿块吸取组织细胞做细胞学检查。

对疑为乳癌者,最好是做好乳腺癌根治术的准备,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完整切除,术中作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

如确诊为乳腺癌,根据切缘有无癌残留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五、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

  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广,切口上端起自锁骨下端至腹直肌上段,切除肿瘤周围3cm宽的皮肤,细致剥离皮片内侧到胸骨旁,外侧到腋中线,将整个乳房、胸肌、腋下和锁骨下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整块切除;如在上述手术中,保留胸肌,称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

如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同时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称为扩大根治术。

  六、护理问题

  1.焦虑或恐惧与对癌症的预后及乳房缺失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切口瘢痕牵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手术后伤口皮瓣坏死

  七、护理措施

  

(一)手术治疗的护理

  1.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护士要关心和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让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教,以解除其顾虑。

有要求修复胸壁外形的病人,可建议作隆胸手术或乳房再造手术,可以弥补乳房切除后体形外观的改变,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妊娠期或哺乳期的乳腺癌病人,前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后者应断乳,以免因体内激素水平活跃而加快癌肿发展。

  (3)手术前常规准备:

应按手术范围准备皮肤,如需植皮者,要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

对高龄病人应做心肺功能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术中、术后心肺功能失代偿的并发症。

  2.手术后护理

  

(1)卧位:

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功能。

  

(2)观察病情:

按时测生命体征,若由于胸壁加压包扎导致呼吸有压迫感,应做好解释工作;如有胸闷、呼吸窘迫,应判断是否因术中损伤胸膜而发生了气胸。

注意观察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以及引流液量和性质。

  (3)预防患侧手臂水肿:

因腋窝淋巴结切除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或因组织粘连压迫静脉等原因,可出现患侧上肢水肿。

术后患侧上肢用软枕垫高,并进行上肢远心端的按摩,以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绝对禁止在术侧手臂测血压、注射或抽血,以免加重循环障碍。

  (4)伤口护理:

①保持引流通畅。

皮瓣下引流管作持续负压吸引,使皮瓣下的潜在间隙始终保持负压状态,有利于创面渗液的排出,也使皮瓣均匀地附着于胸壁,便于皮瓣建立新的血液循环。

负压维持在3~6kPa为宜,并保持引流通畅,负吸器充盈1/2~1/3时应及时清除。

更换敷料时发现皮瓣下积液,应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然后再加压包扎;若发现皮瓣边缘发黑坏死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将其剪除,待创面自行愈合,或待肉芽生长良好后再植皮。

②防止皮瓣移动。

术后伤口覆盖多层敷料并用胸带(或绷带)包扎,使胸壁与皮瓣紧密贴合。

包扎松紧度要适当,包扎过紧会影响皮瓣血液循环,若患侧上肢脉搏摸不清、肢端发绀、皮温降低,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调整绷带松紧度。

  

  八、健康教育

 

(1)术后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坚持康复训练。

(2)术后五年内应避免妊娠,以免乳房癌复发。

(3)介绍义乳或假体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术后病人每月作一次乳房自我检查,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征象。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应掌握乳房癌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筛查,确诊用活组织检查。

治疗最根本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护考模拟】

()1.乳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A肺B肝C腋窝淋巴结D锁骨下淋巴结

()2.乳癌的首发症状

A乳头凹陷B橘皮样改变C无痛性肿块D乳房弥漫性性增生

()3.乳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A乳头及乳晕处B外上象限C外下象限D内上象限

()4、乳癌病人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

A癌肿与皮肤粘连B肿瘤压迫C并发炎症D浸润Cooper韧带

()5、早期发现乳癌最有效的方法

A乳房钼靶X线BB型超声检查C近红外线扫描DMRI

()6、乳癌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A乳房癌根治术B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C保留乳房的乳房癌根治术D扩大根治术

【课后作业】

复习乳腺癌病人的护理并预习下一节课所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