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103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4 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专题04第09周高考理科综合周周练之选择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2019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卷)(第九周)(4)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的基本骨架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氮原子构成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蕴藏着遗传信息

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分裂、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D.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参与控制物质进出

【答案】C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骨架是由若干个相连的氨基酸构成,氨基酸是小分子没有基本骨架,A错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但不蕴藏着遗传信息,B错误;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分裂、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参与控制物质进出,D错误;

2.研究发现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TNF(肿瘤坏死因子)分泌。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β﹣1,3﹣D﹣葡聚糖能増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

B.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漬除属于细胞凋亡

C.β﹣1,3﹣D﹣葡聚糖抗肿瘤的作用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D.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增加有利于抗肿瘤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β﹣1,3﹣D﹣葡聚糖能増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A正确;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β﹣1,3﹣D﹣葡聚糖抗肿瘤的作用不会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bax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增加有利于抗肿瘤,但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利于抗肿瘤,D错误。

3.下列有关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变是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感染人体的病毒可以在内环境中复制

C.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植物激素的合成过程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答案】D

【解析】细胞癌变是相关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复制,因此感染人体的病毒不能在内环境中复制,B错误;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植物激素的合成过程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4.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

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莓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D.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答案】D

【解析】图甲表明,赤霉素可以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而对于超矮生型突变体作用不大,并不能说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A错误;与生长素浓度为0相比,图乙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错误;D正确。

5.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待测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未立即观察到砖红色说明不含还原糖

B.向待测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能观察到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

C.植物表皮细胞用蔗糖溶液处理,未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没有活性

D.水绵滴加碘液后,细胞中呈现蓝紫色颗粒结构说明具有成形细胞核

【答案】B

【解析】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不进行水浴加热是观察不到砖红色沉淀的,A错误;双缩脲试剂遇蛋白质变紫色,因此向待测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能观察到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B正确;植物表皮细胞用蔗糖溶液处理,未发生质壁分离,有可能是细胞没有活性,也有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C错误;水绵滴加碘液后,细胞中呈现蓝紫色颗粒结构说明细胞中含有淀粉颗粒,D错误。

6.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积累的能量为c+e+g+h+i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d+g

C.b中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微生物利用

D.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传递效率为f/a

【答案】A

【解析】植物积累的能量为a,根据数量关系可知,图中c+e+g+h+i也可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摄入量=同化量+未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故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即g,B错误;b中的物质和能量有部分能被微生物利用,C错误;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传递效率为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a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植物同化量还应包括呼吸作用消耗量,故传递效率可表示为f/(a+植物呼吸作用消耗量),D错误。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氯化钠腌制食品,可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B.用硫酸亚铁补铁时,不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

C.用铝箔制成的食品包装“锡纸”,可以包裹食品在烤箱中加热

D.用纤维素和淀粉为原料制成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属于食品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故正确;B.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不反应,二者都具有还原性,能同时服用,故错误;C.铝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正确;D.塑料通常不能降解,易形成白色污染。

但是,用纤维素或淀粉等能水解的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塑料可以降解,因而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B。

8.下列对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组成为C6H14的烷烃中仅能由1种单炔烃加氢而制得的结构有2种

B.立方烷(

)燃烧的现象与乙烷燃烧的现象相同

C.

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用碳酸钠溶液不能一次性鉴别乙酸、苯和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答案】A

【解析】A、因为烷烃C6H14仅能由1种单炔烃加氢而制得,所以其结构简式可能是CH3CH2C(CH3)3、 CH3CH2CH(CH3)CH2CH3,故选项A正确;B、立方烷、乙烷含碳量不同,燃烧时现象不同,有机物含碳量越大,燃烧时火焰越明亮,烟越浓,故选项B错误;C、苯环和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

分子中苯环和碳碳双键直接相连,则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选项C错误;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苯不溶于水,乙醇易溶于水,可鉴别,故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9.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

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体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

反应室

载气

吸收液

SO42-含量

数据分析

N2

蒸馏水

a

ⅰ.b≈d>a≈c

ⅱ.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42-

3%氨水

b

空气

蒸馏水

c

3%氨水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B.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

SO2+2NO2+2H2O=H2SO4+2HNO2

C.本研究表明:

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O2有关

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答案】C

【解析】A.因为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

SO2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SO42-,所以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故A正确;B.反应室①中SO2为还原剂,NO2为氧化剂,N2做载体,蒸馏水做吸收液,可发生反应:

SO2+2NO2+2H2O=H2SO4+2HNO2,故B正确;C.由已知b≈d>a≈c,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42-,可知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NO2有关,故C错误;D.铵态氮肥易挥发产生氨气。

由已知的数据分析可知,在载体相同,吸收液为氨水的条件下,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时产生SO42-的浓度较大,而空气中的硫酸盐又会加剧雾霾的形成。

所以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故D正确;答案:

C。

1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某一种盐加入稀盐酸后,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Y、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W

C.ZX2在氧气中可以燃烧产生白雾

D.W所形成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作火箭燃料

【答案】D

【解析】由W的简单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可知,该反应为氨气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则W为N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则Y为Na元素;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某一种盐加入稀盐酸后,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可知,该反应为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硫沉淀和二氧化硫气体,则X为O元素、Z为S元素。

A项、W为N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减小,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故A错误;B项、W为N元素、X为O元素,两种元素都位于第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水的稳定性强于氨气,故B错误;C项、ZX2为SO2,SO2在氧气中不能燃烧,故C错误;D项、W为N元素,N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N2H4可用作火箭燃料,故D正确。

故选D。

11.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滴加溴水

开始无明显现象。

后溶液变红

氧化性:

Br2>Fe3+

B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色并产生黑色沉淀

乙烯具有还原性

C

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生成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D

将苯加入橙色的溴水中震荡并静置

下层液体几乎无色

苯与Br2发生了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A.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滴加溴水,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红,说明发生了反应2Fe2++Br2=2Fe3++2Br-,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故A正确;B.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并产生黑色沉淀,说明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向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碘化钠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为AgI,溶度积小的先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故C正确;D.将苯加入橙色的溴水中震荡并静置,溴在苯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且苯的密度比水小,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几乎无色,发生的过程是萃取,没有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12.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SUNCAT的系统,借助锂循环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得到的Li3N中N元素为—3价

B.过程Ⅱ生成W的反应为Li3N+3H2O===3LiOH+NH3↑

C.过程Ⅲ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过程Ⅲ涉及的反应为4OH--4e-=O2↑+2H2O

【答案】C

【解析】A.Li3N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代数和为0可知,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项正确;B.由原理图可知,Li3N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W,元素的化合价都无变化,W为LiOH,反应方程式:

Li2N+3H2O=3LiOH+NH3↑,B项正确;C.由原理图可知,过程Ⅲ为电解氢氧化锂生成锂单质、氧气和水,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项错误;D.过程Ⅲ电解LiOH产生O2,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13.已知298K时,Ksp(NiS)=1.0×10-21,Ksp(NiCO3)=1.0×10-7;p(Ni)=-lgc(Ni2+),p(B)=-lgc(S2-)或-lgc(CO32-)。

在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i(NO3)2溶液产生两种沉淀,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曲线I,在b点加热,b点向c点移动

B.常温下NiCO3的溶解度大于NiS的溶解度

C.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对应阴离子的钠盐,d点向b点移动

D.P为3.5且对应的阴离子是CO32-

【答案】A

【解析】A.一般而言,加热可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其溶度积常数增大,所以溶液中c(Ni2+)和c(B2-)都增大,但pNi和pB存在关系为:

pNi=pKsp(NiB)-pB,不是正比例函数关系,所以对于曲线I,在b点加热,b点不是向c点移动,故A错误;B.NiS和NiCO3是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由于Ksp(NiCO3)=1.0×10-7>Ksp(NiS)=1.0×10-21,所以常温下NiCO3的溶解度大于NiS的溶解度,故B正确;C.对于d所处溶液,有Ksp(NiB)=c(Ni2+)c(B2-),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对应阴离子的钠盐,即c(B2-)增大,则c(Ni2+)减小,pNi增大,即d点向b点移动,故C正确;D.产生NiS或者NiCO3,则有pNi+pB=pKsp(NiB),由于Ksp(NiS)=1.0×10-21,Ksp(NiCO3)=1.0×10-7,所以P点对应的是较小的pKsp(NiB),即Ksp(NiB)较大,因此P点对应的是NiCO3,pNi=pB=

=3.5,故D正确;答案选A。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如图甲为一种门后挂钩的照片,相邻挂钩之间的距离为7cm,图乙中斜挎包的宽度约为21cm,在斜挎包的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为了使悬挂时背包带受力最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随意挂在一个钩子上B.使背包带跨过两个挂钩

C.使背包带跨过三个挂钩D.使背包带跨过四个挂钩

【答案】D

【解析】设悬挂后背包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Fcosθ=mg;解得背包带的拉力F=

,在斜挎包的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为了使悬挂时背包带受力最小,则

最大,由于相邻挂钩之间的距离为7cm,图乙中斜挎包的宽度约为21cm,故使背包带跨过四个挂钩时θ≈0,cosθ≈1,此时挂时背包带受力最小,故ABC错误、D正确。

15.如图所示,有上下放置的两个宽度均为L=0.5m的水平金属导轨,左端连接阻值均为2

的电阻r1、r2,右端与竖直放置的两个相同的半圆形金属轨道连接在一起,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0.1m。

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2T。

初始时金属棒放置在上面的水平导轨上,金属棒的长刚好为L,质量m=2kg,电阻不计。

某时刻金属棒获得了水平向右的速度v0=2m/s,之后恰好水平抛出。

已知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所有摩擦和导轨的电阻,则下列正确的是

A.金属棒抛出时的速率为

B.整个过程中,流过电阻r1的电荷量为2C

C.整个过程中,电阻r2上产生的焦耳热为1.5J

D.最初金属棒距离水平导轨右端4m

【答案】C

【解析】

金属棒经过半圆形金属轨道的时候恰好水平抛出说明在此点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因此有

A错误;

取向右为正,对导体棒写动量定理有

代入数据解得

,因导体棒在运动的时候相当于电源,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故流过电阻r1的电荷量为导体棒电荷量的一半,即1C,所以B错误;

由能量转换可知,导体棒损失的动能转化为电阻r1和电阻r2消耗的焦耳热,而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且任何时候电流都一样,因此焦耳热也一样,因此有

,C对;

,得

,则最初导体棒离右端的距离为8m,D错误。

16.小型登月器连接在航天站上,一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半径的3倍,某时刻,航天站使登月器减速分离,登月器沿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登月,在月球表面逗留一段时间完成科考工作后,经快速启动仍沿原椭圆轨道返回,当第一次回到分离点时恰与航天站对接,登月器快速启动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过程中航天站保持原轨道绕月运行,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登月器与航天站分离到对接,航天站至少转过半个周期

B.从登月器与航天站分离到对接,航天站至少转过2个周期

C.航天站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登月器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D.航天站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登月器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答案】C

【解析】航天站的轨道半径为3R,登月器的轨道半长轴为2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航天站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登月器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从登月器与航天站分离到对接,登月器的运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登月器可以在月球表面逗留的时间为t,使登月器仍沿原椭圆轨道回到分离点与航天飞机实现对接,

,则

,n取整数,即n至少为1,这一时间要大于航天站的半个周期,而登月器在月球上要逗留一段时间,其值不知,即无法确定时间大小,则AB错误;航天站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登月器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

,则C正确,D错误;故选C。

17.如图所示,真空中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带电量分另为QA=6q,QB=3q,QC=8q。

现用恰当大小的恒力F拉C,可使A、B、C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A、B、C保持相对静止,且A、B间距离与B、C间距离相等。

不计电荷运动产生磁场的影响,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则此过程中B、C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对三个球的整体:

F=3ma;对AB的整体:

F1=2ma,解得F1=

;即AB对C的库仑力的合力为

;因:

,分析库仑力的方向后可知FBC-FAC=

,解得

18.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六边形abcdef中,存在垂直该平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a点处的粒子源发出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同种粒子,粒子的速度大小不同,方向始终垂直ab边且与磁场垂直,不计粒子的重力,当粒子的速度为v时,粒子恰好经过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小于v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

B.经过d点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C.经过c点的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L

D.速度大于2v小于4v的粒子一定打在cd边上

【答案】D

【解析】

A、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粒子的速度为v时,粒子恰好经过b点时在磁场中运动了半周,运动时间为

,轨迹半径等于ab的一半.当粒子的速度小于v时,由

知,粒子的轨迹半径小于ab的一半,仍运动半周,运动时间仍为

;故A错误.

B、在a点粒子的速度与ad连线的夹角为30°,粒子经过d点时,粒子的速度与ad连线的夹角也为30°,则粒子轨迹对应的圆心角等于60°,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故B错误.

C、经过c点的粒子,根据几何知识知,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b,半径为L,故C错误.

D、设经过b、c、d三点的粒子速度分别为v1、v2、v3.轨迹半径分别为r1、r2、r3.据几何知识可得,

,r2=L,r3=2L,由半径公式

得:

v2=2v1=2v,v3=4v1=4v,所以只有速度在这个范围:

2v≤v≤4v的粒子才打在cd边上;故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所示,甲为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乙图为a、b、c三种光照射下得到的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丙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丁图给出了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和极限频率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b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

B.若a光为绿光,c光可能是紫光

C.若b光光子能量为2.81ev,用它照射由金属铷构成的阴极,所产生的大量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去撞击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

D.若6光光子能量为2.81ev,用它直接照射大量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产生6种不同频率的光

【答案】BC

【解析】

由光电效应的方程

和遏止电压的方程

联立解得

,即光子照射同一块金属的时候,只要遏止电压一样,说明光子的频率一样,遏止电压越大,光子的频率越大,因此可知b光和c光的频率一样大于a光的频率,故A错B对;

b光的光电效应方程为

电子照射氢原子,氢原子只吸收两个能级差的能量,剩下的能量不吸收留给电子,因此n=3的的只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这是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上,可向下辐射6种频率的光,C正确;

若用光子照射氢原子,氢原子智能吸收光子的能量恰好为能级之差的光子,2.81eV不满足能级差,因此此光子不被吸收,D错误。

20.2015年8月,河南等地出现39℃以上的高温,为了解暑,人们用电扇降温.如图所示为降温所用的一个小型电风扇电路简图,其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

1,原线圈接电压为U的交流电源,输出端接有一只电阻为R的灯泡和风扇电动机D,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接通电源后,电风扇正常运转,测出通过风扇电动机的电流为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扇电动机D两端的电压为Ir

B.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C.风扇电动机D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I2r

D.若电风扇由于机械故障被卡住,则通过原线圈的电流为

【答案】BCD

【解析】由变压器的原理可知,风扇电动机D两端的电压为U/n,因为电风扇中含有线圈,故不能利用欧姆定律求电压,A错误;由变压器功率特点可知,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为

,B正确;风扇电动机D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C正确;因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n,若电风扇由于机械故障被卡住,则副线圈回路可视为纯电阻电路,该回路的等效电阻为

,所以副线圈中的电流为

,通过原线圈的电流为

,D正确;故选BCD。

21.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下端的

点通过铰链与地面连接,其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

可在

范围内调节。

质量为

的小滑块在木板下端获得

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当夹角为

时,小滑块向上滑行的时间最短,大小为

,重力加速度

,则此情况下

A.木板的倾角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