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9084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x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7-10题为多选题,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

     A.位移

     B.速率

     C.速度

     D.摩擦力

2.1971年7月26号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科特驾驶月球车行驶28千米,并做了一个落体实验:

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月球上没有空气),如图所示,出现的现象是(          )

     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

     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m/s2

     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

3.两个力大小分别为2N 和4N,作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A.0

     B.6N

     C.7N

     D.8N

4.下列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kg

     B.s

     C.N

     D.m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F1=6N,F2=13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保持静止,若撤去F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          )

     A.0m/s2

     B.1m/s2

     C.2m/s2

     D.3m/s2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和轻绳拉住,处于静止状态,轻绳与竖直方向成60°的夹角,当轻绳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0

     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2g,方向沿原来轻绳方向向下

     D.大小为2g,方向水平向右

7.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最后2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静止

8.在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的电梯内,分别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一个质量8kg的物体(g取10m/s2),则(          )

     A.天平的示数为8kg

     B.天平的示数为8.4kg

     C.弹簧秤的示数为80N

     D.弹簧秤的示数为84N

9.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个物体,若汽车和被吊物体在同一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运动,且v2=v1

     B.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2>v1

     C.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2<v1

     D.物体做减速运动,且v2<v1

10.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面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平衡

     B.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外力F与墙对木块的正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外力F大小相等

二、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的P点,另一端O点系上两根细绳。

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实验过程中,下列选项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可以与木板不平行

          B.将橡皮条拉伸相同的长度即可

          C.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O

(3)如果F1和F2分别表示两只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

F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表示只用一只弹簧

测力计测得的力,则以下两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填“A”或“B”)。

1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与____平行(          )

          A.桌面

          B.长木板

(2)平衡摩擦力后,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采用(          )

          A.观察法

          B.控制变量法

(3)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利量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打出如图2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加速度a=     m/s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子昂同学把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画成图3的a﹣m图象,为了更直观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你应该建议他改画a和     的关系图象。

1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在小方格纸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以后,又在轨迹上取出a、b、c、d四个点(轨迹已擦去)。

已知小方格纸的边长L=2.5cm,g取10m/s2,请你根据小方格纸上的信息,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m/s;

(2)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瞬时速度vb=     m/s;

(3)从抛出点到c点所经历的时间是     s;

 

三、计算题(共40分)

14.(8分)如图所示,用细绳AO、BO、CO悬挂一重物,AO、BO、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已知BO处于水平,∠AOB=150°,为了保证悬绳都不断,所挂重物重力最多不能超过多少?

 

15.(8分)质量为4kg的物体,在0~4s内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4~10s内因受摩擦力作用而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

求:

(1)在0~10s内物体的位移。

(2)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3)在0~4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

 

16.(8分)在下雨时,由于雨滴在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因此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其速度是先增大最后做匀速运动.当雨滴的速度为5m/s时做匀速运动,若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雨滴的速率的平方成正比,且雨滴质量保持不变,求:

雨滴速率为4m/s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17.(8分)一只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是2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m/s,则

(1)小船怎样才能以最短时间渡过河去?

需时多少?

(2)小船怎样才能以最短路径渡过河去?

需时多少?

 

18.(8分)将一个物体从倾角为α=37°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4m/s沿着水平方向抛出,之后落在斜面上。

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求物体的飞行时间。

(g=10m/s2)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物理期末联考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ACD.位移、速度、摩擦力都是有大小有方向且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故ACD属于矢量;

B.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不是矢量,故B不属于矢量。

故选B。

2.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在月球上两物体只受到由于月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因此重力加速度不等于9.8m/s2,故选D。

3.

【答案】B

【解析】

当二力夹角为零时,即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方向相同,合力最大、最大值为F1+F2=2N+4N=6N;

当夹角180°时,即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方向相反,合力最小、最小值为F1-F2=4N-2N=2N;

故合力的范围为2N≤F≤6N;

所以合力可能是6N,不可能是0N,7N,8N,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

【答案】C

【解析】A.米(m)、千克(kg)、秒(s)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C.牛顿(N)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的单位,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符合题意,故C正确。

故选C。

5.

【答案】A

【解析】物体原来静止,由平衡条件得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f=F2﹣F1=13N﹣6N=7N,所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fm≥f=7N

若撤去F2,因为F1<fm,所以物体仍静止不动,加速度为0。

故选A。

6.

【答案】C

【解析】在剪断轻绳前,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以及弹簧的弹力处于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得:

绳子的拉力

剪断轻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小球此时受重力、弹簧的弹力两个力作用,小球的合力与原来轻绳的拉力等大反向,为F合=2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

,方向沿原来轻绳方向向下;

故答案为:

C。

7.

【答案】AC

【解析】A.前3s内货物加速上升,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

B.货物速度一直为正,故一直向上运动,7s末到达最高点,故B错误;

C.前3s内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3m/s,最后2s内货物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也为3m/s,故C正确。

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以6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C。

8.

【答案】AD

【解析】AB.天平的工作原理是等臂杠杆,测量质量,质量与加速度无关,故为8kg,故A正确,B错误;

CD.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是胡克定律,测量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ma

解得:

F=m(g+a)=8×(10+0.5)=84N,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9.

【答案】ABD

【解析】设两段绳子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可得v2=v1sinθ,所以v1>v2,而θ逐渐变大,故v2逐渐变大,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是加速运动,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

ABD。

10.

【答案】AD

【解析】AB.木块处于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错误;

C.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外力F和墙对木块的支持力,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在水平方向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木块受到的F与墙的支持力相等;而木块对墙的压力与墙对木块的支持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外力F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

AD。

二、实验题

11.【答案】

(1)B

(2)C(3)B

【解析】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选项B正确;

(2)实验中,需要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与木板平行,选项A错误;为了保证等效性,应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O,选项B错误,C正确;

(3)F′表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一定与OP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选项A错误,B正确。

12.【答案】

(1)B

(2)B(3)1.20(4)

【解析】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与长木板平行,故选B。

(2)平衡摩擦力后,为了验证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故选B。

(3)由逐差法求得加速度为:

(4)因是线性关系,则应该建议他改画a和的关系图象。

13.【答案】

(1)1.00

(2)1.25(3)0.125

【解析】

(1)由Δy=gT2得,,则初速度;

(2)而,所以;

(3)b点竖直分速度vb=0.75m/s,由vcy=vby+gt得:

vcy=1.25m/s, 。

三、计算题

14.

【答案】50N

【解析】根据物体的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G沿AO和BO方向进行分析,由图可知FA最大,因此当FA=100N时,所悬挂物体最重.则有:

FA=F1(3分)

(3分)

所以。

(2分)

15.

【答案】

(1)-8N

(2)20N(3)60m【解析】

(1)。

(2分)

(2)4~10s内,a2=-2m/s2(1分)F合=ma2=-8N

Ff=F合=-8N(1分)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1分)

(3)0~4s内,a1=3m/s2(1分)F合=ma1=12N(1分)

F合=F-Ff

F=F合+Ff=20N;(1分)

16.【答案】a=3.6m/s2

【解析】因为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的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则:

F阻=kv2         

(1)  (1分)

当雨滴的速度为v1=5m/s时,做匀速运动,则有:

F阻1=mg     

(2)(2分)

F阻1=25k  (3)(1分)

当雨滴的速度为v2=4m/s时,则有:

F阻2=16k  (4)(1分)

因为雨滴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阻2=ma   (5)(2分)

(1)、

(2)、(3)、(4)、(5)式得

a=3.6m/s2。

(1分)

17.【答案】

(1)船头方向垂直对岸行驶,50s

(2)船头与河岸上游成60°角, s

【解析】

(1)要使小船渡河时间最短,应使船头方向垂直对岸行驶,(2分)

如图2所示。

其渡河时间t= s=50s。

(2分)

(2)要使小船以最短路径渡河,合速度方向应垂直对岸,(1分)

如图1所示。

则cosθ=,得θ=60°,(1分)

即船头与河岸上游成60°角,这时v=v2sinθ

渡河时间t= s= s(2分)

18.

【答案】0.6s

【解析】根据得(6分)

物体飞行的时间为:

(2分)

答:

物体的飞行时间为0.6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