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8990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1引用标准:

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1.3回弹仪率定:

率定试验宜在室温5C-35C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

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2的要求。

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C〜+40C之间。

1.4收集资料:

a.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b.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c.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d.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e.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检测原因。

1.5抽样方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单个检测:

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批量检测:

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

随机抽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检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

1.6测区数量: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1.7测区布置:

a.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b.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

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c.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

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d.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

e.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f.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g.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布置应有方案,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1.8回弹值测量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

读数,快速复位。

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1.9碳化深度值测量: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

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

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

立即用浓度为1%-2%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小于3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25mm取其

平均值,精确至0.5mm

1.10回弹值的计算

 

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0

 

式中:

R――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Rm

-Rm:

£

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

Rm: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Rm二RmR;

Rm二RmRa

式中:

Rm、Rm――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

精确至0.1;

r;、Ra——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

当检测时仪器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1.11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根据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n和平均碳化深度值dm,按统一测强曲线换算表得出,

由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计算得出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平均值。

当测区

数不少于10个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ccu

n

迟(fcU,i)2-n(mf:

i丄

n

'fc

cu,i

c

mfcu

i=1

n

Sf

式中:

mfC――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O.IMPa;

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于批量检测的构件,

取被抽取构件测区数之和;

Sfccu――结构或构件测区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精确至O.O1MP&

1.12计算结构或构件混凝上强度推定值:

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

f=广•

1cu,ecu,min

式中:

fc:

min――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

当该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

fcu,ev10.0MPa

当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或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a.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

Sfccu>4.5MPa

b.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时

Sfccu>5.5MPa

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2.1引用标准:

CECS02:

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2.2适用范围:

超声回弹综合法适用于以中型回弹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综合检测,并推断混凝土结构中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不适用于遭受冻害、化学侵蚀、水灾以及高温等已造成表面疏松、剥落的混凝土。

2.3回弹仪率定:

率定试验宜在室温5C-35C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

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2的要求。

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C〜+40C之间。

2.4收集资料:

a.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b.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c.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d.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e.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检测原因。

2.5检测数量:

按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同批构件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得少于10件;

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6测区布置:

a.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

b.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

c.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

d.测区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

e.测区尺寸宜为200mm3200mm采用平测时为400mm3400mm

f.检测面应为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g.各测区应编号,并记录测区位置和外观质量情况;

h.对结构或构件的每一测区,应先回弹测试,后超声测试。

2.7回弹值测量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

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测量回弹值应在构件测区内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面各弹8点,超声波单面平测时,

可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测点之间弹16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5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2.8超声测试:

超声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内,每一测区布置3个测点,优先采用对测

或角测,当被测构件不具备对测或角测条件时,可采用单面平测。

超声测试时,换能器辐射面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面耦合良好。

测试的声时值应精确至0.1ps,超声测距测量精确至1.0mm,且测量误差不应超过

±1%声速计算应精确至0.01km/s。

2.9回弹值计算:

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0

R=—

10

式中:

R――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Ra=RRa

式中:

R――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Ra=RR;Rb

式中:

Ra、R;——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

当检测时仪器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

度修正,然后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3.10声速值计算:

当在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对测时,测区混凝土中声速代表值根据该测区中3个测

点的混凝土中声速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li

v二

3ti-to

式中:

V—测区砼中声速代表值声速值(km/s);

Ii—第i个测点的超声测距(mm);

ti—第i个测点的声时读数(卩s);

to—声时初读值。

当在混凝土浇灌的顶面与底面测试时,测区声速代表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Vaf:

V

式中:

v;为测区修正后的声速值(km/s);

-为测区不同浇灌面的声速值修正系数,当在混凝土浇灌顶面及底面测试时

取1.034,当在混凝土浇灌侧面时取1。

2.11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当测区

由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计算得出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平均值。

数不少于10个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fc

cu,i

c

mfcu

i=1

n

Sf

式中:

mfC――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O.IMPa;

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于批量检测的构件,

取被抽取构件测区数之和;

Sfccu――结构或构件测区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精确至O.O1MP&

2.12计算结构或构件混凝上强度推定值:

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

f=广•

1cu,ecu,min

式中:

fc:

min――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

当该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

fcu,ev10.0MPa

当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数不少于10个时或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cu,e

=mtcu-1.645sf;

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a.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时

Sfccu>4.5MPa

b.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25MPa-50MP时

Sfccu>5.5MPa

c.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50MPaP寸

Sfccu>6.5MPa

三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试验

3.1引用标准:

GB/T50204-2002(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C)

3.2试验准备

1构件应在0°C以上的温度中进行试验。

2蒸汽养护后的攀登应在冷却至常温后进行试验。

3构件在试验前应量测其实际尺寸,并仔细检查构件的表面,所有的缺陷和裂缝应在构件上标出。

3.3支承方式

1板、梁和桁架等一般简支构件,试验时应一端采用铰支承,另一端采用滚动支承。

铰支承可采用角钢、半圆型钢或焊于钢板上的圆钢构成,滚支支承可采用圆钢。

2构件与支承面应紧密接触;钢垫板与构件、钢垫板与支墩间,宜铺砂浆垫平。

3构件支承的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3.4荷载布置

1构件的试验荷载布置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规定。

2当试验荷载的布置不能完全与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相符时,应按荷载效应等效的原则换算,即使构件试验的内力图形与设计的内力图形相似,并使控制截面上的内力值相等,但应考虑荷载布置改变后对构件其它部位的不利影响。

3.5加载方法加载方法应根据标准图或设计的加载要求、构件类型及设备条件等进行选择。

当按不同形式荷载组合进行试验(包括均布荷载、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垂直荷载等)时,各种荷载应按比例增加。

1荷重块加载荷重块加载适用于均布加载试验。

荷重块应按区格成垛堆放,垛与垛之间间隙不宜小于50mm。

2千斤顶加载千斤顶加载适用于集中加载试验。

千斤顶加载时,可采用分配梁系统实现多点集中加载。

千斤顶的加载值宜采用荷载传感器量测,也可采用油压表量测。

3梁或桁架可采用水平对顶加载方法,此时构件应垫平且不应妨碍构件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梁也可采用竖直对顶的加载方法。

4当屋架仅作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时,可将两榀屋架并列,安放屋面板后进行加载试验。

3.6荷载分级和持续时间

1荷载分级构件应分级加荷。

当荷载小于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该荷载值的20%;当荷载大于该荷载值时,每级荷载取该荷载值的10%;当荷载接近抗裂荷载检验值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该荷载值的5%;当荷载接近承载力荷载检验值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承载力检验荷载设计值的5%。

对仅作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的构件应分级卸荷。

作用在构件上的试验设备重量及构件自重应作为第一次加载的一部分。

构件在试验前,宜进行预压,以检查试验装置的工作是否正常,同时应防止构件因预压而产生裂缝。

2荷载的持续时间

每级加载完成后,宜持荷10~15分钟,在正常使用短期荷载检验值作用下,宜持荷

30分钟。

在每级持荷时间内,仔细观察裂缝出现和开展情况,以及钢筋有无滑移等;在持续时间结束时,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3.7承载力测定对构件进行承载力检验时,应加载至构件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

当受压构件采用试验机或千斤顶加载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应取构件直至破坏的整个试验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荷载值。

3.8挠度测定构件挠度可用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水平仪等进行观测,其量测精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接近破坏阶段的挠度,可用水平仪或拉线、钢尺等测量。

试验时,应量测构件跨中位移和支座沉陷。

对宽度较大的构件,应在每一量测截面

的两边或两肋布置测点,并取其量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处的位移

当试验荷载竖直向下作用时,对水平放置的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000

ataq'ag

00/00、

aq=Vm-(Vi■V2)/2

0

ab

c

ag

式中a0――全部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挠度实测值(mr)

o

ag

构件自重和加荷设备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

mr);

a0——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挠度实测值(mr)vm—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的位移实测值(mr)

Vi0,v0—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左右端支座沉陷位移的实测值(mm;

Mg――构件自重和加荷设备重产生的跨中弯矩值(Kh2m;

Mb――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外加荷载产生的跨中弯矩值(K2m;

a0――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外加荷载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mm,

3.9当采用等效集中力加载模拟均布荷载进行试验时,挠度实测值应乘以修正系数'■o

当采用三分点加载时可取为0.98;当采用其他形式集中力加载时,'■应经计算确定。

3.10试验中裂缝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察裂缝出现可采用放大镜。

若试验中未能及时观察到正截面裂缝的出现,可取

荷载一一挠度曲线上的转折点(曲线第一弯转段两端点切线的交点)的荷载值作为构件的开裂荷载实测值;

2构件抗裂检验中,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

3裂缝宽度可采用精度为0.05mm的刻度放大镜、读数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测;

4对正截面裂缝,应量测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对斜截面裂缝,应量测腹部

斜裂缝的最大裂缝宽度。

当确定受弯构件受拉主筋处的裂缝宽度时,应在构件侧面量测。

四.钻芯法检测混土抗压强度

4.1引用标准

CECS03:

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4.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钻芯方法检测结构中强度不大于80MPa的普通混凝土的强度。

4.3芯样尺寸抗压试验的芯样试件宜使用标准芯样,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

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

2倍;

4.4芯样的数量确定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

构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确定检测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标准芯样试件的最小样本量不宜少于15个;小

直径芯样试件的最小样本量应适当增加。

4.5资料收集

采用钻芯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a.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

b.结构或构件种类、外形尺寸及数量;

c.成型日期、原材料和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d.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e.有关的设计图和施工资料等;

f.检测的原因

4.6钻芯部位:

a.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

b.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c.便于钻芯机安放和操作的部位;

d.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并尽量避开其他钢筋;

4.7钻取芯样:

a•钻芯机就位并安放平稳后,将钻芯机固定;

b•钻芯前应检查钻芯机是否正常,安装是否牢固,搭设平台是否牢固;

c.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料屑的冷却水流量宜为3—5L/min;

d•钻取芯样时应控制进钻的速度;

e.从钻孔中取出的芯样在稍微晾干后,应标上清晰标记。

若所取芯样的高度及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钻取芯样;

f.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对钻芯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4.7芯样的加工:

a.芯样抗压试件的高度和直径之比宜为1.00;

b.芯样试件内不应含有钢筋。

如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每个试件内最多只允许含有二

根直径小于lOmmt勺钢筋,且钢筋应与芯样轴线基本垂直并不得露出端面;

c.锯切后的芯样应满足平整度和垂直度的要求,当不能满足时,应对端面进行加工,用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等材料补平。

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补平厚度不宜大于5mm,硫磺胶泥(硫磺)补平厚度不宜大于1.5mm补平层应与芯样结合牢固,以使受压时补平层与芯样的结合面不提前破坏。

4.8芯样尺寸测量:

平均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芯样中部,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上取其二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5mm芯样高度用钢板尺进行测量,精确至1mm垂直度用游标量角器测量,两个端面与母线的夹角,精确至O.1°;平整度用钢板尺和塞尺测量芯样端面的缝隙。

芯样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超过下列数值时,不得用作抗压强度试验:

1芯样试件的实际高径比小于要求高径比的0.95或大于1.05;

2沿芯样高度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达2mm以上时;

3芯样端面的不平整度在100mm长度内超过0.1mm时;

4芯样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超过1度时;

5芯样有裂缝或有其他较大缺陷时。

4.9芯样的抗压强度试验

芯样试件应以自然干燥状态进行抗压试验;当结构工作条件比较潮湿,需要确定潮湿状态下混凝土强度时,芯样试件宜在

20土5C的清水中浸泡40—48h,从水中取出后揩干立即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芯样的抗压强度试验的操作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进行。

4.10芯样混凝土强度的计算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fcu,cor=FC/A

式中:

fcu,cor――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MPa,精确至O.IMPa;

Fc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最大压力(N);

A芯样试件的抗压截面面积(mm);

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按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中的最小值确定。

五.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试验

5.1引用标准

JGJ145-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5.2基本规定: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质量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检验;锚栓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

对于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采用非破坏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破坏性检验。

5.3抽样数量:

锚固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

同部位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

计算,且不少于3根。

5.4检验设备:

加荷设备应能按规定的速度加荷,测力系统整机误差不应超过全量程的土2%。

荷设备应能保证所施加的拉伸荷载始终与锚栓的轴线一致,位移测量记录仪宜能连续记录,当不能连续记录荷载位移曲线时,可分阶段记录,在到达荷载峰值前,记录点应在10点以上,位移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mm位移仪保证能够测量出锚栓相对于基材表面和垂直位移,直至锚固破坏。

5.5检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