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M安全验收表格讲课稿.docx
《PSM安全验收表格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SM安全验收表格讲课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SM安全验收表格讲课稿
附件3: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示范企业主要内容及检查验收方法
主要内容
检查、验收方法
检查结果
一、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1.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
明确责任部门,按照《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的要求,全面收集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品危险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全部安全生产信息,并将其文件化。
2.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
综合分析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明确提出生产过程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制作工艺卡片、编制培训手册和技术手册、编制化学品间的安全相容矩阵表等措施,将各项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纳入自身的安全管理中。
3.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信息文件。
保证生产管理、过程危害分析、事故调查、符合性审核、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安全生产信息。
二、风险管理
4.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制定化工过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规定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和改进措施落实的要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统称“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每3年进行一次。
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选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HAZOP技术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每5年进行一次。
企业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二、风险管理
5.确定风险辨识分析内容
化工过程风险分析应包括:
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情况;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
在役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还要包括发生的变更是否存在风险,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事故及事件教训的措施等。
6.制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年8月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公布根据2015年5月2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9号修正)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
对辨识分析发现的不可接受风险,及时制定并落实消除、减小或控制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三、装置运行安全管理
7.操作规程管理
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内容,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
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
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及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
操作规程应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信息、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变化。
每年要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至少每3年要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当工艺技术、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及时审核修订操作规程。
确保作业现场始终存有最新版本的操作规程文本,以方便现场操作人员随时查用;定期开展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建立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档案;鼓励从业人员分享安全操作经验,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审核。
8.异常工况监测预警
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数据等手段,及时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安全处置方案,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
三、装置运行安全管理
9.开停车安全管理
制定开停车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制度。
在正常开停车、紧急停车后的开车前,都要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
开停车前,企业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制定开停车方案,编制安全措施和开停车步骤确认表,经生产和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要严格执行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落实开停车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作业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
开车过程中装置依次进行吹扫、清洗、气密试验时,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引进蒸汽、氮气、易燃易爆介质前,要指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引进物料时,要随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确认流程是否正确。
严格控制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现场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有无泄漏等异常现象。
停车过程中的设备、管线低点的排放要按照顺序缓慢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设备、管线吹扫处理完毕后,要用盲板切断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抽堵盲板作业应在编号、挂牌、登记后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安排专人逐一进行现场确认。
四、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10.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等法规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制定并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
从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1.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按照国家和企业要求,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及本岗位操作要点、操作规程、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掌握异常工况识别判定、应急处置、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技能与方法,熟练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当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改变时,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
五、试生产安全管理
五、试生产安全管理
12.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职责
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范围,合理界定项目建设单位、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明确试生产条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试生产方案及试生产条件提出审查意见。
对采用专利技术的装置,试生产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经专利供应商现场人员书面确认。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联动试车方案、投料试车方案、异常工况处置方案等。
试生产前,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完成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工艺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化验分析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联锁整定值等生产技术资料、岗位记录表和技术台账的编制工作。
13.试生产前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三查四定”(三查:
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四定:
整改工作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确认工艺危害分析报告中的改进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已经落实。
系统吹扫冲洗安全管理。
在系统吹扫冲洗前,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拆除易被吹扫冲洗损坏的所有部件,确认吹扫冲洗流程、介质及压力。
蒸汽吹扫时,要落实防止人员烫伤的防护措施。
气密试验安全管理。
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最高压力等级。
高压系统气密试验前,分成若干等级压力,逐级进行气密试验。
真空系统进行真空试验前,先完成气密试验。
用盲板将气密试验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严禁超压。
气密试验时,安排专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气密检查记录,签字备查。
单机试车安全管理。
企业建立单机试车安全管理程序。
单机试车前,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并经各专业确认。
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操作、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单机试车结束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制造商等方面人员签字确认并填写试车记录。
联动试车安全管理。
联动试车应具备下列条件:
所有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并已取得上岗资格;公用工程系统已稳定运行;试车方案和相关操作规程、经审查批准的仪表报警和联锁值已整定完毕;各类生产记录、报表已印发到岗位;负责统一指挥的协调人员已经确定。
引入燃料或窒息性气体后,企业必须建立并执行每日安全调度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全部试车的安全管理工作。
投料安全管理。
投料前,全面检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和应急准备等情况,具备条件后方可进行投料。
投料及试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持续进行现场巡查,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要加强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投料试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场人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六、设备完好性(完整性)
六、设备完好性(完整性)
14.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
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培训考核情况要记录存档。
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
企业要统计和分析可能出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和最大量。
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确保准确有效。
要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
对重点部位要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设备壁厚减薄情况;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新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企业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要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新(改、扩)建装置和大修装置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前、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次启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
要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制度。
15.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
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
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的安全隐患。
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态,及早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加强动设备管理。
企业要编制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动设备始终具备规定的工况条件。
自动监测大机组和重点动设备的转速、振动、位移、温度、压力、腐蚀性介质含量等运行参数,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况。
加强动设备润滑管理,确保动设备运行可靠。
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企业要按照《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1109)和《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安全仪表系统。
七、作业安全管理
16.建立危险作业许可制度。
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等特殊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
实施特殊作业前,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17.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
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得到落实。
危险作业审批人员要在现场检查确认后签发作业许可证。
现场监护人员要熟悉作业范围内的工艺、设备和物料状态,具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
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禁监护人员擅离现场。
八、承包商管理
18.严格承包商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在本企业发生的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管理。
企业选择承包商时,要严格审查承包商有关资质,定期评估承包商安全生产业绩,及时淘汰业绩差的承包商。
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的方可凭证入厂,禁止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入厂。
企业要妥善保存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19.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承包商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要与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方案和作业安全措施,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
现场安全交底的内容包括:
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坠落、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等方面的危害信息。
承包商要确保作业人员接受了相关的安全培训,掌握与作业相关的所有危害信息和应急预案。
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
九、变更管理
20.建立变更管理制度。
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都要纳入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制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变更的事项、起始时间,变更的技术基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消除和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是否修改操作规程,变更审批权限,变更实施后的安全验收等。
实施变更前,企业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变更具备安全条件;明确受变更影响的本企业人员和承包商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
变更完成后,企业要及时更新相应的安全生产信息,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21.严格变更管理。
工艺技术变更。
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变等。
设备设施变更。
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管理变更。
主要包括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发生变化等。
22.变更管理程序。
申请。
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审批。
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负责人审批。
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没有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验收。
变更结束后,企业主管部门应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报告,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相关部门收到变更验收报告后,要及时更新安全生产信息,载入变更管理档案。
十、应急管理
23.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
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
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评估预案演练效果并及时完善预案。
企业制定的预案要与周边社区、周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案相互衔接,并按规定报当地政府备案。
企业要与当地应急体系形成联动机制。
24.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企业要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明确组成人员(必要时可吸收企外人员参加),并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
要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对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发生紧急情况后,应急处置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各自岗位,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
要授权应急处置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组织装置紧急停车和相关人员撤离。
企业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并及时补充和更新。
十一、事故和事件管理
25.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
企业要制定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加强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包括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车、异常工况、泄漏、轻伤等)的管理。
要建立未遂事故和事件报告激励机制。
要深入调查分析安全事件,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6.吸取事故(事件)教训。
企业完成事故(事件)调查后,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内部分析交流,吸取事故(事件)教训。
要重视外部事故信息收集工作,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十二、持续改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27.成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28.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企业要组成由生产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人员参加的考核小组,定期评估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功效,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核查整改情况,持续改进。
要编制功效评估和整改结果评估报告,并建立评估工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