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标准答案文科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docx
《语文标准答案文科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标准答案文科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标准答案文科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2016年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4
1.C(A.发fà;B.叨tāo;D.谂shěn)
2.B(A.褶绉—褶皱;C.攻艰—攻坚;D.妥胁—妥协)
3.C(A.简朴:
简单朴素。
B.一旦:
假设有一天。
C.春意阑珊:
指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指春天将尽。
句中当用“春意盎然”。
D.缘木求鱼:
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
4.D(A.成分残缺,“在亚丁湾前”应加上“保障”。
B.搭配不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政策”改为“绳索”,或把“解开”改为“取消”。
C.语序不对,“将来”放到“我们”的后面。
)
5.B
6.①我们预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会更加关注环保/②经济落后和发达地区对环保的关注度几乎没有区别/③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与所在地的经济是否发达并没有关系
评分标准:
共4分。
①②处各1分,要分别扣住图一图二进行表述,要用第一人称。
③处2分,要紧扣经济发达与环境保护关注度的关系下结论。
所有答案意思相近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7.示例:
我推荐:
温州鱼丸
推荐词:
温州鱼丸嚼劲十足且又鲜而不腥。
吃的不仅是鱼丸的嚼劲和鲜味,吃的更是温州人的坚韧和活力。
评分标准:
共5分。
结构相似1分;能从美食的配料、色、味和口感等不同角度写出美食的两个特色2分(一个特色1分);能体现与特色相契合的文化特色(人文精神)1分;语句表达前后呼应、通顺1分。
8.C(A.“治未病”不是指“治疗”,而是“预防、阻断”;B.“良好习惯”等是“治未病”重要措施,但并非“只要……就……”;C.从第二段第一句可得,从全文看,“治未病”虽然还应包括医学筛查等非“自行”方法,但表述为“惠及更多人”没问题;D.从第三段第一句可见“目前还是不治之症”不正确。
)
9.B(A.见首句;B.“先于”不能说明“当下科技对治愈癌症更有成效”,二者逻辑关系不成立;C.D.仔细阅读第三段相关内容可得。
)
10.①癌症发病过程漫长,让人们有充裕时间预防其发生、发展;②事实证明通过促进健康等方式可以预防癌症发生;③美国及西方国家通过防控措施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有成功经验;④研究证实一些癌症如果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
评分标准:
共3分。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3点得满分。
11.①土法烹饪猪肉、东北火炕、很香的猪肉等当下城里已经罕见的农村景象、事物。
②村民们豪放、粗犷的性情,村民的热情好客、自在随性等农村人情、风气。
评分标准:
共4分。
较具体写出农村景象特点、农村人情风俗,各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12.①插入回忆杀猪菜盛况,丰富文章内容。
②为下文描述烹、吃杀猪菜造势,营造别样、热闹的氛围。
③暗示杀猪菜在现实生活中的没落。
④含蓄表达作者对以杀猪菜为代表的农村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
评分标准:
共3分。
答出“丰富内容”“为下文造势”“暗示现实中的没落”“怀念情感”中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意思相近即可。
13.答案1:
原题好。
①“大雪纷飞的日子”,为故事设置了具体背景,使“杀猪菜”事件更有氛围;②用寒冷反衬,突出主体事件的“热闹”;③“大雪纷飞”富有诗意,更具美感;④题目不一定是全文核心,而且从小说内容看,农村景象、人情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用“杀猪菜”,反倒可能局限了文章的内涵。
答案2:
“杀猪菜”好。
①烹、吃杀猪菜是小说重要事件,以之为题非常贴切;②“杀猪菜”有新奇效果,对读者更有吸引力;③“杀猪菜”是全文线索,贯穿文章始终;④“大雪纷飞的日子”语意指向较模糊,难能让人快速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评分标准:
共4分。
答出一点原因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14.①(从情节设置看)使文意曲折、故事更精彩。
到第9段,读者已见识了痛快、热闹的烹、吃“杀猪菜”场景,但没想到第10段出场一位“小孩儿”,居然认为“没意思”,这种文意反转,使小说更好看,吸引人。
②(从主题深化看)文章主旨显得更为深刻。
结合文章前头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小孩儿“冷对”的似乎并非只有“杀猪菜”,应该还有传统农村人情、风俗,深刻揭示农村传统习俗没落的深层原因。
③(从表达艺术看)以小孩一个淡淡的“哦”字戛然结束,表达含蓄而意蕴丰富,余韵悠长而启人深思:
这种对农村传统习俗感受的“代际”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
它意味着什么?
评分标准:
共4分。
答出一个方面的作用得2分,答出两个方面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1:
比如第5段“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娘亲哪”,突然插入方言口语的“称呼语”替代感叹词,颇为“新奇”。
这种表达显得特别乡土,让人备感亲切,使喟叹之意、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2:
比如第6段“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用“狰狞”修饰“棒骨”,又用文言虚词“兮”修饰“傲然”,都不符现代汉语使用习惯,非常“新奇”。
这种表达充分渲染了“古法烹饪”动人心魄的气势。
示例3:
比如第8段的“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用简单反复的手法,而且连用四个反复,不可谓不“新奇”。
它“形神兼具”地表现人们见面后相互打招呼、行礼、说客气话行为,充分表现客人众多、热闹非凡的情景。
评分标准:
共5分。
准确找出一个例句得1分;分析语句中“新奇”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各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C(恨:
遗憾)
17.A(A.于:
介词,从。
B.以:
介词,因为,由于/介词,用。
C.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D.其:
代词,指梁夫山/副词,表示商量语气)
18.B(作者对梁夫山学问并没有进行评价,认为其学问后世自有定论)
19.嗟夫/此无论其学何如也/即其为人/岂肯躁妄其心志/冥焉为狂诞者哉/岂肯卤莽其趋向/悍然任独往者哉
评分标准:
共3分。
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0.①我又怎么能对先生的学问喋喋不休,来和世俗之人辩论呢?
②然而先生死就死了,那些害死先生的人最终能怎么样?
评分标准:
①共4分。
乌(怎么)、喋喋(喋喋不休)、以(来)、“喋喋于先生之学”的句式,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②共3分。
死(使动用法,使……死,害死)、竟(最终)、何如(怎么样),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参考译文】
万历己卯年的秋天,永丰梁夫山先生由于讲学被毒打致死。
癸未年的冬天,先生的弟子胡时和才得以请求收敛他的遗骸,同程公后台合葬为一墓,这是按照梁先生的遗言而做的。
友人程学博作祭文来哭奠他,说:
唉呀哀伤啊!
我有什么脸面哭祭先生呢?
嗟叹的是我没有能力,既不能使先生从毒手中脱身出来,而眼看着先生含冤而死;先生死后又不能为先生昭雪冤案,立即按照礼制收葬遗骸,而如今冤案仍然不能昭雪,草草地不能为先生按照礼制来埋葬。
唉呀哀伤啊!
我有什么脸面哭祭先生呢?
先生的死是因为讲学。
先生的学问,是先生自己所信仰,而世俗之人所共同嫉恨的。
世俗之人不喜欢讲学,也不一定不知道学问。
而先生的学问,天下后人对它会有定论,我又怎么能对先生的学问喋喋不休,来和世俗之人辩论呢?
我唯独认为先生的为人,纯粹到只有一个念头(指专心致志于讲学),明白得就像高高在天上运行的日月一样,可以贯穿金石,可以质对鬼神,可以考稽过去,可以留待后人印证。
平生的精力,从少年、壮年直到老年临死,从居住家中直到行走四方,没有一天不在讲学,没有一事不在讲学,除讲学以外,凡是世间的自身家庭儿女,一切世俗情状、风俗形态,竟然没有纤毫微小的方面能够挂在先生的嘴上而进入先生的心中。
唉!
这不要论先生的学问如何了,就先生的为人来说,怎么能使先生的心志浮躁狂妄,糊里糊涂地做那种狂妄怪诞的人呢?
怎么能使先生的志趣粗疏,公然做那种任意独往独来的人呢?
世间不喜欢讲学的人,即使不讲学也就罢了,但不一定没有人的良心在啊,为什么要嫉恨先生到如此地步呢!
嫉恨先生也已经过分了,又为什么污辱先生至死而又像这样悲惨呢?
!
唉呀哀伤啊!
然而先生死就死了,那些害死先生的人最终能怎么样?
先生虽然怀抱大志而死去,但是先生光明磊落的人格留在天地之间,先生忠恳诚实的容貌留在朋友之间,先生讲学的遗言留在书籍之中,先生学问的真知灼见留在天下后人的定论之中。
那些害死先生的人,能够以凶悍暴戾的威虐,电光石火般的气焰,一时间害死先生的血肉躯体,但他们不能害死的精神,一直将会与天地同在,共同长存。
这说明先生一死而先生的事业已经完成了,先生有什么遗憾?
我与先生分离又相聚,相聚又分离的时日将近二十年。
先生虽然不曾用学问谆谆教诲我,但规劝我,相互切磋讨论的内容我也得益不少,这也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先生的学问。
我虽然没有随从先生周游四处讲学,而我不敢随声附和讨好于人,以求得在立身行事方面没有愧心的行为,也不能不说是实践宣讲先生的学问。
为什么我怀抱正直之道而归,归来不久,而很快看到先生遭这样的毒手而死,而又不能够昭雪先生的冤枉,收殓先生的遗骸,按照礼制埋葬先生啊!
唉呀哀伤啊!
感念今日,追忆往昔,怎能不刺心伤痛?
我的确没有脸面哭祭先生了。
先生有灵,希望能鉴察。
万历甲申季春,云南副使孝昌程学博顿首泣言。
21.①重阳佳节,思念亲人。
②见大雁南归,触景生情。
③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
④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
评分标准:
共3分。
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
22.寓情于景(或以景结情),这是景语,又是情语;通过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评分标准:
共4分。
答出手法1分,答出斜阳、寒鸦营造的意境1分,抓住修饰语“一抹”和“数点”分析1分,点明情感1分。
23.①墨子强调君民节约、减少消耗就是圣王之道、天下大利。
②荀子认为除了“节用”之外,统治者还应该通过礼制政事合理配置资源,带领百姓参与劳作创造从而使生活富裕。
评分标准:
共2分。
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24.①墨子“节用”思想强调节约,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作用和效果有限。
②荀子的“节用”思想注重现实、偏重“开源”,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最终给百姓带来福祉。
③墨子的思想是墨家立足于平民百姓的视角分析问题,荀子的思想更多的站在国家和统治阶级的角度分析问题。
评分标准:
共3分。
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所以墨子说:
“除去无用的费用,这就是圣王之道,天下的大利了。
”所以,古代圣王定下节用的方法,说:
“……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利于民用的,圣王都不会去做。
”《墨子·节用》
材料二:
使国家富足的途径:
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并妥善储藏多余的粮食财物。
节约费用依靠礼制,使民众富裕依靠政策。
礼就是高贵的和卑贱的有不同的等级,长幼有一定的差别,贫和富、权势大小都各有相对称的规定。
丈量土地建立国家,计算收益来养活百姓,估量人的能力来授予工作,让百姓能胜任工作,工作一定能产生效益,而效益又足够用来养活民众,都让他们穿的、吃的以及各种费用支出和收入相一致。
《荀子·富国》
25.⑴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⑵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⑷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⑸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评分标准:
共6分。
每小题2分,每空1分,有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只选做3小题,如超过3题,则取前3题计分。
26.评分标准:
参照浙江省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