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79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营养学重点_精品文档.docx

临床营养学

能量

1.能量(energy):

能量不是营养素,但一切生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2.能量消耗分类:

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3.能量来源与摄入量:

能量的来源: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60%),蛋白质(15%),脂肪(25%)

摄入量:

主要是依据体力劳动强度制定

成人,应维持体重不变;

--男:

2400—4000kcal/d

--女:

2100—3000kcal/d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则要保证其生长发育等生理需要

孕妇和乳母另加200—800kcal/d

老年期酌减

4.高能量食物:

猪肉,牛肉干,花生,米饭,面条,奶片

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动物不能制造,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2.碳水化合物来源与摄入量:

来源(植物性食物):

单、双糖:

水果、坚果、蔬菜

多糖类:

谷类(60%~80%)

豆类(40%~60%)

薯类(20%~30%)

参考摄入量:

取决机体对能量需要,占人体总能量55%~56%,精制糖成人25g/d,比例大于总能量的80%,和小于40%对健康均不利

3.碳水化合物与健康的关系:

摄入不足(比例小于总能量的40%)

A.引起全身无力、疲乏

B.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生长缓慢

C.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摄入过多(比例大于总能量的80%)

A.容易转化成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过于肥胖

B.导致如高血脂、糖尿病疾病

4.碳水化合物营养学意义:

A.供给能量:

提供60%以上的能量,是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的主要能源

B.构成机体重要生命物质:

参与生理活动,如抗体、酶、激素

C.与癌症关系:

结肠癌、乳房癌、子宫癌有保护作用

蛋白质

1.优质蛋白质Highqualityprotein:

食物中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越容易被人体吸收,称优质蛋白质。

如动物蛋白肉类、蛋、乳等以及大豆。

2.蛋白质消化率Proteindigestibility:

指在体内被分解的程度,消化率越高,吸收得越彻底,营养价值越高

(--乳类98%、肉类93%、蛋类98%、米饭82%)

3.蛋白质来源与摄入量:

来源

动物性食物:

猪肉、牛肉、鸡蛋、鱼、牛奶

植物性食物:

豆类、谷类、蔬菜、水果

参考摄入量 

A.占人体总热量的10-15%

B.成年极轻体力劳动者:

男70g/d、女65g/d

C.生病的情况下根据病情作相应增减

D.孕妇和乳母:

分别增加15和25克

4.蛋白质与健康的关系

摄入不足

A.引起消化不良、腹泻

B.抵抗力下降、伤口不易愈合

C.肌肉蛋白合成不足而逐渐出现肌肉萎缩

D.儿童时期可见骨骼生长缓慢、智力发育障碍

E.长期摄入不足形成营养性水肿,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摄入过量

A.引起人肥胖、胆固醇、血脂增高、心脏受损、高血压、糖尿病

B.加重肾脏负荷

C.加速骨骼中钙质丢失,易产生骨质疏松

5.蛋白质营养学意义

A.构成组织重要成分:

如肌肉、骨骼及内脏,酶、激素、抗体,用于更新和修补组织细胞

B.调节生理功能,参与生命活动:

酶类、血红蛋白、抗体、神经递质

C.供给能量:

每天供能量的10%-15%,特殊情况下供能量

脂肪

1.脂肪Fat:

占人体体重的14%-19%,主要以甘油三脂贮存于脂肪组织内,主要在皮下、腹腔等处

2.脂类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动物性脂肪:

肉、鱼肝油、骨髓、蛋黄等

植物性脂肪:

大豆、花生、油菜籽,葵花籽、核桃仁等

摄入比1:

2较为适宜

参考摄入量(占总能量) 

A.占全日摄人总能量的20%~25%

B.儿童与青少年为25—30%

C.成年人为20—30%

D.半岁以内为45%,7—12个月为34—40%

3.脂类与健康的关系:

摄入过多

A.增加体重、肥胖

B.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乳腺癌等

C.影响蛋白质和铁吸收

D.影响人的耐力及其他运动能力

摄入不足

A.可能造成闭经和不孕

B.雌激素水平不足,影响钙与骨结合,造成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C.刺激大脑,增强短期与长期记忆

D.头发频繁脱落、断发,发色变得枯黄,不易梳理

4.脂肪的营养学意义:

供给机体能量

 提供20%-30%能量,1克脂肪≈9Kcal能量

A.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如胆固醇

B.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C.提供必需脂肪酸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E.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Vit-A

1.维生素A:

又名视黄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VitA1与VitA2,植物性食物来源的胡萝卜素。

2.Vit-A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动物性食物:

 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蛋黄及鱼卵

植物性食物:

 胡萝卜、西兰花、红心甜薯、菠菜、青椒、芒果等

参考摄入量:

A.婴幼儿:

200ug

B.儿童:

750ug

C.成人:

800ug

D.孕妇:

1000ug

E.乳母:

1200ug

3.Vit-A与健康的关系:

Vit-A缺乏:

夜盲症,皮肤干燥,发育受阻,眼干燥病。

Vit-A过量:

畸形,慢性中毒,急性中毒。

4.Vit-A的营养学意义:

A.维持人体正常视觉

B.促进生长和骨骼的发育

C.增加机体抗感染和抗癌作用

D.抗氧化作用,促进皮肤健康

E.抗癌作用

Vit-D

1.Vit-D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A.外源性维生素D(天然维生素D):

最丰富为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

B.内源性维生素D(体内合成):

日光紫外线照射

参考摄入:

A.婴幼儿,儿童,少年,孕中晚期孕妇,乳母,老人的Vit-D的RNI均为10ug/d

B.11-50岁成年人及孕早期孕妇为5ug/d

C.Vit-D的UL为20ug/d

2.Vit-D与健康的关系:

缺乏病

A.儿童发生佝偻病,表现方颅、肋骨串珠、鸡胸、脊柱弯曲,下肢弯曲,囟门闭合迟缓

B.成人出现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妊娠与授乳期妇女最易发生

过多症

A.表现为头痛、厌食、恶心、口渴、多尿、低热等

B.婴儿期可出现明显神经精神症状

C.可出现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等症状

D.孕妇可引起胎儿低出生体重,智力发育不良

3.Vit-D的营养意义:

A.调节钙和磷代谢,维持血钙水平

B.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与利用

C.构成健全的骨骼与牙齿

Vit-E

1.Vit-E:

大部分储存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人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E,需从食物取得

2.Vit-E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各种植物油、花生油、芝麻油、肉、奶、蛋等

绿叶蔬菜、莴苣、番茄、胡萝卜、坚果等

3.Vit-E与健康:

缺乏症(极为少见)

A.--婴儿易发生溶血性贫血(非母乳喂养)

B.--水肿、皮肤红疹、肌肉萎缩、营养障碍

过多症

A.--消化道异常、骨骼肌萎缩、生殖功能障碍

B.--血栓性静炎、高血压病等

护肤

C.--保持皮肤代谢,防止皮肤衰老

D.--阻止生理色斑的产生

E.--保持光泽滋润、改善皮肤弹性

秀发

F.--促使头发再生

4.Vit-E的营养意义:

抗氧化、抗衰老、抗癌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不孕症、习惯性流产

Vit-B2

1.Vit-B2:

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生成,参与多种酶的活性

2.Vit-B2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A.动物性食物含量较多,尤以肝、肾和心为最多;奶类及蛋类所含核黄素也较多

B.植物性食物除绿色蔬菜和豆类外,一般含量不高

参考摄入量:

A.成年男子:

1.4mg/d

B.成年女子:

1.2mg/d

C.孕妇及乳母:

1.7mg/d

3. Vit-B2与健康:

缺乏病:

皮肤症状:

口角炎、唇炎、舌炎、睑缘炎、阴囊炎、咽喉炎等

过多:

一般不会有中毒或过量的危险

Vit-C

1.Vit-C:

又称抗坏血酸,遇水、热、光、氧、烟就会被破坏,小肠被吸收,主要经泌尿道排泄

2.Vit-C:

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A.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

B.水果中以酸枣、山楂、柑桔、草莓、弥猴桃等;

C.蔬菜中青辣椒含量高;

D.叶部比茎部含量高,新叶比老叶含量高;有光合作用的叶部含量最高。

E.感染情况下需求量多

参考摄入量;

A.婴幼儿:

30mg

B.儿童;45mg

C.成人:

60mg

D.孕妇:

80mg

E.乳母:

100mg

3.Vit-C与健康:

缺乏:

A.引起坏血病,使微血管容易破裂,如牙龈出血、瘀血、紫斑、月经过多等

B.免疫力下降、动脉硬化、贫血、心脏衰竭,有致猝死的危险

C.在感染情况下,人体所需的为平时的20---40倍之多,而且所有的药物都会破坏体内的VitC

过多:

A.长期大量服用,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B.婴儿大量服用维生素C,常有睡眠不安、消化不良、浮肿、腹泻、荨麻疹等;

C.大剂量快速静脉注射,会发生红细胞溶解或静脉栓塞。

4.Vit-C的营养意义:

A.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护酶的活性

B.健脑强身、提高智商,特别是儿童

C.预防动脉硬化、癌症,特别是预防结肠癌和肺癌

D.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

5.预防维生素缺乏的措施:

A.提供平衡膳食,合理的加工烹调

B.根据人体生理、病理情况及时调整供给量

食物加工烹调要合理

C.--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即先洗后切,生熟分开,急火快炒,能生食的尽量生食

矿物质

1.钙及钙的作用:

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1.5%~2.0%,99%集中在骨骼、牙齿中。

2.钙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A.奶和奶制品。

B.蔬菜,豆类,油料种子,小虾米皮,海带等也特别丰富

参考摄入量:

A.成年人不分男女都是800毫克/天

B.青少年、孕妇和乳母应适当增多

3.钙与健康

钙缺乏:

A.--影响骨骼与牙齿的发育

B.--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症

C.--成人骨软化与骨质疏松

D.--肌肉兴奋性提高—抽蓄

钙过量:

A.增加肾结石的危险。

B.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C.引起奶碱综合征。

4.钙的营养意义:

A.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

B.调节人体各种代谢活动

1.碘的来源与摄入:

来源:

A.人体需要的大部分碘来自于食物,占每日摄入量的80-90%,还可以从饮水和含碘食盐获得碘

B.海产品含碘丰富如:

海带,紫菜,干贝,海参,海蜇等

参考摄入量:

A.0-1岁为50ug/d

B.1-11岁为90ug/d

C.11-14岁为120ug/d

D.14岁以上及成人为150ug/d

E.孕妇和乳母为200ug/d

F.成人碘的UL为1000ug/d

2.碘与健康

缺乏:

产生甲状腺肿大

孕妇、乳母缺碘会导致智力

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幼儿呆小症

过量: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

1.锌的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来源:

动物类:

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

植物类:

谷类,豆类,蔬菜。

参考摄入量:

成年男性:

15.0mg/dUL:

45mg/d

成年女性:

11.5mg/dUL:

37mg/d

2.锌的生理功能:

A.人体含锌2~3克,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

B.已经发现有80多种酶含锌或与锌有关

C.性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改善味觉,增进食欲

E.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F.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