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863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docx

五一假期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含答案

(五一假期)

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

命制:

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

2020年05月01日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1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一、《红楼梦》阅读(选择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红楼梦》中关于下列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名费,士隐是他的字。

B.贾雨村(谐音“假语存”),名化(谐音“假话”),字雨村,别号“时飞”。

在中秋节思及平生抱负,长叹一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其中就嵌入了自己的别号,难怪甄士隐听了大叫:

“妙极!

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

C.娇杏(谐音“侥幸”),是甄府丫鬟,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的“闺秀”即指此人,贾雨村中进士后讨作二房,又在贾雨村嫡配染疾去世后扶作正室。

D.霍启,谐音“祸起”,甄士隐家丁,在元宵节把甄士隐的小女英莲(谐音“应怜”)弄丢了。

2.《红楼梦》中,下列表述,明显不符合小说文意一项是(3分)()

A.黛玉进荣国府,按主要人物出场的次序,作者精心细写了黛玉、贾母、“三春”(迎春、探春、惜春)、凤姐、宝玉、鹦哥、袭人,以及王夫人、邢夫人等。

其中如黛玉的细心和忧伤、贾母的慈爱、“三春”的神态、凤姐的飞扬、宝玉的任性……等内在的东西,在一出场就表现得十分传神。

B.王熙凤出场,先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破空而来,接着用色彩艳丽的文字描述其服装、身材、面容,以显示其美丽和华贵,贾母对她说的笑话足见她讨贾母的欢心,王夫人问她“月钱”,不但显出她是当家人,掌握着经济大权,而且也为后文写她用“月钱”赚利钱埋下伏笔。

C.在宁荣二府众多的人物中,贾母的辈分最高,她姓史,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千金,贾赦、贾政的生母,贾敬的婶娘,贾琏、宝玉、元春姊妹的祖母,贾珍的叔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的姑奶奶。

D.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回答说“刚念了《四书》”,而当贾母问她同样的问题时,黛玉却回答说“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是因为她进贾府前母亲的告诫,所以到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她在宝玉面前可以如实回答,而在贾母面前显得较为谨慎。

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

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B.别号“蕉下客”的迎春是个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无事。

 

C.在《红楼梦》中,除了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

泼辣能干的探春,怯懦的迎春,孤高的妙玉,温顺世故的晴雯,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尤二姐和袭人等。

D.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

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二、课本夯基(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遂散六国之从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D.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5.下列对《谏逐客书》中重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

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

文中指在秦国做官任事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当时平民用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所以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在内的六个诸侯国。

6.下列《谏逐客书》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闻吏议逐客 逐客:

驱逐在秦国做官任事的非秦国国籍之人。

B.惠王用张仪之计 张仪之计:

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

C.遂散六国之从 从:

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

D.昔缪公求士 缪公:

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B.吾亦望其言是实

C.汝可以模拟得之D.吾之逃家复归也

8.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②当哭相和也 ③一恸

④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⑤天灾可以死 ⑥必以告妾 ⑦钟情如我辈者

A.①③⑤⑦/②④/⑥B.②③⑤/①④/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④/⑦D.①③⑤/②④/⑥⑦

9.下列各句中与“必以告妾”省略成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B.不可数计

C.具告以事D.君与俱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

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

药物奎宁的发现,________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

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________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________,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

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________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  )。

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

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很大程度上 额手称庆 启发 探索

B.某种意义上 额手称庆 启示 探求

C.某种意义上 振奋人心 启发 探求

D.很大程度上 振奋人心 启示 探索

11.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B.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C.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D.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命运,我们同呼吸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B.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C.科学工作者既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关注人类的需求。

D.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并有自己的研究兴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

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13.下列对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从中国人民在长期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考验,而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B.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建筑实践中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C.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D.是在木材结构建筑中产生的,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的规则和惯例。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但都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只不过西方建筑体系很早将砖石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C.中国建筑往往采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不相同,其“内容”也是相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

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

“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

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

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

“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

”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

“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

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

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

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

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

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

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

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

“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

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

“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然一笑说:

“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

”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奉献的形象。

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16.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

答:

17.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

(6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

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注]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

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僦,运送。

1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十八岁成年加冠时起的,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

开疆扩土,发动战争,如汉武帝。

C.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主要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外的六国领土。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庄热衷交朋结友。

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郑庄推荐贤士能人。

每次上朝,向皇上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黄老之说。

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D.郑庄生活清廉节俭。

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2)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22.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

,。

(3)《桂枝香》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

“,”。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元  日 

陈与义①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

②屠苏:

屠苏酒。

③刳(kū)心:

道教语,谓摒弃杂念。

④独沾衣:

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

“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4.本诗尾联中,诗人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爆发,一种不同寻常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悄悄发生:

明星退出热搜,手机满屏几乎都是与疫情有关的消息,这些消息是科学家的努力攻关,是医护人员的奋勇上阵,是志愿者的奔走辛劳;据说有不少明星出国避难了,不过,今天,我们不关心明星,只关心疫情。

谁才是国家的基石,民族的脊梁?

谁才是成功的标杆,人生的榜样?

读了以上材料,面临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自拟标题,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单元自测练习

参考答案

一、《红楼梦》阅读(选择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B解析:

贾雨村,字“时飞”,“雨村”是别号。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联嵌入的是他的字。

而且甄士隐听了大赞的话,是对贾雨村中秋夜口占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评价。

此题意在考查古人姓、名、字、号的使用习惯

2.D解析:

D项前后弄颠倒了。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

“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在封建正统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敏锐地感觉先前回答贾母问话有些不妥,所以等宝玉再问时就改了口。

命题意图:

从情节入手,感知人物性格。

3.D 【解析】A.林黛玉改为晴雯。

B.探春。

C.应该是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温顺世故的袭人,忍辱吞声的尤二姐。

二、课本夯基(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4.B解析:

A项,“从”同“纵”;D项,“内”同“纳”;C项,“藉”同“借”。

5.D解析:

D项,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国、卫国。

6.C解析:

C项,“六国之从”应为合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