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388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黄金法则

※申论考察的基本要素

纵观所有的申论考试,所考察的无非四个基本要素,一旦把握这四个要素,也就找到了做题的方向。

阅读资料也就是对这四个要素的寻找、分析与归纳。

申论各类题型考察的四个基本要素:

问题的基本表现、影响后果、原因、对策

※申论材料的组合特点

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信息也越来越庞杂,其实所有的申论材料都是由三大块组成的:

1、新闻媒体的报道,调查统计或研究报告的显示;

(作用:

可找出问题的缺陷与不足、影响与后果)

2、材料中各色人物、相关人士(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以及相关当事人)发表的言论;

(作用:

建议(可用来作为对策与原因)

3、政府部门颁发的政策法规,采取的措施做法,国外政府,相关发面的经验做法。

(对策)

阅读技巧

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关键句的把握;某重要媒体的报道,调查统计显示;重要人物和相关人士的观点、意见、建议;相关部门(机构)颁布或制定的政策法规或采取的措施。

概括材料的不同题型分为:

单一式概括和综合式概括

单一式概括是就问题的某一方面或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如问题的主要表现或原因或影响后果,在体重有明确的概括要求和指令性,它是一种平面式,片断式的概括,可以作为简答题来写。

如:

2002年中央申论第一题、2007年中央申论第三题第一小题。

综合式概括是一种立体式、全景式的概括,题干中对于概括什么没有明确的指令性。

概括的思路和结构是:

问题的表现→问题的影响→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对策。

实际是一篇情报汇报文章或是综述,有其内在的写作结构,和深南轮的文章不同的是,无论是原因还是对策,都是站在一个概括的角度,,比如:

某专家认为,某官员认为,用他人的语气说话。

如:

2006年中央第一题。

单一式概括的三要素:

概括指出存在那些问题和不足,造成怎样的影响与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意义。

(即综合式概括中的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

综合性概括的写作结构和常用句型

结构:

1、概括问题的基本表现和影响后果。

2、概括材料中的人物所认为的或材料所体现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中的人物所提出的建议措施及相关方面已采取的措施。

常用句型:

1.近年来,随着……引发(导致、暴露)了……问题,(实质是写出问题的不足与缺陷)

或:

在我国……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为(具体的表现)……。

该处是分点采分这些问题影响到……。

(或写做:

造成了……的后果)该处是整体得分

2.有关方面认为(材料中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业内相关人士或相关当事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在于……

3.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颁发了……的政策法规,采取了……的措施。

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如国内的就改为推广)。

有关方面建议应该……。

按照这三个层次概括分段,如字数不超过可加标题。

如:

关于……的情况综述、关于……的汇报材料。

4.妥善解决该问题对……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现实中情况有多糟糕,都会有政府部门颁发的政策法规给与解决。

所以一定无论在概括题还是后面的论文写作中都要写出政府部门的相关做法。

申论文章的三大题型:

策论性文章、评论性文章、论证性文章

文章标题的拟定方法

尽量用双标题,并列式

如:

 (大力)推进……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打击…… 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完善/加强…… 落实科学发展观

标题的前半部要具体、局部、微观,后半部要上升到理论高度。

策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策论性文章:

当题干要求就如何解决……问题写篇文章时,属于策论性文章。

如此前试卷中没有题目要求单独就对策写成文章的则可以把这篇写为策论文。

这类型的文章适合发挥。

1段 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常用句:

……事关……,是……的关键∕核心∕重要内容/重要保障/重要基础/内在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指出在该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常用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问题,制定和颁布了……政策法规,采取了……措施.相关方面实施了……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显著/初步的效果/进步.但是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不足/缺陷.主要体现为……(略写,点一下即可)我们必须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妥善处理/有效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迫切要求/重要任务.

3段 分析问题的原因.(略写或不写)

4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展开.

 每条对策都是一个自然段,需要展开写,可把每条原因置于其后.对策写的全可以保证基本的得分点.把每个问题展开写是为了在基本得分的基础上,分值的最大化.

申论论文就是有效地将四个基本要素整合在一个框架里,确保让阅卷人清晰看到基本点,

5段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做出总结

  常用句 我们要站在……的高度,努力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论证性文章的写作步骤

论证性文章侧重考察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政策的可行性和解决该问题的意义。

发挥空间小,理论空洞性大。

一般是论述政策的可行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任何的申论文中都是考察材料的四个要素。

1段交待问题的严重性和意义。

(重点写)

2段指出该问题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然后指出存在问题的不足,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3段……方面的政策(社会需要、客观规律)必须要求我们这么做。

 

评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评论某种观点、意见或主张。

一般这种观点既不可能绝对正确也不可能觉对错误,所以在分析的时候要走中庸之道。

着重考察材料的意义/影响和后果

这类文中一般可分三段写作

1段 这样一种观点/思路,有利于……(不利于……),影响或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相反/否则,如果错误或片面地理解对待这种观点或思路,有可能造成……的后果/负面影响(具体展开)

   或: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观点的缺陷,则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后果.

3段针对……问题,我们需要坚持……的原则,避免……的误区,把握……的宏观整体思路,既要……又要…….

讲演稿写作

1 告诉别人都发生了什么,存在……问题,指出问题的基本表现,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 总结深刻教训,反思原因(抓住深刻的原因重点分析即可,没必要面面俱到)

3 做出承诺,提出对策,我们应该怎么做

4 简短总结

分析原因的基本角度与提出对策的基本角度

1制度或体质上的原因――基本角度

制度可以理顺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关系,从政府的角色看,政府在公共利益服务方面应该是当事人.应该是运动员;在经济方面,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只是守夜人,只是裁判与中立者的身份。

……制度上或体质上的不完善或不合理,政府监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没有实现监管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功能上的冲突与重复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对策:

1建立或完善……的制度或体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实现政府监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2机构设置和职能的调整如药品监管问题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组。

凡是遇到多个部门执法,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提出对策,建立统一,独立权威的……监管机构,综合统筹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

2经济上的原因

凡是事关民生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财政角度加以分析,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

3法律角度

公平地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缺少严格的界定,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重复严重,法律程序不够公开透明。

(本身存在空白?

公开透明?

重复?

对策:

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界定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

确保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和法律程序的公开透明。

4监管(管理)上的原因

……方面的监管不到位,相关的政策法规为落实,执法检查流于形式,以及管理方式上的落后。

对策:

事关民生或社会公共利益,出现的严重负面状况

加强……方面的监管,确保……的政策法规的落实或执行,规范……的秩序,严惩……的违法违规。

5观念(思想)上的原因

……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到位,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

对策:

深化……的思想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

(及时公布……的信息)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强……方面的信息透明度。

6技术上的原因

……方面技术上的落后,基础设施上的薄弱。

对策:

专业性、技术性、基础设施行对策,如: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的财政投入,改善……的技术

理论篇

正确定位政府的职能角色,确保其中立性与公正性,强化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控制国家权力限度的同时积极承担起政府的公共职责。

(也可作为单独对策)

既非大包大揽,也不是全面禁止。

应该做到有所为而与所不为。

公共权力如何运作

政府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有所为:

承担公共责任,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环境)。

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关于民生的问题(住房、食品、土地),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宏观调控。

有所不为:

不得非法干预市场,尊重市场的基础作用,区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不得超与法律,依法行政,包括依法定的职责和权限行政和依法律程序行政。

在政府位与不为之间,政府需要转让一部分权利给非政府组织。

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基本句型:

健全……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促进其公益职能的发挥,弥补政府与个人的不足,为社会发展服务.

……问题既有社会公益性,又有市场性,政府要承担起社会公益性较强的基础领域的责任。

对于赢利性较强的普通领域要引进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凡是遇到政府的决定或行为有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不利的后果或增加负担,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

完善……的法律程序,政府部门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行使权力,在做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硬钢告知其事实、理由及依据,并与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

程序必须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陈述权与申辩权。

(适用范围:

水、电、煤气)

 

压轴热点

一.房价调控

核心:

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抑制住房的虚假需求。

措施:

1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户型和普通商品房的供应。

2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税收(抑制炒房)、信贷(抬高首付比例)、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3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速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4加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制止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的行为。

5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

6加强宣传教育和新闻监督,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二、农民工问题

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各地要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2依法规定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利。

3搞好农民工职业和就业服务,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4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吧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5加强监管,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去阿姨的违法行为。

6发挥居民社区组织的公益作用,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增强职业技能,融入城市生活。

7加强宣传教育,深化思想观念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保障农民工权益情况的新闻舆论监督。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

3:

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

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

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

3:

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

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

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

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

然后初步浓缩。

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

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

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

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

“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第一题

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

口水话是申论大忌)。

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

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

下同)。

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

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

“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

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

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

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

这是第一题。

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

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

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

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

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二、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必要的,目前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任务分工以及协调机制,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结合。

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政府责任,突发事件后可以鼓励自愿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

五、应对突发事件,应以大局为重,注重协调各方利益。

六、要引导公众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

七、国家要有一定的富裕财力,包括物质准备。

八、国家应通过公示的方式告知老百姓怎样应对这些事件。

评析:

该回答语言简洁准确,列述全面,单条文字概括力强,但最致命的在于没有“二次归纳”,没有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中上分怕是奢望了。

作答B:

D部长的讲话内容涉及的问题较多。

就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D部长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及应对的必要性。

突发公共事件并不是一般事件,如果应对及时,一般性事故就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其诱因有社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及政府各部门没有明确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

此类事件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积极应对十分必要。

第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首先政府要有应对突发事件预案,能及时调动社会各部门应对;二是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加大科技预防力度。

第三,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导。

政府应注重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诱因,积极行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注意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并不是政府所有公共服务职能都可以市场化。

我国现处于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峰期,虽然我国快速反应机制先进,但相关体制问题仍需要改进。

评析:

此回答很好体现了“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的要求,体现了考生良好的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上佳作答。

比较一下作答A、B,作答A中第一点可以单列,第二、七、八点可以归为一点,第三、四、五、六点又可归为一点,分别对应作答B中一、二、三点,然后加上开头结尾,答卷档次立马提升。

第二题

第二题和第三题跟第一题都有关联,而两题内部之间的关联更紧。

所以强调三题通盘考虑。

第二题一般是提对策,第三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议论文,实际上往往是对第二部分提出对策的加强。

第二题提对策纲要,第三题详加论述,要考虑到这点,第二题没必要也不应浓墨重彩。

第二题字数一般限300到400,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

也不需要总结喊口号。

这些留在第三题。

对策怎么提?

有两个“往回看”:

一是往回看材料,在前面勾画的句子里找出措施对策部分,这里面一般有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看法,也有普通民众的观点。

都找出来。

重新编号。

数一下,八条。

再浓缩一下,同类的归类,四条。

二是往回看第一题。

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

这样还可能发现一二条措施(这是完全可能的,材料中往往不能找到问题和对策的百分百对应。

特别是难度相对较大的国考,材料多未经整理疏通)。

加起来就是五六条了。

有时候资料中给出的对策并不多并不全面,这就需要从大脑库存里搬救兵。

而且,即便有的材料给出的措施已经足够你整五六条出来,脑子里有妙点子还是可以拿出来,七八条再一综合,压缩的压缩,扩充的扩充,第二题就解决了。

提对策是申论考试的主要部分,决定申论成败,一定要条理分明,逻辑性强,主次有序,一条一条的列述下来。

一般来说至少要答四到五条(我一般习惯答六到七条)。

三两条是很不好看的。

个人经验总结:

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这几条一般来说都要有,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套用。

还要注意到有些考试要求第二题甚至第一题都要写标题,或最好是写上标题。

这就不能忽略。

有些朋友提到格式问题,其实申论写作主要是考查考生提出对策并用一般性文体加以论述的能力,对应用性公文格式的考查并不是重点,除了明确要求写一份向某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的报告之类,格式不需要特别关注。

有时候第二题和第三题的对策并不完全一致,条数上也有出入,我个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因为短短两个把钟头里,不可能算无遗策,事先把什么都设计好。

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二题答完,笔头不断推进,感觉逐渐出来,更深刻的想法的涌现是完全可能的。

我07年贵州省考,第二题提的八条对策,第三题写文章浓缩到六条,其中有两条还作了加工,个人认为确是文章结构的优化。

有的朋友“透露”说阅卷是一人负责阅一题,那么这就更不必担心因答题前后不一致而可能导致的丢分。

下面进入重点,第三题。

审题、拟题目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归纳材料反映的问题”,第二题一般是“提出你的对策措施”,要求都说得很明确了,第三题则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灵活性,因此审题要注意。

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我认为最便当最稳妥最常规的做法是,以第二题提出的对策为框架,对第二题提出的条条详加论述,敷衍成文。

但有的出题者为考察考生审题能力,会在出题语言中加入干扰因素,你不注意的话就绕进去了。

比如07湖北省考食品安全问题,第三题“请你就材料中‘为什么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在曝光之后才得到重视’出发写一篇文章”(大意),很多考生留意到了“曝光”二字,纷纷从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新闻监督立笔,我个人感觉怕是不大符合出题者的本意。

个人觉得,出题者的意思还是在问你,怎样综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强源头治理,审查关口前移,别总是等到问题出来了,媒体曝光了,大家才一窝蜂的重视重视再重视。

因为我们揣摩申论出题者本意,还是要考察应考者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的一个综合处理能力,否则人出了那么几大页材料,不考这,难道单单只为考你一新闻监督?

若这样的话,那这出题者就太没水平了不是,考生一定要知道,党政机关来的都是堂堂之阵,忌讳的就是剑走偏锋,人问问题不会斜着问,考你也不会斜着考,自然,你回答也不应给人回一偏锋剑。

也就是说,任何考试,揣摩出题者的意思都很重要,就像我们大学里过英语四六级做阅读一样,你要揣摩考你那人究竟想考你哪一点,这个找准了,你就别管那些似是而非的跟你绕的圈子,直接给出他最想要的回答,就成了。

还有就是“自选角度”,照很多申论辅导书的说法,有什么提措施,讲意义,从反面看,从侧面论述,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小见大……个人感觉很多说法华而不实,因为你写申论不是写高考作文,技巧什么的文采什么的独辟蹊径什么的这些统统不管用,有害无益,不是人家的评分点。

像我上文说的,人最想考你的是你对于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是对策,申论是申而论之,这个之是什么,就是策,对策,申论就是策论,核心一点,怎么解决问题。

所以第三题尽管让你自选角度,其实就像面试时候尽管对于你的着装没有硬性规定,但你的选择其实还是只有一项:

男士西装女士套裙。

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第三题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充实、发展和延伸,本身也省事儿,因为有个现成的基础打好在那儿了,弃之不用反要另寻他途,岂非太傻?

所以以上讲的是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

至于拟题技巧方面,同样遵循这个原则,摒弃高考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做到标新立异夺人眼球这个惯常思维,申论评分中没有文采这一条。

什么疑问句,比拟句,引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最好都不要,适得其反(这点正文行文也要注意)。

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范则。

另,像《浅谈……》、《……之我见》、《刍议……》之类标题,个人以为也是比较好的。

那么,有朋友自然会问到,摒弃文学色彩,变化的句式,引用名人诗词……,我拿什么来抓人眼球呢?

我拿什么来与众不同、拿什么来得高分呢?

下面我就详细回答你的问题。

申论抓人眼球有它独有的一套,从骨架到血肉,从开头到结尾,表述上的粗与细,以及如何在惯常性的论述中显出耀目的特色……

开头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这个是典型的八股。

有时由中央最新精神引出,有时引用原文引出,视情况而定。

有那么一两句即可,不要罗罗嗦嗦,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行文:

表述上的由粗到细

根据以上论述,大家知道第三题的框架结构我已经布下了,那就是在第二题的对策基础上的充实、发展和延伸。

那么对于正文行文部分,我要讲的就是如何充实、发展和延伸。

其实一句话说来,就是一个表述上由第二题的粗到第三题的细的一个过程,怎样把骨架加上血肉。

我们讲论述要有力,这个有力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要有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

比如讲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这个话都会讲,但是怎么个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

这就不见得人人都会讲。

而这,恰恰就是你这篇文章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第二题你可以“加强立法,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一句话点到即可,第三题你就这么干巴巴的一句就不行啊,你到不了1000字啊。

所以必须充实、延伸,必须由粗到细。

比如,节能减排,假若谈到立法这条,第二题我们可以这么谈:

“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第三题你就这么那就不够。

当然,就这么写,也不能算错,但是千人一面,只要是个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他都会想到健全法规体系这一条,阅卷考官看多了难免审美疲劳,你要想抓人眼球就得比别人深一步。

比如可以接这么一句,“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