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578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docx

移动教育资源交流材料2

 

索罗学区东白小学移动教育资源

交流材料

教学五环节的问题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索罗学区东白小学小学

张志锋

 

教学五环节的问题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及评价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抓好教学五环节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当前教育中,教师对教学五环节的把握尚存一些问题,以下简述当前教学五环节中的一些问题现状,并从个人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备课

   一、问题与现象:

   1、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有待提升

   学科教学是在教育整体框架下通过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促发能力与智慧的生成,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各个学科的核心理念,学科的本质诉求,目前一些教师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有些教师将教学仅仅作为迎接考试的一个过程和手段,围绕着学生分数的高低而努力,而无从把握学科教学的本质,更难以顾及“育人为本”,促使德育在学科中的有机渗透。

   2、欠缺对课标、教材的整体把握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材不断推新,新版的教材有的学科教研组乃至学校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这就导致教师无法高屋建瓴,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整体解构,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无法做到瞻前顾后,有效进行知识铺设及沟通链接。

   3、教师的人文素养亟需提高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大革命,又使传统文化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民族之魂。

当前教育界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师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

众所周知,儒释道三家是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把握中华文化的源起与流变,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文化,发挥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当今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建议:

   1、加强对课标、教材的整体把握

   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做到教师人手一本课程标准,一套学科教材;如果条件不允许,一个教研组至少应当有一套课标、教材,各学科现在均有网上发布的课标与电子教材,没有全套教材的教师可以搜集一套随时备查。

学校的教研、集备活动,结合课标通读教材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样对于没有进行大循环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由于学科教材是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螺旋上升科学编排的,因此建议组织学校研讨活动,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分成条块,就某一学科领域进行整体分析,把握该领域教材编排的知识体系,各部分的重难点,突出分析在教学中学生易错的地方,以及解决方法。

以引领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科学设置课时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优秀教学视频案例库的建设

   各校应充分重视,加大投资力度,通过现场学习、购置光盘、网络学习并搜集视频案例等形式建立本校的教学案例库。

学校的发展与资源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学校亦可借助主题明确的教学研究活动,采用视频摄像机现场实录,逐步建立学校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

视频课例有利于课后开展微格研讨,通过本校教师的同课异构以及特级教师优秀课例与教师课例的对比研究使教师逐步提高对优秀课例的感受度,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

   3、传承并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内圣外王之学,它强调的不仅是理论更多的是践履。

儒释道三家均给人们指示了修行求证的次第,学校应当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普及推广到中小学生,使学生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明白人生的次第首先是完善人格的诉求,学问与知识仅是“成人”的辅助,裨益社会与大众的工具。

同时有了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更有利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解析教材,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教材。

   上课

   一、问题及现象

   1、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足

   课堂教学局限于模式化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对学生主体性的唤醒、主动性的激发。

教师缺乏对人类历史上研发推展的诸多优秀教学方法的了解与研究,导致课堂教学囿于现状,难以突破。

   2、对学生的学法关注不够

   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儿童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听讲习惯与方法、预习的习惯、复习的方法以及读书与积累的习惯等方面的学习方法均需要教师予以指导与点拨。

   3、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认知。

   4、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科学分析

   教师较少开展对自己教学的科学分析,缺乏从不同纬度、不同层面开展的教学分析,比如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导入、反馈、板书等教学技能的分析,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建议:

   1、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

   深入学习现代教学论,了解本学科教学领域的教学方法,将学科教学中优秀教法的学习与实践作为校级培训及研讨的必备内容。

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再力求创新,不要急于求成,亟亟于营造空中楼阁,徒耗时间与精力。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加强对学生学习中预习、复习、听课、作业、读书、实践的方法指导,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研讨可以积累本校学法指导的小册子,作为校本研讨的重要内容。

   3、明确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

   许多教学在课前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缺乏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明确定位,在课后反思中没有对本课学生能力发展的分析。

应当引导教师逐步加强对本课教学学生能力发展的定位分析。

能力的发展、方法的掌握均是教师在备课中应当重点考虑的内容,也是学科教学研讨中应当突出研究的内容。

   4、运用课堂教学观察技术

   系统地学习课堂教学观察技术,借助课堂教学观察技术进行确定主题的科学分析,或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诊断,通过视频案例的制作、微格研讨的方法,在反复的学习与研讨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5、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学校的名师是教师身边的榜样,名师的示范引领可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前很多学校越来越认识到名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组建名师工作室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名师工作室能够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开展教学研究,拓宽思路、拓展视野,引领老师摸准学生学习的脉搏,做好教育科研,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作业

   一、问题及现象

   1、简单重复的作业过多

   教师不能深入题海,精选练习题,没有将更多的精力应用于课前的备课中,简单重复的作业布置较多,导致儿童机械训练,逐渐缺乏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2、缺乏综合性的实践作业

   作业的设置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议:

  1、深入题海、精选练习,逐步建立学校的优秀题库与学科错题库。

   教师自己要深入题海、精选练习;学校集体应当群策群力,建立学科优秀题库;而且逐年累积,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优秀题库。

在构建学校的优秀题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学科的错题库,因为同样是一道错题,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原因是不同的。

通过构建错题库深入探究学生的问题,明确错题的心理原因,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防微杜渐,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在建立学校优秀题库方面,青岛市实验小学已经先行一步,学校将题库建设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逐步形成具有实验小学特色的学科题库。

   2、加强对学科实践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综合实践作业有利于学生融会学科基础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自然与社会意识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学科实践作业的研究应当借助校级教研组或区域的力量深入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

   课外辅导

   一、问题及现象

   1、缺乏对后进生的细致分析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遗传、家庭、社会以及教育等诸多因素,有的教师对后进生的现状以及成因没有进行全面分析,对后进生的辅导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计划,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常常事倍功半。

   2、没有发挥集体促进的作用

   对于后进生的辅导,有的老师忽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未能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促进后进生的成长。

   3、缺乏与家长的沟通

   学校、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使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没有形成合力,辅导的效果不明显。

   二、建议:

   1、加强对后进生的深入研究

   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这个角度分析每一个儿童都需要特殊教育,即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个别教育。

后进生的学习障碍是不同原因的,学校应当开展有关后进生辅导的研究,在实践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后进生辅导的实际效果。

   2、集体辅导

   班集体如同一个学习的大家庭,后进生的辅导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通过安排与后进生的学习互助组,发挥群体的作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也可以通过小先生制,教师传授给部分学生作为小先生,进行个别辅导后再由这些孩子去帮助组内的其他学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学校也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有计划地设计学科竞赛,借助儿童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学习与提升。

   3、发挥家长及社区的作用

借助与家长的联系本或班级网站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互通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评价

   一、问题及现象

   1、缺乏对试题的科学研究

许多教师不了解试题的区分度、难度、信度,没有单元教学整体观,未能形成教材的教学目标细目表,评价内容以及试题的编排更多的是依据教学经验,试题的效度不高。

   2、对德育工作的忽略

部分教师没有确立育人为本的观念,执着于学生成绩的提升而罔顾学生人格的塑造,使学生的成长缺乏立身之本。

学生的学业评价相对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建议:

   1、深入了解试题质量评价标准

   系统学习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的单元教学目标细目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检测,使试题更加科学规范。

   2、明确德育为本,加强学科与德育的渗透

   树立德育为本的正确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矫正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探讨多层次,多角度地评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东白小学

2010年11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