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445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docx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

七年下册期末真题汇总

月日班级姓名得分

1、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月色渐渐浓郁,有的荷花渐渐合闭,而那些刚才停留在花上的蜻蜓们,早已飞向苍qióng(),如石入水,不知去向。

月晓风qīng()之际,调皮的小水珠们在硕大无比的荷叶上面滚来滚去,合了又碎,碎了又合……变成一颗大大的珍珠,在荷叶边上无奈的颤动,最后也掉到水波里,一个泡沫,一个水圈,一个涟漪……

荷花齐放,鸣蛙噪噪,蜻蜓点水,我不喜欢,因为这太绚烂,或者说是,根本不知道哪些是永恒停驻的河pàn()风景,我只喜欢荷花独放的风cǎi(),让我化身成那灵动的波光,静静相伴,久久品味……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B.一个不读书的人,他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C.“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责怪道。

D.我的心情也变得和他们一样:

沉静,愉悦,安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中选手们精彩的演讲常常让听众心花怒放。

B.藤野先生对每位学生的一视同仁,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沸沸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夜,给大地披上了银装。

D.人类肆意践踏自然,地球终将毁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

__________________,一致而百虑。

_________________,患不知人也。

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鹧鸪》中反复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⑥《观刈麦》中描写农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悲苦。

5.名著阅读。

(6分)

行者道:

“不瞒樵哥说。

我是东土唐朝差往西天求经的唐僧大徒弟。

前年在火云洞,曾与罗刹之子红孩儿有些言语,但恐罗刹怀仇不与,故生忧疑。

”樵子道:

“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

”行者闻言,深深唱个大喏道:

“谢樵哥……我去也。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名著《西游记》,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

(2分)

(2)孙悟空欲借宝扇,他为何又担心“罗刹怀仇不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名著《西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怎知那铁扇公主还记仇,无奈孙悟空变成了辟水兽哄骗了铁扇公主,借来了宝扇。

C.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来是太上老君的弟子。

D.沙和尚是唐僧的第三个徒弟,他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当孙悟空和猪八戒闹矛盾时,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也由他陪伴师傅。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在学完“荷专题”之后,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张以荷为主题的手抄报:

(1)请你为手抄报设计两个版块名称(2分)

(2)小组成员为手抄报选择了一段新闻,请你给这一段新闻加一个标题(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0个字)。

(2分)

农历六月廿四,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又在东山镇龙头山隆重举行,自发而来的近二万名群众在葑山寺进香并参加了“出猛将”祈福活动。

今年的荷花节格外热闹,来自东山各村的群众分别从陆路及水路进行了“出猛将”祈福民俗文化活动,一批批穿着民俗服饰的群众轮番上场,舞龙、荡荷船、扭秧歌……,这一切吸引了许多都市人前来观看,记者、摄影爱好者们更是不断按着快门,捕捉着那难得一见的精彩镜头。

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的荷花会给人美的享受,有组员提议在手抄报上要配上描写荷花的古诗句,请你帮忙。

(要连续的两句)(2分)

(4)下面是你们组员写的一段描写荷花的文字,但是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进行修改吗?

(2分)

我被一池荷花给迷住了。

月光下,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害羞的小女孩涨红了脸,躲在碧绿的荷叶下;有的花瓣全部舒展开来,努力绽放着所有的热情……我看着朵朵的荷花,淡淡的清香,不禁陶醉在这如诗如画。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题。

(6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7.⑴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分)

⑵“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3)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一联中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

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诗人却也听到了。

B.二联中“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但与首句的“繁露坠”无关。

C.“石泉远逾响”中的“逾”字,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

D.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进行描写,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完成8—11题。

(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②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清•李渔《闲情偶寄》)

 

【注】①荷钱:

初生的荷叶。

②迨:

及,等到。

8.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与翠叶并擎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及摘而藏之

A.久之,目似瞑B.读之竟日

C.亦荆吴形胜之最也D.事列《神仙》之传

9.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11.甲、乙两文都是写荷花,都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

                                                            

(三)阅读短文《屏》,回答12—14题。

(10分)

陈从周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

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

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尝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2.这篇说明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分)

     13.通读全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特点外,主要介绍了屏风的      、屏风的           和屏风的             (3分)

 14.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4分)

     (四)阅读《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

①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

卓绝的聪明才智或具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辞典上的释义相左: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扣平》用了37年时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

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

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有条件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

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③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④一生拥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

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感等。

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⑤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15.题目中“傻劲”的含义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④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目送》,完成18—21题。

(20分)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

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

我送他到机场。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

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

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

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

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

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

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

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

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18.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部分难以割舍的目送?

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6分)    

答:

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⑴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答:

⑵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答:

20.请分别从文章写法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品析⒂节中的划线句。

(4分) 

答:

21.文中有两处: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试分析其具体含义。

(6分)

答:

 

三、作文(60分)

22.请以“幸福在很近的地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文体自定(诗歌、戏剧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注意: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答案:

1.(4分)穹清畔采

2.B(不完全引用,句号放到引号外面)

3.C(对象错用,沸沸扬扬是议论纷纷的意思)

4.略

5.

(1)明吴承恩(2分)

(2)孙悟空请来观音降服了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收做善财童子,母子难以相见,所以他担心罗刹女不肯借扇子。

(3)B(2分)

6、(

(1)荷与文学荷与生活

(2)荷花节东山群众举行“出猛将”等祈福活动。

(3)略

(4)在“淡淡的清香”前面加“闻着”

在“不禁陶醉在这如诗如画”后加“的风景中”

7.

(1)(2分)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⑵以动衬静。

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

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

(3)(2分)B

8.

(1)多(2洗涤(3)少(4)挺立,举  

(2)B

9.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0.

(1)喜欢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2)(芙蕖)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

或(芙蕖)没有哪时哪刻不适合人观赏。

11.甲文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主要是基于荷花洁身自好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的实用价值。

12、(3分)开头用母亲在夏夜背诵唐诗的事情来写,既恰当地引出说明对象,又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有助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3分)作用、种类、设置

14.(4分)举例子。

列举牡丹亭里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古时女子闺房中屏的作用,加深读者的印象。

分类别。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详细说明了屏的种类之多,突出了屏的丰富底蕴。

(前面说明方法1分,后面的作用3分)

15.“傻劲”就是指执著、正义感、责任感等。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16.举例论证,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突出表明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他们的“傻劲”,从而与词典的释义形成对比,更为有力地证明了全文的论点: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17.先引用论证,(1分)引用爱迪生的名言,强调执著勤奋的重要;(1分)接着列举现代人才学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强调“傻劲”的重要性。

(1分)

18.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1分),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2分);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1分),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回的痛楚(2分)。

19.⑴叠词,表达出父母对儿童的怜爱,以及对儿童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担心和关切。

(2分)⑵“倏忽”指极快的速度,表明儿子离家之切,也表达自己因儿子没有表达出留恋情感而失落的心情。

(2分)

20.环境描写,渲染了送父亲离去的悲伤氛围,表达了惨痛别离的心情(2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描写和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

(2)。

21.第9节中的“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是必然的,父母要放手让长大的孩子独立生活;第15节中的“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富有人生哲理,告诉我们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必须正确面对生命中的成长和消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