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6355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某市作为山东省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了把某市建设成为山东半岛物流中心的重大决策。

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某市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山东省某市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潍政办发〔2005〕5号)和《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潍政发〔2006〕51号),标志着某市现代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某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是某某炭素有限公司根据自身和周边企业的需求提出的现代物流项目,并由其投资设立的某某物流有限公司建设某物流中心并经营。

2008年1月公司委托山东省第二轻工业设计院编制《某某物流有限公司某物流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在某市进行调研,并深入备选站址考察,认真听取了周边企业及其相关部门以及项目承建单位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经分析研究、规划设计,完成了《某某炭素有限公司某物流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1.1.1项目承建单位

本项目由某某物流有限公司承建并经营某物流中心。

某某物流有限公司由某某炭素有限公司投资设立。

某某炭素有限公司由某炭素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是专业生产煅烧石油焦和蒸汽的厂家。

某炭素有限公司是一家中(中国)韩(韩国)合资企业,位于中国山东淄博,依靠自己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大量出口俄罗斯、中东地区,出口创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连续两年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经济效益和出口创汇“双优企业”。

企业已通过ISO9001:

2000质量体系认证。

1.1.2项目编制的主要依据

1、《某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潍政发〔2006〕3号);

2、《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纲要)》,2006年,某市人民政府;

3、《2007年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某市人民政府;

4、《2008年某市政府工作报告》,某市人民政府;

5、《山东省某市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潍政办发〔2005〕5号);

6、《山东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鲁经贸函字[2006]100号);

7、《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潍政发〔2006〕51号);

8、《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交规划发[2007]681号),交通部;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10、其它参考文件。

1.1.3设计年限

按照交通部《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要求,设计年度为项目建成使用后的第十年。

某物流中心工程2008年开工建设,工期一年,2009年投产,设计年度定为2018年,因本项目主要为某某炭素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配套,附属为周边企业服务,且受建设用地及功能配套设施的限制,本期设计能力按照2011年的需求生产能力进行设计。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某滨海经济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办事处东5公里处。

某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渤海莱州湾南畔,是环渤海经济区"C"字型"渤海金项链"中的重要一环。

距世界风筝都某市城区30公里,距青岛市178公里、济南市200公里。

益羊铁路直达区内、德烟铁路横贯东西,环渤海荣乌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新海路、大沂路、大九路、北海路等公路干线四通八达,某港、青岛港通航国内外,济南、青岛、某机场直飞世界各地,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厂区地势平坦,公用设施配套齐全,实施项目建设较为有利。

站址具体位置见项目位置示意图。

1.2.2建设条件

某物流中心站址位于某某炭素有限公司厂区北部,占地面积38.34亩,南北长72.3米,东西宽353.5米,基本为一长方形。

场地已平整完毕。

市政配套设施管线,水、电、通讯、污水排放条件由园区统一配备,为项目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场地范围内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筑。

综上所述,本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市政配套设施条件齐备,建设条件成熟。

1.2.3主要功能、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分析某物流中心的现有与潜在市场需求,结合某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要求,确定本项目的功能定位:

建成后的某物流中心以某某炭素有限公司的物流业务为主,冗余能力将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优良的物流基础设施,面向某滨海经济开发区内的工商企业,提供以普通物流业务为主的社会化物流服务,成为某市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充分考虑某城市产业分布和交通运输特点,将提供物流服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辅助服务功能。

这些基本功能通过物流中心组织管理系统、生产服务系统、通信信息系统和辅助服务系统来实现。

根据某市及周边城市群经济发展对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的需求分析,该站具体服务功能包括:

货物运输组织管理、中转及换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功能;货运代理服务功能;市场交易、结算功能;货运信息处理、货运交易信息服务功能;其它服务功能等;

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货物年作业量100万吨,总占地面积255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18平方米,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1本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总占地面积

平方米

25558

2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6218

3

构筑物面积

平方米

7460

4

道路面积

平方米

8100

5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060

6

容积率

0.76

7

建筑密度

24.33

8

绿化率

12

1.2.4建设时间安排

某物流中心根据物流中心功能需求并考虑资金投入的可能性,科学合理、均衡、连续安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建设期1年,2008年初开工建设,2008年年底完工,2009年开始投入运营。

1.2.5项目投资及效益

按照国家规定,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本项目总投资4208.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66.7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41.73万元。

本项目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余资金企业自筹解决。

本项目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原国家计委于2002年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交通部拟颁布的《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进行财务评价与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本项目实现年营业收入4500.00万元,年利润1120.25万元(税后),年纳税总额567.82万元,盈亏平衡点45.80%,经营安全率54.20%,财务内部收益率24.66%,投资利税率37.19%,投资利润率32.91%。

项目投资回收期5.03年(包含建设期),贷款偿还期4.03年(包含建设期)。

报告还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报告结合本项目特点,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等方面对项目给某市以及相关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本项目是具有明显外部正效益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2.1市场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1.1某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某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跨北纬35°41′至37°26′,东经118°10′至120°01′,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

南依沂山,北濒渤海,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

东连海港名城青岛、烟台,西接工矿重镇淄博、东营,南连临沂、日照。

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472平方公里。

南北长188公里,东西宽164公里,

2.1.1.1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居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辖4区、6市、2县和3个市属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人口855万,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居41位。

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境内有济青、青莱、潍莱、东青高速公路和在建的荣乌高速公路,以及多条国、省道,是全国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有胶济、胶新铁路及大莱龙、益羊、青临三条地方铁路。

某(森达美)港实现一类口岸开放,万吨级码头开工建设。

某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等航线,是全国四个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2.1.1.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某市利用其区位和资源优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措施,实现了规模经济、外向型经济、县域经济、开发区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五大领域的新突破,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建成了以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海洋化工、造纸包装、电子信息六大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和一个个潜力巨大的产业集群,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全市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2007年某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056.02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5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94.67亿元,增长16.5%,其中工业增加值1100.25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623.81亿元,增长19.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3、9.8和5.7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3349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3196美元),比上年增长15.0%。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2.31:

58.15:

29.54调整为11.55:

58.11:

30.34。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

截至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12家,比上年增加141家;实现增加值1021.7亿元,同比增长21.0%。

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8.4%,比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统计范围内的238种主要产品中,增长的有180种,占75.6%。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178.2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下投资完成30.2亿元,增长11.0%。

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4183个,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2583个。

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投资完成17.7亿元,增长49.5%;二产投资完成822.9亿元,增长25.0%;三产投资完成337.5亿元,增长40.8%。

城镇投资完成902.5亿元,增长26.2%;农村投资完成275.7亿元,增长21.6%。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

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实现393.9亿元,增长17.5%,县零售额实现39.1亿元,增长24.8%,县以下零售额实现241.3亿元,增长16.6%。

按行业分,批发贸易业零售额130.2亿元,增长24.4%;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43.3亿元,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62.1亿元,增长19.1%。

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出口51.8亿美元,增长34.3%;进口13.3亿美元,增长1.2%。

按企业性质划分,三资企业出口22.5亿美元,增长30.2%;集体、民营企业出口20.8亿美元,增长55.2%。

按出口国别分,对日、美、欧、韩四大市场出口31.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2%,同比增长26.3%。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5.8亿美元,增长10.0%。

外派劳务5748人次,增长10.0%。

全年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72个,合同利用外资额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

2.1.2某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状况也不断发展完善。

目前某市境内铁路、公路、内河、航空、海运五种运输方式齐全,已经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海运为主,航空、内河航运为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其交通运输枢纽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显著。

2.1.2.1交通运输现状

某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倚沂山,北濒渤海,东连青岛,西接淄博、东营,是联结山东东西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某市以实现交通现代化为总体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框架,深化各项改革,规范行业管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全市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初步构建起了公、铁、水、空全方位、开放式的大交通体系,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公路建设实现大发展,交通发达。

济青、潍莱、东青3条高速公路通过某境内,津汕、青红、荣乌、潍日4条高速公路正在和即将开工建设,国道308、309横穿东西,206纵贯南北,连同19条省道和正在实施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形成了以某城区为中心,以国省道公路为骨架,干支线相连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全市十二个县市区与市驻地之间除临朐县外有一级以上公路相贯通、乡乡镇镇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

到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042.8公里(包括村道1320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6.7公里,一级路864.7公里,二级路2435.2公里,三级路2758公里,四级路14490公里,等外路228.2公里,公路密度达131.5公里/百平方公里。

境内铁路路网逐步健全和完善。

脐济铁路某段在前几年完成复线改造和列车提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同步实施了某火车站改建。

在积极扩张胶济铁路干线运能的同时,努力加快地方铁路建设,先后建成了益羊、宅羊、青临、大莱龙等地方铁路,实现了某南、北、西三面有铁路贯通。

某市是沿海城市,先前受地质条件等制约,海上门户一直未打开,制约了某经济的发展。

1978年以后,积极创造条件,先后建成了羊口、下营、某北港3个地方小港。

为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1996年5月动工改造扩建某港,建成2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98年通航运营,并实现二类口岸对外开放。

2007年,水上货运量207万吨,增长13.3%,货物周转量39.3亿吨公里,增长1.4%。

某港完成吞吐量900.4万吨,增长50.1%。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某航空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

1989年9月,利用廿里堡空军机场开通了某至北京固定客运航班,开始了联航业务。

在巩固联航的同时,按民航4D级机场标准,于1995年6月建成了某民用机场,1996年完成二期配套工程,民航发展步入正轨。

2003年底,某市政府与海航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某机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开通航线6条,每周达到35个班次;货邮发展迅速,成为邮航全国第四大处理中心。

2007年航空客运量45438人,增长0.7%;航空货运量1.09万吨,增长97.8%,各项指标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适应交通运输需要,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万方、南方、广大”等一批高规格、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已形成规模,成为引领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龙头。

先后建成了某客运汽车总站,某联运客运站,某东客运站以及部分县级客运站,为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

为促进城乡交流,发展农村经济,自2003年起积极实施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加快乡镇和农村客车站点建设,共建设客运站点4000多个,农村客运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基础设施的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的繁荣兴旺。

目前,已基本建立了陆、海、空各种运输方式相衔接,包括客、货运输、危险品运输、集装箱运输在内的门类齐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截止2007年底,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9.6万部,其中客车7441部(含出租车3957部),载货汽车44978辆、188750吨位。

某联运公司跻身“中国物流百强企业”行列;某小商品城成为我市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进入全国十大小商品城行列。

某城区客运出租业创出行业品牌,较好地展现了某的城市形象。

下一步,某将围绕建设半岛城市群,努力打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枢纽,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达深度,扩大公路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过能力;加快港口、机场、地方铁路、集疏运中心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步伐,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和现代化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1.2.2货运发展水平及特点

1、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道路货运与铁路货运各具优势,并驾齐驱。

2007年,某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1837万人,增长32.2%,旅客周转量78.0亿人公里,增长39.5%;货运量13249万吨,增长28.5%,货物周转量87.7亿吨公里,增长38.5%。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公路运输能力不断加强,货物运输向中长途、专业化、多品种货物运输方向的发展,公路货物运输的运输量增长迅速。

公路货运量快速增长,在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公路、铁路、海运三种运输方式已成为货物运输的主力,内河、航空所占比重不足较小。

随着公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网的逐步形成,公路运输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公路货物运输运距逐年增加。

公路货物运输已经从过去的以短途运输为主,正逐步向中、长途公路运输方向发展。

今后随着高等级公路网络的逐步形成,公路运输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由于某市胶济铁路东西相连,铁路运输发达,在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

铁路货物运输所占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未来某市的货物运输中,铁路货运量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与公路运输共同构成货物运输的主力。

2、货运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但整体水平仍然落后

货物运输的稳步发展,带动了道路货运基础设施的发展和逐步改善。

某市先后建成鲁东物流中心、某港、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大物流基地;社会仓储设施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也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社会的存量仓储资源过去均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大部分社会建设的货运站场存在布局不合理,站场建设起点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条件差,服务水平落后等现象。

3、道路货运结构有所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仍然不足

虽然近年来集装箱运输专用车辆和冷藏专用车增长速度较快,但大型运输车辆出现负增长;由于小型普通载货汽车的快速发展,大型、重型、中型普通载货汽车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小型车辆所占比例逐年上升,道路货运的总体运输能力过剩,满足市场货运需求的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多年来货运市场的开放,为解决货运难的问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大批规模小、车型单一、经营方式简单、整体竞争能力弱的货运企业,到目前为止,大型的货运企业极少,难以在运输市场中起到龙头作用。

从服务形式来看,受市场导向,某市公路货物运输已由过去单一的整车运输发展到集装箱运输、零担货物运输、快速货运、冷藏货物运输、危险品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等多种运输服务形式并存的局面,完善了公路货物运输体系,货物运输的效益有了较显著的提高。

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道路货运能力的有效供给不足,运输主体较为分散和货运经营组织水平低等原因,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专业运输企业,集装箱、零担、快货等道路运输在道路货运中只起到补充作用。

2.1.2.3物流发展状况及特点

现代物流代表了21世纪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跨行业、跨地区竞争的不断加剧,运输业正朝着不断扩展运输服务功能和范围、逐步向生产和商贸领域渗透的方向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某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

2007年,鲁东物流中心、某港、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大物流基地框架已基本形成。

全市各类物流企业发展到1983家,建成规模物流园区15个。

物流信息平台已实现了覆盖全省的物流信息查询、发布和实时监控,会员单位发展到3000余个。

蔬菜、医药、图书等专业物流规模迅速壮大,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1、某市的流通业快速发展,并且发展潜力很大

自1980年以来,某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企业间竞争空前激烈。

工业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生产领域。

物流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竞争优势的新领域。

据有关资料,某市的商品流通得到了快速发展,流通领域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

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来看,从原材料开始,经过产品出厂,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物流环节的装卸、储存、运输等商品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

而新鲜水果蔬菜、易变质食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某市流通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给物流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物流企业迅速增加,物流服务范围逐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某市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发展迅速。

促进了物流事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已经遍布在各个行业,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

目前,三大物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主体框架初步形成;日用消费品、钢材、图书、医药等专业物流异军突起,配送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成为全省的领头羊;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蓬勃发展,海化、潍柴、福田、新郎等工业物流已经走向全国。

3、第三方物流服务所占比重小,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某市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比例不到20%,尤其是商业物流由供货方提供的物流服务占到74%,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仅占13%,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已达到50%以上。

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物流所需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未跟上。

物流服务水平低的主要特征:

企业规模小,缺乏整体物流规划。

某市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部门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造成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和物流成本上升,导致了某市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某市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很难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发展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

2.1.2.4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物流行业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到目前为止,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

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2、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

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包括相当广泛,如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流通科学、运输科学、仓储科学、营销科学、再生科学以及机械、电子等方面专门技术。

物流科学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