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653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师辅导讲义第4章第14节浙教版

地球与宇宙

学员编号:

年级:

初一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地球与宇宙

授课日

期时段

教学内容

一、课前知识问答

1、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

2、地球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

3、你知道农历15日,月亮是什么形状吗?

那过年的时候呢?

4、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B的月相叫      ,出现的时间是      ;

(2)C的月相叫      ,出现的时间是      ;

答案:

(1)新月,农历初一

(2)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

二、同步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

知识点1:

太阳

1、太阳:

太阳直径:

140万千米,表面温度:

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日地距离:

1.5亿千米。

太阳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大气(由内至外):

光球层(太阳黑子)

色球层(耀斑)

日冕层(日珥)

太阳活动:

太阳表面常有的变化。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耀斑:

太阳表面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

太阳黑子:

太阳表面的黑斑点。

(实际上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上图为日全食下看到的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的峰年;相反则称为谷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人类影响很大。

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使用步骤及注意点

注意:

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

例1:

太阳是颗炽热的气体球,它的光和热基本上来源于()

A.太阳中心B.日冕层C.光球层D.色球层

答案:

A

例2:

太阳大气由内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答案:

B

例3:

按照每秒钟行进30万千米的光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要()

A.12分钟B.10分钟C.8分钟D.6分钟

答案:

C

例4:

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B.哥白尼C.牛顿D.哈勃

答案:

B

例5:

我国史书曾记载有:

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正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中心核层

答案:

A

知识点2:

月球

月球大小:

直径:

3476千米

地球直径为月球直径的4倍;地球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直径为月球直径的400倍

月球的特点:

(1)在月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

(2)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3)月球表面明亮的是:

山脉和高原,被称为月陆;阴暗的是:

平原和低地,被称为月海;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4)环形山的成因:

陨石撞击形成

读图,总结月球表面的特点:

A.月球表面的重力小B.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D月球上经常有陨石撞击(遍布环形山)

例1:

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那是因为()

A.月球比地球离太阳远B.月球上的环形山挡住了太阳光

C.月球上总有一半地方看不到太阳D.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答案:

D

例2:

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可能在月球上出现的是()

 A.放风筝 B.流星雨 C.跳高杆D.看书籍

答案:

A

例3: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

A.l959年9月B.1961年5月

C.l968年12月14日D.1969年7月20日

答案:

C

例4:

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周围一片死寂

B.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环形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C.我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时举步艰难

D.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我们看不清路面

答案:

A

例5:

2200年在月球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是()

A.月球上建立了地球人工作站B.一颗陨星撞击地面

C.看到流星现象D.找到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答案:

C

知识点3: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

约一天(约24小时)。

自转角速度为全球相等,皆为:

15°/小时,极点为零。

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

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

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阳面为白昼,背阳面为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

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

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6.地方时: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经度)在同一时间时刻不同的现象,它是人为规定的。

7.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8.时区:

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

东正西负,东加西减

9.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

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10.日界线:

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例1:

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A.ABCB.ADCC.EBFD.EDF

分析:

首先要确认晨昏线与地轴的关系,呈23.5度夹角,所以应该是ABCD这个圈,与地轴垂直为纬线圈。

其次要确定晨线还是昏线,就要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所以最后选择B

答案:

B

例2:

请仔细观察右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线。

东十二区在线的侧。

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要(填“早”或“晚”)一天。

当东十二区是9月1日7点时,西十二区应该是月日点。

一艘轮船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要天,反之要(“加”或“减”)天。

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日界线以及时区的计算问题。

首先要确定的是东西十二区中间这条线是什么线,其次是,其他的时区差小时,而日界线东早西晚,差的是一天。

这样,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

日界,东,早,8月31日7点,减,加。

例3:

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ºN)B、肯尼迪(28ºN)C、酒泉(40ºN)D、库鲁(5ºN)

答案:

D

例4:

看下图,试回答:

(1)如果A地此时的地方时为6:

00,则B、C、D三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位于_______上的各地的地方时相同;而位于_____________上的各地的地方时肯定不同。

答案:

(1)12:

0018:

0024:

00(或0:

00)

(2)6:

0012:

0018:

0024:

00(或0:

00)

(3)同一经线同一纬线

例5:

看下图,试回答:

(1)图中阴影部分是夜间,那么晨昏线ABC属于昏线的是;

(2)D点的地方时是时,D点白昼长——小时,C点的夜长——小时;

(3)A点在B点的方向;

(4)A、B、C三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5)假若B点的纬度为70°N,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答案:

(1)AB

(2)612(3)西南(4)B(5)20°N,45°W

知识点4:

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

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

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热带:

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

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

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例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四季的变化

B.

地方时的不同

C.

昼夜更替

D.

太阳的东升西落

解答: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更替)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昼夜的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也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故选:

A.

例2、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解答:

解:

结合题意和图示,“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是在夏至日这天(即6月22日前后).

故选:

B.

例3、下列节日中,北京的白昼最长的是(  )

 

A.

五一劳动节

B.

六一儿童节

C.

八一建军节

D.

元旦

解答: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

六一儿童节距离夏至日最近,其白昼最长.

故选:

B.

例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

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

B.

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C.

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

D.

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

解答:

春分(3月21日前后)或秋分(9月23日前后)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即昼夜等长.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春分和秋分前后,即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故选:

B.

例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

 

A.

冬至日

B.

春分日

C.

夏至日

D.

秋分日

解答:

解: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太阳的直射点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值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

故选:

C.

例6、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解答:

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我们北半球放暑假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应处在冬季.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例7、下列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A.

南、北纬90°

B.

南、北纬23.5°

C.

赤道

D.

南、北纬66.5°

解答:

解:

A.南北纬90°地区位于极圈中,有极昼极夜现象,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B.南、北纬23.5°位于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该线时,该地昼最长,夜最短,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大.故不符合题意.

C.赤道地区一年中昼夜永远平分,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故符合题意.

D.南、北纬66.5°在极圈上,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例8、读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的  点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  (节气).

(3)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到  点,此时中国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南半球是  (季节).

(4)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点和  点之间.

解答:

解: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到C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

(3)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到D点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南半球的春季,此时全球昼夜等长,时间为9月23日前后;

(4)此时为7月30日,根据以上分析,地球应该公转到图中的C点(6月22日)和D点(9月23日)之间.

故答案为:

(1)

(2)C;夏至日;(3)D;昼夜等长;春季;(4)C;D.

知识点5:

月相

(1)月相及产生的原因

导入: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里面有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

月球上真的住着嫦娥姑娘吗?

(观察图1)

(图1)

问题:

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呢?

答案:

月球自己不会发光,全靠太阳照亮,迎着太阳的半球亮,背着太阳的半球暗,又因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变化,便造成了月亮各种圆缺形状,即月相变化。

(2)月相变化的规律

问题: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指什么时候?

(学习下面的知识就很容易解答了)

答案:

诗中明月代表满月,讲月圆时思念故乡,所以应是农历十五、十六。

(图2)

月相

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夜晚见月时间

彻夜不见

上半夜可见

通宵可见

下半夜可见

注:

上弦月和下弦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西半边亮,即右半边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东半边亮,即左半边亮。

月相出现规律巧记:

“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满月通宵可见,新月彻夜不见”。

例1.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的是………………………………………………()

A、A→B→C→D→E→F→G→H→AB、E→A→G→B→F→C→H→D→E

C、F→A→G→B→F→C→H→D→FD、E→D→H→C→F→B→G→A→E

解析:

整个月的月相变化顺序依次是:

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

它们的周期叫一个“朔望月”,等于29.5天。

(如图3)

(图3)

答案:

B

例2:

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   ②月球是一个球体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地对位置变化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答案:

C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习题

1、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是()

A.夏至日B.冬至日C.春分日D.秋分日

答案:

B

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答案:

C

3、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A.向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向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答案:

A

4、“秋暑露秋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一句,其中第二个“秋”指的是().

A.秋至B.秋露C.秋分D.秋种

答案:

C

5、以下有关日历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是阳历B.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是阴历

C.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D.农历就是阳历

答案:

C

6、一年中,有两个白昼与黑夜长度相等的节气,分别是()

A.春分、秋分B.立冬、立夏C.立春、立秋D.大寒、小寒

答案:

A

7、下列四天中,符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是()

A、元旦B、劳动节C、儿童节D、我国国庆节

答案:

A

8、

(1)在C、D、E、F四点中,进入当地每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的是点,进入当地每年白昼最长的是点。

(2)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此时A点昼长为小时。

(3)图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此时B点昼长为小时。

(4)此图反映北半球正值季,其天文含义是指。

答案:

(1)E、FC、D;

(2)66.5°12;(3)47°24

(4)夏太阳的热量大部分集中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9、一孕妇乘船航行时生下了一对孪生姐妹,按出生地的时间记载,结果妹妹的生日年份比姐姐早一年,此船航行的方向是()

A、12月31日向东越过日界线B、12月31日向西越过日界线

C、1月1日向东越过日界线D、1月1日向西越过日界线

答案:

C

10、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A.23.50N--夏至日B.23.50S--夏至日C.23.50N--冬至日D.23.50S--冬至日

答案:

A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下图的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答案:

B

12、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等长的地方是(  )

A.赤道上B.北回归线上C.南回归线上D.南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

A

13、地球公转时,绕转中心是()

A.太阳B.北极星C.银河系中心D.地轴

答案:

A

14、当杭州为3月5日20时时,英国伦敦的区时为()

A.3月5日10时B.3月6日12时C.3月5日12时D.3月6日4时

答案:

C

第13题图

15、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绕着__________不停地自__________公转。

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

地球公转特点:

一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二是北极总是指向__________附近的方向。

答案:

不发光不透明太阳西向东

16、读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填“春分”或“秋分”)

(2)地球位于(填字母)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3)从A处运行到C处,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填“向南”或“向北”)

(4)地球公转至点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答案:

(1)春分

(2)C(3)向北(4)C

17、下列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

答案:

D

15、识图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星,②:

度.

(2)在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使地球上产生了的更替.

(3)如果②角度为600,则回归线为度。

地球上的温带范围是扩大还是缩小?

(4)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地球自转方向.

解析:

这是地球自转以及黄赤交角的综合问题。

地球的地轴始终朝向北极星附近,地球产生四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黄赤交角的产生,夹角的度数为23.5度,所以南北回归线也为23.5度,南北极圈为90度-23.5度=66.5度。

如果夹角度数增大,热带与寒带将增大,温带减小。

答案:

北极66.5;南北回归线(EG),四季;30,缩小;作图略。

18、阅读太阳直射点变化示意图,完成表格.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

是属于基础题目。

首先,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转移到北半球,为上半年,交于赤道上为春分,昼夜长短相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昼长夜短;从北半球转移到南半球,为下半年,赤道上为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昼短夜长。

答案:

3月21日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6月22日夏至昼长夜短

9月23日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12月22日冬至昼短夜长

19、根据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运动到①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__上,北半球处于__________季,是__________节气,南极地区出现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略

(2)南纬23.5。

冬冬至日极昼

20、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

①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甲地时间为()

A、15时B、9时C、3时D、12时

②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

②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时间为()

A、8时B、9时C、15时D、16时

答案:

①C②C②B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