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574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6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docx

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类整理第四部分现代世界

2007-2014年全国、海南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类

第四部分现代世界

出题统计

专题

考点

题数

选择题部分出题数

非选择题部分出题数

课标

大纲

海南

课标

大纲

海南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四十三俄国十月革命

15+2

17

1

1

4

0

0

0

四十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

0

2

0

0

0

四十五“斯大林模式”

2

1

1

0

0

1

四十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0

1

0

0

1

0

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四十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9+1

10

0

0

2

1

0

0

四十八罗斯福新政

1

0

0

1

0

0

四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0

2

4

0

0

0

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五十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3+0

23

2

7

7

0

0

0

五十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

0

2

0

0

0

五十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

1

0

0

0

0

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五十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2

13

1

1

2

0

0

0

五十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

1

2

0

0

1

五十五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2

1

0

0

1

0

十八现代科学技术

五十六相对论和量子论

2+2

4

1

0

1

1

0

0

五十七现代信息技术

0

0

0

1

0

0

十九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五十八文学的主要成就

3+0

3

0

0

1

0

0

0

五十九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

0

1

0

0

0

六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0

0

0

0

0

0

六十一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

1

0

0

0

0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选择题部分

考点

课标内容

编号

试题

内容

四十三.俄国十月革命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

2014年海南历史19

二月革命彼得格勒苏维埃地位

2

2012年全国文综大纲卷21

四月提纲革命目标依据

3

2012年海南历史20

科尔尼洛夫叛乱等后果

4

2008年海南历史22

苏维埃的性质

5

2007年宁夏文综33

十月革命情景

6

2007年海南历史20

纪念十月革命邮票上的错误

四十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7

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5

中国改革与新经济政策比较

8

2013年海南历史18

农业政策的转变

9

2011年海南历史20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0

2010年全国文综课标卷32

余粮征集制及背景

四十五.“斯大林模式”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1

2014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4

引进外资进行工业化

12

2013年海南历史25

农业集体化

13

2012年全国文综大纲卷19

1952年马林科夫农业成果论断

14

2011年全国文综课标卷34题

斯大林谈加快原因

四十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5

2011年全国文综大纲卷22

勃列日涅夫时期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

考点四十三俄国十月革命

1.(2014年海南历史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2.(2012年全国文综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

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3.(2012年海南历史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

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4.(2008年海南历史22)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5.(2007年宁夏文综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

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6.(2007年海南历史2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

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

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B.周年纪念的时间C.第一枚的图案D.第二枚的图案

考点四十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7.(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8.(2013年海南历史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9.(2011年海南历史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

10.(2010年全国文综课标卷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考点四十五“斯大林模式”

11.(2014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12.(2014年广西文综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13.(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14.(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Ⅱ卷35)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

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考点四十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5.(2011年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选择题部分答案与解析

题号

难度

答案

解析

1

0.265

A

依据题干材料,从命令发给的对象上可以看出,彼得格勒苏维埃是面向“所有部队”发出命令的。

按照现代国家通行原则,只有中央政府有权向全国武装力量发布命令。

由此可知,彼得格勒苏维埃已经行驶了中央政府的职权。

当时俄国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和控制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很弱。

作为群众性组织,彼得格勒苏维埃发布此命令的目的,是希望把苏维埃的组织形式推广到部队,促进部队的革命化和民主化,并非要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也非试图掌握全部军队的指挥权。

而“一号命令”的内容也没有反应出无产阶级专政特质。

2

0.743

A

俄国二月革命后国内最大的政治特征就是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因此存在着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的可能性,到那时,再把苏维埃中的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去,从而实现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控制苏维埃,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

因此,列宁当时对俄国政局的分析,是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故正确答案为A。

B项和D项虽然也是当时实际情况,但与本题主旨没有直接关联。

红军是十月革命后才成立的,时间不符,C项明显错误。

3

0.203

B

临时政府命令军队在前线进攻的失败,激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抗议,引发七月事件,临时政府丧失人心;镇压科尔尼罗夫叛乱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威望进一步提高,并且彼得格勒的工人获得大量武装,为推翻临时政府的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因此这些事件都使临时政府陷入困境,B项正确。

A项是二月革命,C项是十月革命,D项是列宁《四月提纲》的发表,因此都可从时间上排除。

4

0.243

D

议会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分离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并在欧美西方国家得以实行,社会主义苏俄没有采取资本主义国家这种方式,因此A项和B项错误。

C项中的“协商机构”不符合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此时苏维埃已经是俄国权力机关,而非仅有协商的职能。

5

C

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是俄国十月革命中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下攻打冬宫的情景,因此C项正确。

6

A

应为“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爆发,至1952年正好35周年,苏联1922年成立的。

7

0.664

B

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有政府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企业,可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金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好商品交换。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由此可知两者的共同依据是选项B。

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可能相似,由此排除了选项A。

苏联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是20世纪30年代。

由此排除了选项C。

新经济政策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斯大林在新经济政策以后才展开的,由此排除选项D。

8

0.538

C

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

1921年3月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开启了新经济政策,但因调整的范围有限,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1922年5月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进一步推动改革。

因此,正确的选项是C,选项A、B、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1922年时并不存在,故可以排除。

9

0.636

D

题干信息中的主动利用资本主义提高生产力等信息正符合了新经济政策时期一定限度内恢复私人小企业等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和特点,因此D项正确。

A项社会主义政权还没有建立。

B项和C项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但当时出于革命和战争时期,还没有把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因此都应排除。

10

0.478

A

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是彼得格勒出现粮荒,派工人等中的优秀分子组成征粮队,到农村征粮,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的措施,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的背景可知B项正确。

11

0.482

D

题干材料中“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可以联系到新经济政策中的“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因此D项正确。

题干信息“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说明苏联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基础,并且不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由此否定A项和C项。

题干说这两个矿井都是“按国家计划”建设的,因此不能表明“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因此B项错误。

此题表明苏联在斯大林上台,开始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计划经济建设的时期,仍然实施引进、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以促进本国建设发展的灵活的有限度的开放政策,这是苏联工业化建设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取得重大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尽管一般认为,到了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已经结束,但由新经济政策探索的某些有效方法实际上仍在沿用。

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机械地看待历史现象和理解历史问题。

12

C

题干信息表明斯大林认为当时苏联的个体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生严重冲突,小农经济阻碍工业化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因此1928年以后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C项正确。

其他选项都不能反映材料中信息的意思。

13

0.395

D

斯大林时期全盘农业集体化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倒退,农业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以致赫鲁晓夫时期将农业改革作为重点。

据此,可以判断出马林科夫论断不符合实际,A项可以排除。

B、C两项在1952年时均不存在,亦可排除。

马林科夫报告明显违背事实,并不去触动斯大林模式,反而掩盖苏联严重的农业问题,显然起到了肯定斯大林模式作用。

14

0.793

B

从材料提供的时间(1931年起的10年间)范围内,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从而实现了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即苏联经济模式。

以此看出C、D两项因不符合史实,是错误项,应加以排除。

而A选项过于绝对,亦排除。

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选项是B项,斯大林的这一思想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5

0.388

A

依据题干时间可知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一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逐渐丧失活力,趋于停滞。

其次,由“改革”转变为“完善”,反映出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看法趋于僵化与保守,认为无需再大刀阔斧的改革,只需进行“修补”和“完善”即可。

因此A项正确。

赫鲁晓夫时期就开始纠正规模平反斯大林时期的冤假错案,纠正破坏法制的现象;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发生于戈尔巴乔夫时期。

因此B、C、D项都排除。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非选择题部分

序号

试卷试题

主题

对应考点

难度

1

2007年全国文综大纲Ⅱ卷40

玉米传播和赫鲁晓夫发动的玉米运动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等

2

2009年海南历史28

苏联和中国的工业化问题

斯大林模式等

0.400

1.(2007年全国文综大纲Ⅱ卷40)(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

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

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

这些被“推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10分)

答案要点:

……(3)后果:

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都达到预期目标。

原因:

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

2.(2009年海南历史28)(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

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

但是问题在于:

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式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们的工业水平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那么高速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告诉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6分)

(2)……

答案要点:

(1)原因:

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

(2分)

不同:

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

(4分)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选择题部分

考点

课标内容

编号

试题

内容

四十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

2014年海南历史20

经济危机前美国经济状况

2

2013年海南历史19

经济危机前美国经济状况

四十八.罗斯福新政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

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1

胡佛干预措施

四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

2014年广西文综23

艾森豪威尔讲话加强干预

5

2014年海南历史22

1990年西欧经济改革方向

6

2013年全国文综大纲卷23

英国撒切尔经济政策

7

2012年海南历史22

1945年工党上台原因

8

2007年海南历史2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

9

2007年海南历史25

凯恩斯主义主张

考点四十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1.(2014年海南历史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2.(2013年海南历史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考点四十八罗斯福新政

3.(2013年全国文综课标Ⅰ卷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四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2014年广西文综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5.(2014年海南历史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6.(2013年全国文综大纲卷23)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