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5093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docx

14年人教版八下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1.明朝(1368-1644)

概况: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

应天

明初的统治:

政治:

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强化皇权

经济:

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明末农民起义:

爆发:

1627年;

领导人: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结果: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清朝(1616-1912):

1644

1636

17世纪初

(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满洲)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皇太极

5.1.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清民族政策:

明:

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

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①措施:

目的:

防范蒙古骑兵南下

作用:

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出现长期和平交往局面。

修长城

意义:

统一天山以北地区

平定准噶尔叛乱

康熙

抗击沙俄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西北

东北

清清:

设置伊犁将军(意义:

加强新疆与中央联系,巩固边防)

西藏

东南

西南

册封达赖、班禅

设立驻藏大臣

戚继光,俞大猷

平定倭寇

改土归流

明→清明:

统一台湾

郑成功KO荷兰殖民者

清:

设置台湾府(意义:

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意义: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②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农耕文明的繁盛

农业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甘薯、玉米);

明至清前期,我国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特别发达(了解即可)

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

商业③沿海各地海外贸易活跃

第六单元:

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第一课: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

一、“发现新大陆”(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条件)  最根本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西方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2)在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对货币需求量增加

(3)传统商路被阻断

(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掌握丰富的航海知识。

(5)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6)古希腊人托密的地圆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7)国王支持

(8)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9)《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

2、人物与事件

时间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玛

麦哲伦

国别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

哥伦布到达美洲被欧洲人称为“发现新大陆”

(1) 时间:

1492年 

(2)意义:

人们深受鼓舞,越来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险的先烈,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3、意义(作用):

欧洲航海家的这些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或新航路开辟的评价)(如何评价哥伦布)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1)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新的民族的形成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动植物品种的传播

(3)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4)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传播

(5)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

(2)屠杀印第安人、毁灭印第安文明

(3)贩卖黑奴

(4)总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与贫穷。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蒙娜丽莎的微笑 (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

14世纪  地点:

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  对象:

天主教会

2、原因:

(1)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3)新兴的资产阶级认为自己能创造财富,也应该享受生活。

要求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4)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文艺复兴运动概念)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国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4、中国同主题的文艺作品:

汤显祖 《牡丹亭》

5、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6、评价: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领导人:

马丁路德  兴起国家:

德国  时间:

16世纪 对象:

天主教会

2、主张:

信仰上人人平等

3、评价:

突破了传统宗教的束缚,永久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统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学的诞生

1、时间:

15、16世纪

2、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指出只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3、对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科教兴国 重视知识的作用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等

4、代表人物:

波兰  哥白尼  日心说  科学革命的开端

意大利 布鲁诺  宇宙是无限的 

英国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领域) 科学发展的新高峰 

5、科学的作用:

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奥秘,从而以科学理发的态度看待世界。

四、理性之光(启蒙运动)

1、时间:

17、18世纪  国家:

法国

2、含义:

激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3、代表人物:

  法国  伏尔泰  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自下而上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法国  卢梭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思想。

(在法国大革命中体现。

《人权宣言》)

法国 孟德斯鸠  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事件

首先兴起

主张

代表

斗争对象

文艺复兴

意大利等

以人为中心

文学三杰、艺术三杰

封建神权

宗教改革

德国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马丁路德等

启蒙运动

英法等

理性、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伏尔泰 卢梭等

自然科学

意大利等

知识就是力量

哥白尼 牛顿等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

新体制的创立

(英国、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议会对王权的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 时间:

1640――1688年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

(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

(4)1688年,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复辟王朝

(5)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制约国王权力的政体;英国开创;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荷兰、葡萄牙等国也先后采用了君主立宪制)

4、领导人物:

克伦威尔

5、人民群众(议会组织军队很多农民、手工业者参加议会军队作战,大大增加了议会军队的战斗力)说明杰出人物是历史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

1775年――1783年2、领导人:

华盛顿

3、根本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4、导火线: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5、过程:

(1)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2)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独立宣言》:

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纲领形式提出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自下而上,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同时宣告美利坚合众正式诞生。

 (3)1781年,独立战争胜利

(4)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6、胜利原因:

北美人民对独立的渴求,战争本身所具有的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性以及资产阶级的推动。

7、1787年,美国制订宪法,确定了共和政体,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美国创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先后采用。

7、美国国旗、版图的变化说明:

独立后的美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三、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1、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标志、国庆纪念日),之后发表了《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

“主权在民”、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的成果之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以法治国的主张。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伏尔泰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权宣言》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说,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一次伟大实践。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举行起义 废除和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国歌诞生 《莱茵军战歌》――《马赛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罗伯斯庇尔掌权,实施革命政策――革命达到顶峰

 三次革命后都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也是西方先进的原因之一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1、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

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睦邻友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郑和为何没有发现新大陆

 伟大的郑和航海显示了中国有强大的远航能力,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由于在动因,大地观,地图等方面,明初中国远远不具备西欧人完成地理大发现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所以中国未能进行地理大发现

3、郑和下西洋是否该禁止

(1)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劳民伤财

(2)否:

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船队的规模也大得多,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复习提纲

两次工业革命P58-61\P78-81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个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4个条件:

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具体参考书本P59)

1、条件: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

(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

(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原料条件

(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

二、工业革命进程:

1、工业革命概况:

(1)开始行业:

棉纺织业;

(2)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3)开始的标志:

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

(4)完成时间:

19世纪40年代(上半期);

(5)完成标志:

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2、代表人物及发明

(1)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点:

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2)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3)水力纺纱机(4)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交通运输行业)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热转化为机械运动,这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

3、工业革命的扩展:

法国和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4、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对世界的影响:

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开始城市化的过程。

总之,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②对英国的影响:

1840年前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P61

5、认识与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国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积极学习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的世纪”:

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善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开始标志:

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影响:

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普遍应用,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开始国家:

美国、德国

4、发电机、电灯: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2、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3、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4、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发明大王”。

(还有电表、留声机、复印机、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等发明)

影响: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5、电话、电报:

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2、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3、1895年,意大利人马克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影响:

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6、汽车、飞机: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2、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影响:

增强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8、流水线生产出现:

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9、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1)新海路开辟使世界日益联系成了一个整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市场和劳动力,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比较项目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美国i、德国)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成果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

生产生活器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

轮船、火车机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

主要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时代”到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开创新兴工厂制度---

进入“电气时代”;石油、化学工业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时代、钢铁时代”到来--

启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工人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62--65

1、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2、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为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的阶级。

3、工人运动从追求经济权利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

4、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P63

(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2)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3)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上半期)

(1)代表人物:

(法)圣西门、傅立叶、(英)欧文――新和谐公社

(2)特点: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对资本家的剥削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

6、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创立的条件:

①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思想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③阶级条件: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了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④实践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了当时工作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2)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

(3)内容:

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意义: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7、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1)成立时间:

1871年3月

(2)人物:

巴黎人民

(3)革命措施:

建立工人自己的军队和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让工人自己管理工厂灯;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5)政权性质:

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6)国际歌创作:

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谱曲。

德国统一P66—68

一、统一的原因:

国家分裂状况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统一问题提上日程,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统一过程:

议会和民主武力和战争(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

三、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原因: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农业;良好的教育和行政体系;

单一的日耳曼民族;强有力的领导(俾斯麦);素来好战,对领土抱有无止境的扩张野心,

梦想统一德意志;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战斗力强。

四、统一的经过(三次王朝战争)丹麦(1864)

普鲁士奥地利(1866)

法国(1870)

五、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871,凡尔赛)

六、德国统一的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统一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七、德国统一的影响

(1)积极:

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统一后的30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为世界强国

(2)消极:

通过铁血道路实现,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同时,保留了君主政体。

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实现。

美国南北战争P68--70

一、美国南北战争:

1、美国领土的扩张:

①方式:

购买、抢占、吞并②方向:

东西

③结果:

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2、西进运动:

①含义:

P68②评价:

印第安人西迁的历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西进运动的历史又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3、背景:

①南北经济制度的尖锐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业:

南方种植园经济)

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南北矛盾的核心)

4、导火线: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5、过程:

①爆发: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②初战:

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

③扭转战局:

颁布《宅地法》;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结果:

1865年,北方获胜,维护了国家统一。

6、性质: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废出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8、局限性:

但美国种族歧视依然严重,种族平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9、启示: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二、评价林肯: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他领导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但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也有软弱的一面。

俄国、日本的改革P71--74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①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那时的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③1689年,羡慕西欧先进科技文化的沙皇彼得一世掌握实权。

2、目的:

为了使俄国成为强国。

3、措施:

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

4、作用: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5、性质:

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目的:

①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②为了维护沙皇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

2、原因:

①政治上:

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根本原因)经济上: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上: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④(直接原因)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3、时间:

1861年4、人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5、措施(内容):

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改革》,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6、性质:

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7、影响(意义、作用):

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②局限性:

这次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三、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

①日本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②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一些大名和武士地位下降使他们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新兴地主日益接近;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日本的大门,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2、时间:

1869年

3、人物:

明治天皇

4、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