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822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docx

高考模拟试题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

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151)陕西西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

2010年西安市第一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曾斩钉截铁的说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

望之不似人君。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

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

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

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

——节选自黄仁宇《孔孟》

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愉快坦荡悠闲,孟子则忧患、紧张。

B.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内心存在性恶论,孟子则明确主张性善论。

C.在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D.宋朝以后,《孟子》地位高于《论语》,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二者地位不同了。

2.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说明,孔子对自己所坚持的仁,并不很自信,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本性产生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式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不很严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还相当宁静的社会,他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有恢复的希望,这表现了他一腔复古的热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

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皓乃手剑当车,曰:

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

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

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

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

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冀因此陷之。

传逮皓、承。

太尉李固上疏救曰:

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

比盗贼起,处处未绝。

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

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

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

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

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

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

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

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

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

到……去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

侵略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皓乃手剑当车,曰: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今日有死而已。

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去烽燧,除候望

A.

B.

C.

D.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

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

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7.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分)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木鱼馄饨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那刻敲响,即使风雨夜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

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

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

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就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但雄长的声音。

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

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

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

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

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吃了一碗馄饨。

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

和老人熟了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

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这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敲了三十年的木鱼。

入夜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1).下列有关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由对木鱼声的误会和探究,引出了卖馄饨老人的故事,从而表达了对人生的领悟,构思巧妙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B.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始对木鱼声产生了魔障

是抑,明白了木鱼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是扬。

C.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卖馄饨老人的崇敬,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

D.本文通过写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充满了人性美的温情和馨香,更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E.文章前面写自己冬日雨天读《金刚经》颇有感悟,结尾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意在表明现实生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2).为什么最初卖馄饨老人的木鱼声会给带来一种神秘的感觉?

(6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简析简笔勾勒的卖混沌老人的形象。

(6分)

(4).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

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想的内涵。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苦闷中的求索

陈孝全

1922年春为生计所迫,朱自清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

六师学生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

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

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

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

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

正值此时,他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风流一时。

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

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

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

面对如此现实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

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

他从心中迸发出一声呼告:

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

他也主张刹那主义:

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

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六师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

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

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

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

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

这也就是他所说的向。

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

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

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

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

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

他最后结论是:

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

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

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

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文章最后一段所勾勒的六师学生造家拜访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朱白清认为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主张刹那主义。

E.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2)朱自清的刹那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应怎样评价它?

(6分)

(3)从全文看,朱自清先生在苦闷中求索,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

(6分)

(4)文章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

请传记有关内容,探究朱自清认真处世给你的启示。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历尽千难万险,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弹元勋钱学森因此而名噪一时。

B.通过钱钟书先生粗枝大叶的演讲,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中国诗歌的最主要的特点。

C.《2012》在西安上映后,观众对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情有独钟,虽是寒夜,观众不绝如缕。

D.近闻有位德国归侨自诩孟迷,竟然爱屋及乌,耗费巨资购下北京孟小冬故居,以偿夙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场隔墙戏,酒店听阴谋实属神来之笔,破庙听真情因过分巧合令人质疑。

B.今天上午9时30分在西安开幕的2009年欧亚经济论坛将为期两天地隆重举行,国内外900余嘉宾参会。

C.展现一座皇家园林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型文献片《颐和园》将于11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上演。

D.三军仪仗队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一支军容肃整、等待引领近20万受阅队伍的队伍已经于日前练就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

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

B.

C.D.

16.

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优秀中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5分)

《江南晚报》11月24日(记者赵晖)

无锡市唯一的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人选,昨天上午在天一中学揭晓:

该校高三

(1)班年仅14岁的女孩洪欣格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

记者采访中,洪欣格的班主任王明德老师说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学生,语言天赋极高,雅思曾考7.5分,托福106分,SAT满分。

洪欣格平时阅读涉猎广泛,至今已有50多万字的文学笔记,其中多篇发表在知名杂志上。

此外她还喜欢旅游、会跳拉丁舞。

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说这个女孩是个阳光的女孩,是一个会快乐学习的孩子,超强的自学能力是洪欣格的秘密武器。

评议组的学生代表梁佳艾告诉记者,洪欣格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同学,特别随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做事情效率比较高,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别看她很娇小,在全校1500米长跑中,她跑了全校第三名,艺术节上拉丁舞是她的强项,科技节中科技论文获得一等奖,全省化学竞赛二等奖。

17.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

(6分)

例句:

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

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

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

蝴蝶告诉它:

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

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模答案

一、(9分)

1.(3分)D

(《孟子》地位高于《论语》属于无中生有。

2.(3分)C

(C是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

D.原文‘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3.(3分)B

(A.孔子所说的是指他个人的成长经历,而非他的学说。

C.战国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

D.原文是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

去掉比较对象,判断错误。

二、(36分)

(一)、(19分)

4.(3分)A(慷慨:

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5.(3分)C(项不能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

表现种皓不追名逐利,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写边境部族晏然无事)

6.(3分)B(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7.翻译(10分)

(5分)译文:

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大意2分,耻意动用法、定语后置句、交通古今异义各1分。

(5分)译文:

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心意),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大意2分,沮伤译为阻碍或挫伤都可得1分;

纠发、饰匿各1分。

参考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

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

父亲死后,种皓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

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

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

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

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

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

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

今天只有一死而已。

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

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

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

种皓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

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

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

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

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

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

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

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

当种皓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

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

于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