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4344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docx

高考全国卷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讲课稿

 

高考全国卷2011-2017古诗歌鉴赏真题附解析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1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

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答案:

14.C、D

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017全国卷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14.BD15。

忠诚豪迈,对国家忠心耿耿,有赤子之心;重视亲情,对兄弟饱含深情厚谊;品性旷达,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的缠绵悱恻,反之鼓励苏辙,叮嘱其在契丹统治者面前,显示出朝廷的尊严,显示出自己非同寻常的人格。

在传统意义凄凉的分离场景中流露出一丝清雅,一份自豪,不得不让人称赞其旷达的品性。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

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

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学科网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蘋洲烟雨:

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

(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2年大纲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

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答: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2011年大纲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

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解析

(2016卷

8.答: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

【解析】回答第

(1)小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

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在诗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9.答: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回答第

(2)小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注释说: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由此不难得出答案。

(2016卷

8.【答案】①“一洗”句的意思是曹霸画的马,能够超越所有凡人俗匠画的毫无灵气的马。

②先帝的马本身气宇非凡,迎风站立在巍峨的宫殿前,更显飒爽之姿。

曹霸听命展开绢素作画,认真观察琢磨,用心思考作画,一会儿的功夫,如“九重真龙”一样的马就跃然画卷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画匠们的匠气之马。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怎样做,所以,答案的重点构成在于曹霸作画前的观察琢磨、认真思考(颔联部分)和作画时谨慎落笔、酣畅淋漓(颈联和尾联部分)两个部分。

9.【答案】①先是叙写之前画先帝马的车载斗量的画工们,没有一人能形神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

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先帝玉花驄的样貌,扬首卓立,神气轩昂。

最后写曹霸认真观察思考,拿起画笔,须臾间完成画作,且形神毕肖,仿佛真龙天马下凡,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画作。

②诗人运用了烘托渲染和衬托对比的手法,把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形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术的高超和审美格调的脱俗。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和概括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题的题干部分对答案做了很好的提示,如果有人被“突出”,肯定有人在衬托,在跟他做对比,所以本题的手法很容易找出来。

题干的后半部分问有哪些铺垫,可根据律诗的套路来答,前三联多是为最后一联做铺垫的,最后一联多用来卒章显志,所以,回看前三联分别做了哪些铺垫即可。

(2015卷

8.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的“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是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将此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正面描写壮丽雪景的,而此诗中,一个“闻说”,告诉我们描写的对象是听说,是侧面的。

由此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9.第一问: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3分)

第二问: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对诗歌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可以围绕作者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环境进行。

面对那种荒凉的环境,作者仍然是满怀报国之志的,这是作者英雄的一面;而对家乡的思念,又是人之常情。

报国情怀重于思乡之愁,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不至流于感伤,这种舍小为大的情怀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明确了这些,便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诗。

诗人以豪放的胸怀,描绘了边塞地区特有的景物,表达了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

前六句,诗人以开阔的视野,描绘出边塞地区的荒凉。

大雪连年飘飞,“春风不曾到”,表明这里气候的寒冷,这也是“汉使亦应稀"的原因。

然而,这里又是连接着疏勒和武威的要道,诗人将去这里,为王事辛劳,报效国家。

虽然自己身怀报国之志,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思乡之情的。

这样,诗人便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有机融合,使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丰富。

【原文翻译】听说轮台路这个地方环境很恶劣,成年累月地飘着大雪。

春风从来刮不到这里,来这里的汉朝使者也应该很稀少吧。

无边的白草一直通往疏勒,连绵的青山穿过了武威。

为国君做事怎么敢抱怨道路遥远,只在私下里会做归乡的梦。

(2015卷

8.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9.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題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作者客居闽地时所作,当时唐朝已亡,诗歌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

首联描写了春残飞红、夜雨初晴的景象,再加上他乡为客,于是作者忆起阔别已久的帝京长安。

“忆咸京”三字领起下面的三联。

颔联,抒写对帝京美好春光的回忆,因为作者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所以即使是残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颈联,具体写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尾联,写作者要保存好珍贵的朝帽,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表现了作者的气节。

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2014卷

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给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的,给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鉴赏】上片写景奠定哀婉基调。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风雨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下片以抒情为主,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双”字引愁,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触景生愁,迸出“讳愁无奈眉”,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

结尾二句,因愁情无法排遣,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借以移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了纷乱的愁绪。

 

(2014卷

8.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写出“衬托”方法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诗中,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却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认为这是“等闲”之事;然而客中一觉梦醒,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思家乡、念亲人之情便不禁油然而生。

这种手法就是衬托。

9.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答出韦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的,给3分;答出郭诗中“灯前”表现出什么样感情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虽然题目只要求关注“灯前”一句,但作答时应对作品有整体把握。

韦诗中,结合“惆怅起来山月斜”一句可知,“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住宿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2013卷

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题思路】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愦懑之情。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

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

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

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愤慨不平之情。

【诗歌鉴赏】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

开头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

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

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倒受赏封侯,而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表现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下阕紧承“江边渔父"句,前三句写湖上生涯;无拘无束,独往独来,“占断蘋洲烟雨”。

末两句唱出了全词的最高音,表达壮志未酬的愤慨和对当权者的讽刺。

 

(2013卷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本诗的抒写重点是梅花,但作者却从“雪”“日落”“寒鸦”等环境描写及“惆怅”“恨”等情感的表达入手,可见这首诗并没有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主要采用了烘托和渲染等间接描写手法。

明确了手法之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联的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