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3511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题

大渡口区初2021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120分钟完卷)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善良的人,做老实的人,做有用的人,爸爸的话时常萦(yíng)绕耳边。

B.大渡口公园的水池中,一条条红色的锦鲤在水中悠闲自得地游弋(yì),给游园的人们带来无尽的快乐。

C.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源远流长,演员在舞台上的一颦(pín)一笑,若手投足,都极具韵味。

D.“东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诗人贺敬之回到延安,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

【答案】D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名寒噤殷红再接再厉

B.篝火婆娑黝黑陈词烂调

C.迷茫荒谬遒劲出谋划策

D.笼罩馈赠通牒真知灼见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A.秋风萧瑟,孤独的老屋,寂寞的院子,断垣残壁,枯枝萎叶,一地狼藉。

B.伴着几声鸟鸣踏进林子,几缕阳光从枝叶间洒落,清晨的林间静谧而美好。

C.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制作的泥塑人物,眼睛需上色100多遍,每个塑像都惟妙惟肖。

D.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夺冠梦想终于在今晚梦想成真,压抑了两个多月的郁闷和焦虑终于豁然开朗。

【答案】D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必须尽快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

C.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D.《红岩》这部故事发生在重庆的红色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答案】A

5.请仿照例句,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例句:

风——我是悲者的呜咽,是上天的怒火,是母亲的抚爱。

备选词语:

雾雨闪电

【答案】答案示例:

雾:

我是猎者的罗网,是空中的舞者,是美人的面纱。

雨:

我是多情的垂泪,是璀璨的珍珠,是大地的沐浴。

闪电:

我是智者的警示,是云间的精灵,是雷雨的使者。

6.名著阅读(6分)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知县喝过一边,带那另一个上来问道:

“你叫做甚么名字?

”那人是个五六十岁老者,禀道:

“小人叫做黄梦统,在乡下住。

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每月三分钱,写借约,送在严府。

小的却不曾拿他的银子。

走上街来,遇著个乡里的亲眷,他说有几两银子借与小的交个几分数,再下乡去设法,劝小的不要借严家的银子。

小的交完钱粮,就同亲戚回家去了。

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这事来,问严府取回借约,严乡绅向小的要这几个月的利息钱。

小的说:

‘并不曾借本,何得有利?

’严乡绅说,小的若当时拿回借约,他可把银子借与别人生利;因不曾取约,他将二十两银子也不能动,误了大半年的利钱,该是小的出。

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说,情愿买个蹄酒上门去取约;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驴儿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还不发出借据来。

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大老爷做主!

知县听了,说道:

“一个读书人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

”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

原告在外伺候。

早有人把这话报知A,慌了,自心里想:

“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6.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____。

7.选文中A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答案】6.①.《儒林外史》②.严贡生(严致和)

7.严贡生是一个自私冷酷、贪得无厌,巧取豪夺,欺压百姓的人。

《儒林外史》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丑恶行为和可笑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综合性学习(8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是人人仰幕的对象;自强不息,是人人追求的中华传统美德。

初三2班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8.[请对对联]

某同学有感而发,写下了“君子虚心求上进”,请对下联。

上联:

君子虚心求上进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凡夫自满甘落后

9.[花配君子]

梅、兰、竹、菊,被历代文人雅士称为花中“四君子”。

请根据描写,在横线上填写花名。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她的特色。

_____________,空谷幽香,孤芳自赏;_____________,筛风弄月,潇洒一生;_____________,凌霜自得,不趋炎热;_____________,剪雪载冰,一身傲骨。

【答案】①.兰②.竹③.菊④.梅

10.[请你主持]

班级拟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赛,请你做主持人。

请拟写开场白,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

同学们,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修身养德,广智长才,不负韶华,堪当君子。

自强不息,有所作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时代赋予莘莘学子的光荣使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君子自强不息”演讲赛,让我们唱响激情飞扬的青春之歌吧。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11.默写填空(《诗经。

蒹葭》)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

(2)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3)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4)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7)早春时节,漫步西湖,面对眼前莺歌燕舞的如画美景,会情不自禁的吟出《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诗句。

(8)古诗词含蓄蕴藉,常用比兴手法来表达情思。

李商隐在《无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白对爱情

忠贞不渝,极富想象性和感染力,千古传诵。

【答案】①.白露未晞②.雉从梁上飞③.决眦入归鸟④.海日生残夜⑤.瀚海阑干百丈冰⑥.温故而知新⑦.几处早莺争暖树⑧.谁家新燕啄春泥⑨.春蚕到死丝方尽⑩.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

一项是()

A.邹忌的妻、妾、客都异口同声称赞他比徐公更美,但他没有沉浸于他人的奉承,对这件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B.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设喻,推及到治国之道,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威王虚心纳谏,齐国大治。

C.“战胜于朝廷”,说的是一个国家,只要有明君贤臣,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天下无敌了。

D.文章的主旨是希望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15.阅读链接材料。

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王斗劝谏齐宣王的方式与邹忌劝谏齐威王的方式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先生王斗造门(登门拜访)而欲见齐宣主,宣王使谒者(宣王近侍)延(邀请)入。

王斗曰:

“斗趋(快步上前)见王为好势(趋炎附势),王趋见斗为好士(礼贤下士),于王何如?

”使者复还报。

王曰:

“先生徐(慢行)之,寡人请从。

有间(过了一会儿),王斗曰:

“昔先君好士,王不好士。

”宣王曰:

“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

“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王曰:

“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丝绢)也。

”王曰:

“何谓也?

”王斗曰:

“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近侍和小人)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

“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答案】12.①.长,身高②.偏爱③.指责④.间或,偶然

13.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2)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14.C

15.王斗真言劝谏,直指宣王不好士,只有左右便辟可使用,忧国爱民还不及爱丝绢;邹忌委婉劝谏采用类比的方式,由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让齐成王欣然领悟,虚心纳谏,齐国大治。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真正的善良

章中林

天下着雨,滴滴答答的,就像无数的苍蝇在耳边嗡嗡着,怎么赶都赶不走。

忙了两天,事情还是没有处理好,明天还得再跑一趟,这不是难为人吗?

我对着同事周树明发着牢骚。

他笑笑,好事多磨嘛,或许明天我们就能把它处理得漂漂亮亮的呢?

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今天比昨天对我们客气多了,还把我们送到了门口。

想想还真是,我当时怎么觉得他们只是出于礼貌呢?

这样想着,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我才转一个弯,就被一位卖水果的老妇拦住了。

“水果,新鲜的水果,便宜卖了,两元钱一斤。

”她佝偻着背,一头白发,拉着一辆板车,横在我们面前。

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我拉着周树明,想从板车和墙壁的空隙中钻过去。

他却停下脚步,弯腰挑起油桃来。

“这都什么时候了?

还能有好果子吗?

市面上油桃五元一斤,两元能买到好东西吗?

”我站在旁边唠叨着,他却踩了我一脚,“哎哟”,我叫了起来。

他冲我笑笑,你要是着急,就上前吧。

上前?

带我来了,想甩了我,没门!

很快,他称好了水果——六元。

想要手机支付,可是老妇却说她是老人机。

那就付现金吧,可是我们俩兜里空空。

望望前面七百多米的地方有一家商店,他说,自己可以向店家借六元给她,再用手机支付给店家。

我们一起往那家商店赶。

我和周树明跑得很快,老妇落出了老远。

周树明转身问老妇,要不要等她一下。

老妇却说,不要等,她相信我们。

周树明没有再等,却拉着我从人行道的绿化树下走到街道的中间。

送走了老人,我问周树明为什么要走街道的中间。

他笑笑说,你没有看到老妇的慌张吗?

我这样做只是想让她能看到我们。

我的心头一动——简单的一句话,看似稀松平常,却凸显了周树明发自内心的善良。

望着他云淡风轻的脸,我忽然有些愧怍——他能推己及人,舍己为人,而我呢?

忽然想起那天去酒店吃饭的事。

散席后,因为手提包落在了酒店里,我就急匆匆地赶回包间去拿。

正准备推门而进,却被一位中年人拦住了。

“你这是干什么?

”“我拿包。

”我对他嚷着。

他却把我拉到了楼梯过道里。

原来,中年男人是酒店的老板。

他之所以不让我进包间,是因为他刚才无意间推开包间的门,看到服务员阿姨在偷吃客人剩下的烤鸭和牛肉。

这不是违反了你们饭店的制度吗?

罚她啊。

他却宽容地笑笑:

“有这个必要吗?

制度是管理人的,不是伤害人的。

一句简单的话里,蕴藏的却是真诚和善良。

我想,那个员工要是听到了也会感动吧。

也始终记得当年父亲做过的一件事。

才承包到户的时候,家里大丰收,一万多斤稻子,就堆在稻场上。

母亲担心放在外面,招小偷惦记,就让父亲搭了一个帐篷,带着我在旁边看管。

第二天半夜,父亲被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了,便也摇醒我。

父亲拿着羊叉,打着电筒。

我也抓了一把砍刀,跟着出来了。

电光明亮处,一个矮小的人影。

“嗨,哪一个?

”父亲嚷了一嗓子,却没有动。

我舞着砍刀,就要冲出去,却被父亲拦住了。

“一只野狗,赶跑就行了。

”父亲还是那么高声大嗓的。

“怎么是狗?

明明是个人,好像是刘村的二流子。

”我有些困惑,怏怏地说。

“哟,你的眼睛还不错啊。

”父亲打趣道。

后来,才知道,父亲是故意放走他的——一个人,没有地,他总要吃饭啊!

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善待,被尊重。

真正的善良从来都不是镁光灯下的作秀,而是流淌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的真诚付出。

它沉静安然,润物无声,它与夸大其词、大张旗鼓格格不入。

而我们世界,也正因为这些带着人情味、烟火气的善良而变得温暖而幸福。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9月8日

16.本文围绕“真正的善良”写了三件事,请根据提示概括另两件事。

(1)

(2)

(3)我和父亲在稻场防小偷,父亲却故意放走了小偷。

17.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望着他云淡风轻的脸,我忽然有些愧怍。

(2)也正因为这些带着人情味、烟火气的善良而变得温暖而幸福。

18.本文多处语言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请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有这个必要吗?

制度是管理人的,不是伤害人的。

(2)“一只野狗,赶跑就行了。

”父亲还是那么高声大嗓的。

19.本文叙事很有特点,请从叙事的顺序、详略、表达方式等方面简要分析。

2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我和同事周树明办事不顺,回来时又遇老妇拦路卖水果,我很生气,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同事却买了三斤。

B.酒店老板拦住我,不让我回包间取手提包,是怕我发现服务员阿姨违反了饭店

管理

制度受罚,体现了他的真诚和善良。

C.我和父亲去稻场防小偷,我看见小偷好像是刘村的二流子,父亲却故意说是“一只野狗”。

D.本文写三个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真正的善良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的真诚付出,善待人,尊重人。

【答案】16.

(1)同事周树明买老妇水果后到商店换钱,故意走在街道中间让老妇看见自己。

(2)酒店老板拦住我进包间取包,担心阿姨吃客人剩下的饭菜被我看见后难堪。

17.

(1)轻松自在,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2)日常生活的小细节

18.

(1)管理人的制度也要有温度,善待被管理者。

不能成为整人害人的工具,这句话体现了酒店老板的真诚和善良。

(2)“一只野狗”,一语双关,既有对小偷身份的掩饰,也有对小偷行为的批评;“赶跑就行了”,并不想为难“也要吃饭”的小偷,“高声大嗓”喊话,是提醒小偷快走,体现父亲对小偷的同情和宽容善良。

19.

(1)叙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详写眼前发生的事,表现同事的善良,略写由此联想到的另两件体现善良的事,从几个不同侧面表现真正的善良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善待他人。

(2)叙事方式灵活多样。

第一件事发生在当下,用顺叙;另两件事是追忆(回忆),用插叙,巧妙转换叙事方式,行文不呆板。

(3)叙议结合。

每件事叙写结束后都有画龙点睛式的议论,点明事件(故事)的意义,揭示人物的精神。

20.B

(二)(19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

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

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

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

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

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单位:

万人次)

【材料三】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

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

需要保障机制。

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

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

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

“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

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

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

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

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

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

【材料四】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

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

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

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假大空”“走马观花”。

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

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

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

21.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对文本理解有误

一项是

A.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引来多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B.家长虽然认为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孩子走出校园多少还是有些担忧。

C.校方对研学旅行更多的是考虑安全责任,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所需的费用都要学校负责,也是不合理的。

D.很多老师担忧的是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如何让研学旅行更有意义。

22.下面对四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内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境外游学人数则以35万人数增长到85万人,境内游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境外游学的增长率。

C.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23.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

24.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25.针对材料三中家长对孩子在研学旅行时的担忧,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给家长们讲讲道理,以提高他们对研学旅行的认识。

【答案】21.C22.D

23.

(1)都有明确的目标,游历四方,探寻真知。

(2)都有明确的路线规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3)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访谈,记录等。

24.

(1)政府要强化监督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反馈机制。

(2)研学机构要精心规划研学路线,挖掘其中

文化和精神底蕴,强化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避免走马观花的“假大空”现象。

(3)加强研学机构的师资选拨和培训,避免生师比失调带来的安全隐患。

(4)提升对项目的把控率,尽量避免法律误区、文化误区等安全误区。

25.

(1)“游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通过游历四方,获取探寻真知的觉悟,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2)国家提倡研学旅行。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3)近年来研学旅行在境内外蓬勃兴起,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四、作文(55分)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26.根据要求作文。

杨绛善待老王,展现的是对弱者的关爱,让人动容;六一公公善待“偷豆”的孩子们,体现的是对孩子的宽容和怜爱,让人难忘。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善待他人,传递真爱。

题目:

善待他人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ABC等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善待他人

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生动美好,但同时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往往不利于善良的生存,因而善良人要活下去,经常要依靠他人的关爱。

生活总是千差万别的,人的能力也是各种各样的,其实这跟我们的十个手指头不可能一样齐是一个道理的。

当一个不如自己的人,通过努力在做一件事情,我们用自己由衷的言语赞美一下,对于我们这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想象我们自己就是他,听到这赞美之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当一个强于自己的人,轻易完成一件事情后,我们给他赞美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他成功的原因,我们会在关注他的同时发现他强于我们的原因,我们会要求自己朝着他成功的方向去努力的,这总比我们嫉妒他、不服气要好多了吧?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护,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顾,行为的支持。

苦恼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