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案例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工作总结报告4篇.docx
《双减案例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工作总结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案例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工作总结报告4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减案例学校落实在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工作总结报告4篇
【“双减”典型案例】学校减负提质多措并举经验总结报告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xx小学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一减一加,政策解读见实效
1.认识先行,政策学习促落实。
每一项改革,确保政策落地的前提是各方对改革导向和内涵理解能够达成共识。
学年伊始,学校就“双减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
学校领导率先深入学习文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
通过教师例会、教师专题会、学校公众号平台、美篇、家长论坛、主题班会、主题队会等各类宣传渠道,让家长、教师、学生形成共识,深刻认识理解“双减”政策的重要性,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全力以赴推进“双减”工作扎实开展。
郭新生校长在落实“双减”工作会上强调,全体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推进工作落实;要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作业效能、保障课后服务、推动家校协作等方面切实落实好“双减”工作。
2.迅速部署,制度制定明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让制度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学校注重制度建设,使“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学校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
组织教师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整改;教务处制定奖惩机制,加大检查力度,让全体老师明确底线,不碰红线。
减法是纠偏,加法才是关键。
对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要对教师业务能力及课后服务质量“做加法”。
对此,学校提前规划,认真研判,制定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目标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让有品质、有深度的优质教学惠及每个学生。
二、一筑一耕,两个阵地扎深根
1.筑牢教研阵地,让校本研修有深度。
落实“双减”,教研先行,学校聚焦教研抓“双减”。
为筑牢教研阵地,学校深入开展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不但举行了语数英主要学科研讨,而且还开展了道德与法治、音体美等学科教学公开课及研讨活动。
各教研组掌握每个学段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各科任教师充分利用组内教研,找准单元教学重点,研讨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在抓薄弱班级的教学质量方面,各科任教师深入薄弱班级,与班主任一起分析研究提高质量的解决办法,解决教学质量不均衡问题;学校还不断加强“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师徒之间的教学研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对教材领悟不深,教法有困惑,备课不充分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深耕课堂阵地,让课堂教学有高度。
学校把提升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点。
为此,学校实施“强师提能”和“强课提质”工程。
通过举行教学观摩活动和创新教学大赛,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评课,以及行政领导的“推门听课”及“巡课”检查,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领导深入村小,开展“拉网式听课”活动,进一步掌握教情、学情,捕捉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各任课教师能做到精心组织课堂,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听、巡课老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记录,中肯地指出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探讨“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做到每听必评,并对“双减”政策的落实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各教研备课组积极探索“半日教研”模式,创新教研形式,优化集体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打造“教学共同体”。
这一系列的举措,增强了教师“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的意识,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一管一提,减负提质促落实
减负就需在提质方面下功夫。
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校聚焦作业管理推“双减”,提学业质量。
作业减负采取了“1+x”模式,“1”指优化课堂作业,“X”指创新家庭作业。
在优化课堂作业设计上坚持“六度”。
即:
作业管理要守法度;作业内容要换角度;作业容量要控精度;作业难易要分层度;作业辅导要提幅度;作业实践要强浓度。
学校实行教务处统筹制,班主任协调制和作业公示制。
在作业监管方面,依托班主任有力管控,各学科作业进行每日公示;教务处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周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抽查,不定期开展巡查,对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
同时,各班通过电话和微信,密切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让作业达到“瘦身健体”的目标。
教研组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内容,通过各类教学研究、培训活动等,提升教师分层设计作业的水平,切实提高作业质量。
在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改革作业评价方式,由过去的分数评价到如今的等级评价。
建构新的作业批改模式,逐步形成“三批”:
一是“常规批”。
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及时讲评,提倡面批面改,运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作业。
二是“提高批”。
即错题必须订正并及时批改,学生需在改错前标注“订正”二字,并按照作业的基本要求书写,教师及时对学生订正的作业进行二次批改。
三是“创新批”。
教师自主创新批改评价方式,把学生订正后仍有错误的题目形成有针对性的经典精题和经典错题,并把它们誊写在教案上,以便研究和反思。
在创新家庭作业上,学校制定了家庭作业活动方案,家庭作业以多阅读、多运动、多劳动为主。
作业减负“1+x”模式的推行,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四、一辅一培,精彩纷呈助成长
学校聚焦每日课后服务助“双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措并举丰富课后服务,提升多元育人水平。
在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方面,重点打造“1十N”模式,“1”指基础板块通过开展作业辅导,提高学生学业水平;“N”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各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在做好减负工作基础上,安排教师做好作业监督,实现作业不出校,难题不回家。
学校本着“自愿选择、特长发展”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学生按照兴趣导向、自愿报名的原则,划分为篮球、舞蹈、绘画、跳绳、书法、计算机、口才训练等几十个社团活动小组。
学校选拔特长教师和聘请外教担任社团负责人,社团负责人按要求编排学期社团教学内容,并记录好活动过程。
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美丽的校园中,多彩的社团活动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实践活动,如学生小手拉大手,洁净我家园、烈士陵园献花、网上祭奠英烈、爱老敬老重阳节活动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
课后延时服务工作“1十N”模式,取得了“解决家长难题、发挥教师特长、张扬学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的良好效果。
五、一校一品,课改引领促发展
学校聚焦“课改”促“双减”,让课改成为学校的品牌。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双减”落地,学校要求“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大阿小学是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近20多年来坚持做好“创新教学法”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本学年,学校将“双减”和“创新教学法”创造性结合起来,产生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日前,创新教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思想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
学校的“创新教学”已形成独特的一二三四五六体系。
即:
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两个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个注重——注重课堂生成,注重学生活动,注重教师精讲点拨小结;四个环节——充分预习会提问,小组合作会讨论,全班交流会展示,当堂训练会应用;五个要点——教师要使用好学生“提问本”,培训好学生讨论展示,把握好课堂收放的度,体现好学科的特点,运用好信息化教学手段;六个看点——看学生的状态,看课堂的氛围,看学生学的时间,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率,看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通过课改,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了减负提质。
六、一家一校,携手并肩齐同行
“双减”不单单是学校的事,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协同推进。
本学年,学校通过学校公众号、家校微信群、家长论坛、致家长一封信、美篇宣传等形式聚焦双减,对“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以及学校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解读。
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教育新政策和学校新举措,引导家长科学看待校外培训,引领家校共育。
重点开展全员家访活动,全镇全体教师分阶段分批次深入走访全部学生家庭中,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提倡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成才观,帮助家长“思想减负”,家校合力,为“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营造家校共同关注“双减”,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氛围。
今后,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守好教育主阵地,不断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真正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小学落实“双减”提质减负经验总结
—以“研”促“减”,提“质”增“效”
XX学校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坚决扛牢“双减”工作责任,推进“双减”任务落实落地,着力办好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教育。
一、建制度,强管理,减负担。
成立由校长、教务处、教研组长及班主任构成“双减”工作小组,充分调研、认真谋划“双减”工作方案;健全制度,修改完善了《作业留批制度》,制定了《作业公示制度》,反复论证,逐层细化,积极推进“双减”校本实施;教务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障制度规范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二、强研究,转方式,保质量。
1.“习惯培养”主题教研。
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抓手,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首先明确2至3个重点培养习惯,如课前预习习惯、课上批注习惯、课后整理习惯等;其次细化习惯要求,在课上、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第三多元评价提高学生养成0习惯的积极性。
例如,英语学科针对七年级学生书写习惯养成组织开展了“重书写习惯,养学习习惯”英文书写大赛,提高了学生对英语书写规范性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
2.“反馈有效”专题研究。
进行了“提高反馈有效性”教学环节改进的研究。
第一,随堂反馈:
课堂结束前10分钟,采用提问、齐答、口答、笔答进行课上学习检查,回答者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听者知道错在何处,如何补救。
第二,阶段反馈:
在每个单元结束时,围绕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
第三补救教学:
分学习小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师,互助巩固。
最后,对接受帮助的学生进行二次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经过互助达到了掌握,能否进行下一次单元的教学。
3.“作业设计”教研活动。
目前,10月开始,开展了作业设计教研活动,进一步研究作业设计,探索新思路,提升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提质减量”目标,在11月中旬举办“校级作业设计大赛”,并推送好的教师参加教育局举办的“XX区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
三、推服务,抓开展,提水平。
依据《XX十二中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扎实开展课后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家长接送及作业辅导的实际困难。
开展家长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针对家长们提出的各项合理化建议进行专项研究整改,努力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双减”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XX区各中小学狠抓落实,深化课堂,抓实常规,强化指导,加强对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强化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
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先进经验总结
XX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落实“双减”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9月7日新华社以《放学后的“X计划”让校园焕发新活力》报道了XX学校的“双减”工作。
一、多联动——解读政策分层落实
开学前一周,根据XX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暨学期初工作部署会”,学校召开了专题专项会议。
会议中确定了落实“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学校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研讨了落实“双减”政策的各项举措,加大了“双减”政策的初宣传——温校长在学期初在中层会议上详细讲解,在校会上深度解读,在教研备课会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在专项会议上反复强调。
依托学校教学与课程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两大部门,学校将“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相结合,从备课组到年级部,从前勤到后勤,从班主任工作室到家委会,多部门联动,在“优化作业设计”和“延时服务”两个方面并行设计,让“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地执行。
二、求共存——调研指导多管齐下
在落实“双减”活动中,学校从坚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的双减工作。
通过教师会议、家长会、公众号工作群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组织老师对先进校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适合落实“双减”政策的各项制度;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倾心交谈,组织家长座谈会和家长协同研讨。
多管齐下地准备引领,打消了“双减”政策来临时学生家长的焦虑。
三、抓实质——作业优化减负提质
“双减”的实质是让所有的人都解放出来。
针对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作业管理办法,建立校内公示制度,“一地一案”,“一校一案”的要求,我校本着因材施策,激趣创新,合理布时的原则,制订了《优化作业管理方案》,加快了早已开始的作业改革进度。
(一)研讨共享,分段设计小学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设计作业,定期组织作业研讨分享会,以学生、家长的反馈结果为评价标准,不断地研讨创新。
1.低年级读趣结合。
一、二年级小学生没有书面作业,以阅读和趣味性活动为主。
例如:
低年级识字活动——孩子们收集不同地方看见的生词生字,贴在本子上或装进口袋里,形成识字本或识字口袋,定期进行识字交流;每学期评选识字大王,举办趣味识字大赛——不同图案印上汉字,散落在操场、校园活动区,孩子们找认识的汉字粘在自己的识字框里。
2.高年级科学统整。
三到五年级的孩子,以学科组为单位精选作业内容,科学设计。
作业以研究性、调查性、实践性为主。
比如:
水资源调查实践作业:
学生走进社区,对小区家庭用水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形成调查报告,进行节水宣传。
一次作业涵盖了体积的换算、浪费水量的计算、污水处理知识、海报制作等不同学科的内容;再如:
设计一次全家出游方案。
从选择、了解目的地,到安排时间、计算花销、购买食物……注重了对孩子综合能力的锻炼。
3.增内涵趣考添彩。
对于考试模式,从五年前建校之初就已突破传统。
低年级学生,老师们将测试融入游戏情境,孩子们用“闯关”模式进行趣味测评。
从设置场景到考官招募,从考题遴选到学生分组,从教师参与到家长志愿者的到来,趣考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家长们最认可的学校生活;高年级则实行纸笔测评与项目学习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成绩用等级制、而非分数反映。
等级制淡化了竞争,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应该时时处处把评价自然嵌入在过程之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统筹安排,分层精选初中部教学与课程中心按周课表统筹确定每天布置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并细化到各学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设定分层作业量,班主任统筹协调本班作业总量。
1.聚焦课标前置研讨。
学校各学科备课组坚持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目标要求,经过组内成员集体研讨,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制定前置性学生周作业。
2.科学设计作业形式。
丰富作业形式,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除书面作业外,编制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多学科的统整作业已成为学校统整课程特色。
3.选择权利还给学生。
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设计分类作业,包括必做作业+鼓励性作业+选做作业+我设计作业等形式,加大作业的弹性,使各层次的学生作业中获得成就感。
4.作业批改尝试创新。
教师对课堂作业全批全改,对于难度适中的采用自批和小组互批的形式,教师进行重点讲评;对于难度稍大的作业或注意点较多的作业,教师选取典型作业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对于学生做的课堂作业,教师巡回指导随即批阅,随即修改;教师选择优、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进行精批细改,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类指导;针对错误作业采取分批评改,引导学生依次改正错误,逐步提升;最关键的是评语激励,通过评语指出错误肯定成绩,从心理方面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行了优化评语,将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或优点及时讲评,确保学生扬长避短。
5.审核调研公示布展。
学校学科备课组长对作业质量进行把关,审查难易程度和配置梯度。
教学与课程中心定期检查、统计和分析各年级作业布置和完成的质量及批改情况,并对优秀批改进行展览,把作业的前置共享作为评选优秀备课组的评选标准之一。
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及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存档备查,加强作业总量监控。
班级设立作业监督员和作业公示员,年级设置作业公示栏。
对于考试模式采用抽考方式,成绩与小学部同样一直使用等级制。
四、显特色——延时服务课程丰富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注重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深耕化管理,加大延时服务的有效度。
(一)落实延时“不延时”
遵循家长自愿,学生自主,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意见,研讨制定《延时服务方案》初稿。
根据课程设置方向进行教师、机构课程申报动员,形成课程初菜单。
对课程进行审核筛选,让家长和学生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
再次根据孩子们对课程的欢迎程度删减、调整课程,制定出各年级最终课程菜单。
根据年级特点研讨各种实施方案。
提前做好延时服务的前期准备。
(二)精选课程“不打烊”
为了确保课程实施效果,学校对各门课程再次筛选,举行了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推介会。
在家长的帮助下,1—8年级学生进行网上自主选课。
学校项目组汇总学生的选课情况,编排延时课程走班班级,形成学校各年级课后服务课程表,确定走班名单。
(三)延时管理“不留缝”
为了确保延时服务质量,学校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建立自习公约(初中部),制订系列制度,成立专门延时服务管理项目工作组。
不参加的学生做到与家长无缝对接,参加的学生做到班主任与课程教师无缝对接,节节巡课、巡岗跟进课程实施,随时随地学生调研、定期家长问卷反馈、不定期教师座谈反馈,征集问题及时反思、发现亮点及时表扬。
项目组每天一次问题征集、反馈研讨,备课组每周一次延时分享,教学与课程中心每月一次课程梳理。
(四)延时课程“不重样”
将小学与初中的教师进行整体调配,保证开设的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九类延时课程既注重学生特长的发展,又注重对兴趣爱好的激发,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辅导课个别答疑。
学生以自己班级为单位,语、数、英任课老师轮流值班,学生自主作业,教师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2.阅读课形式多样。
教师导读、学生自主阅读、同伴阅读分享、阅读推荐等形式交替进行,一二年级以绘本阅读为主,三四年级以整本书阅读为主。
七八年级以课本推荐的经典阅读为主。
3.选修课门类丰富。
选修课程是我校课程的特色,更是一项大工程。
小学部的五个年级共开设80多门选修课,七年级和八年级共开设34门课程,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孩子。
如:
小学部开设了编程课程、儿童画、领舞者、梦之声合唱团、科学实验、机器人、3D打印、轮滑、武术、花样跳绳、啦啦操等课程。
初中部开设了财商、趣味地理、玩转生活,趣味生物学,小实验大道理、我爱我家乡、合唱花年华、心路“理”程、人形机器人、创想编程、木刻版画、玩转篮球、听音乐学英语、非洲鼓,清阅图书馆、英美文化概况、模拟联合国、煮酒论成败、管乐团、创意油画、化成天下——生活中的化学等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网上抢课、走班上课。
4.体育课特色凸现。
根据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各年级分别以身体适能游戏、花样跳绳、篮球、足球作为年级运动项目,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一门运动,让每个年级都有特色体育活动,同时确保了学生在校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
5.游戏课启思益智。
精心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思维游戏,如我是大侦探、汉诺塔、纸魔方、数独、魔法小棒、百变七巧板、有趣的推理等作为课程内容。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动脑动手能力。
6.劳动课集体实践。
利用周五延时服务时间开展集体劳动实践,让学生学会自我整理书桌,体验做班级的“小管家”,梦想田园的“小花匠”,从而增强学生劳动技能、自我整理能力和集体责任感。
7.自主社团初创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成立社团,设计社团名称、海报,制定社团学期计划、课程内容,定期、不定期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和社团展示。
8.特需课助力特长。
特需课程,即我校足球、篮球、乒乓球梦之队,助力有天赋特长的学生成长。
9.社会实践月月行。
每个月举行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常态。
如:
“学雷锋见行动公益”活动、“XX地下水节水宣传我行动”活动、博物馆之旅、杨家湾农耕体验、争做环保小卫士等。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基础课程紧密结合,传统文化、未来科技、艺术、体育等多样选择,满足了更多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五)延时形式“不常规”
小学部采取的是“X+1”的课后服务模式。
“1”指作业辅导(面向三、四年级学生),“X”指“五位一体”的校内活动,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需求最高,其次是读书、个性特长发展。
所以我们把“X”课程设置为每周一次阳光体育运动、一次阅读之旅、一次选修课程、一次益智类游戏活动、一次劳动体验,每月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部七年级和八年级实行“4+1”的课后延时服务,“4”指的是四天的自习,主要是有序组织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课业答疑,“1”指的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理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周五开展体育合唱,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演讲,读书,劳动,心理辅导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九年级的延时服务主要针对学生作业个别答疑。
学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提升教育质量总结报告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出台,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政策一出,教培机构、学生和家长,均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近两周的周密部署,我校的“双减”工作本着减负提质的工作主线,从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家校共育等几个重点,细化举措,稳步推进。
一、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举措
(一)高度重视,整体部署
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以来,我校在8月16日开学第一天,就把“双减”工作统筹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孙校长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进行了简要解读。
结合8月19日XX市教育局召开课后服务工作专项部署会议精神,学校又及时召开校级中层例会,遵照上级“双减”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认真深入研究切实为学生减负工作,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成立了以孙茂文校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校务例会、家长委员会议、全校教工动员会、致广大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全面解读文件,传达精神,征求意见,制定方案,建章立制,真正做到了岗位分工职责明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
(二)校内驱动,稳步实施
一是分别召开班主任和专科教师会议,全面了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