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3480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docx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必修5)

一、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白皙悉心哂笑另辟蹊径熙熙攘攘

B.诡谲攻讦崛起大放厥词精神矍铄

C.皈依龟缩闺女规行矩步瑰丽多姿

D.湮没殷红哽咽恹恹欲睡姹紫嫣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纠葛缠绵蛾眉不易捉磨深恶痛绝

B.凝练干燥羡妒点金成铁酩酊大醉

C.斟酌注销辩别不求甚解丰富多采

D.洗练俨然流弊套语烂调空中楼阁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B.经过多次推迟,运行了15年之久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2001年3月寿终正寝,离轨销毁。

C.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守,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D.在“学雷锋,做好事”总结会上,班长高屋建瓴地作总结发言:

“我们一定要向李明学习,心中有着他人。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面对人类,失去之心的医学是冰冷的,有缺陷的。

(2)只要是那些彰显正义、美德,代表了先进文明的人,都有得到树碑的殊荣。

(3)沙丘上独行的山狮,虽然没有动作,没有吼声,但仍能使人感觉到那股潜在的。

(4)国庆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各国贵宾。

A.慈善权利雄姿接待B.慈悲权利雄威招待

C.慈善权力雄威接待D.慈悲权力雄姿招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大自然的生命母体中,缺乏理性的人类就是癌细胞,它们得意洋洋地膨胀着,扩张着,癌变着,最终的结果就是与母体一起同归于尽。

B.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

C.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避免少捅娄子少出错。

D.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商场年终时使用代金券购物的不良现象。

6.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B.有一天傍晚,她丈夫得意扬扬地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

“呀,”他说:

“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C.对于青年学生,主要的不是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D.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

做什么?

就是连今天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都弄不清楚。

二、阅读欣赏(3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7~11题。

(16分)

国学要对现实有用

我一向认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对国学的看法也不例外。

所谓国学,在我看来就是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的学问。

这种学问有什么用?

可以先从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来说,这种思维经验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古人总结的某种思维经验,现在已有更为高深、准确的认识乃至理论了,然而古人在对道理的阐释中却有其独特的感悟,今人看了仍能启益心智,这便有用。

例如《老子》讲的辩证法是朴素的,当然不及现代的唯物辩证法高深、准确,但《老子》的有些阐述却相当精辟,因此至今看来仍有打动人心的力度。

例如他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老子》第十一章,

用任继愈先生译文)。

现在造房子用砖块、预制板之类,这便是“有”;但如果“有”过了度,整个空间都被建筑材料砌满了,请问那房子还有什么用?

因此今人分配住房十分重视究竟有多少“使用面积”。

当然他也应该知道,倘若没有“建筑面积”,那么“使用面积”也便

不存在了。

再把这个实例提高到一般来说,《老子》就作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的结论。

又如欧阳修的名作《五代史伶官传序》,其中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

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近似“老生常谈”。

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却用了生动的事例,并以富有感情色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

“人心”这个东西有时很冥顽不灵,往往需要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来打动它,方能形成比较牢固的正确认识。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真理是不怕重复的”,只要不是简单的重复就行。

第二个层次是传统文化中有些思维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这就显然更表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因而不但有用,而且大有研究之必要。

这种思维经验在中国思想史中是不乏其例的(如儒家学说中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但为了更少疑义而易于论述,不妨以中国艺术史中的思维经验为例。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以“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从那以后,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中国有经验的欣赏者也都能从优秀的画作中感知“气韵”,这说明“气韵”作为一种美的表现的确存在,然而至今无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

推而广之来看,像“气韵”这样在中国艺术史上频繁出现的独特概念无虑数十。

每一个概念都像一把钥匙,有可能打开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宝库,那真是大大有用有益的事情。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加以、、,便是国学的任务。

这个国学的概念,其内涵比旧的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国学”是大得多了;研究的动机也不完全相同。

因为从前研究“国学”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现在研究国学则是面向现实的。

因此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增加对现实有用有益的内容,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国学的发展也必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

但新的国学研究既然有艰巨的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任务,那就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也必须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能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

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

问题。

[选自《金开诚学术文化随笔》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7.对于至今无人能说清楚“气韵”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这一现象中蕴涵的道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中有些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

B.“气韵”和“气韵生动”这些独特概念只可感知,难以具体去表述。

C.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气韵”是一个美的表现,它只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中。

8.文中画线处应填的短语是()(3分)

A.挖掘、阐释、筛选与发扬B.筛选、挖掘、阐释与发扬

C.挖掘、筛选、发扬与阐释D.挖掘、筛选、阐释与发扬

9.下列属于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注意的方面是()(3分)

A.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实求真的优良学风。

B.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C.必须了解现实,转变观念,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D.彻底改变旧的国学研究中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研究方式。

10.对“更不能把传统文化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

”中所蕴涵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调国学研究要了解现实,转变观念。

B.强调新国学研究要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C.不能只注意传统文化的形式上的翻新,而要对现实有用。

D.新的国学研究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国学”的概念有三:

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包括传统典籍)。

作者持第三种说法。

B.作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大多数都是古人的独特感悟,具有独创性,今人理论难以取而代之。

C.作者主张国学研究要对现实有用,因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

D.“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说法虽好,能为人感知,但在理论上是不可知的。

E.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的优良学风,利用其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4分)

学贯中西和以中贯西

——读《谈艺录》偶感

孔庆东

钱钟书一直被视为“学贯中西”的顶尖人物,但他自己并不承认是什么“比较文学”学者。

实际上,我觉得他的工作并不是“学贯中西”,而是“以中贯西”。

西方的东西在他那里已经完全中国化了。

在文言的铁幕后面,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式的消化和理解。

你读到他文章中引用的西文,有很流畅的感觉,好像是中国人在说话,尤其是他把那些西文都翻译成文绉绉的中国式句子,更明显是出于“用夏变夷”的洋务派文化策略。

这样的“学贯中西”比起林琴南时代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自有其相当大的成就,但应该指出,它在沟通的同时也正在“遮蔽”和窜改西方的精神与气质。

考虑到40年代学术界的此类现象是带有普通性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这表现了那一代学人对西方文化的巨大恐惧?

民族忧患意识在学术界导致建立一种以传统国学为支撑点的“文化铁幕”,此中的利与弊是值得认真探讨的,对今天甚嚣尘上的国学浪潮也不无启发。

再一个问题是,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表现出的姿态与陈寅恪等相比,有相当大的不同。

钱钟书不喜欢陈寅恪过于质朴的文风,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文风问题,而是更深层的一个

问题。

钱钟书的确倜傥潇洒,令人钦羡,但与陈寅恪相比,他缺少一份沉重,缺少一点担当。

他太智慧了,看透了一切,就像他的《围城》里所寓意的教育、爱情、家庭、事业,都是靠不住的,万象皆空,一切都被他讽刺得一丝不挂。

那么,他在哪里?

他在干什么?

《海马歌舞厅》的主题歌有一句:

“笑看人生的繁华,变化无奈潇洒又何妨!

”我觉得很适合钱钟书的形象。

我曾经私下说过,钱钟书就是一个有学问的王朔,大概偏激了一点。

可能钱钟书自有他更深的考虑。

从“诗分唐宋”到“论难一概”,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困惑和焦虑,它可以说明《谈艺录》更靠近中国传统诗话的源流,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美学著作。

所以,今天没有必要继续爆炒钱钟书的一些时代局限性很强的东西,新的学术时代正在来临,中国文化应该以一份平常心汇入整个人类文明。

1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每题2分)

(1)出于“用夏变夷”的洋务派文化策略。

(2)就像他的《围城》里所寓意的教育、爱情、家庭、事业,都是靠不住的,万象皆空,一切都被他讽刺得一丝不挂。

13.根据上下文,第二段空白处应填的一个短语是(不超过方格所限)(2分)

 

14.作者认为钱钟书只是一个“以中贯西”的学者。

(4分,每题2分)

(1)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他认为造成“以中贯西”的原因是什么?

 

1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钱钟书在中西文化的沟通上比以前的林琴南等人成就大。

B.在文风上,钱钟书不喜欢陈寅恪而欣赏王朔的作品。

C.除了学问上的差异,钱钟书和王朔对西方文化所持态度相同。

D.《谈艺录》在本质上是属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学术著作。

E.文末的“平常心”就是指学术研究有淡泊名利的意识。

三、语言运用(12分,每题4分)

16.仿照所给的例句,写一段话,要求字数与例句相同。

例句:

大地只有放弃如诗如画的黄昏,才会迎来彩霞满天的早晨;溪流只有放弃征途的鸟语花香,才会回归大海。

仿写:

春天只有

船儿只有

17.改写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之句式工整,节律谐调。

当忧愁烦恼袭来时,你不妨读唐诗,吟宋词,咏元曲,这样,春天的风秋天的雨,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你急0躁的情绪会在弯弯的小桥下潺潺的流水中渐渐冷却;“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情景,将徐徐释解你恼人的忧愁。

此时你会超然物外,怡然自得。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试结合所学知识鉴赏这首诗写夜雪时采用的侧面烘托手法。

四、作文(40分)

19.学习本单元课文,选取一位诗人或某一意象或你所熟悉的别的艺术门类写一篇简短的论文。

要求700字左右。

答案

1.C(A哂笑读shěn其他读xīB攻讦jié其他读juéD哽咽读yè其他读yān)

2.B3.B4.B5.D6.A7.A8.D9.D10.C

11.B、D(B“大多数都……”与第三段相悖,D“至今无人能说清楚”不等于未来无人能说清楚,更不等于理论上不可知)

12.

(1)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

(2)看透人世的一切,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13.学者的处世姿态(或“人生态度”)

14.

(1)钱钟书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式的消化和理解,在沟通的同时“遮蔽”和窜改西方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2)原因是20世纪40年代学者的民族忧患意识。

15.A、D

16.春天只有放弃姹紫嫣红的花朵,才会迎来硕果累累的金秋。

船儿只有放弃港湾的宁静舒适,才能搏击风浪。

17.春天的风秋天的雨,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画纸为棋局的老妻,敲针作钓钩的稚子,将徐徐释解你恼人的忧愁。

18.这首诗简练朴实,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况且夜晚也看不到雪,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

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

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

竹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既说明雪下得紧,也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雪夜的静寂。

如果景中悟情的话,大雪严寒,长夜难挨,如是而已,但如果注意到这是作者谪居江州时所写的,《琵琶行》中熟悉的诗句便跃然而出: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据此,我们不难理解,诗人借天寒写艰难凄冷的处境;借雪重写孤寂沉重的心情。

这是一个自命为“天涯沦落人”的谪居生活的艺术写照,抒写凄凉痛苦的失意情怀。

必修五单元二测试

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2.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B.奉晨昏于万里

C.彼且奚适也D.之二虫又何知

3.下面带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B.极娱游于暇日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则告诉不许

4.补写名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2),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3),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4)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课内阅读。

(24分,每小题3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

5.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二)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满城尽带黄金甲

C.极娱游于暇日/地势极而南溟深/物极必反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8.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9.对文中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对皇帝有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因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三)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除臣洗马除:

革除B.以刘日薄西山薄:

迫近

C.则刘病日笃笃:

病重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

到了

11.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12.翻译下面的文句。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三、课外阅读(18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2004年高考湖南卷)(14分)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莍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3.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

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

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

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

北边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故《易》、《诗》人以(之)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