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二模文言文汇编.docx
《上海初三二模文言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三二模文言文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三二模文言文汇编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攫已,即去。
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
“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
“世人好利甚于我,且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
何哂②之有?
”
【注】①攫:
夺取②哂:
讥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入市区焉( )
(2)我若富贵当尔偿( )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B、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C、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向他索要钱财。
D、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他的钱财。
13、文中具体表现晋人好利行为的句是:
(2分)
14、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的区别在于:
(1) ;
(2) 。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11.(4分)
(1)进人(2分)
(2)抵充,当作(2分)
12.(3分)A
13.(2分)遇物即攫之,攫已,即去。
14.(3分)
(1)贪图利益的程度不同,世人比自己更甚;
(2)夺取利益的方式不同,世人千方百计暗中争夺利益,自己则在光天化日下拿东西。
(答对一点得2分,共3分)
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
“书如是,儿何怠!
”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
唐朝史学家。
②楚:
古代用来拷打责罚的小杖。
③擢:
提拔,提升。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业不进( )
(2)许授《左氏》(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______________,“奇”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13.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C.介绍了刘子玄“以字行”的原因、读书轶事及成就。
D.揭示了只有读合适的书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
【答案】10.
(1)学业
(2)答应,同意
11.刘子玄等到听说父亲给其他诸多兄弟讲授《春秋左氏》时
12.教授他《古文尚书》没有长进 教授他《春秋左氏》回来后辨析问题 13.C
长庆中,元微之、刘梦得①、韦楚客同会白乐天之居,论南朝兴废之事。
乐天曰:
“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
”刘骋②其俊才,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③。
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
白公览诗曰:
“四人探骊④,吾子先获其珠,所余鳞甲何用。
”三公于是罢唱,但取刘诗吟味竟日,沉醉而散。
【注释】①刘梦得,即刘禹锡。
②骋,施展。
③唱,诗文创作。
④探骊获珠,在黑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吾子,对对方的敬称。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同会白乐天之居( )
(2)古者言之不足 ( )
11、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人于是停止创作,只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整天
B.三人于是创作完毕,只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整天
C.三人于是歌唱完毕,但是竟然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天
D.三人于是停止歌唱,但是竟然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天
12、 选文中“不可徒然”的“然”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13、选文表现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3分)
10.
(1)聚会,集会
(2)充分,充足,足够(4分)
11.A(3分)B(2分)D(1分)
12.(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2分,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需意思完整)
13.自信/才思敏捷/文采过人(3分,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
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
“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
“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①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释]①康庄:
宽阔平坦的大路。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
(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 )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然而,人难道有勇敢怯懦吗?
要凭借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B.然而,人怎么有勇敢怯懦呢?
要的是凭借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C.那么,人怎么有勇敢怯懦之分呢?
要用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D.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之分吗?
重要的是用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13、选文认为“勇”与“怯”都是“以势驱之”。
其中的“势”含义十分丰富,结合文本可知:
对勇者而言,指的是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对怯者而言,则是指求生逃命。
(4分)
14、有人不同意作者“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者以势驱之耳”的观点,你觉得他的理由是 。
(2分)
11.(4分,每个2分)
(1)来到
(2)回头看,看,看见
12.(2分)D
13.(4分,每空2分)耻怯(面子)奔利(金钱)(用原文或概括皆可)
14.(2分)示例:
①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
②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写出任意一点,意到即可)
桑中生李
张助1于田中见李核,欲持去,顾空桑2中有土,因植种,以水灌之。
后人见朵中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
闻者传语:
“盲者得视。
”闻之而至者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之。
注释:
①张助,人名。
②空桑:
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③滂沱:
原形容雨很大。
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0、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⑴ 顾空桑毕有土()
(2)盲者得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12、人们相信这棵树神奇,有这样看法的原因是
(1)
(2)
13、下列分析本文主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B.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C.人们不要去做祭树拜神行为D.人们不应该听信荒谬的传闻
10.
(1)看,回头看(2分)
(2)能够(2分)
11.(2分)这有什么神奇,(这棵树)是我种植的。
(关键词:
此、何)
12.
(1)桑树中复生李树(1分)
(2)病目者于李树下许愿后自愈(1分)(3)传言盲者得视(1分)
13.(3分)B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
“何用此为?
”欲将更弃之。
元对曰:
“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①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注释】①亟(ji):
赶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 欲将更弃之( )
(2)仆地不得行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元见弃犬“收而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叔父“欲将更弃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13、从全文看,对叔父的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叔父哟仁心。
B.叔父懂得做人的道理。
C.叔父疼爱小辈。
D.叔父有感恩之心。
10.
(1)又,再(2分)
(2)走,行走(2分)
11.叔父被张元的话所感动,就同意了(收养弃犬)这件事。
(3分)
12.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1分)收养的这条弃犬没有用处(1分)
13.C(3分)
宰相气量
正至和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
"病中思见卿,何缓也?
"文靖 曰:
"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
病重的委婉说法。
②宰执:
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
③衢:
大路。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
(1)诸执政已见上 见( )
(2)公按辔益缓 益( )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D. 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1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文靖 曰:
"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 急 B.怒 C.徐 D.叹
14、 从文中可以看出吕文婧是一个 的宰相。
(2分)
11.
(1)拜见,谒见⑵更,更力口(每格2分,共4分)
12.D(3分)
13.C(3分)
14.(处理事情)考虑周全(2分)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
程恃恩横暴,以眦睚杀人,系京兆狱。
诸乐工欲为之请,因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
上问其故,对曰:
“罗程负陛下,万死。
然臣辈惜其艺天下绝艺,不得永奉陛下,是以为恨。
”上曰: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程恃恩横暴 恃:
(2)罗程负下 负:
12、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恼怒。
B.这样,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遗憾。
C.然而,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恼怒。
D. 然而,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遗憾。
13、罗程敢于“恃恩横暴,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字),乐工们“乃设虚坐,置琵琶”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4分)
14、推测故事的结局填入文末的括号处。
选择 (2分)
A.以程为友 B.乃逐乐工 C.卒不赦程 D.遂释罗程
11.(4分,每小题2分)
(1)倚仗
(2)对不起(辜负)
12.(2分)D
13.(4分,每空2分)罗程善弹琵琶而得到皇上恩宠欲为之请
14.(2分)C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
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
“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③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注】①不为章句:
不死记章句。
②豕:
猪。
③责让:
责备批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悉以豕偿之。
12、下列不属于梁鸿“尚节”具体表现的两项是( )( )(4分)
①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②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③以身居作,以偿主人之失 ④耆老称鸿为长者
⑤主人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13、主人从“ ”到“ ”的态度转变,直接原因是 ,
而根本原因是他被梁 的高尚节操所打动。
(5分)
11.(3分)都用猪赔偿给他。
(悉、以)
12.(4分)A(2分)D(2分)
13.(1+1+1+2分)犹以为少悉还其豕邻家耆老共责让勇于担当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
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
简子曰:
“子何笑?
”对曰:
“臣乃有宿笑①。
”简子曰:
“有以解之则可②,无以解之则死。
”对曰:
“当桑③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也。
”简子曰:
“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④也。
”于是罢师而归。
——选自《说苑卷九·正谏》
【注释】①宿笑:
隔夜犹存的笑料。
指不久前发生的笑话。
②有以解之则可:
如果能够解释清楚这个笑话就算了。
③桑:
采桑,作动词用。
④旷:
荒废,也指失职。
11、解释加点字。
(4分)
(1)赵简子举兵而攻齐( )
(2)于是罢师而归( )
12、下列对“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人敢来劝谏的,将处以死罪。
B.在军队中下令,有敢于劝谏的人,其罪名可到死罪。
C.下令说,军队中如果有敢劝谏的,将按罪论处到死。
D.下令军队,去处死那些敢于向赵简子直言进谏的人。
13、公卢讲述的笑话中,丈夫的“旷”表现在 ;
而赵简子通过笑话的启示,认识到自己的“旷”是在 。
(均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4、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做事不能不计后果,要懂得瞻前顾后,三思后行。
B.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权衡利弊,是谓不理智。
C.人不能贪得无厌,要懂得知足,懂得知足者常乐。
D.做人做事要从善如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
11、
(1)兴起,发动(2分)⑵军队(2分) 12、A (2分)
13、追桑女不得而失其妻 攻打别国却可能丢掉自己的国家(4分) 14、C(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2分)
俗以喜人面1谀者曰喜戴高帽。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
“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
“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2也。
”师怒曰:
“吾辈直道事人3,何须如此!
”其人曰:
“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师颔其首曰:
“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
[注释]①面:
当面。
2(jǔyǔ):
上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3直道:
正直的方式。
事:
对待。
1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
⑴外官不易为( ) ⑵汝言亦不为无见(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分)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京官说“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讽刺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分)
11.⑴做⑵见识,见解(各2分,共4分)
12.有一个要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
[3分,倒装句(定语后置和介宾后置)及“于”“其”各1分] 13.他的老师也是个喜欢戴高帽的人(3分)喜欢听好话(言行不一)(2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
陶侃逸事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
常语人曰: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
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②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
后正会③,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
及桓温④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
①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
②籍:
登记后收藏。
③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④桓温:
东晋将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1)及桓温伐蜀( )
(2)于是以屑布地( )
1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活着对当时的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丢弃自己啊。
B.出生时对当时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放弃自己啊。
C.出生时对当时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丢弃自己啊。
D.活着对当时的人没有好处,死了也不被后人听闻,这是自己放弃自己啊。
13、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将陶侃逸事概括为,籍木屑以布雪地和 (仿造前一个概括填写),
由此体现出陶侃为人的特点是 。
(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3题(12分)
11.(4分)
(1)等到……时
(2)用
12.(3分)D
13.(5分3+2)贮竹头以作船丁综理微密(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所辟宾佐,随其才器,用之悉当.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
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
公署以随军,令监库门,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
①注:
辟:
征召。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故人子投之 此人每早入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
12、“吏卒无敢滥出入”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冋答)〔2分)
13、根据文章内容,韩湟具有 的性格特征。
〔3分)
10、
(1)原来的,以前的;
(2)进入
11、直到宴席结束还端端正正地坐着,不和相邻座位的人说话。
12、“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
13、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注意细节、善于观察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
司马悦察狱
时有汝南上蔡董毛奴者,赍①钱五千,死在道路。
郡县疑民张堤为劫,又于堤家得钱五千。
堤惧拷掠,自诬言杀。
狱既至州,悦②观色察言,疑其不实。
引见毛奴兄灵之,谓曰:
“杀人取钱,当时狼狈,应有所遗,此贼竟遗何物?
”灵之云:
“唯得一刀鞘而已。
”悦取鞘视之,曰:
“此非里巷所为也。
”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
“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悦收及祖,诘之曰:
“汝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
”及祖款引③。
灵之又于及祖身上得毛奴所著皂襦④,及祖伏法。
悦之察狱,多此类也。
(选自《魏书·列传》)
【注释】①赍:
(jī)携带。
②悦:
司马悦,北魏时人,当时为豫州刺史。
③款引:
说假话遮盖。
④皂襦:
黑色短袄。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又于堤家得钱五千()
(2)应有所遗()
1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狱既至州,悦观色察言,疑其不实。
(3分)
13.文中郡县认为张堤是抢劫犯的理由是
(1)
(2)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2分)
14.《司马悦察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
(2)。
(3分)
(四)课外语段阅读(12分)
11.
(1)发现、找到(2分)
(2)遗留、留下(2分)
12.诉讼案件到了州府后(1分),司马悦观察张堤的神情(神色),(辨识)识别他的话(1分),怀疑他说的(情况)不是真实的(1分)。
13.在张堤家发现五千钱(1分);张堤自己承认的(1分)。
14.善于调查(1分)研究分析(1分);要有质疑精神(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识字馈浆
艾子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人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②于田舍。
有老父3倚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
“识此字,馈汝浆。
”执子曰:
“‘真’字也。
”老父怒,不与。
执子返以告。
艾子曰:
“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
”通子见老父,父如前示之。
通子曰:
“此‘直’、‘八’两字也。
”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
艾子饮而甘之,曰:
“通也,智哉!
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
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艾子:
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浆:
解渴的薄酒。
③老父:
老年的男子。
④达:
通达事理。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弟子通、执二人从焉( )
(2)使执子乞浆子田舍( )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执子再像刚才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B.假如执子再像刚才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C.让(通子)再像执子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D.假如(通子)再像执子那样识“真''字,那么我将一口水也喝不到啊!
13、请完成对这则寓言故事内容的概括。
(2分)
如实念“真”字的执子连一口水也讨不到,而 。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揭示了认真有时在社会上行不通的现象,表达了内心的不满与无奈。
B.文中的“执”与“通”分别象征了“认真”与“交通'”这两种人生态度。
C.本文揭示了在现实利益面前,做人不能认真,而应学会灵活变通的道理。
D. 这个寓言故事故事看似荒唐,实则是对当时那个是非不分的黑暗现实的批判。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
(1)跟随,跟从(2分)
(2)房屋,房舍(2分)
12.D(3分)
13.故意把它念“直八”的通子却讨回了美酒(2分)
14.C(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