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docx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特别是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大作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用信息化推进教育改革、用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改善信息化硬件设施,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狠抓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总结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过去几年重庆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通过“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区县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重庆市教育网络体系。
各区县已建设教育城域网络,同时以卫星接收和互联网宽带互为补充实现了农村边远学校和教学点网络接入。
目前,全市50%普通中小学、90%中职学校、所有高校建设了“校园网”。
全市建成多媒体教室6.5万间,计算机网络教室8千余间。
高校计算机生机比达到6:
1、中职学校达到8:
1、中小学达到13:
1。
特别是2009年以来,投入5亿多元,为全市中小学教师配备了14.6万台笔记本电脑,配备率达76%。
(二)教学数字资源开发和应用不断加强
建立了重庆市基础教育资源库、“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
在渝高校建设了近2万节网络课程、300余门国家及市级数字精品课程,数字文献资源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
坚持以需求和运用为导向,不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质量提升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条件,加强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开发供给,推动偏远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从2014年起,我们又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
同时,各地积极组织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观摩课、优质课,开展网络备课、网络教研,着力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重庆按照A级数据中心标准,启动了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完成了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教师数据采集、学生资助、学校资产和校舍管理等系统部署,具备了网上转学、招生、办证等业务管理功能。
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了中高考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评卷和网上录取。
建成了重庆教育门户网站、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与区县、高校、委直属单位实现了互联互通。
各区县和学校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结合实际建设应用管理系统,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五)师生信息技术素养逐步提高
通过“国培”“市培”等师资培训项目,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先后培训中小学教师45万人次。
把信息技术素养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纳入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并在职称评聘、赛课等方面强化导向。
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组织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竞赛活动,不少学校还积极探索网上布置作业、在线互动答疑,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信息化建设应用机制不断创新
近年来,一些区县和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批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模式。
在管理体制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学校,成立了信息处或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
在建设模式方面,忠县采用融资租赁模式,一次性完成所有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采取以自身为主,以企业赞助、资源互换为辅的融资模式,解决信息化建设中资金不足问题。
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建设了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就业信息等共享。
同时,各区县、学校以学会、协会、联盟等为平台,积极加强资源共建共享。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面,沙坪坝区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资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庆大学利用开源网络教学服务平台,与慕课平台相结合,开展网络授课、在线答疑、师生互动等,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万州区开展“教育云课堂”的数字化教学试点,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大足、璧山等开创了“城乡联体课堂”教学模式,将主课堂教师上课的音频、视频传输到联网学校,实现了城乡学校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方面,重庆邮电大学综合利用手机报、APP手机软件、微信机器人等新媒体手段,深度贴近师生,提供便捷资讯、新生服务、阳光招生。
二、明确任务,抓住重点,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
日前,经市政府同意,市教委等九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意见》,明确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四个着眼于、四个坚持”。
“四个着眼于”,就是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的科学发展,着眼于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四个坚持”就是坚持面向未来,努力为每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坚持应用导向,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和质量提升;坚持统筹规划,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分类、分步、分层推进实施;坚持开放共享,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教育信息化合作推进新机制,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
到2020年,建成与重庆教育现代化、长江上游科教中心和西部人才高地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为重庆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为此,要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三通工程”建设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
“三通”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一是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此项工作的难点是偏远农村中小学。
近期,重庆市“宽带中国”行动明确提出了“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行政村互联网覆盖达到100%”的目标。
我们要抓好这个机遇,依托“宽带中国”行动,尽快解决偏远农村学校网络“最后1公里”的问题。
到2015年,全市所有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要按照要求接入宽带网络,40%以上的高校校园网要建成IPV6网络平台。
二是加快“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
要将“班班通”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地区学校多媒体教室终端建设,配备基本设施设备,到2015年,60%以上的中小学和中职学校要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同时,要配齐相应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尽快使用、发挥效益。
三是稳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我们要积极研究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要鼓励教师先开通网络空间,搭建在线学习、教研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进来,逐步扩大使用率和覆盖面。
“三通”工程是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当前我们正大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也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创新“三通工程”建设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4年3月的讲话中指出:
要加快构建“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构建“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和“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机制,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构建“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这为我们勾画了“三通工程”的路径图,提供了操作指南,我们要按此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三通工程”。
(二)加快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
按照“一级应用、二级建设、三级互通”思路,重点建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一方面,一些区县和学校已经建设的资源服务平台,要继续建好用好。
另一方面,我们不要求每个区县都建立自己的平台,但要与市级平台对接来利用市级平台承载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资源的建设。
平台搭建好了,解决了路和车的问题,如何备足货,保证有丰富的资源共享使用,这不仅是平台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决定平台建设水平高低的关键。
我们近期将制定市级教育资源建设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思路,统筹建设全市数字教育资源。
主要是抓好两个板块的资源建设,一是基础性教育资源,二是特色、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
基础性教育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企业,特别是主流的教材出版企业,按照符合新课标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系统开发配套的教育资源。
同时,积极拓展资源来源渠道,不断丰富教育资源,逐步建成全市“数字教育资源超市”。
在建设基础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要加强个性化、特色、优质资源建设。
教育部今年启动了“一师一优课”活动,我们要抓好落实,并以此为契机,创造一批、汇聚一批个性化的优质资源。
市教委将启动建设市级统筹的高校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平台。
各高校要把本校优质资源都拿到这个平台上来,实现校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跨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三)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这是“两平台”中的另一平台。
一方面,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以“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架构,加快完善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和中职教育学籍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做到与学生一生一号、学校一校一码。
另一方面,还要对系统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二次开发、深度应用,推进教育改革。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还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利用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建设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
教育信息化必须有高速互连的网络基础作支撑。
各区县、学校要继续完善现有的城域网、校园网,并推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有机衔接,提高无线网络覆盖面。
市教委将以市政府正在推进的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为契机,在现有高校骨干网和区县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区县的教育城域网、教育数据资源中心、高校校园网,都要接入统一的宽带网,形成覆盖我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城域网,实现全市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互联互通,免费、高速、安全访问。
计划2015年完成教育宽带网主干节点高速互联,2016年所有区县教育城域网均要实现高速互联。
希望各区县、学校在规划建设本地、本校的教育网络时,要依据全市的总体规划,在平台、技术、标准等方面统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取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必须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放在突出位置。
通过国培、市培、区县培训和校本培训多个层次,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项培训与融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培训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教师教育信息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配足配齐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推广。
教育管理者也要自觉提高信息化素养,带头应用,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
各高校要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为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六)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2012年,教育部在我市批复了32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单位。
我们将组织专家开展中期评估。
各试点单位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争取在全市乃至西部地区推广。
2015年我们将启动市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推选一批市级试点单位,在各级各类教学应用、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积累经验。
各区县、学校要加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积累经验。
市教委将兑现奖补政策,对试点效果好的予以经费奖励。
三、统筹协调,强化保障,确保教育信息化顺利推进
(一)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统筹。
市教委已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以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信息化工作的统筹问题。
要统筹考虑城乡学校、普职教育的实际,根据财力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统一规划项目库和建设进度计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要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机制。
近年来,相关市级部门从项目、资金、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区县教育部门也要向政府汇报,争取本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应用导向
应用导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硬件条件已有一定基础,今后,要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到应用上来,将着力点放到利用现有条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上,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上。
要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定要避免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
要注意防止平时不使用、来了客人“秀一下”的现象,防止绝大多数教师不使用、几个尖子“撑门面”的现象,防止其他环节不使用、简单地在课堂放几幅图片几段视频“造气氛”的现象。
学校要积极探索强化应用的工作机制,转变教学和教研活动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来鼓励、引导、要求、督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普遍用、经常用,备课用、上课用、布置作业用、师生交流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进一步强化经费保障
今后五年,中央和市级将在“改薄工程”中安排6亿元左右,用于全市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下一步,我们还将设立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经费,“以奖代补”,对信息化工作推进有成效的区县和学校予以经费支持。
各区县也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本级教育经费预算,增加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要出现“挤出效应”,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和运行维护的经常性支出。
同时,区县和学校要加强创新,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多种模式,用好市场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
需要强调的是,教育信息化投入要突出资源建设、人员培训、推进应用等“软”环境,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硬件建设。
(四)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安全管理
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总是密不可分。
近年来,网上泄密、网络安全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也面临着严峻复杂形势,各区县和学校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识,要加强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宣传学习,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各区县、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迅速行动、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