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3311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docx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

绝密★启用前

黄金30题系列九年级大题易丢分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21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

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②又是遥远的某一天,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了一种果子之后,出于强烈的好奇,冒着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

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肴——西红柿。

③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的“火箭炮”想倚其“飞天”。

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④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

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

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

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好奇心常与创造力挂钩。

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现、创造,最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成才的轨迹。

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

”好奇心助人成才,不仅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

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才有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了李四光的油田发现。

⑥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

有研究表明,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为了草原、原野上的强者。

⑦当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心泛滥,那就是在任欲望泛滥。

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

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另一方面又要慎待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神奇的人体“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

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

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

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

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

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天网”是谁抛出的?

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

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

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

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

“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

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

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

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网”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

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4、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天网”?

人体“天网”的作用如何?

5、人体“天网”是怎样形成的?

6、第⑤段中,“比较”这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7、人体“天网”有哪些“神奇”之处?

8、找出第⑤段中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课外类文阅读

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①我不想承认他老了,但凹陷的眼眶,花白的头发,以及那从严厉到温和的声音,我承认了。

②大概是从去年我大病后开始,我渐渐发现,我们的谈话不再是“考不考得上,你就这一次机会,自己要把握好”,“我知道,能不能别再唠叨”,而是“学习别搞太久了,身体吃不消”,“吃得消,放心吧,我一定考得上”。

我庆幸我的十八岁磨平了叛逆的棱角,让我们的关系有了如此温柔的转变,也庆幸那次因祸得福的大病,让我参悟了父亲两种爱的方式。

③那是高三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紧张阶段,我在学校突然晕倒了。

当我清醒时,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深夜,妈妈的手机又响了。

我隐约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

“……要不,我明天回去一趟吧,可路费就得好几百。

唉!

……这一病,成绩恐怕……”听到这儿,我抢过妈妈的手机,对着里面吼道:

“我不用你管,明天我就回学校,死也要死在教室里!

”然后,“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④躺在病床上,我再也睡不着,刺痛我心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从我上初三开始,我与父亲的摩擦就从未停止过。

尤其是在高二下学期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

那是期末考试后,父亲抢着去开家长会。

他回来时,阴沉着脸,将我的成绩单狠狠地摔在桌子上。

他高大的身躯像山一样,让我产生压迫感,他刚刮过胡子的下巴泛着青光,我的争辩只换来他更严厉的训斥。

当房门被他“咚”的一声关上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这道门阻断了。

⑤高三刚开学,父亲辞去了原本轻松的工作,去外地打工。

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发现了,长叹了一声,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每次来电话,我都是在妈妈的不断催促下才应付几句……

⑥第二天傍晚,父亲竟然出现在病房门口。

窗外,冬日的残阳勾勒出那个熟悉的轮廓,却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原本魁梧的身躯不再挺拔,浓密的黑发已经花白,黑瘦的脸上眼眶深深凹陷着,胡须显然也已经好几天没有剃了。

才45岁的他不该是这个样子!

不知为何,我的鼻子竟有些发酸。

⑦住院的几天里,父亲总是嫌妈妈对我照料不周,常向她发脾气,后来干脆凡事都亲自动手,只要是我想要的,或是他认为我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他都会去买。

尽管如此,我对他还是淡淡的,一天,妈妈偷偷告诉我,父亲外出打工是为了筹备我上大学的学费,为了不增加我的负担,父亲一直不让她告诉我。

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⑧出院后,回到学校,我开始埋头苦读。

一天,同桌突然叫我出去,指着楼下说:

“你爸爸来看你了。

”人群中,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

一见面,他便塞给我满满的两大袋水果和牛奶。

我想十年前的我一定很羡慕现在的自己,因为那时一天5毛钱的零花钱,回家后都是要报账的。

时光带走了原来的父亲,带来了慈爱的这一个。

⑨我送他到校门口,他一直叮嘱我:

“要多吃点饭,学习别太紧张了,注意身体。

星期天记得早点回家,我叫你妈给你炖鸡。

”寒风拂乱了他的头发,他略耸着肩。

我害怕这日益凛冽的寒风会吹弯他的腰,会把他的皱纹越割越深。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洒在光秃秃的枝丫上,也拖出了父亲瘦削的身影,那身影在我模糊的泪眼中渐行渐远。

其实,我宁愿父亲仍是从前那个健硕而又对我百般挑剔的父亲。

可是,我再也找不回逝去的时光。

⑩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

他的黑发不需要白发的点缀,更不需要白发放肆地喧宾夺主,把青春还给他吧!

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

让他还能惬意地和朋友喝酒畅谈,把自在的日子还给他吧!

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

把他的瘦弱和衰老都带走,把强壮的身体还给他吧!

时光啊,求你把从前的他还给我吧!

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9、“我”读高三那年,父亲为“我”做了哪三件事?

10、选文第④段插入“我”高二时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11、请概括回答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1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

13、谈谈你对选文第⑨段中“日益凛冽的寒风”的理解。

14、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的题目用了求告的语气,形式新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选文中的“我”渴望留住时光的脚步,希望父亲依旧年轻、健康、自由自在。

C.选文以时光为线索,记叙了“我”成长的经历。

D.选文结尾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把“我”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春在行走

张峪铭

“莫辜负了大好春光。

”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

于是揣起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路上飞驰。

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

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

走进一片桃林。

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雍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

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著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

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在桃林中留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

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

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

我不敢动窝,怕野雉察觉,影响了它后代的繁殖。

我轻轻地离去,希望它们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

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

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

活着不只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

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

夏天的躁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头,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位,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

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

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

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

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

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

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猎猎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选自《池州广电报》,有删改)

15、“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

春行走在恣意妩媚的桃花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乘风飘散的蒲公英中

16、按要求回答问题。

(1)赏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2)解释第8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意思。

17、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节的理解。

18、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左传》相传为       时期鲁国史官        (人名)所著。

2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       )    ②神弗福也(      )

③小大之狱 (       )    ④望其旗靡(      )

21、大敌当前,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应是国之要务。

但曹刿见到鲁庄公所谈到的并不是这些问题,曹刿关注的是什么?

为什么他会首先关注这一点?

22、对于鲁国来讲,这一仗属于自卫战,军中士气高涨,为什么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之时曹刿却没有同意出击?

23、曹刿是长勺之战的关键人物,但鲁庄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如果后世君主读这段史书,能够从鲁庄公身上汲取到哪些经验?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

“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③乎?

”甘戊曰:

“不然,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⑤用兵;骐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①甘戊:

战国秦武王时丞相。

②间:

间隔。

③说:

说,说客。

④谨愿敦厚:

谨慎老实,诚恳厚道。

⑤施:

使用。

⑥骐骥、騄駬:

四种骏马的名称。

⑦小狸:

小野猫。

⑧干将:

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

24、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甘戊使于齐(使:

派遣)

B.不然,汝不知也(然:

这样)

C.足及千里 (及:

到,至)

D.子亦不如戊   (如:

像)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2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

27、请用一句俗语为这段短文起一个标题_______,并说说短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

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

仅。

28、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9、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

2、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好奇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催生了人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

3、开篇用三个事例(也可以把具体事例概括出来)排段提出论点,接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或例证)的方法证明论点,最后提醒大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4、在人体内细菌周围,由一丝丝状物质互相缠绕而构成的“网”,叫人体“天网”,它能擒拿细菌并将细菌毒杀或吞吃掉,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

5、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时,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的丝状物质——DNA缠绕在一起,便构成了细菌难逃的人体“天网”。

6、“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了解的程度。

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显得绝对,不合实际。

7、人体“天网”总在细菌进入人体后迅速出现在细菌周围;它能擒拿、毒杀、吞吃细菌;它对人体内健康细胞起保护作用;它杀敌护体后神秘消失;它的丝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答对两个方面给全分)

8、列数字。

9、为了筹备“我”上大学的学费,父亲外出打工;听说“我”生病了,父亲特意从外地赶回来,来医院细心照料“我”;“我”出院后,父亲到学校看望“我”。

10、补充交代“我”接电话时对父亲发火的原因;为下文写“我”对父亲的冷淡做了铺垫;表现出父亲对“我”的严厉;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与“我”之间关系变化之大。

11、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和感激以及“我”的愧疚、自责。

 

12、“过滤”一词用在这里写出了父亲找“我”时十分仔细,生怕漏掉;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爱;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13、“日益凛冽的寒风”,不仅指冬日的寒风,还指时光的无情流逝,也指生活的艰辛。

14、C

15、

(1)生息繁衍的野雉中;

(2)顽强生长的枝蔓中(答出景物及其特点即可)

16、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株枝蔓生长的不易,表现了它顽强坚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第一个“春天”表示季节;第二个“春天”指美好未来。

17、春天不断向前,历经时节,终会迎来下一个春天(1分),人也应当像春天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能坚定地前行,这样才能获得光明的未来

18、对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界中顽强生长的生命的赞美;对始终充满希望、坚强生活的人们的关爱和赞美;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19、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

20、①参与②赐福、保佑③案件 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

21、①曹刿关注的是正确的战略思想,即政治上取信于民。

(1分,意思对即可)②因为作战的根本问题是民心向背。

只有赢得民心,才能众志成城,一致对外,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体现了曹刿的“远谋”。

(1分,意思对即可)

22、曹刿认为时机未到,只有到我方士气正盛,敌方士气衰竭时才是最好的出击时机。

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只有选择“彼竭我盈”之时才能战胜强大的齐国。

(共2分,意思对即可)

23、鲁庄公能够召见曹刿,并且战争中能听从曹刿的决断,从而取得胜利,可见要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善于听取和采纳正确的意见。

(结合文章1分,分析2分,谈出一点即可)

24、C

25、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

26、今/持楫/而上下随流

2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启示:

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8、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9、“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

1、

试题分析:

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

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

仔细阅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自己观点的语句,即第四段段首句“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

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即是本文的论点。

考点: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

根据具体内容判断。

在所示文段中,作者引用爱因斯坦所说的话,是道理论证;以道尔顿和达尔文为例是举例论证,所说明的问题即是本段第二句的内容。

考点: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按这三个步骤归纳本文内容即可。

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填写即可。

文章第一段“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

”利用下定义的形式概括即可;第一段“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

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第二段“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据此提炼作用即可。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

第⑦段“……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据此提炼相关信息解答即可。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说明语言的特点,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表示程度、范围、数量、估计、时间等几个方面进行修饰限制,“比较”就是这类限制词语,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即可。

7、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填写即可。

文章第一段“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

”“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第二段“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段“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第七段“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