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知识_精品文档.doc
《中医药养生知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养生知识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
为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医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中医学将之发展的淋漓尽致。
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中医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中医药的养生方法:
中医药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
1、调理心态:
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
中医病因学说:
七情生病,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思伤脾,过非伤肝,恐惊伤肾。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
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
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
如:
大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
我们经常记住古人几段名言:
“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
“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
2、欲食养生:
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
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
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
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
1、不良的生活方式。
2、营养不均衡,包括:
过剩、缺乏。
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
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
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
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
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疗;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第三步,针灸;第四步即药酒;第五步,用药。
是药三分毒,不能天天、月、年年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
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成。
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
比如:
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
因为它养肝、养血,能以软化血管。
西医指出:
“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
为什么呢?
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
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
血管堵了,怎么办?
需要疏通。
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
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
首先说维生素。
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
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
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
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
常吃可以降血脂。
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
生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很明显。
人老血管先老,因为供血不足,血管堵塞了。
少吃油、减少脂肪摄入少吃盐、多吃生菜补足维生素,多吃钙、喝豆浆。
饮食养生。
中医讲食疗,讲食物四性五味的平衡搭配而不讲营养成分;讲“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讲吃饭“七分饱”。
而西医讲营养成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营养剂、营养粉,返不能使人们想到,今日之养“肉鸡”饲料的“改进”,一个多月即可长大,但其肉不好吃,我们是养孩子不是养“肉孩”,光讲营养成分不行。
饮食不节、常为致病因素之一。
凡暴饮暴食,过食生冷、误食不洁或有害之物,均可导致疾病。
如过食生冷可损伤脾胃阳气,发生吐泻腹痛;暴饮暴食,可弓l起食积,证见腹痛腹胀,嗳腐食臭等。
现在谈谈缺钙问题:
缺钙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头先老。
因为肾主骨,也就是人老、肾先老。
人越老、肾越老。
老了,骨头慢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
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就是肾主骨出的问题。
钙是预防动脉硬化,骨头老化的。
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少吃盐,多吃豆类能补钙。
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如果没有高血压、血脂高还是喝鲜牛奶好。
如果有高血压、三脂高的就能改为喝豆浆好。
3、运动养生:
中医的体育是养生体育,又称为导引。
西方的体育是竞体能体育的往往是运动员一身伤。
中医的养生体育,是动静结合,意念,呼吸相随,不只是形体动作,更重要的思想集中,呼吸意念一致,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也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的养生方法很多,不可能尽述。
常按摩经络穴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定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合谷穴、列缺穴等等。
4、起居养生:
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起居。
身体素来健康的老年人,一般不服老。
尤其是忙碌惯了,大活动量惯了的人,到了老年也常常想做超过自己身体耐受量的运动或工作,对饮食起居不太注意,如在过冷、过热的环境中不注意保护等,因而,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心血管以外等,应该经常提醒这类老人,要起居有常,活动有节。
体弱多病和老年人,体力较差,动作缓慢而不协调,反应迟缓,生活自理常常力不从心,因而需要身边有亲人,这会使老人感到生活上方便,精神愉快。
一般的老年人,也容易产生一种消极心理,认为自己是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没有什么用处了。
要鼓励老年人从事各种有益的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余热,使老有所为,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好处。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健康长寿经验。
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那么,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
睡眠一一早睡早起,“一大两小”。
即除了晚上要睡早,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l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是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一生理情况。
饮食一一要定时定量,每餐不要过饱,应当少吃多餐。
运动一一勿躁勿懈,贵在坚持,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活动。
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来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
室内活动,多和个人的兴趣及爱好分不开,但也要有所计划,与室外活动交叉进行。
有些活动如书法、绘画、手工编织、种花等,也是可以长期坚持的。
每天应定时开窗换气,在床上做深呼吸,活动肢体等。
室内通风换气,经过一夜的关窗闭户,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很多,而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增多了。
空气不新鲜,会使人感到气闷,对健康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