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高考语文专练新闻阅读.docx
《大一轮高考语文专练新闻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轮高考语文专练新闻阅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轮高考语文专练新闻阅读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专练:
新闻阅读含解析【共23页】
一、新闻阅读——筛选信息专项练
(对应学生用书P269)
一、(2018·福建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1.5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
而拼车是提升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出行效率。
来自滴滴平台的数据还显示,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
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近年来,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显露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汽车共享出行催生的移动互联技术革新,亦可以为中国带来关联行业升级更新、整体移动出行市场腾飞等多重附加值。
(摘编自2016年10月全景网)
材料二
2005~2013年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
材料三 早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出门开车打开手机地图进行导航,中午用手机订外卖享用美食,晚上回到家通过健身软件跟着健身教练进行锻炼。
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医疗应用软件提供了在线医疗方式……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新型的“指尖”文化。
“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电子商务,此外,交通、金融支付,甚至在受教育、娱乐、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
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张鸿认为,“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它们只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是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
我们应该两者兼顾,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摘编自2017年1月光明网《“互联网+”渗入生活细分领域 国人乐享“指尖”生活》)
材料四 人类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
我们想一想,互联网对生产力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吗?
间接的作用可以有,比如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角落,这对产量和价格都有所推动。
互联网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本身的改变。
尤其是我们熟悉的QQ和微信。
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人的生活内容和体验来说,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转型是非常根本性的,让我们从原来只关注生产,到不仅可以关注物质生产,更可以关注那些非物质的体验和享受。
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原来可能只有耶鲁、北大、清华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千千万的普通人、老百姓,特别是千千万的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提供直接的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原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企,为大的已经成功的民企服务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对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不管是屌丝出身,还是富有的家庭出身,我们都能够享受到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会。
(摘编自金融界资讯《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滴滴快车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的收入,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
B.材料二中,无论是农村网民数量,还是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C.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深入用户生活,传统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呈现出“互联网+”的趋势。
D.借助互联网,我们都有机会分享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
解析:
选B B项,2006、2009、2010、2011年,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网约车彻底解决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出行供需矛盾,汽车共享出行又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
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到2016年产生了飞跃,而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了暴涨。
C.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这是互联网对生产力的直接提升作用。
D.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取代实体经济。
E.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广大百姓、众多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解析:
选BE A项,“彻底解决了”说法错误,应该是“有效缓解了”。
C项,应该是间接提升作用。
D项,“必将取代实体经济”无中生有,过于绝对。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互联网在出行和交流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分)
答案:
①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提升了车辆的使用率,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
如滴滴快车拼车(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和手机导航。
②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分享和传播。
前者如利用QQ和微信等,在不同地点总可以保持联系;后者如利用互联网,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学习、传播和分享。
(每点2分)
二、(2018·烟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不断探索公民无偿献血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搜集筛选中外有关无偿献血的189篇文献(英文117篇,中文72篇)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文献计量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无偿献血的意愿、影响因素的方法、结果等。
189篇文献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引用数据库资料。
英文文献中,利用数据库最多,其次是问卷调查。
中文文献中,问卷调查最多,然后是数据库和文献资料。
在数据分析上,中外均以构成比为最主要的方法(国内占95.16%,国外占93.07%),其次是卡方分析。
另外,还有计算平均值、计算标准差等。
国外还有meta分析和模型分析,分别有16篇和10篇,而国内缺乏meta分析。
189篇文献中,在研究影响献血意愿的因素上没有差异,以性别、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为主。
①性别:
中文文献中有47篇做了性别研究,有76.6%的文献得出男性献血多于女性的结论,这与国外文献79.01%的结论相同。
②居住地:
在所有研究居住地的中文(10篇)和英文(13篇)文献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城镇居民的献血意愿高于农村居民。
③文化与年龄:
研究表明,献血人群结构年轻化,且有受教育程度越高,献血越踊跃的趋势。
但是,胡家琪等发现受教育程度与献血意愿无关。
④职业:
吴海霞等研究得出结论,在实施无偿献血的初期,大中专院校学生、国家工作人员、解放军官兵成为献血的主力军。
随着街头流动采血工作的拓展,外来务工人员、私营企业员工、个体经营者已成为最具有潜力的献血群体。
国外研究也表明,血液大部分来自于初次献血的学生。
国内外有137篇文献研究了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出现频繁排在前三位的是恐惧、缺乏认知和认为献血不方便,占文献总量的比例分别是82.48%、64.23%和50.36%,见表1。
涉及宗教因素的,国外有4篇。
仅有国内文献得出了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差、认为浪费精力或时间的结论,不利于居民积极献血。
表1 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
阻碍因素
中文文献(48)
英文(89)
合计(137)
频次
构成比(%)
频次
构成比(%)
频次
构成比(%)
恐惧(针头、血液、疼痛、感染)
42
87.50
71
79.78
113
82.48
自身条件不允许
18
37.50
24
26.97
42
30.66
缺乏认知
36
75.00
52
58.43
88
64.23
没时间
25
52.08
24
26.97
49
35.77
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差
16
33.33
0
0.00
16
11.88
认为献血不方便
39
81.25
30
33.71
69
50.35
家长反对
17
35.42
5
5.62
22
16.06
发生不良反应
8
16.67
20
22.47
28
20.44
未被要求
3
6.25
5
5.62
8
5.84
宗教
0
0.00
4
4.49
4
2.02
认为浪费时间或精力
24
50.00
0
0.00
24
17.52
(摘编自《中外探讨无偿献血意愿影响因素的比较》,2015年第10期《医学与哲学》)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口献血率达1-3%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而2014年中国大陆人口献血率仅为0.9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
低献血率的背后,除了国人的认知不足,比如担心影响身体,对献血有恐慌情绪等主观因素外,还有特定的客观原因。
目前中国血站的库存血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而献血的主要渠道就是街头采血点(献血屋或献血车)。
街头流动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总体采血量。
以北京某繁华地段采血点为例,据统计,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100人左右献血。
若碰上雨雪、刮风等恶劣天气,献血人数会骤降一半多。
遇到“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人流量增加,每天献血人数能达到300人以上。
而在寒冷的冬季,街上行人普遍减少之际,以及外地人大量返乡的春节期间,采血点自然也就门可罗雀,这就是所谓的季节性“血荒”。
导致季节性“血荒”的根源,是献血人群的单一。
本世纪初,由于大部分地区先后取消了给各单位下达的摊派性献血指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献血人数明显减少,使得在校大中专学生成为献血人群的主力,占比上升到50%左右。
除学生以外,农民工也是供血的重要群体。
过分依赖这两个季节流动性极强的群体,结果就是当学生寒暑假和农民工春节返乡之际,他们求学和务工所在城市就会出现采供血不足的情况。
街头流动献血比例过高,必然造成献血“靠天吃饭”的现状。
与流动采血相比,预约献血更有计划性,效率更高,这种方法也广泛被其他国家所使用。
而在当下,中国预约献血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例尚不足10%。
(摘编自《大范围“血荒”要怪血贩子吗?
》,2016年4月27日《点击今日》)
4.下列关于中外文献对无偿献血的相关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对189篇文献采取了文献计量和描述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外文献均以问卷调查和利用数据库资料为主要研究方法。
B.国内外文献虽然在数据分析方法上存在差异,但调查结果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
无偿献血的首要阻碍因素都是恐惧。
C.中外研究无偿献血均侧重于数据分析,国外分析方法比国内多,如国外运用了meta分析和模型分析,而中国在这两方面还是空白。
D.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男性的献血意愿要强于女性,城镇居民献血愿望更强、自觉性更高,在中外无偿献血中,学生都是主要群体。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项,“如国外运用了meta分析和模型分析,而中国在这两方面还是空白”说法错误,国内只缺乏meta分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表1中,凡是主观性阻碍因素,在中文文献中出现的比例均明显髙于外国,说明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还存在短板,也意味着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B.大多研究表明,在主要献血人群中献血意愿与年龄成反比,与学历成正比,而在国内恰恰相反,这可能与国内对特定人群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
C.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中,中国家长反对的比例远高于外国,说明中国家长明显有溺爱和短视的倾向,纠正中国家长的错误认识很有必要。
D.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中,涉及宗教因素的,仅有国外的4篇;中国为0,说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十分宽容,有宗教信仰的公民行事谦和。
E.材料二中对无偿献血群体变化的原因分析,可以用来印证和解释材料一中中国无偿献血初期“职业”因素的具体影响和变化原因。
解析:
选BD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以偏概全,“在国内恰恰相反”不当。
D项,“说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十分宽容,有宗教信仰的公民行事谦和”说法武断,缺乏依据。
★6.影响我国无偿献血的主观原因有那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影响我国无偿献血的主观原因,并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作答时先筛选,如:
材料一第二段“国内外有137篇文献研究了无偿献血的阻碍因素,出现频繁排在前三位的是恐惧、缺乏认知和认为献血不方便”“仅有国内文献得出了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差、认为浪费精力或时间的结论,不利于居民积极献血”。
材料二第一段“比如担心影响身体,对献血有恐慌情绪等主观因素外,还有特定的客观原因”。
材料二第二段“街头流动人口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总体采血量”等。
然后在筛选的信息中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答案:
(1)主观原因:
对献血缺乏正确的认识,心存顾虑和恐惧。
(2分)
(2)客观原因:
采血机构的服务态度差,服务水平低;过于依赖街头流动献血,献血方式单一,预约献血比例过低。
(3分)
[加固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
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
同时,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职位为主。
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市场化就业环境对于体制内转行职场人的认可和接纳。
(《光明网》2016年6月21日)
材料二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务员群体。
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
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是喜还是忧?
其实,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
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
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有可能破坏公务员群体的整体性,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令人担忧,值得重视。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跳槽或许离“跳槽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人民网》2016年5月27日)
材料三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
其中令不少人惊诧的是,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白领人群,白领中有三成公务员纷纷转到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公务员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不能否认,公务员跳槽有收入待遇降低的因素,但他们这个群体当下所作出的选择,也是对国家改革政策的理解和呼应,也可以说是看到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所带来的新机遇。
说到底,社会经济活力的激发,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参与。
现在政府出台的不少新政,正是为了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更具活力。
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公务员队伍中自然会有人出来“闯一闯”,而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们中最终会有不少成功者。
换个角度说,现在有一部分公务员出来创业,也是人才资源的活力释放,对优化人才配置的正向力量不可小视。
(《苏州日报》2016年6月28日)
1.下列针对公务员跳槽流向行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
B.交通运输和医疗行业由于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公务员跳槽时过多地考虑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因此这两类行业一般不大被重视。
C.从现阶段来看,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D.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解析:
选B B项,“一般不大被重视”明显与材料一中的柱状图内容不符合。
此外,“交通运输和医疗行业由于受到政策限制较多”也与材料一信息不相吻合。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家媒体发布关于“公务员跳槽”这一新闻的背后,是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这说明三者作为国家的喉舌,均具有政治敏锐性。
B.相对而言,材料一客观、准确地报道了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专业性最强,而材料二、三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的评论,略逊一筹。
C.材料三夹叙夹议,不能将报道和评论分开,将个人观点和客观报道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地看待“公务员跳槽”这一事实。
D.材料一多处运用数据,侧重报道公务员跳槽后的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客观、确切,有利于受众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E.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关注到是公务员收入待遇降低使他们谋求从体制中跳出来,并选择去热门行业中就业以追求个人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解析:
选AD B项,“略逊一筹”不妥;C项,“夹叙夹议”“混淆”“让受众无法客观看待”均不妥;E项“都关注到”以偏概全。
★3.材料二与材料三在对待“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上有什么分歧?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解析:
抓住材料二和材料三两者所谈的核心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从材料中看,前者持观望态度,后者更多地认为应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应一棒子打死。
答案:
①材料二认为“公务员跳槽”这一现象喜忧参半,突出了其在人才资源分配方面的好处和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对其持谨慎观望的态度;②材料三对这一现象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们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行为,是人才资源活力释放的一种方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材料一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港媒称,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承认,中国在几乎所有空气污染类别中都排在世界首位,包括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碳排放也是如此。
媒体援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的话说,要在明年之前实现中国减少污染的目标,需要投资1.75万亿元,但投资缺口给这一行动带来了巨大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王金南说:
“几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的压力前所未有。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雷文说,近10年来,国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得到最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工厂不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
雷文说,虽然中国大部分火电站都安装了先进的过滤装置,但工厂的燃煤未受到很好监管,它们继续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研究院说,2015年非电工业领域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6%,这些工业炉窑的环保标准没有火电行业严格。
王金南还说,环保投入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央政府承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5%左右,但近几年真正投入环境保护的没有那么高,大致只有1%左右。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阮煜琳),中国新闻网】中国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天气持续,多地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企业限停产等措施强力应对。
环保部表示,各地积极作为,保障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应对效果初步显现。
从目前看,北京市实际PM2.5日均浓度比预测值明显下降。
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减少,污染积累速度变缓,重污染发生过程较预测结果有所推迟,峰值浓度有所降低,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污染程度均较预测有所减弱,约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
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均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
环境保护部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督察发现,部分企业、工地未严格落实停产停工要求,还存在露天焚烧治理不到位、中小企业违法排污等问题。
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依法严肃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示,将加大督查力度,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违法排污行为,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材料三 【新京报】今秋以来最严重一次重污染来袭。
京津冀及周边40个城市发布橙色以上预警,其中北京等23个城市发布红色预警。
17日,环保部通报,13个督查组已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份,于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
昨日,本报记者随环保部第四督查组在山西临汾及运城督查发现三家化工、焦化企业都存在超标问题。
昨日13时,走出临汾西站,笼罩着灰白雾霾的空气里弥散着微呛的气味,空气质量指数(AQI)342,属严重污染。
督查组工作人员指出,微呛气味的形成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硫,作为中国知名的焦煤基地,临汾坐落着多所焦化厂,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硫改造,但在较差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之下,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清除,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企业运转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与压力。
为应对本次红色预警,此时的临汾市区已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等都实施了管控措施,不承担供暖任务的20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茶浴炉一律停运,至2017年3月31日,水泥企业一律停产。
督查发现:
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曾在15日夜间至16日凌晨二氧化硫超标排放8小时,最大超标倍数1.2倍。
此外,万鑫达焦化有限公司和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个别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存在轻微超标现象。
环保部第四督查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保洁和煤堆场喷淋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运行管理,控制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
临汾市环保局已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并决定对山西三维瑞德焦化有限公司实施从重处罚。
今日,第四督查组还将在临汾展开随机督查,随后将前往运城。
(以上有删减)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材料的图示中可以看出,碳排放量消费大大超过生产的有日本、原欧盟十五国、美国;我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B.港媒引用“中国官员在广东的一个环保论坛上”的观点,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C.从材料二来看,由于北京和启动红色预警的23个城市以及本次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六省市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