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3208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x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清代学术概论》写道:

“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

”作者称赞的是(  )

A.《天演论》B.《海国图志》

C.《瀛环志略》D.《康

纪行》

3.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他们认为是(  )

A.军事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落后

C.政治腐败D.思想观念陈旧

4.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魏源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

5.下列言论与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的“是书”的书名和作者。

这部书的地位如何?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促使作者编撰该书的主观目的和客观原因。

 

(3)材料一中的“师夷长技”“制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7.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思想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8.“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

”以上言论出自(  )

A.魏源B.洪仁玕C.张之洞D.康有为

9.传教士林乐知曾这样评价洋务运动:

“即如欲自强其国者,徒养多兵,广购兵船枪炮,自谓可以示威,而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也。

”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评价与该评论相似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10.1875年,中国某官员与日本公使森有礼谈日本服装时说:

“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此官员最有可能是(  )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11.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12.历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

XX词条对此解释为: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相符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③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尽得西洋之长技,为在后果之长技。

——《海国图志》

材料二 “外国之长,度不过技巧制造,船坚炮利而已。

”“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之道,究在人心而不在器。

”“……艺事虽未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来轻重之分,固有如此。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些派别?

其主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

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

这是中西启蒙运动最基本的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

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下列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

A.《劳动界》B.《新青年》

C.《海国图志》D.《青年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提出的口号是(  )

A.维新变法B.实业救国

C.民主与科学D.民主共和

3.“一代宗师,仲甫先生;民主科学,二旗高擎。

”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

A.鲁迅B.李大钊C.陈独秀D.胡适

4.史学界普遍认为: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与扩展。

这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尊孔读经B.宣传“民主”“科学”

C.倡导“兼容并包”D.鼓吹“文学革命”

5.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自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此改变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D.国民大革命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

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二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

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

指出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7.《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Jeunesse”(如下图),是法语“青年”的意思。

选择这个副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杂志出版时在上海法租界,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8.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9.当年胡适年轻气盛,为了抬高自己,曾向别人夸耀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如下图)。

这“三只兔子”的共同点是(  )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否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

10.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②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③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④声讨北洋军阀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

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有(  )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西人立国……驯至富强,亦具有体用。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有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四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据材料一、二,指出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结合其内涵,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3)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发展的特点。

 

(4)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基本特点。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

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起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年4月)

材料二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

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

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材料三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最早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谁?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故选D项。

2.B [解析]材料中的“源”是魏源,从材料中“治域外地理者”可知该作品是《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对世界五大洲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作了详细的描述,并绘有地球全图和各洲分图共75幅,界划非常清晰。

梁启超评价说“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足见其意义深远。

3.A [解析]本题要用阶级分析法。

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的学习并没有深入到制度方面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B、C、D三项排除。

4.C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言论;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言论;D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故选D项。

6.

(1)《海国图志》;魏源。

地位: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翔实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2)主观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客观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3)学习西方的长处。

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故选B项。

8.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大意是只学习西方会威胁到封建纲常礼教。

因此题中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

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林乐知批判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表面的东西,而对于西方的深层次发展的原因没有涉及。

“遗其体而求其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1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1875年”“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不感到羞耻”等信息可知,该官员反对学习西方生活习俗,与洋务派“中体西用”相符,故选B项。

A项时间不符,应排除;C、D两项提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变中国旧俗,与题意不符。

11.B [解析]康有为为了减轻变法阻力,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12.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①是顽固派的观点;③是指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13.

(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生产方式和技术;材料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

(2)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深入。

14.

(1)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

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3)特点:

现代化启蒙。

原因: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

(4)作用:

思想解放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进行救亡图存运动;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确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本题最有迷惑性的是B项,要明确《新青年》是《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称的。

2.C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提出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从对联中的“仲甫”“民主科学”等关键信息可知是陈独秀。

4.B [解析]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

故选B项。

5.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20世纪初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其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

6.

(1)态度:

利用儒家思想。

意图:

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2)态度:

全盘否定传统儒学。

作用:

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1)问考查康有为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主要企图为减少变法阻力,借助儒家思想进行变法。

(2)问陈独秀全盘否定传统儒学,对于维护共和政体,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作用。

7.D [解析]《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又根据题干中“青年”是法语,说明了当时中国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8.C [解析]根据材料,陈独秀认为政治变革中国民持观望态度,主要是人们的思想不解放所致,故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故C项正确。

9.D [解析]这三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①②正确。

但后期陈独秀否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10.A [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批判,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①②符合题意。

11.A [解析]之所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即三个“提倡”、三个“反对”。

12.C [解析]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欧洲的启蒙思想成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②不正确。

答案为C。

13.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20年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不能扫除社会罪恶,说明陈独秀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

14.

(1)洋务派认为,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技术是“用”;早期维新派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

(2)分别指民主和科学;即指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及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实质是20世纪初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

(3)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4)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学习资本主义到学习社会主义。

15.

(1)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十月革命的影响。

李大钊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