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2778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docx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格子内,注意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选取正确答案.)

1.(3分)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定喜欢QQ吧?

以下这四个QQ表情中哪个不是轴对称图形

(  )

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

【答案】A

【解答】解:

第一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综上所述,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第一个.

故选:

A.

2.(3分)如图,△ABC中,延长BC到点D,若∠ACD=123°,∠B=45°,则∠A为(  )

A.12°B.88°C.78°D.68°

【答案】C

【解答】解:

∵∠ACD是△ABC的外角,∠ACD=123°,∠B=45°,

∴∠A=∠ACD﹣∠B=123°﹣45°=78°.

故选:

C.

3.(3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

3:

5,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

【答案】A

【解答】解:

设一份为k°,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k°,3k°,5k°.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2k°+3k°+5k°=180°,

得k°=18°,

所以2k°=36°,3k°=54°,5k°=90°.

即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

A.

4.(3分)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B.BC=EF,AC=DF

C.∠A=∠D,∠B=∠ED.∠A=∠D,BC=EF

【答案】D

【解答】解:

A、添加∠B=∠E,BC=EF可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A选项正确;

B、添加BC=EF,AC=DF可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B选项正确;

C、添加∠A=∠D,∠B=∠E可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选项正确;

D、添加∠A=∠D,BC=EF后是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故D选项错误.

故选:

D.

5.(3分)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  )

A.a=7,b=24,c=25B.a=1.5,b=2,c=2.5

C.

D.a=15,b=8,c=17

【答案】C

【解答】解:

A、满足勾股定理:

72+242=252,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满足勾股定理:

1.52+22=2.52,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不满足勾股定理,不是勾股数,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满足勾股定理:

152+82=172,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3分)如图,这是我国古代一个数学家构造的“勾股圆方图”(见课本第76页),他第一个利用此图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数学家是(  )

A.祖冲之B.杨辉C.赵爽D.华罗庚

【答案】C

【解答】解:

如图这是我国古代一个数学家构造的“勾股圆方图”(见课本第76页),他第一个利用此图证明了“勾股定理”.

这个数学家是赵爽.

故选:

C.

7.(3分)如图,△ABC中,AB=AC,E为AB的中点,BD⊥AC,若∠DBC=α,则∠BED为(  )

A.3αB.4αC.90°+αD.180°﹣2α

【答案】B

【解答】解:

∵AB=AC,BD⊥AC,∠DBC=α,

∴∠ABC=∠C=90°﹣α,

∴∠ABD=90°﹣α﹣α=90°﹣2α,

∵E为AB的中点,BD⊥AC,

∴BE=DE,

∴∠BED=180°﹣2(90°﹣2α)=4α.

故选:

B.

8.(3分)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

根据各类三角形的概念可知,A可以表示它们彼此之间的包含关系.

故选:

A.

9.(3分)如图,在锐角△ABC中,∠BAC=45°,AB=2,∠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

A.1B.1.5C.

D.

【答案】C

【解答】解:

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

∵AD是∠BAC的平分线,

∴M′H=M′N′,

∴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AB=2,∠BAC=45°,

∴BH=AB•sin45°=2×

∵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

故选:

C.

10.(3分)下列命题: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若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第三边,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外角必大于任一个内角;

(4)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一点(除两个端点外)到直角顶点的距离是斜边的一半,则这个点必是斜边的中点.

其中是真命题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答】解: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以

(1)正确;

若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第三边,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2)正确;

三角形的外角必大于任一个不相邻的内角,所以(3)错误;

若直角三角形的最小锐角在30度和45度之间,则斜边的一半大于最小直角边,此时斜边上的中线不垂直斜边,所以以直角顶点为圆心,斜边的一半为半径画弧与斜边有两个公共点,所以(4)错误.

故选:

B.

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4分)已知两条线段长分别为2cm和5cm,请再给一个线段等于 5 cm,使它们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设第三条线段长为x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5﹣2<x<5+2,

即:

3<x<7,

故答案为:

5.

12.(4分)已知OP平分∠AOB,点C在OP上,且CD⊥OA,CE⊥OB,若CD=3,OD=4,则CE= 3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如图,∵OP平分∠AOB,点C在OP上,且CD⊥OA,CE⊥OB,

∴CE=CD.

又∵CD=3,

∴CE=3.

故答案是:

3.

13.(4分)如图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以斜边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处,则点A表示的数是 

 ;这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 数形结合 的数学思想方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对角线的长:

根据旋转前后线段的长分别相等,

∴A点表示的数=对角线的长=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故答案是:

;数形结合.

14.(4分)如图,工匠们用这个工具检测屋梁是否水平.当重垂线经过等腰三角尺底边的中点时,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底边与梁是水平的;否则梁就不是水平的.这是利用了什么几何性质:

 三线合一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因为重锤线过底边的中点,则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此线也为底边上的高,由于垂线是垂直的,所以底边即房梁就是水平的.

故答案为:

三线合一.

15.(4分)如图,已知△ABC,∠C=90°,DE垂直平分AB,交AB于D,交AC于E,且AC=4,BC=3,则AE=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连接BE,

∵DE垂直平分AB,

∴AE=BE,

设AE=x,则BE=x,CE=AC﹣AE=4﹣x,

∵△ABC,∠C=90°,AC=4,BC=3,

∴BE2=CE2+BC2,

∴x2=(4﹣x)2+32,

解得:

x=

∴AE=

故答案为:

16.(4分)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10,点Q是BC的中点,点P在AD边上运动,当△BPQ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度为 2或3或8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AD=10,点Q是BC的中点,

∴BQ=

BC=

×10=5,

①如图1,PQ=BQ=5时,过点P作PE⊥BC于E,

根据勾股定理,QE=

=3,

∴BE=BQ﹣QE=5﹣3=2,

∴AP=BE=2;

②如图2,BP=BQ=5时,过点P作PE⊥BC于E,

根据勾股定理,BE=

=3,

∴AP=BE=3;

③如图3,PQ=BQ=5且△PBQ为钝角三角形时,

BE=QE+BQ=3+5=8,

AP=BE=8,

综上所述,AP的长为2或3或8.

故答案为:

2或3或8.

三、全面答一答(本题有7个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如果觉得有的题目有困难,那么把自己能写出的解答写出一部分也可以.)

17.(6分)如图所示,AD,AE是三角形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36°,∠C=76°,求∠DAE的度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B=36°,∠C=76°,

∴∠BAC=180°﹣∠B﹣∠C=68°,

∵AE是角平分线,

∴∠EAC=

∠BAC=34°.

∵AD是高,∠C=76°,

∴∠DAC=90°﹣∠C=14°,

∴∠DAE=∠EAC﹣∠DAC=34°﹣14°=20°.

18.(8分)小明想测一块泥地AB的长度(如图所示),他在AB的垂线BM上分别取C、D两点,使CD=BC,再过D点作出BM的垂线DN,并在DN上找一点E,使A、C、E三点共线,这使所测得的DE的长度就是这块泥地AB的长度,你能说明原因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证明:

∵AB⊥BC,CD⊥DE,

∴∠B=∠CDE=90°.

又∵BC=CD,∠ACB=∠DCE,

∴△ABC≌△EDC(ASA).

所以AB=DE.

19.(8分)如图,已知线段a,b及∠α,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得BC=α,AC=b,∠ACB=∠α.并作出角平分线BE和AB边的中垂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如图所示:

20.(10分)在下图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以下要求画的三角形的顶点都必须在格点上.

请在图

(1)中画一个等腰三角形ABC;

请在图

(2)中画一个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ABC;

请在图(3)中画一个以AB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请在图(4)中画一个以AB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请在图(5)中画一个与前面三个直角三角形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如图:

21.(10分)写出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锐角是45°”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逆命题是: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锐角是45°,那么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ABC中,BE是∠ABC的角平分线,交AC于E,AD是∠CAB的角平分线,交BC于D,BE和AD相交于O点,且∠EOA=45°.

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是∠CAB的角平分线,

∴∠OAB=

∠CAB,∠OBA=

∠CBA,

∴∠OAB+∠OBA=

(∠CAB+∠CBA),

∴180°﹣∠AOB=

(180°﹣∠C),

∴∠AOB=90°+

∠C

又∵∠EOA=45°,

∴∠AOB=135°=90°+

∠C,

∴∠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22.(12分)《导学新作业》中有如下一道几何题目: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PD,DE⊥AC于点E,求证:

△BPO≌△PDE.

(1)小明冥思苦想许久而不得解,只好去问老师.老师给他分析了如下的思路.

根据上述思路,小明终于会证明了.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

(2)证明完后,老师又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小明解答:

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

AP=CD.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1)证明:

∵PB=PD,

∴∠2=∠PBD,

∵AB=BC,∠ABC=90°,

∴∠C=45°,

∵BO⊥AC,

∴∠1=45°,

∴∠1=∠C=45°,

∵∠3=∠PBC﹣∠1,∠4=∠2﹣∠C,

∴∠3=∠4,

∵BO⊥AC,DE⊥AC,

∴∠BOP=∠PED=90°,

在△BPO和△PDE中

∴△BPO≌△PDE(AAS);

(2)证明:

(1)可得:

∠3=∠4,

∵BP平分∠ABO,

∴∠ABP=∠3,

∴∠ABP=∠4,

在△ABP和△CPD中

∴△ABP≌△CPD(AAS),

∴AP=CD.

23.(12分)我们提供如下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如图

(1),Rt△ABC中,∠C=90°,∠A=30°,则BC=

AB.

请利用以上定理及有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

(2),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从A出发,沿射线AB方向有A向B运动点F同时从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射线BC方向运动,过点D作DE⊥AC,DF交射线AC于点G.

(1)当点D运动到A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AE的长;

(2)当DF⊥AB时,求AD的长及△BDF的面积;

(3)小明通过测量发现,当点D在线段AB上时,EG的长始终等于AC的一半,他想当点D运动到图3的情况时,EG的长始终等于AC的一半吗?

若改变,说明理由;若不变,说明理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当D为AB中点时,AD=BD=

AB=3,

在Rt△ADE中,∠A=60°,

∴∠ADE=30°,

∴AE=

AD=

(2)设AD=x,∴CF=x,

则BD=6﹣x,BF=6+x,

∵∠B=60°,∠BDF=90°,

∴∠F=30°,即BF=2BD,

∴6+x=2×(6﹣x),

解得:

x=2,即AD=2,

∴BD=4,BF=8,

根据勾股定理得:

DF=

=4

∴S△BDF=

×4×4

=8

(3)不变,理由如下,如图,过F作FM⊥AG延长线于M,

∵AD=CF,△ABC为等边三角形,

∴∠A=∠ACB=∠FCM=60°,

在Rt△ADE和Rt△FCM中,

∴DE=ADsinA=

AD,FM=CFsin∠FCM=

CF,

∴DE=FM,

同理AE=CM,

在△DEG和△FMG,

∴△DEG≌△FMG(AAS),

∴EG=GM,

∴AC=AE+EC=CM+CE=EG+GM=2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