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2158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docx

高中语文阅读一带一路专题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一:

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

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

《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

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

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

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

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

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

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

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当水平。

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月氏、匈奴人。

关于边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前来北魏“四夷馆”贩货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把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表现无遗。

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这些侨居商人,即所谓西夷。

 

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是为适应边境贸易而订。

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安禄山最早在幽州做互市牙郎,就是管这项工作的。

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

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

《新唐书西域传下》说:

“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税倍。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陆上通道受影响,海上贸易因而兴盛。

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东西方贸易也空前高涨。

可是,西人东来,不仅冲破了中间商的盘剥与垄断,也冲击了中国政府特别是明朝政府在丝路所经南海地区的朝贡体系。

1500年至1800年期间,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为:

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总之,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海航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不仅仅是沟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联系的伟大贸易活动,也是“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实力兴衰消长的晴雨表。

 

(节选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是在张骞之后,这是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采取反击匈奴政策的结果。

B.历代所建立的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保障了陆上贸易通道的畅通,使这条丝绸之路有了不断发展。

 

C.陆上丝绸之路是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连接中亚、西亚原有道路网一直通到欧洲的一条贸易通道。

 

D.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时由于西北地区受西夏政权掌控,丝绸之路的商贸荡然无存,蒙古帝国的建立,东西方贸易又恢复并空前高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周时期,东西方通道已经走通。

《管子》多次谈到的“月氏之玉”就是从新疆和田运过来的,只不过这条路属于“走私”性质。

 

B.北魏时期,边境贸易较为繁华,《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贩货的商客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很多人因商贸和“中国土风”侨居下来。

 

C.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唐朝时期边贸官员为适应边境贸易制定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因而这些制度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D.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的“互市监”所收税收是边境节度使的财政收入之一,边军经费从中开支,这在《新唐书西域传下》里有记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西戎民族在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以及秦穆公称霸西戎时的贸易活动对汉代后来建立发展的陆上丝绸之路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张骞发现的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是他第二次出使的路线,这次出使促使了诸部族和邦国的一些使者来华进行贸易活动。

C.大海航时代的西人东来对中国海上朝贡体系有所冲击,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为:

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D.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活动的兴衰消长折射出中国及“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的兴衰消长。

 

答案:

1.D(错在“荡然无存”,原文是“陆上通道受影响”)

2.B(A项错在绝对化了,原文有“也许”;C项原因错误,“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的原因是“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而不是“这些制度”;D项错在内容理解有误,中央政府是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而非边军经费从税收中开支)

3.A(B项无中生有,错在“使得他第二次出使就途径这些诸部族和邦国”;C项概念混淆,错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原文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D项无中生有,“经济、文化、军事”为凭空添加)

现代文阅读二: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一带一路”建设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它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态。

海行靠舟,陆运需车。

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

怎样搭桥?

既达意又表情。

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五通”。

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

首先,政策要用语言表述。

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与措施,并使相关政策、法律、规划、措施为民所知所用,环环都需语言交流。

其次,设施联通更需语言连通。

语言之路不通畅,其他方面也难以通畅。

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但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为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互惠、责任共担,民心相通更为根本。

“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用英语等作为通用语,但这种通用语只能达意,难以表情;只能通事,难以通心。

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

粗略统计,“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的国语或国家通用语有近50种,再算上这一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重要者不下200种。

这50种或者200种语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语,应当列入“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项目单中。

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

“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

在各种概念的中外翻译中,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特别要注意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注意词语使用得体。

比如“汉语推广”“过剩产能输出”等,都未必是合适的用语,因为这些词语要么含有不平等的话外之音,要么是用中国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误读。

此外,有人把“一带一路”分为“新起点”“真正起点”“黄金段”“核心区”“中心线”“支点国家”等,特别是国内一些地区正在“抢占制高点”。

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适,值得仔细斟酌。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语言规划。

第一,研究“一带一路”语言状况。

摸清底数、列出清单、组织调研,建立语言数据库。

第二,注重培养语言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学习不断升温,公民外语水平大有提高。

但学习的语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

第三,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及语言使用习惯。

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习惯是重要文化习惯。

第四,充分利用语言技术。

当下人类的语言交际多数伴随着语言产品,得助于语言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PPT、翻译软件等。

第五,做好社会语言服务工作。

语言服务,需要政府与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需要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双腿行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建没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源,与曾创造多彩文明形态的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打造互利共赢的共同体。

B.在哈萨克斯坦首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五通”,其中就有语言互通。

“语言互通”才能更好建设“一带一路”。

C.“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可以用英语等大语种作为通用语,但更需使用本区域的近50种甚至不下200种的能够表情、通心之语。

D.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理念,表现在语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使用得体的词语让更多人看得明白,看着顺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五通”,无论是政策互通,还是设施联通,都需要发挥语言在沟通方面所起的桥梁作用。

B.在“五通”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软”,其实是个根本因素,而真止能够促进民心相通的通用语不能只是达意,还要表情。

C.要实现语言上的平等互惠,应尊重各种文化的语言使用习惯,注意词语使用得当,对一些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要少用、慎用。

D.信息化时代,往人数据与“互联网+”使语言的作用急遽放大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充分重视语言规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中,要想既看得明白又看着顺眼,最好制定有关术语使用与翻译原则,拟定不建议使用词表或忌讳词表。

B.由于外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大语种上,能使用“一带一路”建设中“表情、通心”语言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C.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可谓“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

对此,应研究并出版相关书刊,以便遵守语言政策,尊重语言习惯。

D.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利用语言技术,政府和民间双手推动,更多依靠民间力量,做好语言服务工作。

答案:

1.B(与文不符。

“五通”,并不包括语言互通。

2.C(曲解文意。

“少用、慎用”错误。

据原文第三段语境,不能使用“含有不平等话外音的词语”)

3.C(无中生有。

原文未提及语言政策、语言使用习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一)张骞传(全文)

 

原文:

①张骞,汉中人也。

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译文:

①张骞是汉中人。

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

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

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汉王朝正想从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

张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

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

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

单于说:

“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

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

”扣留张骞十多年。

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

原文:

②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译文:

②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

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

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

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

张骞说:

“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

”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

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

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

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

他们那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

张骞从月氏到大夏,始终得不得月氏王明确的表示。

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

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

扣留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

朝廷授予他太中太夫官职,堂邑甘父也当上了奉使君。

原文:

③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译文:

③张骞这个人性格坚强而有毅力,度量宽大,对人讲信用,蛮人很喜爱他。

堂邑甘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处境窘迫的时候就射捕禽兽来供给食用。

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

原文:

④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

语皆在《西域传》。

译文:

④张骞亲身到过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并且听说了这些国家邻近的五六个大国的情况。

他向皇帝一一禀告了这些地方的地形和物产。

张骞所说的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

原文:

⑤骞曰: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

‘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

其国临大水焉。

’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

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

其北方闭氐、莋,南方闭嶲、昆明。

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

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

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译文:

⑤张骞说:

“我在大夏时,见到邛崃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布。

我问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的,大夏人说:

‘我们的商人去身毒国买来的。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的地方。

他们的习俗是定土而居,和大夏一样;但地势低湿暑热,他们的百姓骑着大象作战。

他们的国土靠近恒河呢。

’以我推测地理方位看,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在西南边。

现在身毒又在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地的东西,这就表明身毒大概离蜀地不远了。

现在出使大夏,要经过羌人居住的地方,路不好走,羌人讨厌我们;稍微往北,就会被匈奴抓获;从蜀地去,该会是直路,又没有干扰。

”皇帝知道了大宛及大夏、安息等国都是大国,有很多珍奇宝物,又是定土而居,差不多和汉朝的习俗相同,而且兵力弱小,又看重汉朝的财物;他们的北面就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强大,可以用赠送财物、施之以利的办法让他们来朝拜汉朝。

假如能够不用武力而施用恩谊使他们归附汉朝的话,那就可以扩展很多领土,一直到达要经过多次辗转翻译才能听懂话的远方,招来不同习俗的人,在四海之内遍布威望和恩德。

皇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很对。

于是命令由蜀郡、犍为郡派出秘密使者,四条路线一同出发:

从冉駹,从莋都,从徙和邛都,从僰,各路都走了一二千里。

往北路去的使者被氐、莋阻拦住了,南去的使者又被嶲、昆明阻拦住了。

昆明的少数民族没有君王,喜欢抢劫偷盗,总是杀害和抢劫汉朝使者,始终没有人能够通过。

但听说昆明的西边大约一千多里路有一个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而蜀郡商贾私自贩运货物的有人到过那里。

于是汉朝由于探求通往大夏的道路才和滇越国有了往来。

当初,汉朝想和西南各民族往来,但麻烦很多,就停止了。

直到张骞说可以由此通往大夏,才又开始从事和西南各民族建立关系。

原文:

⑥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

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

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译文:

⑥张骞以校尉的身分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于是朝廷封张骞为博望侯。

这一年是元朔六年。

又过了两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

匈奴围住了李将军,军队损失逃亡的很多,张骞由于晚于约定的日期到达,判处斩头,他用爵位赎免死罪,成为普通平民。

这一年,骠骑将军攻破匈奴西部,杀敌几万人,一直打到了祁连山。

这年的秋天,浑邪王率领部下投降了汉朝,因而金城、黄河以西沿着南山直到盐泽一带无人居住,没有匈奴侵扰。

匈奴常有侦察人员到这一带来,然而人数很少了。

又过了两年,汉朝把单于打跑到漠北去了。

原文:

⑦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曰:

“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

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

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

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

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

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

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

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

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

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

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

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

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

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

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

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

语在《西域传》。

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

乌孙发译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译文:

⑦皇帝多次问张骞有关大夏等国的情况。

张骞已经失去爵位,就回答说:

“我居住在匈奴时,听说乌孙王叫昆莫。

昆莫的父亲难兜靡本来与大月氏都在祁连和敦煌之间,是个小国。

大月氏攻击并杀掉了难兜靡,夺取了他的土地,乌孙百姓逃亡到匈奴。

当时他的儿子昆莫刚刚出生,傅父布就翕侯抱着昆莫逃跑,把他藏在草里面。

傅父给昆莫去寻找食品,回来时看见狼在给他奶吃,还有乌鸦叼着肉在他旁边飞翔,以为他有神助。

于是,带着他归附了匈奴。

单于很喜爱他,就收养下来了。

等他长大后,把他父亲原来的百姓交给了他,叫他带兵,结果屡建功劳。

当时,月氏已被匈奴所攻破,月氏便往西攻打塞王,塞王向南逃跑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月氏就占据了塞王原来的地方。

昆莫成人后,自己向单于请求报杀父之仇,使出兵西边攻破大月氏。

大月氏再往西逃跑,迁徙到大夏的地方。

昆莫夺得了大月氏的百姓,就留居在大月氏的领土上,兵力渐渐强大起来。

这时正碰上单于死了,他不肯再朝拜侍奉于匈奴。

匈奴派军队攻打他,汉能取胜,更认为他有神助而远远地避开他。

现在单于刚被我们所困,而且乌孙故地又是空着的。

乌孙这个民族的人留恋故乡,又贪图汉朝的物产。

如果在这时以大量的财物赠给乌孙,用他们在东边居住过的老地方来招引他们,汉朝还可派遣公主给昆莫作夫人,与他结为兄弟,根据现在的情势看,乌孙该会听从我们。

那么这就好象截断了匈奴的右臂。

联合了乌孙之后,那么在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就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们境外的臣民。

”皇帝认为他的话有道理,授予他中郎将的官职,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带的金银、礼品价值几千亿,还带了许多持节副使,如果道路可以通行,就灵活派遣这些副使到附近的国家去。

张骞到乌孙国以后,把汉帝的赏赐送给了乌孙王并传达了汉帝的旨意,但没能得到乌孙王确定的回复。

这些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

张骞及时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乌孙王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汉朝,同时还派了乌孙使者几十人,马几十匹,来答谢汉帝,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到汉朝地域广大。

原文:

⑧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译文:

⑧张骞回来后,朝廷授予他大行令官职。

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

又过了一年多,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几乎都和所出使之国的使者一起来汉。

从这时起,西北各国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

因张骞开辟了通西域的道路,后来许多使者出使国外也都称作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人也因此信任他们。

这以后,乌孙王终究还是与汉朝通婚了。

 

(选自《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