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docx
《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
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耳聋医案61例,以供大家参详。
1
长桥浦佩之媳,年二十余之少妇也,夏月伤暑,延二旬而邀余治。
身热汗少,凛寒未去,谷食不进,舌绛耳聋,脉浮细数。
余曰:
“此因暑受寒,寒在外,暑伏内,初病本伤暑,今则谓伏暑也。
原外寒未去,伏暑内蒸,膻中清阳之气,受暑热之混蒙,故不食而耳聋也。
治宜宣泄伏邪,必有白发出。
”方用香薷饮,加牛蒡、葛根、蝉蜕,一剂而汗出见,凛寒去。
继之以葛根、石膏、连翘、丹皮、青蒿、知母、鲜斛、鲜地,白发已多,清晨热可退。
前方去葛、石、地、斛,加蒌皮、花粉、淡竹叶、地骨皮等三四剂,舌绛退,身热解,惟耳聋不食如前。
乃改用生芪、洋参、首乌、橘白、青蒿子、麦冬、谷芽、佛手等,白止,暮热停,惟仍不食,耳聋神呆,脉缓无力。
余曰:
“当此宜进谷食,使之胃健。
”其姑与母云:
“彼见食蹙眉摇首,不知何故,恐喉中尚有病也。
”余乃闭目凝思,鼻中忽觉铁鼠气不可耐,复睹其首面手指,乌黑如漆,其席上之垢甚厚,曰:
“余知之矣。
”嘱其母曰:
“汝先为我去其席上之垢。
”其母云:
“身不能动奈何?
”余嘱先涤外半床,净则以夏布双层复盖,移其身卧布上,再涤里半床,净则亦用夏布遮覆,然后洗其手面口鼻。
又嘱其姑煮麦粥一碗,点蓬绳数根,置床下。
又观病者,自嗅其手,似有笑容,使二妪奉与麦粥,无几,一碗粥尽矣。
又嘱从此一日三四进,能多最妙。
又使其备鲜香可口之菜,但不得尝大荤。
食进后,耳渐聪,神渐健,半月后起床停药,一月复元。
傅松元
2
痿证(小脑萎缩)
刘×,男,57岁。
1988年4月10初诊。
主诉四肢痿软无力,行路不稳4个月。
病史患者自1987年12月无明显诱因自觉头晕目眩,语言不利,耳聋,耳鸣,逐渐行路不稳,四肢痿软无力,于1988年初在沈阳242医院做头颅CT扫描确诊为小脑萎缩,而转入我院治疗。
检查神清语蹇,舌红,苔薄白,脉沉缓,肌张力减低,步履蹒跚,需人扶持走路。
诊断痿证(小脑萎缩)。
治疗通经络,行气血。
取穴:
外廉泉、通脉。
操作:
毫针刺法。
经治35次症状明显消失,语言清晰,四肢活动有力,走路正常,听力复聪,时有轻度耳鸣。
同年10月在沈阳242医院做头颅CT扫描复查,颅内未见异常征象。
继续针刺以巩固疗效。
按语《内经》云:
“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该病临床表现符合现代医学的小脑萎缩,中医称为痿证。
小脑病变最突出、最主要的症候是共济失调。
表现步履蹒跚、行路不稳,次为肌张力减低,肢体运动姿态异
常,书写时字迹逐渐变大,且行距不齐。
此外,常见构音障碍,语言不清。
经头颅CT扫描多提示为小脑萎缩,中医辨证为风痱证。
用针刺有关穴位以通经络,行气血,使脑部经络通畅,气运血行旺盛,脑髓得养,小脑萎缩有所改善。
王乐善
3
阴分素亏,而雨湿秽浊之气由口鼻吸受。
无形无质之为病,原非发散消攻所能去。
兼体弱正气多虚,秽浊内受,势遂蔓延,充斥三焦。
上则咳痰不饥,下则二便短涩,暮晚口渴喜饮,真液消乏可知。
总由上焦清肃不行,气分被邪所致,拟先宣通上焦为主。
桑叶二钱生苡仁三钱白茯苓三钱通草一钱鲜枇杷叶二钱芦根五寸白蔻仁七分,末冲
病已两旬有余,神识不甚清朗,耳聋如故,咳嗽痰粘。
乃暑温热气内郁,又复感受新凉,引动伏邪。
法以轻清解理三焦,当可望其却病。
不谓医者误以攻散消导见施,致胃津被耗,真阴愈涸。
齿燥,舌边绛,是其明征。
邪势留恋营分,久而不愈,防有内闭厥逆之虑。
脉右手小数,左涩弱,热在于里可知。
然真阴久伤,下之恐犯亡阴之戒。
邪阻气血不主流行,上蒙清窍,致有种种见症。
一切苦寒重剂岂宜再行妄投,兹姑拟方列后:
犀角一钱,磨冲连翘三钱元参二钱橘红
一钱川贝母一钱五分山栀皮二钱,炒黑鲜石菖蒲一钱,用根竹沥一杯黄郁金一钱
用水半碗煎数沸即倾服,勿过煎。
陈念祖
4
濮县吕,暑湿阻气,郁而为热,汗出不解,邪迫心包,目赤耳聋,神昏谵语,幸得咳嗽疹出,诸症渐退,迄今两月,稍得安寐,纳谷。
惟气火蒸胜,干咳未罢,目眥赤,脉象濡滞,是暑退而湿未化,宜甘平淡渗,以清气化湿,若小心调养,不致食复劳复,则愈期亦不至迁延也。
西洋参一钱五分川贝母二钱鲜石斛三钱飞滑石三钱杏仁二钱天竺黄二钱米仁三钱竹叶十五片橘红一钱五分炒山栀一钱五分通草八分芦根八寸
又:
感证后诸恙皆平,惟舌苔犹腻,耳目失清,背易恶寒,汗出即解,此皆阳虚湿胜,蒸郁气分,尚须平剂清化。
西洋参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川石解三钱半夏八分丹皮一钱五分茯苓二钱广藿香一钱五分荷梗尺许橘皮一钱五分米仁三钱夏枯草一钱八分
张千里
5
王男。
神气肃索,高热一周,第二天即耳聋,谵语,两手痉动。
假使外邪,决无如此严重;假使温邪,初期而呈此象,预后不良,无待言矣。
大豆卷12克黑山栀9克陈胆星6克石菖蒲12克黄芩9克银柴胡4.5克带心川贝6克广玉金4.5克连翘9克白茅根一扎青蒿子9克紫雪丹0.9克,吞
二诊:
肠伤寒初起一、二日耳聋神糊者甚少,苔厚腻而尖淡红,续予下方:
石菖蒲9克连翘9克白薇9克苦参片6克赤苓9克陈胆星4.5克黄芩9克青蒿子9克银花9克紫雪丹0.9克,吞
三诊:
得衄仍不解,便当预防各部出血,而以肠部为甚。
其症候以仲景分类,为阳明证。
便通,则是阳明经证。
天花粉12克银花12克黄芩6克石菖蒲9克肥知母9克连翘9克山栀9克广地龙9克白茅根一扎绿豆衣18克青蒿子9克
按:
服昨药,神志大清,惟懊不已。
四诊:
温邪夹湿,今第十一日,神志从迷蒙中转清朗,腹部隐约有玫瑰疹,佳象也。
舌见淡红,后半白腻,可以证明其病灶在肠。
在此数日之内,处方总是阳明范围。
天花粉12克黄芩6克紫花地丁9克白薇9克粉甘草3克银柴胡6克净连翘9克苦丁茶9克银花15克茅芦根各30克
五诊:
得黑色便,吾人不能遽下肠出血之断语。
假使肠出血其人多脉伏、肢冷,呈虚脱状态。
今泻下,病势反挫。
川黄柏6克银花炭12克飞滑石9克,包带心川贝6克苦参片9克嫩白薇9克连翘9克石菖蒲9克淡竹叶30片粉甘草3克炒荠菜花12克
六诊:
病历二候,舌质淡,根黄腻,湿与温已成相持之局,清温渗湿并进。
川雅连1.2克苦参片6克赤苓9克萆薢9克连翘9克黄柏6克黄芩6克通草3克泽泻9克石菖蒲9克生熟苡仁各12克甘露消毒丹30克,分两次泡茶
七诊:
湿温症之白,半因于多汗,皮肤不清洁;半因于毒素由肌腠外泄。
医者要在任其自汗,强之使出不可也。
故时医从疏散法透,等于揠苗助长。
清水豆卷12克连翘9克苦参片4.5克泽泻9克炒米仁12克牛蒡子9克白薇12克川黄柏4.5克葛根24克车前子9克,包
八诊:
湿温症第十六日,神志清晰,在极期中见之,最是佳象。
大便溏,日约三、四行,则为此时所最忌。
古人苦以坚之,此类药多能收敛肠粘膜。
川黄柏4.5克川雅连1.5克荠菜花9克白槿花12克苦参片9克银花炭12克通草3克生地榆12克赤苓9克嫩白薇9克荷叶一角
九诊:
病虽已呈尾声,热退净,而便溏犹未尽除。
前方加艾叶6克藕节五只杭白芍9克乌梅6克去赤苓通草荠菜花
章成之
6
杜。
眩晕耳鸣之症,大抵因肝阳浮越,胃中痰浊上犯所致。
清泄肝火,疏化痰浊,是属不易之法。
凡体素阴亏者,当滋血以养肝;胃气不充者,当扶土以御木,此须临诊决之。
刻下悬拟之方,姑与清泄风阳、扶胃化痰之法。
候胃气清和,纳谷增旺,再图培本耳。
东白芍青龙骨石决明刺蒺藜滁菊炭灵磁石醋煅粉丹皮黑山栀青盐半夏橘红小麦冬去心首乌藤竹二青
加减:
鸣眩发甚,加羚羊尖。
二诊:
少阳之脉,营耳后,贯耳中。
风木随经上越则耳鸣,甚则闭聪而重听,此与肾虚耳聋有间。
年正及笄,疾起于骤,脉象浮软而数,揆此病证,从少阳求治为是。
小生地粉归身炒东白芍粉丹皮焦山栀夏枯草刺蒺藜羚羊角石决明炒滁菊花石菖蒲夜交藤苦丁茶竹二青
柳宝诒
7
候补汪某,年二十余。
因感时气出疹,过服石膏等剂。
身热泄泻,两耳皆聋,绝不思食。
脉之两尺微弱,舌上干燥,毫无津液。
本属阴亏,况大寒之剂,不但伤阳,亦且伤阴。
用麦冬五钱,滋阴以清虚热,陈皮以和胃气,加西河柳一钱,以清疹毒。
次日热微泻止,舌亦觉润。
惟左寸脉微洪,加小生地二钱,木通一钱,菊叶一钱。
三日热退思食。
因是月应选,身软耳聋,虑不能过堂掣签。
谓已平复,十九日当投补剂,定可全愈。
后果如言,竟得赴选。
柴屿青
8
益气育阴、清热熄风、活血通络案。
初诊:
1977年2月3日。
主诉及病史:
走路不稳、语言不清反复加重四个半月。
1975年9月中旬曾发热38℃,月底始有走路不稳,夜间尤甚,进行性加重。
10月中旬出现语言不清,写字、拿筷不稳,进食呛咳。
11月往外地某神经科医院,当时检查左V_1~2感觉减退,左混合性耳聋,双眼有小幅度水平性眼震,四肢肌力均低,以左侧为重,共济失调也以左侧明显,Romberg试验示摇摆不能沿直线行走。
脑脊液检查正常范围。
住院曾用抗生素、激素及细胞活化剂治疗七十天,病情好转,除直线行走较差和偶觉头昏外,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基本消失,但停激素后3天,一切症状又渐加重,复用激素,症状又好转。
如此反复7次,现仍用激素及维生素治疗,出院诊断为脱髓鞘病。
2月3日来院就诊时仍头晕,不能自己走动。
诊查:
膝关节发紧,走路不稳,直线走路困难。
Romberg征阳性。
左侧病理反射可疑阳性。
脉沉细,舌胖质暗红,苔薄黄。
西医诊断为脱髓鞘病。
辨证:
气阴两虚,风热内蕴,经络闭阻之风瘫。
治法:
益气育阴,清热熄风,活血通络。
处方:
葛根25g丹参25g威灵仙18g生地黄15g生芪30g知母12g黄连
10g陈皮12g红花6g百合6g元参15g双花15g蝉蜕6g鸡血藤15g珍珠母30g甘草6g停服激素。
二诊:
1977年8月26日。
上方药服用半年,诸症均减轻,病情稳定,未再反复。
脉沉弦细,舌暗胖,苔白。
再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剂。
处方:
川芎15g葛根24g丹参30g生芪30g红花10g当归15g生地黄
15g百合15g知母10g黄柏15g陈皮10g续断15g忍冬藤18g仙灵脾18g
威灵仙25g病人回外地,嘱其守方用药。
三诊:
患者从外地来京复诊。
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1988年1月15日请神经科会诊复查,未见异常。
只觉快步行走不灵活。
嘱病人间断服上方药(每周两三剂)两三个月。
郭士魁
9
夏至以后,炎暑司令。
相火用事,其人伏邪久郁,适随时气暑热,一朝勃发,名曰热病。
及早清之,本无大害,特恐拘守六经分证,仍用伤寒法治,势必转重转危。
庚寅夏,余客天津,金陵张君卧楼患病二旬,来延余诊。
脉浮细而疾,面赤舌赤,目呆耳聋,神昏谵语,身热汗出,烦燥不寐者八日,米饮不进者六日,小便短赤,大便先溏后结,令人按其脘腹,拒不欲按,至少腹,更不能按。
明是大热之症,中有结粪,非急为清下不可。
因合白虎、承气,去川朴、粳米,加元参、花粉、竹叶、芦根为方,并告其什曰:
“服药外,恣饮西瓜水。
”余去,又有医至,虑病久正亏,所药过峻,不敢与服,改用牛黄清心丸法,入夜,猝起发狂,越户,仆地,举室骇然。
其仆记予临去时,有“恣饮西瓜水”一语,即用西瓜取水饮之,神稍定,扶而入。
比明,又延余往,见症较昨益危,询知其故,因告之曰:
“釜底抽薪之法,古人正为此等热症设也。
不通下窍,则上中二焦火,清亦无功。
余岂不揣病情,轻以猛药与人者,实因势已垂危,不如此则不救。
迫于弗得已也。
”仍用前方加小生地、麦冬,饮药一时许,即安睡,至夜,大便一次,明晨,又大便一次,神识俱清,能进粥饮。
即日又诊,比余至,时刚午刻,神识又昏,人谓此必病退正虚之兆,余曰:
“不然,面色尚赤,脉象尚数,按至少腹,尚有欲拒之状,见证仍实而不虚,神识复昏,实缘己午二时,阳气极盛,外火引动内火,相因而识故也。
”今再服前药一剂,服后,睡如昨,便亦如昨,从此神清,不复昏矣。
后去生军、芒硝,专服石膏、生地等药,至六十余剂,每剂膏、地必用两许,并饮西瓜至三石而后痊。
夫此症起于五月,重于六月,其为热病明矣。
古人治热病。
以白虎汤为主,后贤刘河间创议分三焦投药,以苦辛寒为主,治法具在。
乃俗工不知早为之所,致兆焚如,迨势已垂危,又欲救车薪以杯水,名为慎重,实则因循。
幸而气血尚充,稍延时日,否则火性至暴,顷刻燎原,虽有卢扁,其及抽薪于釜底耶?
陈匊生
10
孙元素妇,春温后,经水适至,余热不退,口渴,胸胁痛,耳聋,脉左弦数,右滑大而数。
用小柴胡加石膏、知母、桔梗、枳壳、栝蒌、半夏曲服之,热渴如故。
改用柴胡二钱,人参、甘草、天花粉、黄芩各七分,白芍、红花、当归、丹皮、知母各八分,调理而瘳。
孙一奎
11
范某,男,48岁。
初诊:
1978年7月3日。
主诉及病史:
两个月前突然两耳失聪。
平时耳内有刮风之声响,约一个月后两耳全聋。
经某医院五官科诊为神经性耳聋,排除他因,并无其他所见,治疗不效。
既往有头痛、头昏及高血压病史。
慕名来诊。
诊查:
神志正常,表情焦急,问话时病人因两耳全聋,以手示意大声回答。
舌苔薄白,脉象弦缓有力,心肺正常。
其他无异常。
辨证:
该患者平素头痛,有高血压病史,其脉弦缓有力,乃肝阳上亢,为阴衰不能养阳。
初为肝风动,耳内先响;后为火郁于上,闭塞肾之精气上归于耳,故先响而后聋矣。
治法:
通气平肝,滋阴泻火。
处方:
柴胡25g香附20g川芎35g红花5g黄柏20g枳壳20g水煎服,1日2次,投药10剂。
二诊:
7月13日。
服药后耳鸣减,大便干,头痛头昏同前。
耳鸣有所减轻,耳仍失聪,脉同前,仍按前方投药12剂。
三诊:
7月25日。
服上方药12剂后,耳内刮风声已大减,但仍时时作响;耳初有听力,耳内有痒感。
表情愉快,问话耳有听力,因耳内响,头不清爽,听话不大清
楚。
脉弦缓,不似前之有力。
耳气已通,肝火初降,而肝风未平,兼有湿浊之气犯清空之窍,故耳仍时时作响,头不清爽。
同前法加祛湿之药苍术25g、羌活5g,减红花。
投药12剂。
因服药继续大见好转,自按此方服药,共进药48剂,耳聋痊愈,听力正常,欣喜来院检查,已痊愈。
按语:
耳聋病,又名耳闭、聋聩,有先天、后天之分。
后天耳聋之因有二,一为外感,一为内伤。
暴聋多实,久聋多虚。
实者由风热、风寒、肝火等引起;虚者为气虚、血虚居多。
本例耳聋属暴聋,为肝火杂以湿气,致耳窍闭塞不通。
用通气散加味治疗,既疏肝气亦散肝风,配以滋阴降火之品,使肝肾之气相通,取柴胡、香附、川芎三药,疏通肝气,理血中之气滞;助以少量红花养荣血以益肝,同枳壳增强理气行血之力;为平逆肝火,又以黄柏泻肝火滋肾阴,使阴能养阳,制肝阳之上升,此即取乙癸同源之义。
守此方连进药二十余剂,耳窍已通,但头不清爽,耳内还时时作响,有痒感,此肝风夹湿气未平,复以前方减红花,加苍术、羌活散风燥湿。
方书曰:
肝主风,风能生火,治肝不治风,非其治也。
故散肝之风,亦即泻肝之火。
共服药48剂,耳聋痊愈,肝阳已平,头已不痛,斯证平矣。
陈景河
12
钱奶奶康悌路十一月十一日
温病身热一月,汗泄,蒸布白口(疒立口),咳吐稠痰,舌苔碎腻,自起迄今大便仅行三次,脉弦滑数。
耳聋口干,邪势留连肺胃,法与清解。
鲜菖蒲3钱象贝母3钱银花3钱
瓜蒌皮4钱生竹茹2钱冬瓜子4钱
光杏仁4钱肥知母2钱滑石6钱
苏子3钱茅根1扎
按:
湿温弥漫,郁于气分,汗出蒸布白口(疒立口)。
湿热上蒙清空诸窍,则咳嗽耳聋。
大便月行三次,湿阻气滞,传导失司。
湿重热轻,治当化湿清气。
方中鲜菖蒲清窍除痰;银花芳香化湿;象贝、冬瓜子、苏子、竹茹、瓜蒌皮清热化痰止咳;杏仁、滑石利气化湿;知母、茅根清肺胃之热。
夏仲方
13
施右初诊
风毒蒸郁营分,发为大头游风,红肿起泡,发热,口渴而苦,便不畅,少寐多梦,苔黄垢,脉数病势未定,防热甚昏陷。
鲜生地鲜金斛赤芍黑山栀桑叶银花丹皮连翘石决明川雅连淡芩滑石板蓝根鲜芦根
二诊
大头游风,游入脑后,发热胀痛,发热极壮,头响耳鸣,气闷,大便不行,溲少,无寐,舌边薄白苔中光红,少液口渴,脉滑数。
邪势方张,防劫液动风,险重之至。
鲜金斛鲜生地京元参生石膏天花粉肥知母银花连翘丹皮紫贝齿淡芩滑石麻仁泥板蓝根
三诊
发热暂解,大头游风游走稍定,头烘耳聋气闷,口渴寐不安,大便溏,溲少,舌中光红边苔黄腻,脉弦数。
邪势未定,尚防反复勿忽。
鲜金斛生地元参竹叶天花粉知母银花连翘紫贝齿黑山栀滑石鲜芦根板蓝根丹皮
四诊
大头游风已退,表热退而未清,里热犹重,头响耳聋,右耳流脓,口不甚渴,舌中光红边苔黄,脉软弦。
阳明热过重,虽得日瑧佳境,而不虞荐至尚在意中。
沙参生地天冬元参天花粉知母银花连翘赤芍石决明滑
石芦根板蓝根丹皮
(刘华许建中整理)
14
劳男。
病热一候,其热弛张无定,语言低沉。
此与外感风寒者有别,乃温邪也。
渴喜热饮,内有伏湿;手臂红点隐约,有入营之象。
病之缠绵,为意中事。
鸡苏散9克,包带叶佩兰9克连翘12克黄芩9克青蒿9克白薇12克紫花地丁9克甘露消毒丹9克,分三次吞
谢女。
壮热一候,苔白腻满布,胸中窒闷异常,呻吟之声,不绝于耳。
此温邪挟湿,交阻肠胃,非短时间所能取效,予达原饮加味。
粉葛9克柴胡4.5克黄芩9克知母9克枳实9克槟榔9克煨草果4.5克白芍9克粉草1.5克佛手9克
孔男。
病湿温匝月,苔灰腻,脉濡数,扪其肌肤,不甚润泽而热。
与人问答,有意识者半,不知所云者半,合目则谵语频作,不更衣十日许。
邪气尚未肃清而正气虚,已是吃紧之极。
软柴胡4.5克制川朴4.5克生苍术4.5克黄芩9克全瓜蒌12克杭白芍9克生枳实9克连皮槟榔9克山查肉12克莱菔英9克六神丸30粒,分三次吞
另:
参须15克,浓煎代茶。
原注:
此人午后服药,至翌晨三时许,得垢腻之大便甚畅,热减神清。
从此方加减,凡十日许而病瘥。
王男。
神气肃索,高热一周,第二天即耳聋,谵语,两手痉动。
假使外邪,决无如此严重;假使温邪,初期而呈此象,预后不良,无待言矣。
大豆卷12克黑山栀9克陈胆星6克石菖蒲12克黄芩9克银柴胡4.5克带心川贝6克广玉金4.5克连翘9克白茅根一扎青蒿子9克紫雪丹0.9克,吞
二诊:
肠伤寒初起一、二日耳聋神糊者甚少,苔厚腻而尖淡红,续予下方:
石菖蒲9克连翘9克白薇9克苦参片6克赤苓9克陈胆星4.5克黄苓9克青蒿子9克银花9克紫雪丹0.9克,吞
三诊:
得衄仍不解,便当预防各部出血,而以肠部为甚。
其症候以仲景分类,为阳明证。
便通,则是阳明经证。
天花粉12克银花12克黄芩6克石菖蒲9克肥知母9克
连翘9克山栀9克广地龙9克白茅根一扎绿豆衣18克青蒿子9克
按:
服昨药,神志大清,惟懊憹不已。
四诊:
温邪夹湿,今第十一日,神志从迷蒙中转清朗,腹部隐约有玫瑰疹,佳象也。
舌见淡红,后半白腻,可以证明其病灶在肠。
在此数日之内,处方总是阳明范围。
天花粉12克黄芩6克紫花地丁9克白薇9克粉甘草3克
银柴胡6克净连翘9克苦丁茶9克银花15克茅芦根各30克
五诊:
得黑色便,吾人不能遽下肠出血之断语。
假使肠出血其人多脉伏、肢冷,呈虚脱状态。
今泻下,病势反挫。
川黄柏6克银花炭12克飞滑石9克,包带心川贝6克苦参片9克嫩白薇9克连翘9克石菖蒲9克淡竹叶30片粉甘草3克炒荠菜花12克
六诊:
病历二候,舌质淡,根黄腻,湿与温已成相持之局,清温
渗湿并进。
川雅连1.2克苦参片6克赤苓9克萆薢9克连翘9克黄柏6克黄芩6克通草3克泽泻9克石菖蒲9克生熟苡仁各12克甘露消毒丹30克,分两次泡茶
七诊:
湿温症之白,半因于多汗,皮肤不清洁;半因于毒素由肌腠外泄。
医者要在任其自汗四强之使出不可也。
故时医从疏散法透,等于揠苗助长。
清水豆卷12克连翘9克苦参片4.5克泽泻9克炒米仁12克牛蒡子9克白薇12克川黄柏4.5克葛根24克车前子9克,包
八诊:
湿温症第十六日,神志清晰,在极期中见之,最是佳象。
大便溏,日约三、四行,则为此时所最忌。
古人苦以坚之,此类药多能收敛肠粘膜。
川黄柏4.5克川雅连1.5克荠菜花9克白槿花12克苦参片9克银花炭12克通草3克生地榆12克赤苓9克嫩白薇9克荷叶一角
九诊:
病虽已呈尾声,热退净,而便溏犹未尽除。
前方加艾叶6克藕节五只杭白芍9克乌梅6克去赤苓通草荠菜花
刘女。
吞厚朴末,闷已瘥减。
湿温症之闷大别有二:
热度高时,心脏不强之闷,其脉多虚弱;热不高亦闷者,营养缺乏居多,仲景称为虚痞。
此二者,党参皆能治。
厚朴、郁金之治闷,纯是健胃作用,因其芳香挥发,多少有催动血行之故,对于心脏不强,稍有助益;用于虚痞则无效。
病者汗多,面色不华,虚象居多,芳香类药不宜常服。
世人只解芳香化浊(栀子厚朴汤),不解甘温健脾并用之法(如泻心汤),仲景之说,衰佚久矣。
川连1.2克姜半夏9克干姜4.5克党参9克黄芩6克粉草3克生姜一小块厚朴末2.4克,分二次吞
赵男。
热九日不退,舌边尖红绛,呈三角形,此唯湿温症之阴伤者有之。
夫阴液为抵御温邪之根本,初起阴液即耗,将来之变化殊难逆料。
清水豆卷9克鲜生地18克北沙参9克知母12克花粉18克连翘12克黄芩9克卷心竹叶30片碧玉散12克,包粉葛根30克,煎汤代水
吴南。
热已旬余不退,其热早暮起伏,夜来谵语手痉,多半是肠伤寒。
泄泻、腹中雷鸣,予葛根芩连汤加味。
粉葛根9克黄芩9克川连1.2克银花炭9克连翘9克苦参6克赤苓12克六一散12克,包
二诊:
泻减,昨夜依旧谵语手痉,苔不厚腻,此温重于湿者。
清水豆卷12克黄芩9克银花9克连翘12克青蒿子9克白薇12克地龙9克赤苓9克天花粉9克神犀丹一粒,化服
三诊:
据实验室检查报告,可确诊为肠伤寒。
耳聋,谵语,手痉,舌红,加养阴药。
银花9克连翘12克白薇12克玄参9克细生地15克石斛9克川连1.5克知母9克赤苓12克神犀丹一粒,化服
四诊:
谵语、手痉大定,数日之内,别无变化,便有出险之望。
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9克生石膏30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