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417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 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解析版

1.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B.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C.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D。

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宫、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C正确;

D、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宫、个体,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通过无丝分裂增殖

B。

乳酸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

破伤风芽孢杆菌生活在有氧环境中

D。

硝化细菌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

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真核生物:

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大肠杆菌通过二分裂增殖,A错误;

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核仁,B错误;

C、破伤风芽孢杆菌生活在无氧环境中,C错误;

D、硝化细菌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关于下列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RNA能催化化学反应

B.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 AD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

ATP的合成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详解】A、有些酶的本质是RNA,能催化化学反应,A正确;

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ADP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

D、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

C.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运输O2的载体蛋白

D.相邻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

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

C、O2的跨膜运输运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运输O2的载体蛋白,C正确;

D、相邻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D正确。

故选B.

5。

下列关于内质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

B。

可对分泌蛋白进行初步加工

C.是性激素合成的场所

D. 可以外连细胞膜内连高尔基体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内质网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A正确;

B、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由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B正确;

C、性激素属于脂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C正确;

D、内质网可以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D错误。

故选D。

6。

每年六月昆明地区的杨梅大量上市,杨梅储藏不当会产生酒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杨梅细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

杨梅细胞产生酒精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

C。

杨梅细胞产生酒精的过程中没有气体生成

D.杨梅适合储藏在低氧、零上低温的环境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

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详解】A、杨梅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场所

细胞质基质,A错误;

B、杨梅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释放少量能量,B错误;

C、杨梅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

D、水果保鲜需要的条件是:

零上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A。

 选择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选择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C. 选择紫色的牵牛花花瓣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选择蝗虫精巢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检测脂肪实验应该选择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如花生子叶;

2、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应选择具有大液泡的生物组织,最好液泡有颜色,便于观察;

3、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应该选择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如蝗虫精巢。

【详解】A、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

分解,因此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花生子叶富含脂肪,因此选择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B正确;

C、紫色的牵牛花花瓣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紫色大液泡,因此可以选择紫色的牵牛花花瓣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正确;

D、选择蝗虫精巢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D正确.

故选A。

8。

 下图为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用时间的相关数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c段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bc段核DNA数目加倍

C.cd段细胞中可观察到细胞板和赤道板

D。

de段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线段图:

ab、cd、ef段表示分裂期,bc、de段表示分裂间期;bd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f段表示下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由分析可知,bd段和df段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c段是从分裂期至分裂间期,不代表细胞周期,A错误;

B、bc段表示分裂间期,细胞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加倍,B正确;

C、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结构,观察不到,C错误;

D、de段是分裂间期,而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B.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Rous肉瘤病毒可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A错误;

B、衰老细胞的表现有:

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下降,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对机体是有利的,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

D、Rous肉瘤病毒(病毒致癌因子)属于生物致癌因素,可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A。

10。

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染色体及基因的位置如图。

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B. 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单体

C。

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

该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

B、该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正确;

C、由于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不是交叉互换,产生了a基因,C错误;

D、该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AB,也可能是Ab或ab,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格里菲思证明了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

B. 艾弗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为得到35S标记的T2噬菌体,应先将其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A错误;

B、艾弗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的场所有线粒体ﻩB.转录的产物有rRNA

C. 翻译的模板是tRNAD. 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T-A、C-G、G-C

A-U、U-A、C-G、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真核细胞中,DNA可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转录的场所有线粒体,A正确;

B、DNA通过转录形成RNA,包括mRNA、tRNA和rRNA,B正确;

C、翻译的直接模板是mRNA,tRNA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C错误;

D、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详解】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正确;

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D。

14.某植物的紫花和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任意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花。

 用纯合的白花植株甲和纯合的白花植株乙杂交,F1为紫花,F1自交产生F2,F2中紫花有216株,白花有168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测交的后代紫花:

白花=1:

C.F2中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16

D.F2的紫花中纯合子占1/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某植物的紫花和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的白花植株甲和纯合的白花植株乙杂交,F1为紫花,F1自交产生F2,F2中紫花有216株,白花有168株,即紫花:

白花=9:

7,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若用A/a,B/b表示,则F1基因型为AaBb。

【详解】A、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花:

白花=9:

7,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F1(基因型为AaBb)进行测交,任意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花,因此测交的后代紫花:

白花=1:

3,B正确;

C、F1基因型为AaBb,因此纯合的白花植株甲基因型为AAbb(或aaBB),纯合的白花植株乙基因型为aaBB(或AAbb),F2中AAbb的概率为1/4×1/4=1/16,aaBB的概率也为1/16,因此F2中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16,C错误;

D、F2中紫花基因型为A_B_,其概率为3/4×3/4=9/16,紫花纯合子AABB的概率为1/4×1/4=1/16,因此F2的紫花中纯合子占1/9,D正确。

故选C。

15。

 图示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深色表示),该亲代DNA分子利用只含14N(浅 色表示)的原料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应为(   )

A. 

ﻩB。

ﻩC.

ﻩD.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结果:

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

半保留复制。

【详解】图示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深色表示),该亲代DNA分子利用只含14N(浅色表示)的原料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子代DNA中,1个DNA是一条被15N标记(深色表示)链和一条被14N标记(灰色表示)链,另1个DNA是2条均被14N标记(灰色表示)链.

故选C.

16.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接会导致基因重组

C.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

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在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接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B错误;

C、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通过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C正确;

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 内环境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

D。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甲、乙、丙三者关系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选项

A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B

下丘脑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

C

胰岛A细胞

胰岛素

肝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抗体

 

A。

 AﻩB.BﻩC。

 Cﻩ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图示关系中甲可以控制乙,乙又可以控制丙的活动。

【详解】A、甲感受器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乙神经中枢,而神经中枢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丙效应器,与图示相符,A正确;

B、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运输到垂体,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与图示相符,B正确;

C、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不能用如图表示,C错误;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释放抗体,能用如图表示,D正确。

故选C。

20. 某人从24℃的环境进入1℃的低温室后,测得其体温变化如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

B。

ab段酶活性下降,机体耗氧量减少

C.ad段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汗腺分泌减少

D。

 ad段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详解】A、ab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A正确;

B、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B错误;

C、ad段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C正确;

D、ad段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记体温调节的过程图,学会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21。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可引起反射活动

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

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做出反应,但此过程不属于反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