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342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docx

历史必修1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总体了解

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斗争。

最具代表性的有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由于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坚持斗争14年,轰轰烈烈,最后失败。

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没能够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严重脱离人民群众。

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历史经验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本专题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三目课文,第一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斗争的经过及历史意义,由此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二目“辛亥革命”,着重讲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着重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的主要史实,以及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经历的四个历史阶段,即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的主要史实,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试说明】

(1)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知识梳理】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的严重(直接原因)

4、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准备: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皇上帝”是唯一真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提出清朝统治者实乃“阎罗妖”,号召群众“共击灭之”。

2、兴起:

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3、发展

①永安建制(1851)→初步建立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185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高潮:

经过北伐、西征、东征,于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5、转折:

天京事变(185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859颁布《资政新篇》

6、后期防御战:

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洪仁玕(干王)

7、失败:

天京落陷(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性质:

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2)内容:

①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方法)。

②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原则),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方法)。

③目标: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过。

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1)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1)性质:

是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2)特点: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3)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

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

文教

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外交

和外国通商往来,但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4)评价:

①先进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局限性: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而且《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②战略上的失误。

2、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五、太平天国的意义及教训

1、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意义: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反封建、反侵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3、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无科学的理论武器,无法承担重任。

 六、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

1)利用西方宗教;2)反封建反侵略;3)主张学习西方;4)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疑难解惑】

一、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领导者:

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

②斗争方式:

都采取武装斗争

③组织形式:

都利用宗教形式来发动和组织群众,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④结果:

都以失败而告终

⑤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不同点:

①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于阶级矛盾激化;

义和团运动是由于民族危机加深。

②纲领:

太平天国运动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义和团运动只有“扶清灭洋”的口号。

③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

④斗争矛头: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

义和团运动主要抗击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⑤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二、《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

不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企图在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群众基础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没能实施;

特点

标志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共同点:

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

联系:

《资政新篇》继承《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和局限性;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三、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革命性。

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加速的作用,同时也为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局限性:

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从政治上看,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从思想上看,农民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从组织上看,农民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2011年各地高考】

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充分说明了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

【答案】A

第2节、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011年考试说明】

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知识梳理】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

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政治统治: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

3.经济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年,美国檀香山。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日本东京。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并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而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这就使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内容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补充、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

①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不彻底。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3、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同盟会领导,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4、人民群众斗争不断掀起: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四川的规模最大)

意义:

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三、武昌起义(1911.10.10)

1、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

2.组织机构:

共进会、文学社

3.主力军:

湖北新军

4.结果:

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

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练习:

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C)

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

★练习: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俩,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D)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四、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①首都:

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③国旗:

五色旗

④纪年: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⑤性质: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

2、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与措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意义: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②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③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主要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4)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局限性:

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②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

你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

从此以后,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民主取得了正统地位(最少是在观念上如此),谁也不敢明日张胆地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实行专制。

这个进步是巨大的。

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

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练习:

之所以说《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主要是因为它(B)

A.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五、辛亥革命的结果

1、清帝退位:

1912、2、12(宣统帝,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练习:

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A)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思考:

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有哪些?

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②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支持;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主要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普遍认为,如果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就实现了。

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且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平时不注意发动人民群众,因此实力显然不如袁世凯。

为确保革命的成果不会因为袁世凯的反对而丧失,不得不在寄希望于袁世凯的同时将政权拱手相让。

④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掌握北洋军)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考: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中的反帝性质。

《辛丑条约》签订使得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反封建就意味着反帝。

2.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最直接的结果)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最伟大的功绩)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最深远的影响)

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上的意义)。

⑤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局限性: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失败原因:

(1)客观: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异常强大。

(2)主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②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组织涣散,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③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

(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末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④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3)根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5、失败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探讨学习: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赞同哪种观点?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疑难解惑】

一、全面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的必要性:

中华民国成立后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宪法以确定国体和政体;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即将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

2、特点: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3、评价:

(1)、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用主权在民代替了君权神授。

(2)、其关于民族平等和国民的自由与权利的规定,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是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

(3)约法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是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块里程碑。

(4)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想凭借一纸空文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的目的是很难达到的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

(2)都制定了革命的纲领。

前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3)都采取了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

太平天国同清王朝展开了长期的大规模的军事斗争,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和后期防御战等战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反清起义。

(4)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辛亥革命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

(5)这两次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2)具体目标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要建立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人间天国”,而辛亥革命要建立的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指导思想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是以农民的大同理想结合平均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而辛亥革命是以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的。

(4)革命的性质虽然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农民武装斗争;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特征(1840-1919)

(1)19世纪70年代之前:

①史实:

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

②特点:

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斗争,地主阶级的探索最终失败。

③原因: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当时还未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

但爱国官兵的抗战不再是单纯维护清朝统治,已是捍卫民族权益的爱国抗争。

(2)19世纪70年代之后:

①史实: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特点:

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标和手段,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

③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3)整体特征:

①探索具有广泛性:

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有一致性。

②向西方学习:

欧美殖民侵略客观上的建设性。

③探索具有层次性:

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

④探索具有继承性:

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林则徐、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前后相继。

⑤探索具有阶段性:

从旧式斗争到新式斗争;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在《辛丑条约》前一般分开进行,之后结合在一起。

【2011年各地高考】

1.(2011年海南卷,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