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1245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docx

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doc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产生  B.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单位产量的提高  D.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2.下列引文中,

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目的是少投入多产出

5.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6.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

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制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7.史书记载:

“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这段材料反映出

①唐前期开辟出大量荒田②劳动人民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③生产工具大有改进④社会经济十分繁荣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守值。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该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解

体B.民营手工

业衰弱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9“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

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

”据此判断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0.军用的兵器和装备,供宗庙陵墓使用的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玩好这些产品主要是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生产的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11.新航路开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主要是由于它

A.大大开阔人们视野

B.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

12.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这主要是指英国

A.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B.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成为“日不落帝国”

13.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共同条件是

A.拥有发达的商业优势B.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C.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

D.拥有强大的工业优势

14.“他们在1600年时就拥有10000艘商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他们的造船厂效率高,几乎一天能生产一条船。

此外,船的制造和操作颇经济合算,他们的船主可以削价

与竞争者抢生意。

”“他们”是

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英国人D.荷兰人

15.“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这是个极重要的历史事实,因为它很大程度上与原始积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始积累”是指

A.英国结交了大量的贸易伙伴

B.海外殖民建立日不落帝国

C.英国政府对工业的长期支持

D.圈地运动提供充足劳动力

16.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7.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权利……”对该广告的理解正确的有

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国货

洋烟开始传入中国

民资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外国垄断中国经济的局面彻底改变

A.

B.

C.

D.

18.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386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19.中国近代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B.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C.都是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D.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0.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其依据是()。

A.国民经济开始恢复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八大召开

21.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2.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B.资源配置的转变

C.经营机制的转变D.流通体制的转变

23.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改革社会主义制度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4.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的新式通讯方式是

A.有线电报B.驿站邮传C.无线电话D.航空邮递

25.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

这一时期大城市可能发生的事情

A.年轻姑娘拿着布票购买喜欢的衣料

B.大批男子剪掉留了多年的辫子

C.周末穿着中山装到电影院看电影

D.在四合院举办的隆重的中式婚礼

26.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27.凯恩斯所说的“政府必须……成为看得见的手”其中“看得见的手”是指

A.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B.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C.资本主义的供给和需求关系D.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28.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迅速实现工业化B.建立国家资本主义

C.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D.恢复国民经济

29.马丁在《美国史》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时期,为防止盲目竞争,生产过剩,“企业界、劳工组织和政府的代表将确立一些公平行事的准则,依法确定各行业的价格、生产水平、最低工资和最长工作时间”。

这表明了美国政府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允许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鼓励美国民众勤俭节约

D.希望企业主扩大生产规模

3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C.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合作程度加深    

D.出现了三大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31.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沙拉写道:

“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乘坐的汽车是日本制造,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这反映的是

A.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

B.“一超多强”局面发生根本改变

C.人民币、日元、美元三足鼎立

D.中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

织。

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3.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此“新经济”

A.是经济区域化趋势下的一种经济模式

B.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心技术为主导

C.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之上

D.是第二产业充分发展的需要

34.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

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鸦片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苏“冷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抗日战争

35.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

A.五极世界格局B.巨人主宰的迹象

C.多极化趋势D.经济多样化特征

 

第Ⅱ卷(综合题)

二、本卷共2题。

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

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

”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

图:

 

(注:

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抗战期间,

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

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

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

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

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等人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

(4分)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概括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其原因有哪些。

(4分)

 

37、中外近现代史,各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列宁说:

“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材料二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

……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是什么政策?

简述该政策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指什么?

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8分)

 

二师附中2018-2019年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ABDA6-10BCDDA11-15BACDD16-20DBBDC

21-25ABCAC 26-30DACAC31-35DDBCC

36

(1)行动:

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筹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分

(2)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民族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3)中华民国颁布一些有利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及实施。

(4)外

来的因素:

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都有所减少;(5)国内人民的因素:

民间兴起反帝爱国热潮;(6)国内经济自身的因素: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任意三点6分

(3)历史现象: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原因:

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

(4分)

37

(1)得益于新经济政策。

(2分)特点: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2分)

(2)影响:

美国经济逐步走出

低谷;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4分

(3)美国: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中国: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分)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