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1114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ocx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我知道的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知道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蜻蜓

  2.课件:

动画片-蝴蝶

  3.课件:

正确找出昆虫的名字

  趣味练习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话题

  教师:

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虫吗?

请你说一说。

  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动画片:

蝴蝶

  1.动画片中的昆虫叫什么名字(

蝴蝶)

  2.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三、ppt课件:

蜻蜓

  1.还知道哪些昆虫?

  2.观看各种蜻蜓

  蜻蜓长的什么样子?

  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

  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们共同的名子叫什么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四、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蝴蝶在幼虫时有吃嫩菜叶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ppt课件--了解蝗虫

  通过观看了解,蝗虫是危害庄家的害虫。

  五、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1.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2.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

  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中班科学教案:

会变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

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

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

我们一起喊一、二、三!

(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

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

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

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

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

咦!

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

认识橙色)

  师:

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

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

(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

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

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

变色眼镜

  师:

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

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陈皆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气球吃什么》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2.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提问: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教师: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2.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3.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幼儿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

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2.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玻璃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

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

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

“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

—样大;凸:

放大;凹:

缩小)。

  

(2)教师小结:

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

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

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了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

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

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

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

再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

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

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

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

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

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

我想:

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

有趣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

“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

“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

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

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

(如:

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水试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水试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

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学具:

粗细不同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同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同的杯子):

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

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建议。

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现在没办法做。

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

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

一幼儿先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

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

一幼儿在自己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

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可以让另一幼儿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

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正确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