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童话.docx
《我爱读童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读童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爱读童话
我爱读童话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喜爱读童话这一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样式;
2、化零为整,集中唤起学生对童话和童话作家的回忆,强化学生对童话知识的认知;
3、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课外书的一般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课外书、采蜜本、书签。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唱童话歌曲。
一、谈话导入
这段时间,吴老师发现同学们又交上新朋友了——课外书。
早上,我看见很多同学坐在花坛边看书,中午十二点以后又是我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就连课间十分钟也会忍不住再看几页。
看来我们云山小学爱读书的同学还真多!
不知道同学们都读了哪些课外书?
同学们读的书可真多!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特别精彩的故事或难忘的人物想跟老师同学说说吗?
读好书就像交到了一位好朋友,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童话故事》(课件出示)。
童话大家喜欢吗?
为什么喜欢?
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题——《我爱读童话》,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童话大师
1、同学们这么喜欢童话,那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大家知道这么多的童话故事,那你知道这些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呢?
随机出示图片——安徒生。
他就是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大王。
关于安徒生,你知道些什么?
你读过他的哪些童话?
2、另一位和安徒生同样著名的童话作家就是格林兄弟。
(出示格林兄弟图片)格林兄弟的童话,大都是在德国民间世代口耳相传而来。
3、(出示照片)郑渊洁大家认识吗?
他可是我们中国著名的童话作家。
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是他笔下的人物。
郑渊洁创作童话30年,作品已售出1亿2千万余册。
2008年汶川地震,郑渊洁成为向地震灾区捐款最多的中国作家。
三、欣赏童话《乌龟飞天》
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劳善良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认识了“小红帽”,知道了面临困难和敌人斗争时要冷静、机智;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受益匪浅。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新童话。
大家还记得龟兔赛跑中的那只乌龟吗?
(出示图片)谁来说说?
这只乌龟现在又有新故事了,一起去看看吧。
1、师生共读童话《乌龟飞天》(播放背景音乐伴读)。
①关注学情,尤其是对中下生的指导,可站在身边伴读一阵子。
②巡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对阅读中的困难如难理解的词或内容,相机指导,了解学情。
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专注,读书专注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还有同学圈圈划划,做点小记号。
读完故事,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交流感受。
再次默读故事,在有感受的地方圈圈划划。
谈谈你的感受吧!
3、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说说插图的作用。
打开书本看书上的插图。
图上的野鸭在想什么?
乌龟在想什么?
你想对野鸭说什么?
想对乌龟说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龟?
四、做读书笔记
同学们,读童话书使人明白道理,又能让人学到知识。
其实这些书上还有很多生字、词、句子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那你能从这篇童话中找出一段优美词句读给大家听,好吗?
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书,把你找到的精彩片断读给你的同组伙伴听!
指名读。
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让老师也喜欢你这本书了。
不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它摘录在你的采蜜本上吧!
五、总结、升华
1、总结阅读方法。
孩子们,跟你们一起读童话书,老师感到很高兴。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乌龟飞天》这篇童话的?
(板书:
读故事了解主要内容、读懂故事悟出道理、做读书笔记)
以后,再阅读类似的文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阅读。
那读其它书呢?
出示叶圣陶的读书方法。
2、大家这么喜欢读书,知不知道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呢?
(读书名言:
1、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
——培根;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把写有读书名言的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伴乐)
童话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它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它。
让我们再高喊一声:
“我爱读童话!
”
孩子们,我们的读书还只是刚刚起步,希望大家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一位可以陪伴终身的伙伴。
愿大家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成为博览群书的小博士。
最后响起我们的读书口号:
“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力量!
”
(附童话)
乌龟飞天
一步一步,又一步。
走路很慢的乌龟,一路走,一路望着天空叹气说:
“啊,好羡慕野鸭。
我真想尝一尝飞天的滋味,只要一次就好,我好想飞飞看。
”
乌龟每次看到天空,就想到飞天的事。
有一天,他看到一群野鸭在吃东西。
看着,看着,乌龟忽然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乌龟走过去,笑咪咪地对一群正在吃东西的野鸭说:
“野鸭朋友,好久不见了。
这么难吃的东西,你们怎么吃得下去呢?
我每天在前面一个池塘,吃肥嫩的泥鳅,好——好吃哦!
你们想不想吃呢?
”
“嘎!
肥嫩的泥鳅?
在哪个池塘?
快告诉我们好吗?
”
“好哇。
这样吧,你们俩一个一边,衔着这根棍子飞,我叼在棍子上带你们去。
”
“嗯,你很聪明,飞过去比较快,而且从天上才看得清楚池塘在哪儿。
我们马上走吧。
”
两只野鸭,一人一边衔着棍子,“扑”的飞上天,而且越飞越高。
乌龟用嘴咬住棍子,第一次从高空上看到地面,感觉好新奇,好兴奋!
“乌龟先生,您说的池塘在哪儿呢?
怎么飞了这么久,还看不见呢?
”
野鸭一边飞,一边奇怪地问。
乌龟没有回答,野鸭以为飞得不够高,所以往更高的高空飞上去。
“乌龟先生,现在已经飞得这么高,该看得见那池塘在哪儿了吧?
”
乌龟飞得很过瘾。
他想,差不多了,同时肚子也有点饿了,想回家休息了。
乌龟指着自己住的池塘,骗他们说:
“下面这一个,就是泥鳅池!
”乌龟因为开口说话,“轰”的一声,就从高空掉下去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富官庄镇中心小学常友香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
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
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解疑。
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积累词语、句子的方法。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准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2个一类字,认读8个二类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小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作准备。
2、了解课文时代背景、周恩来生平事迹。
3、设计概括课文内容的练习题。
4、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介绍周恩来生平事迹
1、师:
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
同学们,听小故事时,要注意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做了什么?
(播放周恩来立志小故事)。
师板书(周恩来立志),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
谁来为我们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3、生思考回答(由“崛起”谈开,深入探讨这句话的意思)
5、师:
介绍周恩来生平(课件出示)
6、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
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是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就能立下大志分不开的。
他立下这个志向的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是什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
师: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一些词语真不好读,你们认识它们吗?
(一)课件出示开火车读
(1)、juémóxúnzū
崛起模范巡警租界地
rǎngfùchéngbó
吵嚷妇女惩处伯父
fándìyìzhèn
热闹非凡帝国主义振兴中华
kēngqiāngchuǎng
铿锵有力闯进
(2)、师:
嗯,字音读准了,但感觉不准。
词语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也是有感情的,试着结合你的理解,加上表情、动作再用心读一读。
(学生再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
词语读好了,课文也一定能读好,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学生接龙读课文,提醒有感情朗读)。
1、生读第一自然段时。
(师随机评价学生朗读,处理随机问题)
2、接读周恩来和伯父对话的部分。
(1)通过师生分角色的朗读理解“打破沙锅问到底”(师随机评价学生朗读。
)
预设师小结:
为搞清一个问题,一问再问,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是一个问题?
两个问题?
--对呀!
有一个省略号躺在那里呢!
一连串的问题,许许多多的问题留在了周恩来的脑海里,使他疑惑不解。
画下这个词语(疑惑不解)。
也是好奇心驱使着他去看个究竟。
3、接读周恩来在租界所见的部分。
(1)师引:
这一部分哪个词语值得关注,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引:
你看有的同学已经把那个词语画下来了。
读书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
(2)交流生画出的词语(预设:
风和日丽、灯红酒绿、耀武扬威、衣衫褴褛)(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随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
(3)师引:
这一部分内容里,有一个词语“一通”把它画下来。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生读“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道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一通”“通”四声多读几遍
(5)再指名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这两句话。
(6)师小结:
伯父话让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但此时此刻周恩来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所以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了自己的宏伟志向。
请同学继续读
4、接读周恩来修身课立志部分。
(1)指导读周恩来两次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读理解“铿锵有力”
画出相关的两个句子,指名读。
(根据读得情况恰当评价)
(预设师引:
第一次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文章中是怎么说得?
----清晰而坚定。
读书要注意这些提示语。
你再来读)
(师:
谁再来响亮的读一遍!
再清晰些、再明白些、再有节奏一点,再读。
齐读。
这样的读就是----铿锵有力的读。
画出这个词语来。
)
最后一段里有一个词语“振兴中华”画出来。
“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标上读音。
a
5、师总结:
课文同学们都读得正确、清楚、流利,不错,超乎想象。
又读了一遍课文。
我们知道了,最后周恩来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合上书,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
在车站伯父的一番话让周恩来---疑惑不解,在租界里周恩来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修身课上---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再读读我们画出的那些词语和句子。
6、梳理课文内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师:
现在同学们明白是什么事使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吧。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填写词语补充完整(课件出示,学生填写手中的练习)
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在()里亲眼目睹中国妇女(),中国巡警不但不(),反而训斥();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要“()”。
4、师:
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课件出示,介绍时代背景)师:
当时,我们国家处在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相继与帝国主义国家了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穷困,越来越落后,贫困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所以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出现了外国人的租界地。
正如老师前面所说,他们是打着租借的幌子,实际上是想把我国的土地据为己有。
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中国都有租界地,并且他们在租界地内开设夜总会,建设跑马场,公园等,正如课文中所描写的一样,(出示句子)嘿!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
就在这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里发生了那件让我们痛恨的事
三、细读第八自然段,理解中华不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1、默读第8自然段,思考:
(1)、用自己的话介绍事情经过
(2)、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在场的都有哪些人?
边读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我们一会儿交流。
2、交流:
在场的都有哪些人?
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中国妇女
师:
为什么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师:
你能把课文中描写这位中国妇女的句子读一读吗?
“衣衫褴褛”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了什么?
那么她在哭诉什么呢?
师:
是啊,可能早晨他们出门的时候还高高兴兴、有说有笑,可是现在却被洋人的汽车无情地轧死了,她怎么能不伤心?
怎么能不悲痛?
怎么能不哭诉呢?
现在,她仅仅是希望中国巡警能给她一个公道,但结果呢?
换来的是什么?
师:
是啊,大家看,多么可怜的中国妇女啊。
(2)请把你们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洋人
(1)师:
洋人的哪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
你知道“得意扬扬”是什么意思?
那我们通常做了什么事的时候才会“得意扬扬”呢?
(学生汇报)
师:
是啊,当我们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妈妈表扬了我们,这时候我们才得意扬扬,当我们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这时候我们才“得意扬扬”。
那么,洋人是做了什么好事吗?
师:
他把中国妇女的亲人轧死了,还得意扬扬,当时,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师:
同学们,你们看哪,多么令人气愤啊!
此时此刻,你心中对这位洋人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师:
当我们这些情感上升到顶点,就会化为一个字——?
(恨)
师:
多么可恨的洋人!
(2)请读出这种可恨!
(指名学生读句子)
◆中国巡警
师:
还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能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吗?
来把课文中描写这个中国巡警的句子读一读。
师:
你认为中国巡警应该怎样做?
而他却恰恰相反,来,咱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其中的一对关联词“不但不……反而……”重读。
(学生齐读句子)
师:
作为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帮着咱们自己人申冤,反而替洋人撑腰,真是—
师:
可恶之至!
而且课文中还有一处写到中国巡警,他用了一个什么词形容那些巡警的?
“耀武扬威”是什么意思?
你们能做个“耀武扬威”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吗?
师:
那些中国巡警在租界地里就是这样“耀武扬威”!
他们是依靠谁的势力才会这样啊?
师:
这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一个成语叫—狗仗人势!
这些中国巡警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竟然依仗着洋人的势力“耀武扬威“,胡作非为,的确可恶!
◆围观的中国人
(1)、师: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
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握紧拳头,紧紧地握,使劲地握,咬牙切齿地握,此时此刻,假如当时我们就在现场,我们就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作为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想怎样做?
或者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汇报)
师: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看来你们都是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国人!
那么,当时在场的中国人他们都无动于衷吗?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
是啊,他们也气愤,他们也恼怒,但是他们却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无边的怒火攥在紧握着的拳头中,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
意思是——
师:
谁也不敢怎样,也只能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罢了!
当读到这儿,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
师:
大家说得太好了!
这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
(2)师: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一位“可怜”的中国妇女,一个“可恨”的洋人,一些“可恶”的中国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吗?
(板书:
中华不振)
师: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3、师:
像课文当中所写的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时有发生,比如,在租界地里,很多地方的公园都有这样的规定:
华人不得入内,狗不得入内,甚至有的公园门口公然立着这样的牌子,上面写到: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师:
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歧视?
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含义。
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课题,生齐读),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体现了周恩来与他人不同的“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板书
【设计意图】:
剖析文本语言,洞察内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
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三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出乎常人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之不振,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的心情。
对这一事件的深深触动,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也才能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四、指导写字,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观察生字关键笔画写法,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2、学生用生字卡片练习书写。
3、展评书写结果,纠正不准确书写。
4、进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巩固练习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和。
)
五、总结
师:
处于战乱年代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促使他成就了救国救民的伟业,使他成为一代伟人,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我们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
请同学们课下好好思考,在小练笔上写一写你的志向,在班上读给大家听,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加油!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
疑惑——目睹——立志
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