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0217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docx

第四章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

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本文在提出问题之后,分别从冲积岛是怎样形成的、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建议

1、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课前布置好预习工作,并可以提供几个有效的获取资料的途径,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分组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建议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明确阐明这个观点。

3、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4、对于资料3,建议教师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其中,问题1的答案是: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问题2的答案是:

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5、对于崇明岛的未来,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崇明岛的变迁历史和发展现状来分析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动通常都是比较缓慢的,超出人类历史的范畴,而这个问题研究所选择的崇明岛,其发生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甚至是有文字记载的,这就为学生展开研究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研究过程中要大量应用到本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特别是有关流水作用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培养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最后对地理事物的发展作出预测,应该说这是问题研究的较高层次。

6、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性学习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把前面学习的有关河流地貌发育的原理应用到问题研究中以理论知道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2、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并对崇明岛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中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要有外部条件的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崇明岛的成因分析。

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

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到的与崇明岛发展演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流这一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特别是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更具体的探讨河流堆积地貌中的一种——河口冲积岛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精讲)

师:

上节课已经布置了同学们回去预习和搜集相关的资料,也去了做了些准备工作,相信同学们大家都有认真去完成。

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让我们看哪一小组做得最为出色。

(学生展示资料约用16分钟)

(师打开多媒体,并总结)

从大家展示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地理特点,

   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只因成因不同而单独作为一类。

冲积岛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地区。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属第四纪以来的冲积地层;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

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阴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

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

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

师: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个河口冲积岛——崇明岛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全岛面积1225平方公里,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13至18公里。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

崇明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它是怎么形成的。

让我们结合课本的资料2来认识一下它的形成历史。

(利用多媒体,flash动态按时间先后展示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过程)

崇明岛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

唐朝初年(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西两个沙洲,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

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的由来。

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

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

1025年(宋天圣三年),于东沙东南续涨姚刘沙,并与东沙接壤。

而后姚刘沙西北又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则坍没被江水冲走。

   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同时在它的东面,先后出现了平洋沙和长沙。

1583年,县城又迁至长沙,也就是现在崇明城的前身。

   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

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

(对资料的分析有一定难度。

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从它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趋势是在不断向海迁移。

师:

那好大家说说看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哪些?

生:

(总结)可以看出主要是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

(过渡)那人类的活动会不会对其形成也产生影响?

师:

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资料并发挥想象,回答课本90页的两个小问题。

生:

师:

给大家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则资料:

大小围垦工程50多次崇明岛五十年扩大一倍

  本报上海6月26日电 今年6月初,当一条长达6500米的“八五”标准大堤,在崇明岛西北端长江北支滩涂上合龙时,崇明岛面积又“长”了1.5万亩。

  长江每年夹带约4.7亿吨泥沙下泄,在入海口处因受咸、淡水的相互顶托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周围,每年形成2万亩沙洲或滩地。

  50年中崇明县开展大小围垦工程50多次,累计围垦滩涂80多万亩,使全岛面积由解放时的60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1200平方公里,增长了1倍。

  从80年代中期起,县乡村三级所属的40多万亩垦区,每年生产的优质稻米、生猪、禽蛋、牛奶、柑桔等农副产品均占到全县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水产品占到90%以上。

   

 (童学理)《人民日报》1999年06月27日第4版

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问题1的答案是: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问题2的答案是:

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改变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活动探究)

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合理的围海造陆带来的生态负效应主要有:

1、围海造陆地带来赤潮。

2、引发洪灾。

3、毁掉大批红树林。

4、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

(展示资料)

不合理的围海造陆造成的恶果在我国某些地区已初现端倪。

舟山市地处长江、甬江和钱塘江的三江入海交汇处,海水终年浑黄不堪,航道淤积日渐严重。

而舟山市近年来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一些见诸报端的重大围海造陆工程如普陀东港开发区工程、六横小郭巨围海造田工程、钓浪围垦工程等都大量采用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的办法,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岛屿之间潮流的流速、流向和有关水文条件,人为地加剧了海区航道淤积情况。

另外,众所周知,舟山群岛属于我国的四大渔场之一,但是近年来渔业资源急剧衰退,其原因之一就是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

舟山群岛海域的每一座礁石、每一处滩涂,都是鱼类重要的洄游栖息地,海平面以下的地形、地貌一旦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将直接影响到鱼群的栖息环境,破坏鱼类的洄游规律。

大面积的围海造田,对海洋洄游鱼类来说,就像飞翔的信鸽遭遇磁场变化,无法返回栖息的场所一样。

广东的汕头港的航道因其内湾历年实施围海造陆而逐渐淤浅,仅上世纪从50年代到80年代汕头湾就被围去近70平方公里,导致了纳潮量由1956年的2.96亿立方米税减到80年代的1.5亿立方米,致使湾口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并淤浅。

后来耗巨资修建外导流堤仍见效不大,万吨海轮进出汕头港受航道水深的限制,近年不得不在湾口外另寻广澳湾作为新的深水港。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不合理的围海造陆加快了经济的建设步伐,似乎是一条“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发展路子,但却严重忽略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海洋生态的安全。

近年来,我们所处的陆地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重视,可发生在我们周围破坏生态的事件却有增无减。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受到了经济利益的驱使,虽然有关部门年年高呼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却仍在热衷于做那些有损生态环境的“事业”。

(分析预测)

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地连在一起。

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流向右偏,崇明岛北侧水道水流变小变缓,将有大量泥沙淤积,而南侧是长江的流水通道,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端淤涨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

崇明岛未来如果没有人为的影响将延伸并与我国大陆连成一体。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河流堆积地貌有进一步了解,并可以认识到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人类参与所产生的作用。

最后还复习了地转偏向力在河积地貌的形成影响。

相关资料:

1.冲积岛

   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只因成因不同而单独作为一类。

冲积岛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地区。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属第四纪以来的冲积地层;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

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阴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

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

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

2.崇明岛的变迁

    崇明岛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

唐朝初年(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西两个沙洲,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

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的由来。

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

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

11世纪时,西沙西北又出现了一个新沙,叫姚刘沙,东北也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则坍没被江水冲走。

   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同时在它的东面,先后出现了平洋沙和长沙。

1583年,县城又迁至长沙,也就是现在崇明城的前身。

   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

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

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

3.崇明岛的建制改革

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

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长江口外海面上东沙西沙两岛开始出露。

以后许多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崇明大岛。

公元696年(唐朝万岁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岛上居住。

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

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设天赐盐场,隶通州。

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隶扬州路。

公元1396年(明朝洪武二年)由州为县,先隶扬州路,后隶苏州府,兼隶太仓州。

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

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

1958年12月1日起改隶上海市,目前是上海十九个区县中唯一的县

4.崇明岛的地理环境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全岛面积1225平方公里,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13至18公里。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

90%以上的土地标高(以吴淞标高0米为参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间。

岛屿地理位置在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平均寿命76.7岁。

5.勾画崇明岛未来崇明将建成国际海上生态岛

(1)从产业规划看房地产商机

   产业规划牵涉用地规划。

根据崇明第一、二、三产业的战略规划,可以从中发现房地产投资的切入点。

   ——第一产业战略以及空间布局:

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林地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基本农田继续保持在78万亩的总体水平,继续作为上海重要的优质水稻和特色蔬菜的供应基地之一。

对传统农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种源农业,推进特色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发挥崇明农业生产与特色优势,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发展国内外领先的无公害有机农业,发展农业观光度假,成为我国具有先进水平的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区、技术研发区和农业观光区。

   空间布局将以林地建设与城镇和特色区相结合,布局上形成一环、两区、多带的格局,即环岛林带,崇东和崇西两大原始生态自然林区、崇中四片森林公园区,沿主要公路、铁路以及河流的多条林带。

规划总面积226平方公里。

   ——第二产业战略及空间布局:

生态化工业的发展趋势。

   贯彻“生态化”原则,定位于形成全国领先的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技术应用研发示范区,成为崇明本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重要支撑。

引进绿色清洁型工业,加快提升和改造传统工业,淘汰劣势产业和污染工艺,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目录机制。

   以上海制造业升级换代的新一轮发展为契机,清洁生产的生态型工业为主线,努力发展高附加值、充分就业的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同时,以崇明沿江城镇带建设为契机,建成沿江产业带。

   规划中,崇明岛上将建设6个工业园区,其用地规划为:

   沪崇越江大桥引桥以西、陈海公路以南的地区,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国家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技术应用研发示范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崇明市级工业园区:

规划依托崇明新城,以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重点发展生物医学、电子产品、汽车配件、钻石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新河、堡镇、庙镇、向化4个城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

其中,新河镇工业园区即现在的崇明富盛工业园区,依托新河镇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光电子产品等;堡镇城镇工业园区依托堡镇现有的市属纺织企业和堡镇电厂等,以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主要发展金属压延、服饰服装、生物医药、环保设备制造等;庙镇工业园区位于庙镇区的西南,以兴信厨房用具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发展不锈钢制品;向化镇工业园区位于向化镇西侧,以永冠商业设备公司为龙头企业。

   ——第三产业战略:

“五大主题旅游区”。

   与房地产投资最直接相关的是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东滩、北湖和明珠湖地区。

按照东西南北中,全岛总体可分为“五大主题旅游区”,即东部生态游憩旅游区、南部人文探访旅游区、西部会议疗养旅游区、北部主题游乐旅游区和中部森林景观旅游区。

   东滩、崇中森林公园和明珠湖地区将形成高森林覆盖率、低密度住宅,吸引跨国公司、国内优势公司总部、外商投资公司、研发中心等进驻。

   崇明新城、东滩、崇中森林公园三处布局商务会展用地。

   崇西明珠湖地区综合开发为西太平洋沿岸和上海国际大都市圈内最重要的岛屿型国际组织机构服务基地。

崇明主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安排在生态环境较为优美和服务配套较为便捷的东滩。

   崇明新城新中心区为全岛高品位的商业中心,形成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中心服务区——社区商业中心——商业街点4个层次。

   在崇中森林区、崇东、崇西、崇北的主题生态公园及高尔夫球场适度布局若干低密度、生态化的独立别墅。

   在东滩建设与上海世博会相呼应的各国风情博览的“实验住区”。

  

(2)等级规模结构暨人口总量控制规划表:

  

   结合崇明城镇发展规划,崇明新城的用地发展方向在规划期内主要跨过老港,朝东发展,适当向南发展至沿江地区,严禁跨越陈海公路发展。

陈家镇(东滩)在规划期内城镇建设用地主要是向东、向南发展,与东滩形成合力,控制陈家镇跨越沪崇苏高速公路和陈海公路向西、向北发展。

住宅发展的规划思路是建设规格质量更高层次的低密度住宅。

  

(3)一城五镇勾勒崇明未来城镇

   崇明岛的城镇体系规划原则为,重点发展崇明新城(另一种提法称城桥新城)和东滩陈家镇地区,积极发展市镇,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从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上来看,可以简述为一城、五镇、三个片区和七个镇级社区。

   一城指的就是崇明新城,从上海总体规划角度上讲,是上海11城之一。

从东至西排列,五镇分别为陈桥镇、向化镇、堡镇、新河镇、庙镇,三个片区则指东滩、北湖、明珠湖3个原始生态风景区。

根据崇明最新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在原有中心镇——一般镇——社区——中心村等多个层次的城镇体系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完善,提出新城(即崇明新城)——新市镇——农村居民新村构成的镇和农村居民点体系。

新城和新市镇中含有若干镇级社区,即为城镇合并形成新市镇后被合并市镇的保留镇区。

(4)未来崇明城镇职能结构为:

   崇明新城:

崇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具有工业、居住、贸易、金融等功能的中等规模城市和具有田园水城特色的海岛花园城市;

   陈家镇(东滩)、北湖、明珠湖3个新市镇: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吸引外来人才的特色片区。

其中,陈家镇(东滩)形成以生态示范、教育研究、休闲娱乐为主体的门户景观区;北湖形成以主题乐园和生态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乐园和农业区;明珠湖形成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为主体的东方日内瓦式的景湖会展区。

(选自2004《上海商报》)

6、大小围垦工程50多次崇明岛五十年扩大一倍

  本报上海6月26日电 今年6月初,当一条长达6500米的“八五”标准大堤,在崇明岛西北端长江北支滩涂上合龙时,崇明岛面积又“长”了1.5万亩。

  长江每年夹带约4.7亿吨泥沙下泄,在入海口处因受咸、淡水的相互顶托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周围,每年形成2万亩沙洲或滩地。

  50年中崇明县开展大小围垦工程50多次,累计围垦滩涂80多万亩,使全岛面积由解放时的60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1200平方公里,增长了1倍。

从80年代中期起,县乡村三级所属的40多万亩垦区,每年生产的优质稻米、生猪、禽蛋、牛奶、柑桔等农副产品均占到全县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水产品占到90%以上。

    

(童学理)《人民日报》1999年06月27日第4版

点评:

本节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大量引入材料,突出了对学生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和合作学习,自主地总结地理规律。

教学过程适当而流畅,运用多种教法,突出学生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推理、分析、总结以及表达能力的锻炼。

(安溪一中刘朝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