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30082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docx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

1、水生生物学:

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2、浮游生物:

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

(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第一篇:

水生植物

第一章:

藻类的概述

1、藻类(特征):

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叶状体植物。

2、水华:

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3、赤潮:

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4、蛋白核:

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5、囊壳:

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6、接合生殖:

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

7、同配生殖:

指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

8、异配生殖:

异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大的1个较不活动,为雌配子,小的一个较活动,为雄配子。

9、卵配生殖:

卵与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卵配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差异明显,大的不动为卵,小的游动为精子。

大多在专门的精子囊和卵子囊中形成。

10、藻类的生殖方式:

(一)营养生殖:

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二)无性繁殖:

①动孢子:

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②不动孢子:

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③似亲孢子:

在形态结构上和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④厚壁孢子。

(三)有性生殖:

①同配生殖;②异配生殖;③卵配生殖;④接合生殖。

11、藻类分类:

蓝藻、硅藻、黄藻、金藻、甲藻、隐藻、轮藻、裸藻、绿藻、红藻、褐藻。

其中轮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是大型藻类。

12、生活在海洋中的硅藻、甲藻及蓝藻的浮游种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洋牧草。

淡水浮游藻类中种类最多的是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

13、藻类细胞形态、构造及分类依据:

形态:

球形、椭圆形、圆盘形、卵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圆筒形、纤维形、棒形和弓形等。

构造:

由原生质体组成。

原生质体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主要部分,细胞外围有细胞壁。

分类依据:

细胞有无色素体,具有何种色素和贮存物质,细胞壁的形态,植物体的形态,是否具有鞭毛及鞭毛的数量。

14、藻类在养殖上的重要意义:

①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的藻类:

海带、紫菜、螺旋藻等;②大型藻类既是鱼类的饵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避难场所;③有些藻类能引起赤潮、水华,给水产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及人类的食品和饮水卫生及工业用水带来影响;④藻类死亡后沉积水底,形成有机淤泥,是很好的肥源;⑤许多藻类还是工业原料。

15、赤潮的危害:

(附:

易产生水华或赤潮的藻类:

蓝藻、甲藻、金藻和硅藻)

①赤潮使海水缺氧;②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妨碍呼吸导致生物窒息;③某些能分泌毒素,毒害生物。

第二章:

蓝藻

1、湖靛:

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2、假空泡:

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

平衡。

3、异形胞:

是丝状蓝藻产生的一种帖营养细胞特化而来并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

该细胞壁较厚,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

主要参与固氮作用。

4、厚壁孢子:

藻类在生活环境不良时,营养细胞的细胞壁直接增厚,成为厚壁孢子,等到生活条件适宜时,再行繁殖。

5、段殖体:

又称藻殖段,是由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藻丝分段。

6、蓝藻的主要特征:

①藻体大多呈兰色,蓝绿色;②无色素体,无细胞核,无鞭毛,没有有性生殖;③细胞壁由两层组成:

内层纤维质,外层果胶质。

单细胞群体的细胞壁具有胶被,丝状体群体的细胞壁具有胶鞘,而且细胞壁上含有黏质缩氨肽;④细胞内具有色素、液泡、伪空泡和蓝藻淀粉;⑤藻体有单细胞,丝状体,群体;⑥丝状体的种类有藻殖段、异形胞和厚壁孢子等构造。

7、蓝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

分布:

①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②水生种多喜生在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③喜温暖,阳光充足的季节;④在水表层和近岸处多。

意义:

①水华与富营养化;②固氮与施肥;③水质的指标生物:

泥生颤藻;④食用:

发菜、螺旋藻;⑤饵料。

分类依据:

厚壁孢子的有无、着生位置是种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8、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

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束毛藻。

9、细菌和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两者细胞结构的差异:

相同点:

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黏质缩氨肽;②都没有真核而只有原核;③没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④没有色素体,线粒体和内质网,能适应高温。

不同点:

①蓝藻没有鞭毛;②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③蓝藻内具有内囊体和藻胆素;④蓝藻光合作用放氧。

10、螺旋藻属的种类营养丰富,是人类迄今发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

第三章:

硅藻

1、壳缝:

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2、间生带:

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即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

它具有加强细胞壁的作用。

3、隔片:

具间生带的细胞壁,有的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称隔片。

隔片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4、假壳缝:

有的种类没有壳缝,仅有较窄的中轴区,称假壳缝。

5、复大孢子:

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6、硅藻的主要特征及细胞壁结构:

主要特征:

①多数为单细胞;②细胞壁富含硅质,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且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③原生质体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两部分,细胞内有色素,贮存物质主要是油滴。

细胞壁结构:

硅藻门细胞壁富含硅质,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细胞壁无色,透明。

底栖种类的细胞壁较厚,浮游种类的壁较薄。

细胞壁构造像一个盒子,套在外面的较大的为上壳,套在里面的较小的为下壳。

7、硅藻的生殖:

①营养生殖硅藻最为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

原生质略增大,继而核分裂,色素体等原生质体一分为二,细胞上下壳分开,形成两个新细胞。

②复大孢子藻类多次分裂之后个体逐渐变小,到一定程度小细胞不再分裂,形成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

其形成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

③小孢子多见于中心藻类的一种繁殖方式。

细胞核和原生质多次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孢子,每个包子上都具有鞭毛,长成后群逸出,然后相互结合为合子进而萌发成新个体。

④休眠孢子细胞分裂后原生质收缩到中央产生厚壁,在上下壳形成突起和棘刺,当环境有利时恢复原形态。

8、分类:

根据壳的形状和花纹排列方式,硅藻分两个纲:

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

9、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①海洋有机物的主要生产者之一;②是海洋动物及其幼体的直接或间接饵料;③硅藻死亡后的硅质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形成硅藻土;④化石硅藻对石油勘探、地层鉴定及对古地理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

甲藻

1、甲片式:

表示甲藻纤维质小班嵌合而成的细胞壁上下甲板的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式子。

2、甲藻的主要特征:

①大多数为单细胞,有鞭毛,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②细胞裸露或具有纤维素细胞壁;③多数种类具有纵沟或纵横沟;④细胞核一个,大而明显。

3、甲藻纲根据细胞壁组成和鞭毛着生位置,分为两个亚纲,即横列甲藻亚纲和纵裂甲藻亚纲。

横列甲藻亚纲中种类多,包括翅甲藻目、裸甲藻目和多甲藻目,分布广也最重要的是多甲藻目。

4、甲藻特征色素:

甲藻素和多甲藻素。

5、甲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

①分布十分广泛;②是海洋小型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③真蓝裸藻是鲢鳙的优质饵料,有“奶油面包”之称;④有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对渔业危害很大;⑤甲藻是间核生物,是原核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参考资料。

第五章:

绿藻

1、鞭毛藻类:

金藻、甲藻、隐藻、绿藻和裸藻中的具有鞭毛的种类合称为鞭毛藻类。

2、绿藻的主要特征:

①呈绿色,绝大数都有细胞壁,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②细胞核一个,具核仁和核膜;③细胞内有色素体,贮存物质为淀粉;④常具有两条顶生等长的鞭毛,一般具有2个伸缩泡,具有眼点1个;⑤有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3、绿藻根据藻体形态构造和生殖的差异,分为绿藻纲和接合藻纲。

4、藻体形态:

单细胞类型、群体类型、胶群体类型、丝状体类型、膜状体类型、异丝体类型和管状体类型。

5、绿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

①种类繁多,分布极广,多数分布于淡水中;②浮游藻类如小球藻属是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淡水绿藻是鱼池浮游生物的主要成分,住在作为滤食性鱼类等的饵料,鱼池生物环境等方面起着积极地作用;③有些种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④在水体净化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一定意义;⑤有些种类如刚毛藻水网藻等在管理不善的养殖池塘大量发生,可直接对鱼苗等养殖动物造成“天罗地网”般缠绕而死。

第六章:

裸藻、隐藻、金藻及黄藻

1、副淀粉:

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

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2、裸藻和隐藻是肥水和好水的标志。

3、裸藻的主要特征、生态分布及意义:

主要特征:

①藻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壁外层特化为表质;②贮存物质为副淀粉,有的种类也有脂肪。

生态分布及意义:

①主要分布于淡水水体;②大量繁殖可形成绿色膜状、血红色膜状水华或褐色云彩状水华;③是肥水好水的标志;④在污水处理中有重要作用;⑤既是生物环境又是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

4、隐藻的主要特征及生态分布:

主要特征:

①隐藻为单细胞,是重要的鞭毛藻类;②细胞常很小,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的细胞壁;③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柔软而坚固;④具有伸缩泡,贮存物质为淀粉。

生态分布:

①分布广泛,淡水、海水均有分布;②喜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

5、金藻的主要特征、生态分布及意义:

主要特征:

①金藻细胞裸露或在表质上有硅质化鳞片,无细胞壁;②色素中含有金藻素;③鞭毛基部具有1-2个伸缩泡;④运动的单细胞为纵分裂,群体为群体断裂,不能运动的产生动孢子,有的可产生静孢子。

生态分布及意义:

①多数在淡水;②多在透明度大的,水温较低的中下层;③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水体中,多在寒冷的早春和晚秋出现;④作为经济动物人工育苗期间重要的饵料来源;⑤金藻的大量繁殖可形成赤潮水华给渔业带来危害。

6、黄藻的主要特征及生态分布:

主要特征:

①胞壁主要成分为果胶化合物;②大部分分布于淡水;③贮存物质为油脂及白糖素。

生态分布:

①多数种类水生;②多淡水,少数海水或半盐水;③固着生活或漂浮水面;④喜半永久性或永久性的软水。

第七章:

水生维管束植物

1、维管束植物: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茎叶等部位都具有维管束构造,统称为维管束植物。

2、背腹异面叶:

浮游植物漂浮在水面的与空气接触的叶具有陆生植物的构造,与水接触的具有水生植物的构造,此种现象称为背腹异面叶现象。

3、异叶现象:

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态叶的现象称为异叶现象。

4、叶变态:

叶由于功能改变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的现象

5、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类群:

①挺水植物:

根生在泥土中,植株的上部或叶挺出水面,当旱季水位降低时,全株的大部分挺立空气中,多数分布在湖泊沿岸浅水中。

荸荠;

②浮叶植物:

根生在泥土中,植株的大部分沉没在水层中叶片浮于水面。

睡莲;

③沉水植物:

植株的全部没于水中,在水下开花,有的仅花序伸出水面。

水车前;

④漂浮植物:

一般植物体不扎根在泥土中,植株漂浮在水面,根悬垂于水中,有的无根,大都能随水流或风浪漂移。

浮萍。

6、影响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的因素:

光照、水温、水流、水的浮力、水化学性、水底种类。

7、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态和经济作用:

饵料、氧气的来源、净化水体、工业原料、食用、观赏和药材、产卵场所、克藻效应。

第二篇:

水生动物

第一章:

原生动物

1、表膜:

原生动物中除变形虫等只有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外,多数种类细胞质表面凝集成较结实而具弹性的膜,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膜称为表膜。

2、复眼:

由数目不等的小眼组成具辨识形状或图案的能力,主要是对运动物体有很高的辨识能力。

3、伪足:

作为肉足纲的运动器,可分为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轴状伪足,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4、伸缩泡:

有些原生动物细胞质内,有一能调节细胞质渗透压作用,同时具有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细胞器。

5、原生动物主要特征:

①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②具有动物体所具有的所有生命特征;③体内分化出具有执行各种生理机能的胞器来完成其生命活动(运动胞器:

鞭毛、纤毛、伪足;营养胞器:

胞口、胞咽、食物泡;代谢胞器:

伸缩泡);④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腐生营养、动物性营养;⑤具无性生殖(细胞分裂、出芽生殖、孢囊)和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6、分类:

原生动物根据其运动胞器的类型和细胞核的数目一般分为2个亚门:

质走亚门和纤毛虫亚门;5个纲:

鞭毛纲、肉足虫纲、纤毛纲、孢子纲和吸管虫纲。

7、摄食方式:

①用胞口进行摄食:

吞咽式和过滤式;②非胞口形式摄食;③渗透和胞饮。

8、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及其在水域环境中的作用:

生态分布:

原生动物在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动物的生存。

主要以团块型分布,不同水域类型的环境有不同的优势种群。

在水域环境中的作用:

①有些原生动物寄生生活,造成病害;②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通常是水生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③少数种类大量增殖。

造成近海赤潮发生,危害渔业;④有些种类可以作为地质年代确定的指标生物;⑤有些是污水处理的指污生物;⑥营养连接。

第二章:

轮虫

1、咀嚼器:

轮虫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器,内含咀嚼囊。

2、孤雌生殖:

雌体产生的卵可以不经受精就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非混交雌体:

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且繁殖力很强,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4、混交雌体:

雌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不混交雌体发育成2N染色体的混交雌体。

5、季节变异:

同一物种的成长个体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外形,这种现象称为季节变异。

6、生活史:

指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中有一个或几个同形的个体前后连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

7、轮虫的主要特征:

①小型的多细胞动物;②具有纤毛环的头冠,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③有含咀嚼器的咀嚼囊;④有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⑤具有孤雌生殖现象。

8、轮虫头冠:

基本构造:

在头部的轮盘称为头冠。

头冠的形状随种类不同变化很大,其基本形态为漏斗形,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其边缘生有两圈纤毛,里面的一圈较粗壮称纤毛环,外面的一圈较细弱称纤毛带。

在两圈之间为一纤毛沟,沟内生极细的纤毛。

纤毛圈常在背或腹面断开而成不完整的一环,漏斗状的口通常位于偏向腹侧的纤毛沟中。

在纤毛中常有突起,其上生有成群的纤毛,形成纤毛群,有的则愈合成刚毛状的感觉器。

类型:

旋轮虫型、须足轮虫型、猪吻轮虫型、晶囊轮虫型、巨腕轮虫型、聚花轮虫型、胶鞘轮虫型。

作用:

纤毛带和纤毛环不断摆动,形成涡流,使食物沿漩涡中心流向口部,同时虫体的本身也借此在水中按螺旋轨迹向前运动。

9、轮虫咀嚼器:

基本构造:

咀嚼器由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是皮层高度硬化而来,通常咀嚼板分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二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和左右各一的槌板,每一槌板是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

咀嚼器上连肌肉,运动灵活,不同的轮虫它的咀嚼器各部分发达程度不同,形态变化很大,形成不同的咀嚼器类型。

类型:

槌型、枝型、槌枝型、砧型、杖型、钳形、梳型、钩型

10、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咽—咀嚼器—食道—胃—肠—泄殖腔;消化腺:

唾液腺

11、繁殖方式:

孤雌生殖(非混交雌体,非需精卵),两性生殖(混交雌体,需精卵,环境不好时发生)

12、轮虫的生活史:

一般行孤雌繁殖,即雌性达性成熟后产生非需精卵(夏卵),此卵不经受精即发育为成体。

当条件恶化或剧变时,行有性生殖,出现需精雌体,产生需精卵。

若不受精,则发育为雄体;若受精,则分泌一层较厚的卵壳,形成休眠卵。

休眠卵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抵抗不良环境,待环境条件转好,发育成为雌体。

雌体寿命10天左右。

13、轮虫分类依据:

轮虫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头冠上纤毛环和咀嚼器的形式,此外卵巢成对与否,被甲的有无,被甲的形状和构造,足的有无,足和足的形状和构造等,都为分类的依据。

14、轮虫的生态分布及意义:

①大多数是世界性的种类,多数淡水,海水较少;②沿岸带多,湖心少,底栖比真正浮游的多;③是鱼类的开口饵料。

第三章:

枝角类

1、夏卵(非需精卵):

当环境适宜,行孤雌生殖时,雌体所产出的卵不需受精,称为夏卵。

2、冬卵(需精卵):

当环境不良或一定的季节,雌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卵,发育为雄体,经交配受精后,产出的卵,称为冬卵。

3、卵鞍:

保护枝角类冬卵的荚状壳。

4、腹突:

枝角类腹部背侧有1—4个突起,称为腹突。

5、后腹部:

自小节突或尾突以后到尾爪这部分结构称为后腹部。

6、壳弧:

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7、孵育囊:

在躯干部前半部的背侧,腹突和两壳瓣之间的空腔,是夏卵孵化处。

8、刚毛式:

表示枝角类第二触角内外枝的节数和刚毛的式子,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例子:

0—0—1—3/1—1—3表示外枝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上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枝3节,分别具有1、1、3根刚毛。

9、分类地位:

枝角类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

10、枝角类主要特征:

①小型的甲壳动物,体长通常为0.2—10mm,体由壳瓣包被,侧扁,侧面观多为卵形或近圆形,体节不明显;②头部具有黑色的复眼,并带有水晶体;③第一触手小,第二触手发达,呈枝状,为游泳的主要器官;④胸枝4—6对,通常呈叶状,尾叉爪状;⑤发育极少有变态。

11、枝角类的生殖方式及个体发育过程:

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两性生殖。

发育过程:

1孤雌生殖:

环境良好,雌性—夏卵—幼蚤。

幼蚤生长必须经过蜕皮,每蜕一次为一个龄期,从诞生

到性成熟的时间,根据条件的不同,有长有短。

寿命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2两性生殖:

雌体—卵—雄体;雌体—冬卵—受精—受精的冬卵—休眠—孤雌生殖的雌体。

12、轮虫和枝角类繁殖方式上的异同:

相同:

环境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孤雌生殖,多代孤雌生殖后或不良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两性生殖。

不同:

轮虫:

孤雌生殖通过不混交雌体;两性生殖需要混交雌体。

枝角类:

孤雌生殖产生夏卵;两性生殖产生冬卵。

13、枝角类的生态分布及经济意义:

①多数淡水,少数海水;②淡水静水水体数量较多,尤其是水草茂盛的浅水区,种类丰富。

沿岸种类比敞水区丰富;③重要的适口饵料。

第四章:

桡足类

1、无节幼体:

卵孵化形成,体椭圆,不分节,体前端腹面有口,有三对附肢,两对触角和一对大颚,第一对附肢为单肢型,前端有一单眼,一般有6个龄期,体长、附肢的刚毛数和尾刺的数目上有差别。

2、桡足幼体:

无节幼体经6个龄期蜕皮变态发育形成,附肢渐齐备,分节渐明显,与成体相似,但体小、体节和胸肢数目较少,有5个龄期,体长度、第一触角节数、颚足刚毛数和胸足、胸节和腹节的数目有差别。

3、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4、桡足类主要特征:

①身体圆柱形,分节明显,体节1节;②分头胸、腹、尾叉,头胸分界不明显;③头胸部比腹部宽第一触角特别发达;④雌体有卵囊;⑤发育经变态。

5、桡足类摄食:

1滤食性:

细菌微小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②捕食性:

各种小型动物的卵;③杂食性:

兼滤食和捕食。

6、生殖发育:

两性生殖:

精卵受精—水中孵化—无节幼体;变态发育:

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7、桡足类的生态分布及经济意义:

生态分布:

分布在海水、淡水、咸淡水,多数在海洋。

经济意义:

①经济动物的饵料,是海洋中渔场的标志;②某些桡足类与海流密切相关,因而可作为海流、水团的指标生物;③人类的直接捕获物:

挪威飞马哲水蚤;④有些是渔业的敌害生物;⑤有些是寄生虫的中间寄主。

8、比较桡足类自由生活的三个目的异同:

哲水蚤目

剑水蚤目

猛水蚤目

第一触角

很长,超过前体部,最长可到尾刚毛末端,雄性一侧变为执握器

长度适中,1/3头节不超过体长的一半,雄性两侧变为执握器

短,1/5头节~头节末端雄性两侧为执握器

体形

前部宽于后体部

前部宽于后体部

前体部与后体部略等宽

活动关节

末胸节和第一腹节之间

第四、五胸节之间

无,若有,在第四、五胸节之间

雌性卵囊

一个(许水蚤除外)

两个,在腹部两侧

一个

生活方式

浮游

浮游

底栖

尾叉刚毛数

5根

4根

2根

心脏

9、辨别枝角类,哲水蚤,剑水蚤性别的方法:

枝角类:

第一对触角:

雌体第一触角较小,不能活动;雄体第一触角较大,可活动,末端长有刚毛。

哲水蚤:

①腹部:

雌性通常4节,雄性5节。

雌性的生殖节大,腹面有一对生殖孔,雄性只有一个,位于左侧;②第一对触角:

雌性通常左右对称,雄性对称或一边变为执握器;③第五胸足:

雌性与前4对不同,退化或全缺,雄性变为执握器。

剑水蚤:

①腹部:

雌性腹部第一二节愈合成生殖器;②第一触角:

雄性第一触角都变为执握肢。

第五章:

毛颚动物

1、后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

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2、纤毛环:

在头部背面脑的后方或向后延伸至躯干部的前端,有一圈由纤毛细胞形成的环状结构,其位置和形状因种类而异,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类型:

甲型:

肥胖箭虫;乙型:

百陶箭虫;丙型:

强壮箭虫。

3、毛颚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透明、细长如箭、左右对称、有侧鳍、尾鳍和体腔,故称为箭虫;②它们的身体前端具有额刺,所以又叫毛颚动物;③在胚胎发育上,毛颚动物属于后口动物;④毛颚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除极少数种类外,都是营浮游生活的。

4、毛颚动物的鳍由表皮伸展形成,不具肌纤维,所以没有游泳功能,只有平衡身体作用。

第六章:

腔肠动物

1、多形态群体:

同一个群体上有形态不同的个员,它们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这种群体为多形态群体。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由内外两层和中胶层构成;②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③具有一个消偱腔,有口无肛门;④神经与肌肉已开始分化,属于低等的后生动物,有平衡眼点;⑤有世代交替现象,水螅型世代(无性世代),水母型世代(有性世代);⑥具有刺细胞。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