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9964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docx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

综合性学习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

(一)突出的综合性

       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突出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语文学习的内容与方式、语文学习的资源与渠道、语文评价的内容与形式三个方面。

      1、语文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从《语文课标》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不难发现:

在学习内容上,体现了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在学习时空上,体现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下面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各学段目标的具体解读分析:

     

(1)第一学段(1~2年级):

       △阶段目标:

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学习内容:

①观察周围事物;②观察大自然;③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学习方式:

①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课外阅读→共同讨论;②观察性学习:

观察→表述(口头或图文);③体验性学习:

活动→观察或体验→表述见闻或想法。

    

(2)第二学段(3~4年级):

      △阶段目标: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内容:

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②尝试研究学习、生活(家庭、学校、社会)问题;③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学习方式:

①观察性性学习:

观察→表述(书面或图文);②体验性学习:

活动→观察或体验→表述;③实践性学习:

实践活动→学语文用语文;④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见解→共同讨论。

    (3)第三学段(5~6年级):

      △阶段目标:

①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②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③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③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学习内容:

①尝试研究和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②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③关注和讨论周边热点问题或影视的故事与形象。

      △学习方式:

①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讨论,提出见解→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②实践性学习:

拟定主题→搜集资料→拟发言提纲或发言稿→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③体验性学习:

策划活动主题→策划活动过程→拟写活动计划→组织活动→撰写活动总结。

    (4)第四学段(7~9年级):

      △阶段目标:

①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②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③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④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习内容:

①组织文学活动;②关注和研究学习、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③关心和研究本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及热点问题。

      △学习形式:

①体验性学习:

策划办刊、演出、讨论的主题→拟定办刊、演出、讨论的计划→搜集资料→组织出版刊物、演出、讨论的活动→撰写活动总结(感受或看法、建议);②研究性学习:

拟定研究主题(分析、提出、讨论)→拟定简单研究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讨论,提出见解→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③实践性学习:

关注热点问题或有关大事→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拟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组织讨论或展示资料。

      2、语文学习的资源与渠道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语文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渠道的综合性开发与利用。

通过对“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建议”两部分地解读,我们就不难看出,语文学习资源与渠道的综合性开发与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综合性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标》指出:

“语文课堂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廓、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这样的规定,真可谓“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

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标》强调,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2)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性沟通与配合。

《语文课标》指出: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因此,要通过语文与数学、艺术、体育与卫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等相互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语文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具有突出的综合性。

《语文课标》指出: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为此,必须突出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综合化,才能有助于“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语文课标》中关于“评价建议”部分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三个方面:

    

(1)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语文课标》指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有: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从规定的这些评价内容中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充分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状况。

    

(2)评价形式的综合化。

《语文课标》强调: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

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这就要求在实施中,要注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观察与检测相结合,以观察为主”、“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以随机评价为主”的综合化评价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3)评价主体的综合化。

《语文课标》强调: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这就说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体要综合化,要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并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还要注意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鲜明的学科性

   《语文课标》指出: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这表明,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它首先而且始终是姓“语”,因为它既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手段。

具体地讲,语文综合性学习鲜明的学科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得到体现:

      1、根本目的是定位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的。

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一个扎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陈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清楚。

这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得到整合与拓展;二是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应用;三是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张扬个性思维,发展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内容恰恰是最合乎语文教学对学生影响的潜在性、内化性和长期性特点的。

    [案例1]以“花卉与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或者让学生在观察花卉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这个案例说明,语文终究是语文,语文教学有其自身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目标,如果一味地强调跨学科的综合,甚至去要求学生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那一定会使学生的语文趣味受到极大的伤害!

     2、主体内容是语文课程本身而不是其他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的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听说读写活动,其作用在于突破分细小项目练习的局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而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其作用除了锻炼综合运用的能力之外,还以课题(主题)引领的形式,突破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指标和习作指导路数,使学生进入崭新的语文学习活动空间,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他们的语文学习链上逐步形成许多与其他领域连接的“触点、”“接口”和相应的活动机制,但我们必须清楚,一切“链接或沟通”(一切跨学科的资源整合)都应当从所整合学科的共通性出发,将其引向语文素养的提高及语文知识视野的拓展上。

这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虽然是十分宽广、包罗万象的,但主体内容只能是语文课程本身,就是要始终围绕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展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其人文性体现在知识的拓展与整合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上;其工具性则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落脚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在相互贯通中提高,而不仅是了解一些非语文的知识)。

语文教育专家指出,要警惕教学内容的“泛化”倾向,这里的“泛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经验的拓展和探究的深入,学生的视野打开以后,各种意外信息介入课堂,教师未能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界限,未能形成有意义的主题,以至出现教学内容失控的现象。

综合性学习虽然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但并非意味着其课程内容是没有界限、没有层次、没有梯度、没有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并不是无主题变奏,而是多主题的协奏。

语文课堂中语文就是一个核心主题,它并不介意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知识介入,但也不甘于被喧宾夺主。

     [案例2]一位教师先后指导学生拟定“母爱”、“环保”、“爱国”、“友情”、“网络”、“科技”、“旅行”、“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的主题,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母爱”这个主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操作要领:

①提供一组表现母爱的文章:

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张顺的《母爱无言》、庄因的《母亲的手》、冰心的《往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的爱》等,其中既有教师推荐的文章,也有学生们从书籍、杂志或网络上挑选的,有散文、小说,内容丰富;②由学生设计学习方案,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涉及的学习内容主要有:

给这组文章编一个目录、从推荐文章中摘抄出1500字左右你最受感动的情节并制成几张读书卡片、用圈点读书的方法对重点字词句段进行品读、从文章中摘抄积累50个二字词和50个四字词、挑选一篇请父母读读并将他们的想法记下来、从课外书籍中向同桌推荐一篇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或音像作品、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写一个活动总结并给自己作一个评定。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发要注意体现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但注重语文本身的知识体系的整合(以语文为主体内容)是第一位的,上例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仅沟通了听说读写,而且还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学习与实践,是一个既具综合性又以语文课程为主体内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开发课程(或主题选择)的典型案例,它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学习方式是多元的但必须以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方式为主。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其方式而言,应该采用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比如前面讲到的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竞赛、参观、游戏等活动,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领域、语文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但必须以突出本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为主,而忽略语文学科的本体性(本体性是指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就阅读教学而言,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有可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却语文的应有之味,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为此,语文教育专家指出,要警惕教学活动方式“走样”的倾向。

这里的“走样”是指语文教学中以语文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议思”活动趋于边缘化,而多媒体课件播放、实物展示、静态和动态图片资讯、过量的肢体演绎活动、泛滥的讨论占了主流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应以语文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而课内的语文实践主要是指学生以语文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议思”的活动系统,实物展示、图片资讯、肢体演绎和讨论应成为语文实践的有机构成部分,不宜反客为主。

    [案例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中,《爱护》这个主题单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让学生知道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并在木牌上写句话”。

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方法是:

先组织学生到公园收集一些爱护动植物的语句(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写几句),并做成小牌子,然后再组织学生插在学校花园里的恰当位置,号召大家都来爱护动植物。

在《车的世界》这个开放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收集有关车的图片,还要把车的名字写出来,把自己看到图片后的感想写出来,使图片与文字紧密结合起来。

在《丁丁冬冬学识字》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叫“看看,菜市场里还有哪些东西的名称写出来带草字头。

”教学时,既可以指导学生把蔬菜画出来写上蔬菜名称,也可以找来有关蔬菜的图片并写上蔬菜名称。

这些案例说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尽管要求体现跨学科、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但又必须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无论是观察性学习还是实践性学习,也无论是体验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始终突出的、落实的都是语文学科的汉字的认读书写、文本的解读感悟、语言的综合运用和表达等等。

    (三)很强的实践性

      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因为它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

这从它的实践过程、实践方式和实践手段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从实践过程来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整理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践方式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需要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既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交流,既可以观察学习也可以实践学习;从实践手段来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在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之中的。

具体地讲,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在以下“六个重、三方面”:

      1、语文综合性要重探究、重应用。

培养学生对世界万事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增强问题意识,这既是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和动力;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及时用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既让他们获得锻炼的机会,也能增强学习的信心。

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设计的活动主题(内容)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和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知识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这时,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学”和“用”之间的联系、反应也会越来越增强。

     [案例4]在指导学生开展以《邀游汉字王国》(人教版小语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关汉字知识的学习材料,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应用。

比如:

猜字谜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游戏形式,教师既要提供丰富多彩的字谜让学生猜,又要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琢磨猜字谜的方法),还要启发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编字谜;学生读了《“册”、“典”、“删”的来历》,知道了汉字跟我国古代的生活、文化关系密切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些汉字的来历;不仅是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表》,还要引导他们探究发现汉字的发展有由繁到简、离实物形状越来越远的趋势;我们不仅是组织学生调查哪些地方出现了错别字,还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研究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办法等。

这样重探究、重应用,就能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得到更好体现,其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就会凸显出来。

      2、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过程、重参与。

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是现代教学法的十大变迁之一,也是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之一。

大家知道,《语文课标》把“过程”也列入了“三维目标”体系之中,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中不能只关注“目标达成度”、关注结果,还要着重关注过程、指向过程(实质是关注隐性目标、关注长远目标)。

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等各个版块的教学都要关注、追求过程目标,其中“综合性学习”板块更要突出这一点。

关注过程、追求过程目标,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因为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是否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否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所以《语文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是不是都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表现和成果,等等,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第二学段要求“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四学段进一步提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案例5]一位教师在以《狼》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想方设法让学生都参与其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其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有关狼的两篇文章和两段参考材料;第二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成语、谚语、故事以及其他语言材料中去了解人们对狼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倾向;第三步是在前两项活动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其基本线索是有关词语的学习、温习和联系、比较,是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是基于词语和阅读材料上的探究。

从上述学习内容和教学环节可以看出,其中关注的(可实现的)既有近期可检测的、显性的、刚性的目标(如有关狼的词汇的学习积累),更有长远暂不可测的、隐性、柔性的目标(如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展、对于词汇意蕴辨识能力的提高、对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冲击等)。

这个案例说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实施的过程,正所谓“过程就是学习,参与就能发展。

       3、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方法、重体验。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学习语文时,曾反复强调两点:

“第一,必须讲求方法;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标》将“方法”列入了“三维目标”之中,而且要求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逐步习得掌握的方法主要有:

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这些要求在“课程目标”中有明确要求:

如“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习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等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学习方法不应是教师传授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例),而应是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领悟、发现、习得的。

     [案例6]一位教师以《桥》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意图是:

在学习课文《桥梁远景图》的基础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事物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把握,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切入点,掌握一定的材料,运用适当的方法,就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得到一定的收获。

活动过程是:

第一,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阅读一些有关“桥”的重点文本,或引导学生温习一些由“桥”构成的词语诗句等(也可以从“桥”这个字的结构和基本意义入手进行讨论),把对于桥及其词义的发展的理解结合起来;第二,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实地参观、访问或查阅图书资料,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使学生对中外的名桥有一定了解,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第三,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他们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由有形的“桥”到无形的“桥”,开展合作学习、探究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爱科学的意识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很明显,这是一个跨领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在于以“桥”为主题组织材料和线索,搭建一个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综合性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在参与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奥妙和乐趣、习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语文课标》所体现的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除上述的突出的综合性、鲜明的学科性、很强的实践性以外,还体现在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等方面,老师们可进一步解读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