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9287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docx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活动策划书绿地图

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

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认识她,了解她;爱上她,保护她

——漳江口红树林绿地图的制作及推广

二、活动背景:

1.绿地图,湿地及湿地绿地图:

"绿地图GreenMapSystem"是首创于美国纽约的志愿者活动。

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尊重地区文化的志愿者,用他们敏锐独到的眼光观察自己熟悉的社区,采用全球统一标识,将"绿色"信息标注在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地图上。

标注出包括自然生境,动植物分布,基础建设,文化景观,生态资源,环境资讯,交通步道甚至污染情况等十几类超过一百种地区信息,共同组成一幅反映社区人文生态景观的本土综合图谱。

绿地图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个向导,帮助人们加入到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和文化生活中。

以制作地图为手段,绿地图系统促进全世界各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代替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鸟的乐园”、“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绿地图项目,是以制作湿地绿地图为切入点,把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生境,动植物分布,文化景观,甚至环境破坏情况等信息标注在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地图上,并通过对湿地绿地图的讲解宣传,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多重效益和保护湿地的意义,提高公众对湿地及湿地保护的认识,并号召采取行动自觉保护湿地。

我们湿地绿地图项目的口号是“绘制一份绿地图,保护一片湿地”。

在我们看来,这种极富参与、实践和认知的活动可以推动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旅游、社区发展、保护区规划和志愿者行动等诸多领域,从各个角度促进湿地保育工作的开展。

2.福建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2 360hm²。

保护区于1992年元月成立,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动物区系属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

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东南沿海优质、水产种质资源。

2006年底,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申请到GreenMapSystem的绿地图图标的使用权,并开始在中国福建等东南沿海五省推广绿地图项目,其中主要的目标是红树林湿地及社区的绿地图推广工作。

2007年5月,在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的帮助下,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制作并出版了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绿地图。

在过去的三年间,我们利用此份红树林绿地图,在云霄县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多次开展志愿者活动并积累了大量资料,对当地红树林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三年的时间,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红树林绿地图已经不能真实的反映保护区红树林的现状。

因此,本届湿地营我们再次走进保护区,意在通过红树林绿地图的绘制,宣传红树林保护的同时,努力发现近年来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变迁,为今后在云霄开展进一步的红树林保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1.了解漳江口红树林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全面的掌握当地红树林的现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红树林保育工作奠定基础。

2.倡导关注红树林湿地保护:

通过红树林绿地图的绘制以及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民众对红树林湿地了解程度,唤醒当地民众的红树林湿地保护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红树林,关注湿地,并加入到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行列中来。

3.完善红树林湿地保育系统:

与保护区附近中小学校沟通,帮助当地中小学校建立起有关湿地和绿地图的兴趣小组;

以本届湿地营为契机,与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探讨红树林湿地保育的经验,完善红树林湿地保育系统。

4.对营员的意义:

加深对漳江口红树林的认识,便于以后开展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加深我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使我们可以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增强我们与政府,媒体等的沟通合作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

1.营期活动时间:

2010年7月27日-2010年8月10日

2.营期活动地点:

福建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霄县云凌镇

3.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备注

前期准备及培训

7月28日

漳州龙海市浮宫镇/厦门大学漳校校区

红树林知识培训及宣传培训

邀请海洋与环境学院老师及07级会员进行培训

7月29日

厦门大学校本部

绿地图知识培训及新闻稿和入户调查培训

邀请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及新闻传播学院老师进行培训

7月30日-7月31日

厦门大学校本部

绿地图的试绘制及绿地图绘制分享会

全体营员参与

营期

8月1日

厦门大学校本部/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出营仪式及出发

下午:

营员安顿及保护区初步踩点

晚上:

交流、入户及踏查分组

 

8月2日

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保护区踏查、入户调查

下午:

保护区踏查、入户调查

晚上:

踏查入户交流

 

8月3日

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保护区踏查、入户调查

下午:

保护区踏查、入户调查

晚上:

踏查入户交流、环教分组

 

8月4日

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保护区绿地图的初步绘制、红树林知识环教

下午:

保护区自然体验

晚上:

环教总结、绿地图绘制总结

 

8月5日

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保护区绿地图的初步绘制、湿地知识环教

下午:

保护区自然体验

晚上:

环教总结、绿地图绘制总结

 

8月6日

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再次踩点、绿地图环教

下午:

保护区自然体验

晚上:

营员交流、环教总结

 

8月7日

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绿地图绘制、环教

下午:

湿地保护宣传准备

晚上:

营员交流、宣传准备、环教总结

 

8月8日

漳州市云霄县东厦镇

上午:

保护区周边宣传

下午:

前往云凌镇、休整

晚上:

宣传总结、大型宣传准备

 

8月9日

漳州市云霄县云凌镇

上午:

湿地、红树林环教

下午:

绿地图环教

晚上:

环教总结,大型宣传准备

 

8月10日

漳州市云霄县云凌镇

上午:

绿地图环教

下午:

大型湿地保护及湿地绿地图宣传

晚上:

宣传总结、休整

 

8月11日

漳州市云霄县云凌镇

上午:

大型湿地保护及湿地绿地图宣传

下午:

宣传总结

晚上:

营员交流、露营

 

8月12日

漳州市云霄县云凌镇/厦门大学校本部

返校,毕营

外地营员可以自由选择毕营后逗留厦门游玩时间

后续活动

8月13日-9月30日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后续活动)

湿地绿地图的后期处理及印刷

后期营员分工处理

10月1日-10月7日

漳州市云霄县云凌镇(后续活动)

湿地绿地图的发放及宣传

部分营员参与并招募一定数量绿野协会志愿者

10月8日-10月30日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后续活动)

湿地绿地图的发放及绿地图宣传/湿地绿地图宣讲会

招募绿野协会会员参与组织宣传

注:

营期八月十号左右接待台湾同胞参观保护区,时间未最终确定

五、可预见问题以及预防措施:

风险

结果

出现机会

影响

关键行为

应对计划

天气情况不理想

活动无法正常展开

★★★

影响入户、户外环教和宣传

留意天气状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户外活动改为室内或准备好雨具坚持出行 

暑期放假,环教学生难以召集

环教对象不够

★★

环教影响力小

提前与当地的学校联系,或在入户时进行召集式环教

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入户环教

路途较遥远,交通不便

花在路途上的时间过多

★★

活动内容不能按时举行,耽误营期进程

踩点时留意相关信息

提前联系好包车

营员对绿地图知识不熟悉

宣传、环教内容肤浅

宣传、环教质量没有保障

前期培训

及时补充知识,多学习

活动紧凑,营员水土不服,跟不上进度

营员生病,体力跟不上

★★

无法完成预期的活动

事先加强体训强度;准备相关医护知识和医药用品;事先了解各地的医院地点

及时做相关医护处理,并送医院就医;让其他营员代替完成活动

入户时语言不通

入户、宣传时无法沟通

★★

从入户中获取的信息过少,影响绿地图后期制作

确保每组入户营员中有一个懂闽南语的本地营员

改去懂普通话的村民家调查,调查时偏重年纪较轻的村民

保护区拒绝合作

无法进入保护区

在保护区的一系列活动无法进行

前期联系好保护区,最好有人员带领

耐心沟通,阐明我们的目的

联系不到合适的媒体

无法有效地向外界宣传报道

★★

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小

事先联系各界媒体,阐述我们的计划,尽量在前期得到他们的支持

团队自身做好文字、影像方面的记录,在营期结束后联系有意向报道的媒体

六、活动经费预算:

科目

单位价格(元)

费用(元)

备注

交通费

(分段,甲地-乙地)

9/人次

4194

漳州校区→龙海浮宫

15//人次

漳州校区→厦门大学本部

50/人次

厦门大学→云霄县云陵镇

4/人次

云霄县云陵镇→东厦镇

13/人次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漳州市区

40/人次

漳州市区→云霄县云陵镇

餐饮费

5/天

900

营员人数18人,营期共10天

住宿费

5/人

90

自带装备装备折旧费用

宣传资料、活动用品

准备经费

 

90

1880

营旗

540

营服费用30元*18人

100

通讯费

40

宣传海报费用

50

环教礼品

60

资料费用

1000

绿地图印刷费用

生活用品费用

200

560

医药费及意外支出

360

保险费20元*18人

其他

120

120

前期踩点费用

总计

7744

 

 

第一届厦门大学生湿地营筹委会

2010年5月

厦门大学绿野协会湿地营筹委会

E-mail:

greenwilds@

网站:

www.greenwild.org/bbs/

 

10年绿野协会湿地营队长总结

 

文/王子健

 

活动区域背景介绍:

福建云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属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2360hm2。

保护区于1992年元月成立,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北回归线北侧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自然群落,其中天然分布的白骨壤纯林面积20公顷。

红树林能促进淤泥淤积,保护滩涂、海岸,净化海水,被誉为“地球之肾”、“海底森林”。

同时,红树林也是侯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林下养息着弹涂鱼、龙虾、螃蟹、泥蚶、泥螺、鳗鱼等多种海洋生物,树上栖息着绿头鸭、灰雁、豆雁、黑嘴鸥、苍鹭等多种鸟类,区内拥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物种;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成立后,设立船场渡口,竹塔渡口,机动船等交通游览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区内盛产竹塔泥蚶、螃蟹等。

红树林分布长约8-10公里,纵宽2-3公里,涨潮时,根茎藏于水中,枝叶露出水面,一望无际,蔚为壮观,构成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

 

项目主题:

《了解它,认识它,爱上它,保护它》

——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绿地图的绘制

 

项目时间:

2010年8月1日--2010年8月12日

 

项目地点:

福建省漳州云霄县竹塔村/福建省漳州云霄县云陵镇

 

执行成员:

共19人

队长:

没外号(王子健)

跟队:

龙血树(白旎)、麻雀(谢文勇)、树叶(蓝树娣)

副队:

小茄子(杨亚威)、咖啡豆(姚珂)

指导老师:

双双(冒晓立)

学习委员:

小茄子(杨亚威)、虫虫(陈志聪)、小石头(吴倩)

安全委员:

咖啡豆(姚珂)、萝卜(周寅立)、小熊(熊云书)

垃圾委员:

小石头(吴倩)、小栒(刘萱)

文娱委员:

冰萝卜(闫龙强)、团团(李丹)、萝卜(周寅立)

伙食委员:

春麦(李嘉珊)、小破(陈慧玲)、蜜蜂(廖思凡)

医务委员:

麦子(叶菁)、猪腾腾(刘晓业)

装备委员:

猪腾腾(刘晓业)、小栒(刘萱)

摄影委员:

冰萝卜(闫龙强)、咖啡豆(姚珂)、麦子(叶菁)

财务委员:

麦子(李嘉珊)、小破(陈慧玲)

 

项目目标:

(1)通过实地的走访及踩点,深入、细致挖掘“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一线的人文、自然资源,制作绿地图。

(2)帮助保护区周边村落及周边城镇的居民了解湿地,提高保护湿地的意识;

(3)锻炼营员的实践能力,为下期项目积累经验和资料。

使营员了解、认识红树林,积累开展有关保护红树林活动的经验。

 

行程线路:

厦门大学校本部→云霄县城→竹塔村(项目执行地1)→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项目执行地2)→云霄县城(项目执行地3)→厦门大学校本部。

 

项目执行记录:

7月25日—7月31日:

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及校本部做出营前准备及培训。

8月1日:

厦门大学绿野协会湿地营出营仪式及宣誓在厦门大学白城沙滩举行。

8月1日:

上午从厦门大学出发,中午1点多抵达云霄县竹塔村竹塔中学,与接待者老吴取得联系,解决了食宿问题。

下午营员在竹塔村及保护区熟悉路线,准备2日的踏查。

8月2日:

上午走访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观鸟屋并在村里进行初步踏查。

中午4名营员走访了村委会,了解竹塔村情况并商量公宣细节。

下午继续进行踏查。

晚上营员分组入户收集绿地图素材并宣传保护红树林。

8月3日:

上午继续进行踏查并与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下午我们对行程进行了改动并重新确定了责任人。

傍晚我们乘坐游船游览了红树林及漳江入海口。

8月4日:

上午我们做完环教准备后在竹塔中学又进行了一次展板培训,吸引来了很多学生。

下午我们对竹塔中学一班初三的同学做了环教。

晚上的入户由于雷声阵阵而取消,改为在操场上游戏

8月5日:

一整天我们都分组行动,有去踏查的、有准备小导游的、有观鸟踩点的。

晚上则是再次入户,部分人则调试放电影的机器。

8月6日:

继续分组行动,宣传组重点踏查了公宣地点。

晚上部分人继续调试机器。

8月7日:

上午宣传组继续进行公宣准备,县领导过来检查小导游的成果。

中午,双双、华工的momo和笨熊来到营地。

下午全队分两班轮流去进行公宣。

晚上继续公宣、放电影和晚会。

公宣效果很好。

8月8日:

上午大家进行休整和竹塔村最后一次环教。

下午集体到红树林区下滩涂,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还抓了很多荤回来开。

晚上则是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离开。

8月9日:

上午部分人先返回县城,进驻云霄一中整理宿舍。

下午小导游队在保护区完满地完成了任务,另外在人民广场我们进行了公宣。

公宣持续到了晚上9点才结束。

8月10日:

早上部分人到云霄广电局联系媒体报道,中午接到了北京过来的Fergus。

下午继续进行我们的大型公宣,公宣现场火爆,保护区管理局和电视台的人都来了,对营员进行了采访。

公宣仍然持续到晚上9点。

8月11日:

早上部分营员带Fergus到保护区去参观红树林,其他人进行了营期中的最后一次环教。

中午收拾东西、分配任务。

下午在云霄一中做了齐眉棍,没有成功。

傍晚,大家赶去宝洞村的小木屋露营。

晚上大家尽情地开荤、天使与国王、夜聊、杀人等。

8月12日:

早起,收拾东西、打扫小木屋。

回厦门。

 

——心路历程——

为什么是湿地营

在竹塔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提起过,今年湿地营缘起于去年我到广州参加fresh的一次活动中交流的结果。

而随着想法及外界条件的成熟,从广州回来到湿地营开营,整个湿地营的定位及模式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发生变化。

想来惭愧,最初湿地营的定位只是单纯地一次暑期“出游”(一周的时间,仿五一营模式),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厦门营本地报名人数少的问题,若是再进一步,那就是培养营员间感情,为绿野留住更多的老人。

随着开始当上老人,开始忙碌于各种琐碎的事情,把湿地营的事情放在了一边。

慢慢的,在济溪上看了一些文章,也跟一些外协会的人讨论了关于项目的一些东西,于是迸发了一个想法:

为什么不在湿地营做些项目呢?

即达到了之前想要的目的,又能锻炼小孩做项目的能力、为环境做一些事、改变五一营回来后存在的一些沮丧情绪(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们什么都无法改变、我们没办法为环境做一些事情)。

既然是做项目,就开始考虑申请湿地使者,毕竟还有资助(后来发现它还能催促项目成果的产出)。

随着老人开始筹备厦门营跟观鸟营,湿地营也开始逐步面对一些问题。

从称呼的改变到召集小孩筹备,几个筹委一路走了下来。

湿地营也从单纯协会内的项目营转变成一个绿色营模式的暑期营,虽然整个营期下来还有很多想做没做的,但至少,它已经可以以一个成熟的暑期营来向协会内外招募营员了。

 

特别感谢(时间顺序):

蹭蹭、野人、肥波、沉积岩、小宇、小龙、阳阳、小流、木棉、洋葱头、笨熊、船长、风荷、章鱼

 

一些想法

首先是执委会,执委会的定位和实际执行情况。

厦门营也同样有执委会,但在09年厦门营中,整个营期执委会只做过一次表决,给营员的感觉就是一个空壳子。

从今年湿地营的情况来看,虽然加重了执委会在营员中的人数比例并赋予了执委会最高的权利,但实际执行效果仍然不佳。

在我的构想中,执委会是既可以达到绿色营中民主的目的又能有效率地进行决策的最高权利机构,甚至提出执委会可以反对或是驳回队长的一切决策就是出于去年营期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考虑。

不得不提到执委会的矛盾,为了体现民主而增加执委会名额导致执委会的召开具有一定的成本,为了有效率地决策进行人数上的限制又导致了营员积极性的降低及对执委会的不信任。

执委会到底是什么东西?

鸡肋?

20个人的团队需要执委会么?

一切有待思考。

再一个是纪律委员会。

一般的地方营都会设置一到两个的纪律委员,之所以纪律委员改设为纪律委员会并提高至一定的高度,就是因为对纪律地重视。

从今年整个营期来看,对比其他地方营,纪律上是还不错的,虽然还达不到想要的“军人一样的纪律”,但很好的在营员之间的感情跟团队的纪律地矛盾中找到契合点。

看重纪律,是出于09年西安营和厦门营的原因,而将纪律提高至纪律委员会则是在绿野中整顿纪律的一种尝试。

关于清盘委员会。

虽然说清盘委员会有点上不了台面的感觉,但还是仔细想过清盘委员会的事情。

清盘委员会的想法缘起于对07年全国营的了解,参考了10年九里梁的清盘条例。

撇开清盘的目的及意义不谈,就说本次营期。

清盘委员是常任(你以为我们个个都像小宇哥那么能吃呀…)、没有很好的保护清盘委员(麻雀不是铁打的)、没有清盘的自觉性(这个需要特别提出)。

建议制定清盘纪律及清盘委员的轮任制和常任主席制,并设立《清盘委员保护条例》。

还有筹委会。

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采用筹委会,因为不太符合绿野人的习惯,也没敢拿出来跟其他绿野人讨论。

筹委会来源于上一年的营员,自愿原则。

筹委会负责下一年湿地营的筹备及传承。

这个思想来源于全国营及西安营,和绿野改革前后的暑期营筹备方式有很大的差异。

它的优点很明显:

提前确定了筹委使得筹备时间增加了大半年、保证了项目的持续性及文化的传承。

很多文章都会提到现在环保社团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项目的持续性、文化的传承、缺乏项目的思路等等,而各种问题都可以在筹委会找到一个切入点得到解决。

最后一个是报告会(宣讲会),参考了fresh和秦岭组的一些做法。

我在WWF的竞标表格中写道“湿地使者暑期活动宣讲会(10月)”,从湿地使者这个项目的需求上看,不管在校内或是校外都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宣传的。

我认为,一个暑期营的报告会的受众不仅仅应该是协会内的人,更应该是面向校内,而时间最好是放在协会纳心后的1个月内,甚至可以考虑利用报告会向校内吸纳几名志愿者营员。

想想这两年外地营包括全国营的报告会,想想以前须须、老大从全国营回来后做的报告会,想想唐老师向营员要求的报告会。

或许,在传承中我们丢了一些东西。

 

 

队长?

有的队长里里外外的事务都要管,整个营期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有的队长“专权独断”,队内任何决策都要依自己的想法;有的队长“不理政事”,拖拖拉拉地把事务都交给跟队老人处理。

到底怎样一个队长才能算是合格的队长?

说说我对队长的理解。

在一些活动和事务上,队长更多的只是一个监工的角色。

在参加活动上,队长由于身份的尴尬,很难拿捏“入戏”的程度,过深则容易“专权独断”,过浅则容易“不理政事”。

队长更多的精力则是应该放在团队建设及后勤上。

在团队建设中队长舍我其谁,而团队建设包括团队融合及团队纪律,少了其中任何一项,一个项目都很难做下来,一个营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至于我所谓的后勤,可以简称“衣食住行”。

曾经因为“衣食住行”的问题在营期中受了很多不应该受的苦,而“衣食住行”却是一个团队完成项目的基本保障,试问在衣不暖、食不饱、一路露宿、行靠双脚的情况下还有多少营员有精力、有冲劲来做事。

兵法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衣食住行”情况的了解亦是踩点时的重中之重。

至于副队,我认为不仅仅是队内事务的解决,更多的是一个“急先锋”的角色。

队长由于精力及能力的原因,无法事事亲为,而在团队中更需要的是“领头羊”的角色。

在今年营期中,我几乎把所有的活动及事务都交给了两个副队处理。

这样的作法应该说既减轻了队长的工作量又达到锻炼副队的效果,而在各项活动中由于有副队的带头,整个团队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当然,这样做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队长容易失去对活动具体情况的了解,无法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王子健:

被误读的绿地图

今年大学生绿色营结束后,参加此次绿色营的一个厦门大学绿野协会会员跟我谈了很多是她对绿地图的困惑,她说之前单纯地认为,绿地图的主要内容只能是植物或动物,绘制的过程甚至只是植物的认知。

她还说,绿野内很多人跟她一样。

这是我的不对了,当时面向全协会进行培训时,难道我没有说清楚?

不排除有人私下培训绿地图,导致培训对象对绿地图的产生误解。

这也我一再强调,关于绿地图,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就可以培训的原因。

我不想引用官方的绿地图定义,引用估计也没人看。

我觉得绘制绿地图,首先要强调过程。

绿地图推广的核心,是希望通过绘制自己周边地区的绿地图,或引导别人去绘制绿地图,进而去关心自己周边的环境,关注绘制地点环境的变迁,去保护自己周边地区的环境,或是改变自己周边的环境。

推广的重点首先是绘制的过程,在绘制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引导或是被动地达到上述目的。

其次是强调发放效果。

帮助地图的使用者发现生活周边有关自然、人文、环保、生态等地点或景点,发现周边被忽略或不不起眼的绿色资源,让地图的使用者重新看待地图所绘制的环境。

更深一层,是让使用者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

绿野人口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倾听荒野之声,传递绿色梦想”。

我们将绿地图绘制过程与绿野理念结合,于是有了绿野的绿地图培训模式。

一般绿野进行绘制绿地图培训的时候,各绘制组的指导老人都会偏向于引导组员在绘制时享受一种快乐、亲近自然的感觉,以至于绘制出了很多自high型的绿地图、一大批观鸟、植物绿地图。

效果是不错,但导致了一个不良后果,很多小孩经过培训后,一直以为绿地图就是植物和鸟类图册,忽略了人文及生态等方面的东西。

这样的培训会一般带上校内志愿者,所以往往动辄是上百号人在各处绘制绿地图,引导非协会志愿者“倾听荒野之声”方面应该说做得不错,但对于协会会员方面,貌似又做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