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8988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docx

教师职业道德整理打印A4的4分之一

第一编教学策略概观

1.《学会生存》书中“策略”的概念包括三个观点?

(P1)

①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②估计到在事物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的偶然事件;③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并加以控制的意志。

2.策略的目的(P1)

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并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决定需要采取的行动。

3.教学策略的特点(P1)

综合性、操作性和灵活性。

第一章教学策略的涵义解析

1.教学:

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2.教学方法:

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3.教学设计(P6)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4.教学策略?

(P4)

指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

5.教学模式:

指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是导向结果的一步步程序。

6.教学的要义(P3)

①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②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③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7.教学活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志②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③采用易为学生觉知的方式。

8.现代教育视野中的教育是什么?

(P3)

“教育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

”(加涅·布里格斯等)

9.教学策略具有哪些特征?

(P4)

①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个指向实践操作的项目;②是遵循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思想为依据,选择、安排和统合教学的形式与方法;③既是一种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相对有序和有机的构造,又是一个有目的的审视、调节和不断控制的执行活动;④如果说“模式”侧重于程序与架构,“策略”则更接近于方法与形式。

10.教学模式的特点:

简约性、概括性、理论性、相对稳定性

11.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P7)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具体、更详细、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反映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2.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P7)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具体、更详细、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也反映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

1、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把(转变课程功能)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鼓励学生形成(解决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国家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作用?

(P10)

具有指导、操作、调控与测度的作用。

5.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不同的取向?

(P12)

“普遍性目标”取向,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行为目标”取向,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生成性目标”取向,具有参与性、感悟性、体验性。

“表现性目标”取向,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多元性。

6.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特点?

(P12~P16)

整体性、累积性、双部性、灵活性、共振性、开放性

7.怎样理解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课程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

②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一个逐级具体化的体系;

③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④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不同的取向。

8.怎样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

要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

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要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

要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

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第三章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1.教育系统的改革面临的障碍有哪些?

(P22)

①物质的障碍②行政管理的障碍③哲学的障碍④心理的障碍

2.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

课程理念是人们的一种教育观念,是对课程的理性化人认识。

课程理念是课程变革的深层动因。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

掌握教学策略要强化课程意识

3.什么是课程意识:

就是人们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3.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在关注重点上有何不同?

(P26)

①在看待教学目标方面。

②在看待某项教学活动的意义方面。

③有看待学生的学习结果方面。

4.新课程倡导怎样的课程理念?

(P27~P28)

①“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②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文化观;③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④创生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⑤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5.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哪些发展?

(P27)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6.学校教学需要树立哪些教学观念?

(P28~P30)

①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②课程是经验;③教材是范例;④教室是实验室;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⑥教师即研究者;⑦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⑧家长是教育伙伴。

7.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怎样贯彻和渗透于教学策略中?

(P32~P46)

⑴明确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P32)

⑵研究课程实施的实际问题(P32~P37)

密切关注学校发生的实际变化。

学校教学中推进新课程所面临的困难有:

①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参数”太大;②原有教学的“超稳定结构”太强;③课程实施的“不确定因素”太多;④教师学生的“新经验积累”太少;⑤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过程”太慢。

在推进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时,可采用以下的策略思想:

①教学的变革是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②教学的变革是原有经验的提升与改组;③教学的变革是新因素的渗入与积累;④教学的变革在渐进中酝酿了飞跃;⑤教学的变革要针对不同情况。

认真研究教师的教学决策。

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施水平

⑶指导教学策略的几条思路(P37~P46)

①发挥教学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②建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③加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④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⑤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运行体系

第二编课程内容的策略性加工

1.新课程视野中的课程的内容是怎样的?

(P48)

在新课程的视野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预先存在的、独立于实施者之外的、完全客体化的知识;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生成的经验。

以教学为主要途径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内容只是为这种经验的生成所提供的材料、范例和媒介。

2.在课程内容的策略性加工中教学策略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P49)

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转换和加工处理。

第四章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

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是他们课程学习的基本心理历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

2.课程内容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哪些?

(P51)

①材料信息②结构信息③方法信息

3.课程内容的认知性加工的一般策略?

(P51~P62)

⑴预热化策略。

做法有①从已知到未知,由旧知经引新知;②指导学生自学;③定向积累经验,收集相关信息;④进行尝试探索,倡导主动涉与。

⑵生活化策略⑶问题化策略⑷操作化策略(5)结构化策略

第五章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

1.教育情景:

是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特定要素构成的一定(教育意义)的氛围与环境。

2.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的情境类别分为哪三类?

(P64)

①实在情境②图像情境③符号情境

3.情境的特征(P64)

①直观性②典型性③稳定性

4.怎样进行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

(P64~P73)

①富集课程资源,②获取替代经验③促使感同身受④提供学习诱因⑤运用模拟情境。

第六章课程内容的情感性处理

1.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达成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倚重课程内容的(情感处理)。

2.情感现象来自三个源点:

(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3.教材内容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因素?

(P76~P77)

①显性情感因素;②隐性情感因素;③悟性情感因素;④中性情感因素。

4.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一般采用哪些策略?

(P78~P88)

①展示情感策略;②发掘情感策略;③诱导情感策略;④赋予情感策略;⑤调节情感策略。

第七章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

1.活动教学?

(P89)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标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包括?

(P90)

①实践活动;②符号活动;③综合活动。

3.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有哪些方式?

(P91~P100)

①开放课堂②在参与中学习③综合学习④探索研究⑤课程整合

4、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活动教学的要求。

5、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看,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6、课程内容的活动性展开,既是(教材呈现)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第三编教学策略述要

1.顾泠沅将教学策略分为哪几类?

①内容型;②形式型;③方法型;④综合型。

2.本书作者将教学策略分为哪几类?

(P102)

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②组织与呈现教材的策略;③师生互动的策略;④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策略;⑤课堂管理与调控的策略;⑥利用学习结果的策略。

第八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动机:

在自我调节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如目标、奖励)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

2.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因素:

动力因素、智慧因素、策略因素

3.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系统:

(1)、学习的心理动力结构的深层核心是(学习的需要)。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从事活动)的内驱力。

(2)、一个完整的动机概念包括:

(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

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能动状态),包括注意力的集中、认知的活跃、情绪的振奋、意志的努力、行为的投入等。

5.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有哪些?

①目标策略;②成就策略;③情境策略;④变化策略;⑤调节策略。

5.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念对学习心理动因的认识特点?

(P104)

①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个“系统”,要协调各种动因,寻求促进学习的综合、整体效应。

②学习中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是统一不可分的,要注意通过强化认识活动本身去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

③学习动因与学习行为及其效果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双向的联系,要注意学习效果、学习评价的反馈作用。

④学习的动机是内外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重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情境的设计。

⑤学习动因与学习者的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广泛深刻的联系,要注意对多种多样的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加以调节和利用。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操作?

⑴明确课程学习的实际意义。

⑵设置逼迫目标的适当阶梯。

⑶安排实现目标的具体事件。

⑷诱导适当的学习结果预期。

3.运用“成就策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P116~P123)

⑴创造成功机会。

⑵学会赏识学生。

⑶利用优势转移。

⑷提供替代经验。

4.情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P124~P125)

①促进迁移;②真实学习;③主体性的建构。

5.情境教学中应有的关键点是什么?

(P125)

①学习者寻找、筛选信息要素;②学习者自己提取已有的知识;③学习者自己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6.怎样利用“情境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P125~P132)

⑴运用新颖信息,造成耳目一新的惊异感。

⑵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⑶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

⑷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积极性。

7.变化策略?

(P133)

教师的变化策略,是教师的创新精神、教育智慧、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体现,它一般是通过教师安排教学活动模式、变换信息传递媒介、更新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等来实现的。

8.教学中可在哪些方面运用变化策略?

(P133~P141)

⑴科学安排刺激模式⑵注意活动方式变化⑶变换课堂教学节奏⑷增强教学审美情趣

9.教学中怎样运用调节策略?

(P142~P150)

⑴倡导积极关注。

⑵调控课堂气氛。

(⑶讲究强化艺术。

⑷控制焦虑水平。

第九章教材呈现策略

1.教材呈现的策略有哪些?

(P158~P176)

①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策略;②“先行组织者”策略;③素材处理策略;④问题研究策略;⑤活动展示策略。

2.课程与教材、教材与教科书有着怎样的关系?

(P153)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成分(课程还包括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教科书是教材的主要成分(教材包括了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还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教材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①旨在构成课程而选择出来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性素材;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的材料。

3.新课程的教材观是怎样的?

(P154)

教材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素材”,是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新经验的“谈资”,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4.教材有哪些功能?

(P154)

①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功能;②强化科学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③发挥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④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功能。

5.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着重哪些方面?

(P156)

①对教材的灵活运用②对教辅、教具、课件等的自主开发;③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④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P157)

①要有统领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不能违背学科教学特点;③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④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结果应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不能“为改变而改变”、“为更换而更换”;⑤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认识未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主观随意行为;⑥宜量力而行,逐步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不追求一蹴而就。

7.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哪几种“先行组织者”。

(P162~P165)

①陈述性组织者;②比较性组织者;③具体模型组织者。

8.用素材处理策略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从形式上看一般有哪些类型?

(P166~P168)

①积木式材料;②案例式材料。

9.用问题研究的教材呈现策略呈现教材有哪几种情况?

(P170~P176)

①基于“用教材教”的问题研究;②基于“真实”任务的问题研究;③基于“定义不完善”的问题研究。

10.采用活动展示的策略呈现教材,值得重视的有哪些办法?

(P176~P180)

①互动式展示;②探求式展示;③模拟式展示。

3、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策略:

这种教材呈现方式的特点是在提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和发展出新的教学内容。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提示、复习、导引汇聚,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既巩固和整理了原有知识,又使原有知识得到改造和发展。

4、“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特点:

教学时并不立即原封不动地呈示教材,而是呈示具有“组织”教材作用的相关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三种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具体模型组织者。

5、素材处理策略:

这一策略的特点是:

它呈现的内容是一些“素材”而不是结论,学生须加工处理这些素材才能获得结论。

其类型有积木式材料和案例式材料两种。

6、问题研究策略:

这一策略的特点在于呈现一个“问题”,或者附带呈现解决问题的线索。

问题研究的教材呈现策略大体有三种情况: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基于“真实”任务的问题研究;基于“定义不完善”的问题研究。

7、活动展示策略:

这一策略的特点是,教材以一种活动的形式展开。

采用活动展示的策略呈现教材的办法有:

互动式、探求式、、模拟式展示。

※第十章教师启发诱导的策略

1.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中,(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是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

2.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怎样来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呢?

(P182~P186)

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教学交往具有以下特点:

①具有目的性②具有互为主体性③具有“规定”性④具有计划性

⑵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实现师生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

①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②教师应更多地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者;③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

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

⑶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⑷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⑸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

理解的基本涵义是:

意义沟通、相互解释、设身处地、共同体验、宽容悦纳。

3.教师启发诱导的策略有哪些?

①教师言语讲授的策略;②教师置疑问难的策略;③教师的演示策略。

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哪些角色?

(P187~P188)

①促进者的角色;②组织者的角色;③指导者的角色;④合作者的角色;⑤反思者的角色。

5.教师在调适自己的角色时,要注意习得哪些东西?

(P188)

①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②激励、启发、引导的方式;③自律、超越、创新的精神。

6.你是怎样认识讲授的?

(P188~P192)

⑴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基本、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⑵言语讲授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

⑶言语讲授能促进对学生自主建构。

6.运用言语讲授策略应注意什么?

(P192~P199)

⑴组织学生表象;⑵联系学生的经验;⑶推动学生的参与;⑷多种方法的配合;⑸精要生动地表述

7.言语讲授的操作要义有哪些?

(P199~P207)

⑴了解学生实际;⑵调适自我心态;⑶研究讲授的内容;⑷设计学生的活动;增强语言的魅力。

8.教师置疑问难策略的表现情形有哪些?

(P207)

①一是教师设置让学生产生疑难的情境,促使学生质疑发问;②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深究的问题;③三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陈述自己的困惑或不同看法,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

9.质疑问难在教学中在哪些意义?

(P207~P210)

⑴疑难情境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⑵揭示矛盾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教师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始动性;②教师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③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具有强化性;教师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调控与调整性);⑶教师善问学生才能会问(教师的提问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问要注重真实性;②提问要富于启发性;③提问要激发主体性;④提问要追求开放性;⑤提问要具有差别性)。

10.运用置疑问难策略有哪些基本要求?

(P210~P216)

⑴创设冲突情境;⑵启动定向思考;⑶鼓励思维发散;⑷培育问题意识;⑸拓宽探究领域。

11.置疑问难策略的操作要义有哪些?

(P217~P226)

⑴接触真实问题;⑵挑开认知的矛盾;⑶引向深入的理解;⑷讲究提问的艺术;注重适时地介入。

12.演示在教学中具有哪些功用?

(P227~P228)

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3.运用演示策略有哪些基本要求?

(P228~P232)

⑴要有明确的目的,进行充分的准备;⑵遵循感知的规律,研究媒体的特性(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应当遵循和运用以下感知规律:

①观察的目标走越明确,感知越清晰;②观察对象在背景中越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③形象与语言的结合越正确,则感知将更迅速而完善;④多种器官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⑶要重视促使经验上升,促进能力的发展。

14.演示策略的操作要义在哪些?

(P232~P237)

⑴讲求实效;⑵规范操作⑶贴合内容;⑷引导参与;⑸不断创新。

※第十一章学习指导的策略

1.名词解释:

⑴学习指导的策略(P240):

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练习与作业等进行指导的一系列方法。

它体现的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

⑵学习方式(P242):

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P241~):

是指转变目前在一些课程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⑷自主学习(P243):

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受控学习”而言的。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⑸探究学习(P251):

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

⑹合作学习(P259):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哪些?

(P241)

①学习方式的指导;②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③练习作业的指导。

3.内在于情境的学习指导的特征是什么?

(P240~P241)

①第一,教师与学生共存于教学情境中②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

③第三,学生的学习要立足于自主的习得。

4.指导自主学习要抓哪些环节?

(P244~P251)

⑴明晰目标。

⑵“解放”学生。

⑶具体要求。

⑷巧妙提示。

⑸循序渐进。

5.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什么?

(P252)

①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②建构知识;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对探究学习的指导通过什么去实现?

(P252)

通过探究教学去实现。

6.在具体操作中,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指导应注意些什么?

(P252~P258)

⑴选好课题。

⑵提供支持。

⑶相机引导。

⑷提高素养。

⑸总结交流。

7.合作学习有哪些内涵?

(P258~P259)

①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②合作学习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源;③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④合作学习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8.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应注意些什么?

(P260~P268)

⑴适宜的内容。

⑵精心的组织。

⑶必要的技能。

⑷恰当的方法。

⑸相应的评价。

9.体验的三个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