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717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docx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开展状况分析

一、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及开展趋势

〔一〕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开展现状

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1〕西欧:

汽车零部件工业相当兴旺,超过汽车制造业而走在前面;

〔2〕美国、加拿大:

汽车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制造业力量根本相当,平起平坐;

〔3〕日本、韩国: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当强大,但仍受主机厂制约;

〔4〕中国、俄罗斯: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根本上依附或附属于汽车制造业,没有相对独立地位。

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美国有20家,日本12家,德国9家,法国5家,英国、瑞典、意大利、加拿大各有一家;50家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至少有一半在某种程度上依赖汽车电子产品。

表172001年全球最大20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情况

名次

公司名称

国别

销售总额

〔百万美元〕

主要产品

2001

2000

1

德尔福汽车系统DelphiAutomotiveSystems

美国

24188

26480

转向系统、底盘、电动系统、引擎控制、内饰件、电子零件

2

罗伯特-博世

RobertBoschGmbH

德国

18000

17800

车辆平安系统、喷油系统、刹车系统、电动和电子系统

3

伟世通公司

VisteonCorp.

美国

16945

18569

底盘、空调、电子零件、车身内饰、燃油供给、引擎控制、仪表系统、传动系统

4

日本电装美国国际公司DensoCorp.

日本

16250

16392

热能通风、电子零件、过滤器、燃油管理系统

5

李尔公司

LearCorp.

美国

14625

14073

内饰件、座椅、仪表盘和门内饰塑料件、车内地板和隔声系统电子线路分布系统

6

江森公司

JohnsonControlsInc.

美国

13620

12738

内饰件、座椅、电池、车门系统、照明系统、电子零件、仪表盘

7

曼格纳国际公司MagnaInternationalInc.

加拿大

10500

10100

内饰件、外饰件、车身和底盘系统、座椅、后视镜、发动机、变速箱

8

天合公司

TRWInc.

美国

9600

10200

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刹车系统、发动机零件、扣紧固件、乘客平安保护和报警系统

9

弗瑞西Faurecia

法国

8600

5396

座椅、内饰系统、排气系统、前端

10

艾辛公司

AisinSeikiCo.Ltd.

日本

8460

8454

车身系统、制动系统、电子元件、传动系统和发动机零件

11

德纳公司

DanaCorp.

美国

7712

9467

传动系统、车身系统、发动机底盘、密封件、刹车和液压系统

12

法雷奥公司

ValeoSA

法国

7345

6959

电子零件、热力系统、变速器分动器

13

矢崎公司

YazakiCorp.

日本

6151

6000

电气分配系统、电子元件、仪表、连接件

14

西门子威迪欧汽车公司SiemensVDOAutomotiveCorp.

德国

5800

3700

电气电子元件系统

15

阿尔文马丽特公司ArvinMeritorInc.

美国

5787

6594

遮阳顶蓬、车顶模块、车轮、机械控制、传动系统、车门面板、悬架、附件控制系统、排气系统、滤清器

16

采埃孚集团

ZFFriedrichShafenAG

德国

5500

5800

变速器、转向系统、悬架组件、车轴、离合器、消音器

17

大陆公司

ContinentalAG

德国

5400

5563

制动、稳定管理系统、轮胎、执行元件、底盘系统、电子平安系统、传动系统

18

赛胜布德汽车公司ThyssenKruppAutomotiveAG

德国

5347

5258

车身系统、底盘模块、动力、动力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

19

杜邦DuPont

美国

5200

5100

涂料、工程聚合物、光纤、化学品、冷冻液、抛光剂、小型电机和变速器组件

20

米其林集团

MichelinGroup

法国

4600

4400

轮胎

资料来源:

东方汽车网全球最大100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2001年〕〞

其他还有英国的卢卡斯〔Lucas〕,美国结合技术汽车零部件集团〔UTC〕、德国曼内斯曼汽车公司〔MannesmannAG〕等也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开展趋势

1.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结合兼并,走向集团化已成趋势。

〔1〕结合与兼并。

为了整合相关业务,集成模块,培育和强化其核心才能,以适应整车模块化组装和全球采购的需求和趋势,零部件消费企业逐步脱离整车母体,通过兼并、重组、结合,扩大消费规模,组建集团,以降低本钱,增强竞争力。

1995年和1996年仅美国就分别发生了175项和212项兼并。

1996年英国最大综合性零部件公司卢卡斯公司兼并了伟利达公司,总销售额到达50亿美元以上,从而成为世界主要零部件跨国公司之一。

通过一系列的结合与兼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就到达7家,即德尔福公司〔美国〕、博世公司〔德国〕、伟世通公司〔美国〕、电装公司〔日本〕、李尔公司〔美国〕、江森公司〔美国〕、曼格纳国际公司〔加拿大〕。

〔2〕整车厂对零部件供给商加强遴选。

在零部件全球采购的新形势下,整车厂对零部件供给商加强遴选。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对其供货的零部件厂施行鉴别和淘汰,使其供货厂数减少了30%~50%。

2000年福特公司将原有的2300家配套上减少到1150家,使每条消费线只有100家配套供给商,每条发动机消费线只有60家配套供给商;法国—标致雪铁龙由2000家供货减少为950家;欧洲福特公司已把协作厂由过去的2500家减到900家。

在零部件厂总数减少的同时,一级配套厂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奔驰公司的一级配套厂数量平均约200个,二、三级配套厂约为1500个〔含原材料供给〕;奥迪公司新开发的C5车型配套厂共700余家,一级配套厂仅30多个;日产公司配套厂900多个,其中一级配套厂30家,二级配套厂193家。

而淘汰下来的供给商就要下降成二级或三级配套商,为一级配套厂效劳。

表18全球汽车供给商变化趋势表单位:

供给上类别

1988

1998

2002

2021预计

全球性供给商〔模块化〕

0

50

25

16

一级供给商〔总成〕

3900

250

100

75

二级供给商〔系统部件〕

7500

1000

800

0

材料、零件、工装摸具

6000

600

450

250

维修效劳

3600

960

600

350

资料来源:

乔梁著:

?

WTO与中国汽车产业?

,红旗出版社,2002年10月。

〔3〕零部件消费高度集中。

消费集中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零部件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消费。

例如,德国最大的15家零部件企业,其产值占全国汽车零部件产值的50%以上。

二是同一种零部件不是分散在许多企业消费,而是集中在少数企业消费。

兴旺国家汽车零部件某一种零部件三厂〔CR3〕集中度普遍达60%~80%。

日本汽车的通用零部件通常集中在3家到5家消费。

随着世界汽车零部件的重组兼并、其消费才能进一步向零部件消费巨头集中,全球汽车零部件供给商的数量在减少,而产值却在逐年增长,消费集中度逐渐进步。

2.全球采购、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正在成为潮流。

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汽车消费企业为了降低本钱,进步产品竞争力,纷纷减少内制率,增加外协率,面向全球,以零部件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等择优采购。

〔1〕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化。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把汽车零部件按其功能简化为系统组件再装到汽车上。

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向着系统配套的方向开展,整车厂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为到采购整个系统。

系统化设计与供货,不仅能使整车厂将新产品开发工作及本钱局部地转嫁到零部件供给商,而且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简化配套程序,减少工作量。

而零部件供给商必须加强技术开发实力,为整车厂提供更多的系统产品和系统技术。

德尔福公司居这潮流之首,它所属的7大子公司设计开发的最先进的车用音响系统、最新式的座椅、质量最好的汽车线束、TRAXXAR车辆稳定性增强系统、集成的车用电气/电子系统、防撞系统等不同零部件、组合件及系统可以提供给全球供给商。

美国福特部件公司把所有零部件集成为内、外饰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供电气系统、转向系统等。

奥迪公司除整车厂自制局部外,将所有总成及零部件集成35个系统。

这种系统产品供货方式使奥迪C5总装线减少50多个工位。

所有的品种向规格齐全的集成式部件、系统和模块开展;群众汽车公司组织系统配套,将全车分成30—50个系统,每个系统由一个配套商按标准完成;美国李尔公司座椅和内饰组成〔1998年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年会上展出〕的系统将中间操纵台、平安带、侧面平安气囊连成一体,只需要一个操作工序即可安装到位。

〔2〕供货模块化。

在系统供货的根底上,德尔福等大型零部件制造公司有推出了模块化的新供货方式,即整车厂商以模块为采购单元的配套供给新体系。

模块按零部件和系统在汽车中的排列位置,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更大的部件,由多个系统和部件集成,整车可分为几大模块。

模块化供给还提供了另一种配套形式,即“汽车工业园〞。

零部件制造商围绕主机厂建立消费园区,使零部件通过传送带即时馈送。

目前美国、德国的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施行。

系统集成和模块化供给的应用改变了各自独立进展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装配方式。

整车产品开发由整车厂向零部件厂转移,由“出图方式〞变为“认可图方式〞,开发机制的变革,使整车厂开发规模缩小,激发了零部件企业技术竞争,促使专有技术的集成,进步了整车的性能。

3.零部件产品向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开展

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经营开展方向是产品的高附加值化和高新技术化。

汽车电子化和汽车塑料化是大势所趋。

随着零部件产品技术的开展,一级零部件厂只保存新式的、先进的、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将大局部部件转给二级零部件企业消费。

〔1〕电子产品是技术开展为重点。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传动系统、防抱死系统和行驶控制系统、汽车用局域网络和车载计算机、电子防盗系统、停车间隔予报警系统、路况摄像系统、电子导航系统、音识别系统等都在试制开发、试装车阶段。

据预测,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将从如今的12%~15%增加到2005年的25%~30%。

截止2000年美国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新车装车率为90%,电子控制门锁系统车装车率为100%。

日本的汽车导航系统已经有140万套作为标准装备。

同时,一些非汽车行业电子公司也将进入汽车领域。

如西门子汽车技术集团在全球23个国家设有研发、配套和消费基地;摩托罗拉汽车通讯集团〔TCG〕和汽车工业电子集团〔AIEG〕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被广泛用于汽车座位调校、音响设备、操纵系统、平安气囊、引擎和传输管理系统等方面。

〔2〕塑料类制品不断增加。

钢制零件和铸铁零件分别减少18%和30%,塑料零件分别将增加58%和31%。

以塑代钢的零部件广为采用,如车门内扳、保险杠阻流扳、仪表扳、操纵台及大多数车内饰件、塑料油箱等已经应用相当普遍。

全塑发动机、底盘骨架、车身等皆在开放之中。

整体塑料车身的开发将导致汽车制造方法的革新,将仅使用4大块代替传统的75—100块车身部件,而且淘汰油漆线、加工线、冲压线。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及开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根底,是为载重汽车配套的零部件消费企业,及提供汽车维修用的汽车配件消费企业。

大局部汽车零部件消费企业是附属于汽车制造厂的“分厂〞剥离出来的,消费分散、规模小、集中度低、品种单一、技术落后。

随着国外汽车巨头的进入和技术的引进,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在逐步开展,特别是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重点鼓鼓励为轿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进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后,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落后的场面有了改观,整个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经营及消费处于较快增长态势。

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与轿车配套的零部件工业。

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整体开展滞后于整车开展,普遍存在着“散、乱、差〞问题。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构造,既不是欧美的“平行式〞,也不是日本的“金字塔式〞,而是主机厂、部门、地方配套的“平行分块式〞,产业构造很不合理。

数量众多的零部件厂集中度低,重复分散,规模小、程度低,一种产品往往有几十家企业在消费,单个企业消费规模小,数量众多的零部件厂消费集中度低,绝大多数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济;零部件企业自制零部件多,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的零部件产业构造;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质量仍与国外同行有相当差距;系统化、模块化、电子化的供货才能刚刚起步;零部件企业的研究开发才能缺乏,产品开发才能弱,大局部企业不具备与主机厂同步开发才能,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技术引进,大多数企业每年开发费用不到销售额的1%,而像德尔福等企业的研发费用要占年销售额的5%~10%。

目前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2300多家,其中,汽车零部件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家〔表19〕,利润总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6家。

2001年,我国零部件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423.24亿元,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29.4%;实现销售收入1300.60亿元,占汽车工业总销售的30.6%;实现利润总额103.63亿元,占汽车工业总利润的50.6%。

而现兴旺国家零部件工业产值一般占到汽车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

说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处于较低的程度,整车企业自制率明显偏高。

表192001年全国汽车零部件销售额前20名企业一览表

排名

企业名称

汽车零部件

销售额〔亿元〕

主要产品

1

万向集团公司

86.3

十字轴万向节、等速万向节、传动轴

2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

32.4

活塞环、减振器、前桥总成、后桥总成

3

上海延峰汽车附件

13.8

塑料保险杠、仪表板、座靠垫、门内护板

4

结合汽车电子

13.3

汽油机电控系统

5

襄樊东风重型车车桥股份

12.7

后桥总成

6

上海延峰江森座椅

12.2

座椅骨架

7

上海汽车股份

12.2

变速器总成、螺旋悬挂弹簧、后桥螺旋伞齿轮

8

一汽凯尔海斯汽车底盘

11.1

轿车、轻型车系列制动器产品总成及零部件

9

东风车桥股份公司车桥分公司

10.6

前桥总成、后桥总成、后桥螺旋伞齿轮

10

上海易初通用机器

10.5

空调压缩机

11

东风汽车车轮

9.9

钢制车轮

12

浙江万丰奥特集团

9.8

铝制车轮

13

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

8.8

高压油泵、喷油器、偶件

14

江阴模塑集团

8.4

塑料保险杠

15

长春富奥—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

8.2

仪表板、门内护板

16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

8.0

冷凝器、蒸发器、暖风机

17

昆山六丰机械工业

7.0

铝制车轮

18

上海纳铁福传动轴

6.8

十字轴万向节、传动轴

19

上海采埃孚转向机

6.6

齿轮齿条转向机、动力转向器、转向泵

20

中欧电子工业

6.6

全数码化VDO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和汽车音响产品

资料来源:

作者从“全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经营概况产销统计〞整理

从目前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配套方向上看,有些属于第三方企业,产品开发才能强,市场广阔,零部件供给给多家大的整车消费厂;有些属于整车集团内的企业,但不拘泥于集团内部,开拓了外部市场,竞争力也较强;但是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传统的集团公司形式下,仰赖于集团内部配套,独立面对市场的才能比拟弱。

1.投资状况

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整车总投资与零部件总投资的比值根本维持在1:

0.3至1:

0.5之间,零部件投资远小于整车投资,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178.75亿元,其中整车总投资119.69亿元,零部件总投资59.06亿元,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例为1:

0.49,零部件投资额占汽车工业总投资的33%,零部件投资额占整车投资的49.3%。

而在国外汽车消费兴旺国家,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例一般为1:

1.2~1.5,即零部件投资应大于整车同期投资的20%—50%。

2.经济规模/消费集中度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真正到达规模经济要求的很少。

同一类产品的消费厂家数量为兴旺国家的5—6倍,而产量只是他们的1/10,消费集中度很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率约为8%,而兴旺国家一般在80%以上。

骨干企业的平均经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零部件产业的规模经济程度。

从下表中可以看到,只有象进/排气门、转向节、万向节等技术含量低的产品的产量到达一半以上经济规模。

 

表20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代表性产品的平均产量与经济规模的比拟

产量占经济规模的比例

代表性产品

10%以下

座椅、刮水器、车灯、塑料油箱、仪表扳、离合器、散热器、玻璃升降器

11-20%

轴瓦、锁芯

21-40%

活塞、机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

41-50%

汽缸盖、组合开关、减振器

50%以上

进、排气门、转向节、万向节、火花塞

表21中日汽车零部件主要消费企业集中度比拟

产品名称

消费企业数

产量〔万件〕

平均每厂产量〔万件〕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中国

日本

活塞

36

6

888

9165

18.5

1528

化油器

23

7

133.2

1426

5.79

203.7

气门

32

4

1628

25800

52.5

6450

刮水器

36

3

152.5

1753

4.23

584

减振器

30

3

137

6737

4.59

2246

火花塞

6

3

2320

36152

386.6

12051

选自1994年人民大学出版的?

消费率与支拄产业的开展?

3.零部件消费分布状况

从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分布来看〔见图9〕,主要消费企业集中在上海、浙江、湖北、江苏、吉林和辽宁。

其中上海、江浙一带的零部件企业销售额约占全国零部件销售额的半壁江山;利润总额排在前三名的是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为27.2亿元、10.99亿元、8.00亿元;总资产利润率排在前三名的省市是:

福建省、上海市和江苏省,分别为12.17%、9.18%、7.73%;其中为上海群众配套的132家企业中有73家就在上海市,其他零部件企业也多是在主机厂周围。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主要集中在上海、江浙和福建一带。

上海汽车产业带动了上海三角洲地区相当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开展。

注:

719家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结果。

资料来源:

“全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经营概况产销统计〞2002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4.零部件产品研发才能及制造技术程度

我国零部件企业整体开发才能不强,技术程度开展很不平衡。

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多是引进整车技术的配套技术,虽然引进了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的消费线,但大局部只停留在模拟阶段。

企业习惯引进国外成熟产品技术,不投入资金和人力进展设计开发。

一般零部件企业根据整车消费厂的图纸组织消费,由于主机厂引进不同国家的不同车型,与其配套的零部件公司格局也随之分散,法规、标准各成体系,因此造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五花八门,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很低。

此外,零部件消费企业的装备和工艺落后,制造技术程度比拟落后。

目前,国内有近10%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开发设计才能,也正朝着设计消费新的组合产品,向模块化供货方向开展。

其中,上海地区零部件企业的研发及制造程度整体较高。

我国拥有一定根底,已经形成和即将形成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根本都属于科技含量中等和一般的产品,科技含量高的零部件目前综合竞争力还很薄弱。

5.零部件通用化程度

通用化程度是指在同一平台或不同平台的各种车型之间的标准化的系列程度。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中通用件的销售额大约要占整个汽车零部件销售额的14%左右。

主要包括各种车型通用的零件,如:

油封、软管、硬管〔制动系统〕、橡胶件〔减振垫、异型胶管、散热器水管、燃油胶管、空调软管、助力转向系统胶管、真空管、密封条等〕、塑料件〔油箱、保险扛、仪表扳、操纵台、所有内饰件等〕、粉末冶金件〔减振器活塞、油泵零件、气门座圈、气门导管、含油轴承等〕。

汽车标准件是指各种紧固件如:

螺栓、螺母、垫圈、管接件、弹簧等。

〔二〕国外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情况

据统计,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500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据统计,2002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总额为750亿元人民币。

其中,进入中国零部件行业的外来户———包括美国的德尔福、日本的电装、德国的博世等世界级零部件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电装3.5亿美元、博世1.5亿美元〕就占了14%〔表22〕。

表22世界主要汽车零部件供给商在中国投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情况

跨国集团名称

在国内公司

主要产品

成立

时间

美国

德尔福Delphi

德尔福派克电气〔上海〕

汽车线束

1995.4

上海德科国际蓄电池

铅钙蓄电池

1995.11

德尔福沙基诺凌云驱动轴

半轴、等速万向节

1995.11

上海德科电子仪表

组合仪表、空调控制器、传感器、压力开关

1996

开业

天津德尔福减振器

减振器

1998.1

上海德尔福空调系统

冷暖空调箱总成、蒸发器、冷凝器、暖风总成、空调管路系统

1998

上海德尔福汽车排放控制系统

三元催化器

1999.3

上海德尔福汽车门锁防盗系统

电控门锁、中央闭锁装置

1999.9

北京德尔福万源发动机管理系统

汽车电控系统、发动机电喷

1999

湖北德尔福汽车电机

发电机

德尔福德科电子〔苏州〕〔独资〕

汽车音响、汽车电子

德尔福派克电气(白城)

电线束总成

德尔福派克电气(广州)

汽车线束

德尔福上海汽车转向底盘系统

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1997

美国

伟世通Visteon

上海福华玻璃

前后车门、风档、侧窗玻璃

1994.7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

内外饰件

1994.11

上海福电汽车电子

全套电子产品

1994.12

长春结合铝制散热器

钎焊铝制散热器

1995.3

江西福电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空气调节软管

1996.3

美国

天合公司TRW

上海天合汽车部件技术效劳

制动系统、总泵/分泵、真空助力器、离合器总泵/分泵、制动衬片、制动钳

一汽凯尔海斯底盘

汽车制动系统、底盘系统

1995.10

天合〔苏州〕汽车电子

组合开关、电源接线盒及支架、拉索开关

1996

上海天合汽车平安系统

平安带系统、平安气囊总成

1997.7

天合〔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

塑料紧固件、金属紧固件、汽车电子元件系统

1998.5

上海天合发动机气门

发动机气门

1999.6开业

法国

法雷奥Faleio

温岭汽车零部件公司

刮水器、洗涤器、门锁、雨刮片

1994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总成、蒸发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