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28504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docx

传染病肝穿刺术护理

手术护理:

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术前用药,了解病况,术前指导,心理护理。

术中护理:

床单位整理,体位准备。

术后护理:

伤口——术后活动——生命体征——预防出血——腹胀腹痛——排尿困难。

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

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6~8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之后每隔15分钟测一次(共8次),2小时候改为30分钟测一次(共4次),穿刺后4小时改为每隔1小时测一次(共2次),总监测血压时间为6小时。

预防出血的护理:

术后严格予腹带加压包扎6小时,遵医嘱适当补液,倾听患者主诉,少部分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现象,临床表现为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减慢等,如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停止穿刺,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腹痛及腹胀的护理:

腹痛多是出血和穿破胆道的表现,一般在术后发生没表现为肝区胀痛、钝痛、少数为剧烈腹痛,深呼吸时为甚;此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经行有效处理。

腹痛腹胀也可因过度紧张,手术时局部创伤,以及麻药血药浓度逐渐递减所致。

术后应加强巡视,评估疼痛的性质、强度,详细解释并安慰患者,通过分散注意力,保持适当体位,放松腹肌,收听轻音乐等,大多数患者可得到缓解,少数疼痛不能缓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排尿困难的护理:

部分患者术后由于体味和日常习惯等问题,会出现排尿困难,此时可给予腹部热敷或给患者听流水声,以诱导排尿;如若以上措施未能奏效,可遵医嘱行导尿术。

5.伤口的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患者有无渗液、渗血情况,及时更换,避免手术伤口被污染,手术后当天无淋浴,术后第一天伤口清洁、消毒后,更换伤口敷料。

术后活动:

卧床满6小时后解除腹带,可适当慢行散步,禁止屏气及扭动躯干,一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及用力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

肝穿刺的护理常规——肝穿刺是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简称,是采取肝组织标本的一种简单手段。

有穿刺所得的组织块进行组织学检查或制成涂片做细胞学检查,以判断原因为名的肝肿大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变化,包括黄疸情况,如皮肤、巩膜颜色及大、小便颜色,肝功能恢复情况,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3、观察穿刺周围皮肤及伤口敷料情况。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1、根据医嘱测定病人肝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发现异常应根据医嘱肌注维生素K110mg,连续三天后复查,正常后方可实施。

2、术前行胸片、心电图及腹部B超情况,进一步了解心肺功能、肝脏及腹水情况,验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3、心理护理:

向病人讲解穿刺的目的、意义、方法,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并训练其屏气呼吸方法(深吸气,呼气,憋住气片刻)以利于术中配合,情绪紧张着可术前一小时口服地西泮5mg.

穿刺前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并做记录。

【术后护理】1、术后病人应卧床24小时。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脉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内出血的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注意伤口有无渗血、皮下血肿、疼痛,若腹痛剧烈、腹肌紧张明显,有胆汁性腹膜炎征象者,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局部疼痛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局部和肝包膜受到刺激,伤口和肝区甚至右肩部会出现轻度疼痛,一般可忍受,12-24h内自行缓解,疼痛剧烈者,排除出血及其他创伤后可遵医嘱给予解经、镇痛的药。

4、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5、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协助患者进食,进行大、小便护理。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一周内防止剧烈运动和干重体力活,生活规律,适当锻炼,运动量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烟、酒、辛辣食物,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如出现腹痛、腹胀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术前相关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

11.2s血小板计数:

104

术前护理:

1、教会患者深呼吸及屏息呼吸,使患者能做好术中配合。

2、告知患者需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免发生尿潴留。

3、心理护理:

肝脏穿刺术是一项创伤性操作,加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术前对操作不了解,担心术后及并发症,因此患者怀有恐惧焦虑的心理;①向病人解释穿刺的目的、意义、方法,以消除患者顾虑,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②向患者讲述检查的全部过程,告诉患者如何配合;③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④告知患者术后会因长时间卧床引起周身酸痛等不适感及穿刺部位疼痛,均可耐受,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术前遵医嘱使用小剂量镇静剂。

5、嘱患者术前需解大小便。

术后护理:

1、遵医嘱给予预防性止血治疗,特级护理24小时,吸氧6小时。

2、嘱患者绝对平卧6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

3、心电监护24小时,监测血压、脉搏每30分钟一次,连续测量四次无异常后,改为每小时一次,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清洁干燥。

5、加强病房巡视,及时满足患者需求。

效果评价:

患者顺利进行术中配合,能耐受术后疼痛,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健康指导:

嘱患者术后15天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提重物。

2、穿刺部位伤口结痂后勿抓挠,使其自然脱落。

3、伤口痊愈后方可淋浴。

肝穿刺的操作流程一肝穿刺的目的

肝穿刺就是肝脏组织活检。

活检就是从人体上用钳取、切取等方法获得一小条活组织,然后对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常常最终诊断也需活检。

为明确诊断,对于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者,早期做肝穿检查,很有必要。

另外为检查治疗效果也可作做肝穿活检。

二肝穿刺的禁忌症和并发症

1.肝穿刺禁忌症

1.用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已可达到目的者。

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如血友病、海绵状肝血管病、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达80×109/L以下者。

3.大量腹水或重度黄疸者。

4.严重贫血或一般情况差者。

5.肝昏迷者。

6.严重肝外阻塞性黄疸伴胆囊肿大者。

7.肝缩小或肝浊音界叩不清。

8.疑为肝包虫病或肝血管瘤者。

9.严重心、肺、肾疾病或其功能衰竭者。

10.右侧脓胸、膈下脓肿、胸腔积液或其他脏器有急性疾患者,穿刺处局部感染者。

11.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4KPa)者。

12.儿童、老年人与不能合作的病者。

经皮肝穿刺的绝对禁忌症为:

患者不合作、原因不明的出血病史、无法提供输血、怀疑血管瘤或其他的血管肿瘤、通过叩诊或超声不能确定活检的合适部位、怀疑肝内有棘球绦虫囊肿、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对照3-5秒、血小板计数<70*109/L、出血时间≥10min、术前7-10天用了非甾体类消炎药。

多数肝病学家认为出血倾向是绝对禁忌,也有认为可通过输血小板或新鲜冷冻血浆加以矫正,因而应属非绝对禁忌。

只要凝血障碍被充分纠正,肝活检仍可安全施行

相对禁忌症有:

病态肥胖、腹水、血友病、右胸膜腔或右侧膈下感染、局部皮肤感染。

2.肝穿刺并发症

虽然肝脏有丰富的血供,有关经皮肝穿的并发症并不多见。

60%的并发症发生在活检后2小时,96%在24小时内。

术后约1%-3%的患者因并发症而住院,主要是因为疼痛和低血压。

经皮肝穿刺后轻微并发症包括:

活检部位局部短暂的不适,需要止痛药才能缓解的疼痛,轻微短暂的低血压(由于血管迷走反应)。

约1/4病人术后出现右上腹或右肩疼痛,疼痛通常为轻微而短暂的钝痛。

腹部严重疼痛应警惕出血或腹膜炎的可能。

腹腔内出血,虽少见,却是经皮肝穿的最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在术后2-3小时内逐渐明显,可因深抽吸引起的撕裂伤或肝动脉或门静脉的穿透伤所致。

出血的危险因素有:

高龄、反复进针三次以上、肝硬化或肝癌。

若超声或CT发现腹腔内有液体,应结合临床考虑。

如果怀疑出血,应立即输全血、血小板和血浆,同时准备血管造影和外科处理,可静脉输液、血制品以改善血液动力学。

经积极的复苏处理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并持续数小时,应行血管造影以决定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

小的肝内血肿或被膜下血肿,病人可无症状,较大血肿可引起疼痛伴发心动过速、低血压和迟发的红细胞比容下降。

血肿一般行保守治疗即可。

胆道出血是最少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

胃肠道出血、胆痛和黄疸(发生在活检后大约5天内)。

有报道5.8%-13.5%的病人活检后出现暂时性菌血症,菌血症在有胆道梗阻和胆管炎的患者偶尔会发展成败血症和休克。

3.其他少见并发症包括:

胆汁性腹水、胆汁性胸膜炎、胆汁性腹膜炎、气胸、血胸、皮下气肿、气腹、阴囊气肿、膈下脓肿、类癌危象、活检棘球绦虫囊肿后的过敏反应、源于胆道出血的胰腺炎以及穿刺针断裂等。

经皮肝活检死亡率约1/10000-1/12000。

恶性肿瘤患者活检后死亡率最高。

肝硬化是导致致命性出血的又一危险因素。

三肝穿刺术前准备

和病人进行交流,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让病人做积极的配合,同时告诉做肝穿刺的必要性,要求病人签订肝穿刺同意合同书。

1.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110mg,每日一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2.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验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

并在12小时内禁食。

3.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练习屏气方法(在深呼气末屏气片刻)。

有咳嗽者,术前1小时给服可待因0.03。

4.详细询问病史、用药情况。

如有使用抗凝药物,至少应在穿刺前72h停用。

5.用品准备:

无菌肝穿刺包、高弹力腹带、消毒手套、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标本固定液等。

术者应熟悉操作程序并仔细检查器械。

四肝穿刺操作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床沿,先铺好腹带,并将右手置于枕后。

2.穿刺点一般取右侧腋中线第8、9肋间、肝实音处穿刺。

疑诊肝癌者,宜选较突出的结节处在超声定位下穿刺。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2%利多卡因由皮肤至肝被膜进行局部麻醉。

4.备好快速穿刺套针(针长7.0cm、针径1.2mm或1.6mm),套针内装有长约2-3cm钢针芯活塞,空气和水可通过,但可阻止吸进套针内之肝组织进入注射器。

以像皮管将穿刺连接于10ml注射器,吸入无菌生理盐水3-5ml。

5.先用三棱针在穿刺点皮肤上刺孔,由此孔将穿刺针靠肋骨上缘与胸壁呈垂直方向刺入0.5-1.0cm。

然后将注射器内生理盐水推出0.5-1.0ml,冲出针内可能存留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以防针头堵塞。

6.将注射器抽成负压并予保持,同时嘱患者先吸气,然后于深呼气末屏住呼吸(术前应让病人练习),继而术者将穿刺针迅速刺入肝内并立即抽出。

总计穿刺深度不超过6.0cm。

7.拔针后立即以无菌纱布按压创面5-10分钟,再以胶布固定,并以高弹力腹带束紧。

8.用生理盐水从套针内冲出肝组织条于弯盘中,挑出以10%甲醛固定送检。

9.近年,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效率高、质量好。

针有两类:

①抽吸式活检针,一般选18G-21G针,在穿刺探头引导下将活检针刺入肝或肿块边缘稍停,抽提针栓造成负压后迅速将针刺入或肿块内2-3cm内,暂停1-2秒,尔后旋转以离断组织芯,或边旋转边进针,最后出针;②无负压切割针,目前常用弹射式组织“活检枪”(biopsygun),进针速度极快,17m/s,最大限度避免被切割组织的副损伤,不仅用于肝,亦适用于肺、肾部位等活检。

10.如疑为肝肿瘤,肿块位于腹部不适于活检者,可用细针穿刺吸引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

具体操作:

(1)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麻醉,用6-8号针头或小号腰椎穿刺针接于20ml注射器上,刺入腹壁达肝包膜外,抽注射器芯造成负压并予保持。

嘱病人吸气,在呼气后屏住呼吸动作,同时迅速将穿刺针刺入1-2cm,随即拔出,将吸出的少许血液或肝组织液立即涂片,固定后镜检。

(2)局部敷以消毒纱布,用高弹力腹带束紧,小砂袋压迫0.5小时,严密观察脉搏、血压6小时。

五肝穿刺术后处理肝穿刺活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包括活检部位的不适、放射至右肩的疼痛和短暂的上腹痛。

这些都属于正常情况,可以适当进行镇痛治疗。

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在穿刺活检后会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出血,出血可在腹腔内、胸腔内或者肝脏内;发生肝脏胆汁外漏或者穿透胆囊可以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但是,大多数并发症都发生在活检后3小时内。

肝穿刺后出血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由于肝活检技术已经很成熟,只要掌握好适应症、禁忌症在肝穿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肝穿刺活检的操作可做到万无一失。

1.术后应卧床24小时,在4小时内每隔15-30分钟测脉搏、血压一次,如有脉搏增快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内同出血现象,应紧急处理。

如无变化,改为每小时一次,共6次。

2.穿刺后如局部疼痛,应仔细查找原因,若为一般组织创伤性疼痛,可给止痛剂;若发生气胸、胸膜性休克或胆汁性腹膜炎,应及时处理。

如果出血量较大,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应积极给予补充血容量,如输血,补充代血浆等物质,同时给予止血及其他对症处理。

强力宁(英文名称:

Potenline)。

主治:

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中毒、早期肝硬化等的治疗。

药物别名:

甘草酸单铵;甘草甜素;甘草皂甙;强力新。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次40~8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滴注,每日1次。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浮肿,个别有胸闷、口渴、低血钾、轻度血压升高、头痛等,但停药后即消失。

2.长期应用,应监测血钾,血压等变化。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次40~8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滴注,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个别患者偶尔出现胸闷、口渴、低血钾或血压升高,一般停药后即消失。

2.长期应用,应监测血钾,血压等变化。

干扰素 (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

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

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3.诱导细胞凋亡:

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4.干扰素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巨噬细胞及NK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药动学:

干扰素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入血的速度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在血中测到。

肌内注射后Tmax为5~8小时。

一次肌注:

106单位,血清浓度为100单位/ml,这比在病毒感染时自然产生的干扰素量为高。

循环中的干扰素半衰期为2~4小时。

只有少量干扰素能进入血脑屏障,脑脊液内的浓度约为血内浓度的l/30,只有在兔身上研究过排泄,排出量只有0.2%~2.0%。

多采用皮下注射、肌注、脑脊髓腔内或腹腔内、局部灌注给药。

一般剂量多用一次1×10^6~3×10^6单位,皮下注射或肌注,每周3次,可连用数月或更长。

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减剂量。

该药有时间依赖性,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抗癌效果较好(即连续治疗为佳)。

不良反应:

1.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即寒战、发热和不适。

剂量超过44×10^4单位/m^2时,注射2~6小时后即可出现发热。

随着疗程延长,发热可逐渐减轻,一般7天后可停止发热。

为避免发热,事先可使用醋氨酚。

若仍发热,与IF-α含杂质有关,不宜再用。

2.骨髓抑制在用药中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网状红细胞减少。

减少剂量在8.5×10^4单位/m^2以下,可减轻骨髓抑制发生。

3.局部反应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并有压痛,24小时后即可消退。

4.其他脱发、皮疹、血沉加快、嗜睡、一过性肝损伤。

偶见过敏性休克,用药前作过敏试验。

相互作用:

泼尼松或其他皮质激素有降低干扰素生物活性的作用,应予注意。

注意事项:

1.心肌梗死、重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慎用。

2.如发现冻干制剂萎缩、变色,液体制剂混浊、有异物或不溶性沉淀等均不宜使用。

3.不宜口服与静注。

4.置1~4℃处保存。

疗效评价:

1.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显着疗效干扰素用于毛细胞白血病有效率可达80%;用于慢性白血病CR可达69%,IF-α仪疗法已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标准治疗;对非何淋巴瘤有效率为65%;对骨髓瘤为15%-25%;对急性白血病仅有中等疗效;对膀胱癌、卵巢癌、晚期转移性肾癌及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也有一定疗效;对黑色素瘤IF-α有效率为15%~25%;对艾滋病发生的Kaposi肉瘤有效率为35%~50%。

2.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并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与DTIC并用治疗播散的恶性黑色素瘤疗效较好;与ADM并用治疗卵巢癌、胰腺癌等表现有协同作用。

5-氟尿嘧啶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特别是结肠癌和食管癌总反应率最高达63%。

3.在临床应用中多作为放疗、化疗及手术的辅助治疗剂如与放疗并用治疗膀胱癌可减轻放射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4.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效果明显的是由乳头癌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鼻病毒引起的感冒以及带状疱疹等。

对乙型肝炎有一定效果。

干扰素的副作用一:

对于打完干扰素的乙肝患者,会在2-5小时内出现发热、恶心、浑身乏力、头晕、头痛等类似于发烧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多在24小时后症状消失。

干扰素的副作用二:

干扰素还可影响乙肝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使得乙肝患者患者恶心、呕吐、厌油腻、无食欲、腹胀腹痛等现象。

干扰素的副作用三:

长期打干扰素治疗还可抑制乙肝患者的骨髓组织,使得血液中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含量降低,引发造血异常病症。

干扰素的副作用四:

一般在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乙肝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更为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轻度皮疹等现在。

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干扰素虽然对治疗乙肝有着非常显着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热:

治疗第一针常出现高热现象。

以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感冒样综合征:

多在注射后2~4个小时出现。

有发热、寒战、乏力、肝区痛、背痛和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

治疗2~3次后逐渐减轻。

对感冒样综合征可于注射后2小时,给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剂,对症处理,不必停药;或将注射时间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

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持续下降,要严密观察血象变化。

当白细胞计数<3.0×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或血小板计数<40×10^9/L时,需停药,并严密观察,对症治疗,注意出血倾向。

血象恢复后可重新恢复治疗。

但需密切观察。

4.神经系统症状:

如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

出现抑郁及精神病症状应停药。

5.干扰素少见的副反应有:

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

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时,应停药观察。

6.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7.引发冠心病:

加重心肌缺血或诱发心绞痛。

8.脱发:

发生率亦较高,几乎80%以上的病人在长期用药超过三个月时有不同程度的脱发。

干扰素-应对不良反应

1.治疗前要对病人进行认知教育和解释,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严密监测和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制定随访计划,定期随访不动摇。

3.处理好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必要时减量、对症处理或终止治疗。

1.流感样症状的处理:

发热时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干扰素用药时机掌握在就寝前或者傍晚给药或休息日给药;多饮水,吃平衡膳食。

2.头痛的处理:

服用镇痛药,尽量避免强光和噪声,不饮酒、少食富含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食物,限制咖啡因的摄入,保证每日足够睡眠及充足的水分。

3.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的处理:

干扰素注射前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非处方退热药,就寝前或者傍晚给药,使患者在睡眠中度地发热期;冷敷、热水浸泡或理疗、按摩。

4.失眠或兴奋的处理:

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保持放松状态,有睡意时才睡觉,限制午睡时间;定期进行锻炼,限制咖啡因及乙醇的摄入。

5.脱发的处理:

避免用损发产品、电吹风机、束发带和每日洗发;使用柔和的洗发剂和护发剂;避免染发和烫发,留短发或者戴假发。

6.食欲减退的处理: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适当的休息和锻炼;少量多餐,多食水果、蔬菜。

7.注射局部反应的处理:

注射前冰敷注射部位至产生麻木感;注射部位消毒,待乙醇干燥后再注射;药物达到室温后注射,以45°~90°进针;不要搓揉注射部位;交替部位注射。

8.抑郁症的处理:

治前评估心理健康稳定性,预测治疗期间症状的强度,根据抑郁的严重程度,调整干扰素剂量或停止治疗,需要时可以酌情给予抗抑郁药。

9.甲亢的处理:

暂停干扰素治疗,适当给予甲亢药物治疗,疾病稳定后可谨慎继续治疗。

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肝病病情严重的病人。

2)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

3)曾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

4)有精神障碍、癫痫、抑郁病病史及其他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

5)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而不能忍受本药之不良反应者。

6)肝功能严重失代偿患者。

7)在宫内感染或者产时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幼儿。

替诺福韦(tenofovirdisoproxil,Viread)是一种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可有效对抗多种病毒,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

替诺福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商品名Viread),是一种由美国GileadSciences公司生产的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通过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抑制HIV病毒复制。

替诺福韦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艾滋病治疗指南推荐的艾滋病抗病毒一线药物。

在国内被列为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

本品是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以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似的方法抑制逆转录酶,从而具有潜在的抗HIV-1的活性。

本品的活性成分替诺福韦双磷酸盐可通过直接竞争性地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相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