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8288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docx

《公共基础知识》密押题库知识点《刑法》版B卷带答案解析

《公共基础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刑法》(2021年最新版)

随着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陆续展开,特地为大家准备了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必考题库中各考点常考高频试题,并按照考点分类编写,方便大家根据各地招考简章公布的考试大纲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强化复习。

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您定能够金榜题名,实现您的梦想。

1、单选题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_____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2、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形不成立累犯?

_____

A:

张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期满后的第3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B:

李某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的第4年,又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C:

王某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执行3年后被假释,于假释期满后的第5年又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

田某犯叛逃罪被判处管制2年,管制期满后20年又犯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65条规定: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不属于刑罚执行完毕,所以A项不构成累犯。

3、单选题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_____

A:

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

适用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

直接驱逐出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了属地管辖原则: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所以,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之外,均适用我国刑法。

A选项正确。

4、单选题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因为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_____。

A:

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

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B

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我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从题意可知,甲对乙是直接故意,对丙是间接故意。

5、单选题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

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

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_____

A:

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

B:

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

C:

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D:

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盗窃罪既遂的通说认为,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本案中,王某已经将价值2万元的货物窃得,并扔出墙外,此时,该财产已经离开了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因此,王某构成盗窃罪的既遂,所以可以排除A项和D项。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据为己有,构成侵占罪。

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6、单选题山海关海关负责人陈广天,在负责查处一起案值巨大的走私案件时,本应移送检察机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陈广天由于接受行为人贿赂人民币2万元,便大事化小,以行政处罚代替了刑事处罚,陈广天的行为应定性为_____。

A:

已构成受贿罪

B:

已构成放纵走私罪

C:

已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D:

已构成受贿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D

解析:

受贿罪,是指国家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务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构成受贿罪。

陈某的行为符合此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受贿罪。

依据《刑法》第四百零二条的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陈某的行为显然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选项D正确。

7、单选题某甲,男,16岁,因与其父共同涉嫌贪污而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人讯问某甲时,下述正确的做法是_____。

A:

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B:

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

C:

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

应当通知其聘请的律师到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A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8、单选题吴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则他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时间应为多少年?

_____。

A:

3年

B:

10年

C:

13年

D:

7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解析:

参见《刑法》第58条: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的规定,服从监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各项权利。

9、多选题下列有关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B:

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C:

对侦査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D: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诉一次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AB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故应选ABC。

10、单选题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_____

A:

主体的不同

B:

客体的不同

C:

主观要件的不同

D:

客观要件的不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11、单选题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_____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因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属于犯罪未遂。

12、单选题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

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

甲的行为_____

A:

属于强奸预备

B:

属于强奸未遂

C:

属于强奸中止

D:

不构成强奸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称为不能犯的未遂。

其中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所导致的未遂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甲误认为乙是妇女而意图强奸,发现乙是男人后逃跑,符合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的特征,属于强奸未遂,B选项正确。

13、单选题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_____

A:

武大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伤

B:

刘二见胡同里有一人强暴妇女,于是拿砖头将其打昏,事后鉴定为重伤

C:

张三15岁,盗窃珠宝店财物价值20余万元

D:

李四精神病发作砍死其父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项当选。

B项属于正当防卫。

C项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故张三不应负刑事责任。

D项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14、单选题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

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_____

A:

故意杀人

B:

意外事件

C:

过失致人死亡

D: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孙某明知与自己失散后小孩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放任危险结果的发生。

由题目中孙某既不寻找也不告知小孩家人可知,小孩遭遇危险与否均不违背孙某的意愿。

孙某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选项A正确。

选项B、D明显错误。

选项C与孙某的主观要件不符,孙某对于危害结果抱放任而不是反对的态度。

选项C不正确。

15、单选题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_____

A:

诬告陷害罪

B:

强迫职工劳动罪

C:

非法搜查罪

D:

侮辱罪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

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16、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_____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17、单选题公、检、法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_____个月。

A:

3

B:

4

C:

7

D:

6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D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58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18、单选题关于量刑情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B:

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C:

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

D:

减轻处罚也可以判处法定最低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对从重、减轻处罚的理解。

命题人选择几个考生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考查。

本题对正确理解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是有价值的。

对于从重处罚,首先要掌握的是:

它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从重、从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加重、减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外判处刑罚。

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并无加重处罚的规定。

其次.从重处罚是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从重处罚,并不一定是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因为每个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所犯罪行的具体情节千差万别,对有些人的犯罪可能必须判处中线以上的刑罚才算“从重处罚”,对有些人在中线以下判处可能就是“从重处罚”了。

既然在“从重处罚”时还可能在中线以下判处刑罚,从重处罚当然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了。

所以,选项C正确。

减轻处罚一定要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而且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

法定最低刑是从轻处罚的底线。

如何正确量刑已经成为高频考点。

大家要掌握从重、从轻、加重、减轻如何适用。

尤其要改变一个错误观念:

从轻、从重量刑一定要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从轻、从重可以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也可以在中线以下判处,关键看行为人本身的犯罪严重程度。

《刑法》第62条规定: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刑法》第63条规定: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请注意这里的“以下”是不含本数的。

即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只能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19、单选题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

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

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

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

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_____

A:

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B:

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C:

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D:

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

“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所以,甲和乙为劫取财物而将丙杀死,当场取得现金2000元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行为人故意杀死被害人后,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被害人被绑架为名,向其亲属索取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被绑架人的亲属或者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考虑,劫持或者控制他人,提出勒索财物的要求。

行为人是否实际绑架了他人,是勒索财物行为构成绑架罪还是敲诈勒索罪的关键所在。

所以甲和乙将丙杀害后,又临时起意给丙妻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勒索现金10万元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应当对二人的上述行为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并罚,所以C选项为正确答案。

20、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刑的是_____。

A:

拘役

B:

刑事拘留

C:

死刑缓期执行

D:

逮捕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

AC[解析]刑事拘留与逮捕均属于刑事强制措施,故应排除B、D项。

拘役与死刑缓期执行都是主刑。

21、多选题下列刑事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_____。

A:

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B:

恐怖活动案件

C:

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

D:

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ABD[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据此可知,本题应选ABD。

22、单选题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对于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D:

累犯不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根据《刑法》第68条,一般立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是“应当”。

B错误。

要牢记一般自首和一般立功都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65条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

《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23、单选题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_____

A: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3年

B: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

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

D:

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依据《刑法》第38条和第69条的规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所以A、B选项的内容本身是正确的。

根据《刑法》第39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所以C选项内容本身是错误的。

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的是对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执行内容。

根据《刑法》第41条的规定,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所以D选项不选。

24、单选题下列关于刑法的主刑和附加刑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的刑罚方式,不能独立适用

B: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不能适用死刑

C: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D:

附加刑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它是作为一种比较严厉的刑罚方式适用于重罪犯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32条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34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故A错误,应选。

25、多选题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_____

A: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

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

道义上的义务

D:

行为人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所引起的负有防止危险结果发生的义务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特定义务不能只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

如果不存在这种特定义务,则根本不可能构成刑法的不作为。

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

(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并非法律规定的任何一种义务,都可以作为刑法中的不作为的根据。

只有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且为刑法所承认,才是不作为的法律义务的根据。

(2)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这一特定义务以行为人具有某种职务身份或从事某种业务并且正在执行为前提,否则,不发生履行该类义务的问题。

(3)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简称先行行为),使某种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害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26、多选题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_____

A:

目的相同

B:

行为的对象相同

C:

前提相同

D:

危害来源相同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査的知识点是: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

(1)目的相同。

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2)前提相同。

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

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本题的选项中,选项AC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而选项BD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27、单选题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包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

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

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

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_____

A:

过失致人死亡罪

B: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

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甲过失致乙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又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即产生杀人的故意,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28、单选题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

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

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_____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B

解析:

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

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

故正确答案为B。

29、单选题李某属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私自动用了一笔数额较大的公款去炒股,一个月后被领导发现,其行为属于_____

A:

贪污罪

B:

挪用公款罪

C:

滥用职权罪

D:

职务侵占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李某是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并且挪用数额较大,用于炒股,构成挪用公款罪,所以选B。

30、单选题对被判处_____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适用减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五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解析:

根据刑法规定,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