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体系构建分类全解很好很强大.docx
《#高考古诗鉴赏体系构建分类全解很好很强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体系构建分类全解很好很强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鉴赏体系构建分类全解很好很强大
诗歌鉴赏核心知识和能力体系构建
第一节:
古诗的题材和主旨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观止。
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凡景语皆情语”,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这类诗,应主要抓住景物的氛围特点(景物的颜色、特点),分析诗作的意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风雨之后的“绿肥红瘦”的衰败景象,抒发了春光易逝青春难在的忧伤之情。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鉴赏这类诗要明白诗中所咏的古人、古事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对这段古事、这个古人发表感悟,他在诗中的态度是什么,一般说来旧事重提都有现实基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
(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山水诗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田园诗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
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
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鉴赏这类诗,首先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形”,然后分析所托之物的“神”,最后要落实到“人”.
七、即事抒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绍光易逝、壮志难酬、生命感悟、美人迟暮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
八、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
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九、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和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而苏轼则以形象来喻理。
十、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和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和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
根据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和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要思想感情)。
●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有: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 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仰慕 追慕 坚守节操留恋同情孤独 寂寞 思念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感伤 辛酸悲痛 悲愤忧愤激愤悲壮 壮志难酬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讽刺 指斥 控诉
第二节:
古诗的常用意象
“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和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
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一、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竹:
气节积极向上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
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
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
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二)、花草类:
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
象征离散桃花:
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兰:
高洁牡丹:
富贵美好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
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
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竹: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菊:
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虽不能和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和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和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和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
由于“莲”和“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三)、动物类
猿猴:
哀伤凄厉孤寂愁苦鸿鹄:
理想追求鱼:
自由惬意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鸟:
象征自由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寒鸦):
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
飘零伤感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
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
“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杜鹃:
哀怨悲伤凄凉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四)、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
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东风:
春天美好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
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金风:
秋风
雪:
纯洁美好环境恶势力的猖狂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晴:
欢愉光明
云: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五)、器物类
玉:
高洁脱俗捣衣砧: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珍珠:
美丽无瑕簪缨(冠):
官位名望
西楼小楼:
闺怨之情阑(栏)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须眉:
男子巾帼:
妇女
桑梓:
故乡轩辕:
祖国三尺:
法律寸管:
笔青鸟:
信使丝竹:
音乐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和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船:
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船”是表现“漂泊”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六)、颜色类
白:
纯洁无暇丧事红:
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
希望活力和平蓝:
高雅忧郁
黄:
温暖平和紫:
高贵神秘黑:
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七)、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
追慕自愧自叹小人:
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
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
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
美女峨眉:
高尚的德行青青子矜:
有才能的人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例如《窦娥冤》: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
“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
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
’绩跑曰:
‘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山林”和“宫阙”的形象:
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
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八)、地点类
古迹:
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
思归厌俗世俗生活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
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市井):
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
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
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桃源:
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
隐居的人
南山:
隐居的地方柳营:
指军营。
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
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
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
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九)、其他类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破晓:
初现希望深夜:
愁思怀旧雪:
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
鸿雁尺牍尺素
后庭花:
亡国。
天地:
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
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浮生:
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月亮:
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第三节:
诗歌的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曰: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当一些人物、景物的形象处在客观世界里被我们观察时,那些只是“无情无意”的物象。
当诗人以自己个性化的带有特定情感的眼光观察了,并择取物象的某方面特征付诸毫端的时候,这些物象就被称之为意象。
而统一于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一组意象,就是意境。
二、体味意境的基本方法
从意象的形声色味等特征开始,通过合理想象,设身处地,把握意象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的美丑、高低缓急、明暗、香臭等属性,并依人之常情,由己及诗,对应推断诗中的感情基调和感情变化。
推断过程中注意主次关系的取舍。
三、常见的评价景物氛围特点的词语——注意词意的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差别:
壮阔阔远(阔大悠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浑壮观富丽堂皇 瑰丽 明丽 淡雅恬淡自然
恬静安谧 幽静 和平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深远 幽深 奇险 迷濛迷茫 飘渺 虚幻暗淡幽暗昏暗冷落 孤寂(孤独寂寞) 落寞(冷落寂寞)荒寒 肃杀 萧条萧索
悲凉 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例如: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
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
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
“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第四节: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大方面来划分,包括表达方式类、语句修辞类、写作手法类共三大类。
一、表达方式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根据不同分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和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虚写和实写、点的描写和面的描写、简笔勾勒(白描)和精雕细刻(工笔)等角度的方法,另外根据观察点的角度也有远、近、高、低、俯、仰等.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
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如: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和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
明•文嘉《明日歌》。
●间接抒情:
就是诗人的情感不直接表露而借助于物、景、事间接表现。
(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和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和人相通处
⊙诗词中主要的两种景和情的关系。
第一,描写之景和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
如张继的《夜桥枫泊》。
第二,描写之景和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四种形式。
①触景生情:
就是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如杜甫的《登高》。
②借景抒情: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弦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
如秦观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③缘情布景:
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景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