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7593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5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实验诊断学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实验诊断学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实验诊断学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实验诊断学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题.docx

《实验诊断学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题.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诊断学题.docx

实验诊断学题

实验诊断学概论

一、填空题:

1、实验诊断的内容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的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病原体检验,临床生化检验。

2、临床常用的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枸缘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血气分析时常在__股动脉穿刺_采血,也可用_肱动脉_或_桡动脉_。

四、选择题:

A型题:

1、有关血液标本的采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E

A、毛细血管采血成人在指端B、静脉采血婴幼儿常在颈外静脉

C、血气分析时多在股动脉穿刺采血D、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

E、必要时可以从静脉输液管中采取血液标本。

五.问答题:

实验诊断的应用范围包括哪些?

1、直接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

2、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3、进行社会普查

4、开展健康咨询

5、为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提供实验基础

血液一般检查

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D)

A提供营养

B维持体温

C运输激素

D运输O2和CO2

E提供铁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E)

A90天

B30天

C100天

D50天

E120天

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D)

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

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

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A)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大细胞性红细胞

D镰形RBC

E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A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

B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

C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

E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C)

A白细胞总数<4×109/L

B中性粒细胞数<×109/L

C中性粒细胞数<×109/L

D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中性粒细胞数<1×1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

(A)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卵磷脂

D镰形RBC

14、急性溶血时:

(A)

A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B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脾脏显着增大

D白细胞计数不变

E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

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

血象示Hb50g/LWBC50×109/L,异常细胞Pt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A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败血症

D缺铁性贫血

E血小板减少症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检查

一、填空题

1、正常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

2、血管内溶血是指:

红细胞在血管内(循环血液中)的溶解方式直接破坏。

3、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

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是在脾)吞噬而破坏。

二、名词解释

1、原位溶血

2、代偿性溶血病

三、选择题

1、溶血性贫血检查下列哪项正确:

(B)

A、尿中尿胆原排泄减少

B、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C、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减少

D、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

E、骨髓幼红细胞比值降低

2、外周血片观察结果中,最支持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是:

(C)

A、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

C、有核红细胞增多

D、破碎红细胞小于2%

E、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

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检查出现最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B)

A、靶形细胞大于3%

B、破碎红细胞大于2%

C、网织红细胞大于4%

D、椭圆形细胞大于3%

E、球形细胞大于2%

4、溶血性贫血时患者骨髓的代偿造血能力可达正常的:

(C)

A、1-2倍B、3-5倍C、6-8倍

D、10-15倍E、20倍以上

5、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代偿增生的证据为:

(B)

A、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B、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

C、血清中间接胆红素增高。

D、红细胞脆性增高

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6、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增多的证据是:

(C)

A、骨髓呈增生性贫血改变

B、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

C、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D、红细胞大小不均

E、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

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脆性持续增高最可能见于哪项疾病:

(D)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海洋性贫血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阻塞性黄疸

8、下列哪项为血尿内溶血的诊断依据:

(C)

A、网织红细胞数增加

B、高胆红素血症

C、血红蛋白尿及含铁血黄素尿

D、红细胞寿命缩短

E、血片中有幼红细胞

9、诊断溶血性贫血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

(A)

A、红细胞寿命缩短

B、外周血片中出现幼红细胞

C、尿胆原增高

D、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E、网织红细胞增多

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特异性检查是哪项:

(C)

A、红细胞脆性试验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异丙醇试验

E、血红蛋白电泳

11、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特异性最高的检查是:

(B)

A、蔗糖溶血试验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抗血小板抗体及C3补体检测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一.填空题

1.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有:

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位相显微镜检查、荧光显微镜检查、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

3.骨髓穿刺检查的禁忌症为:

有凝血因子缺乏有严重出血者。

4.血细胞发育过程中:

其细胞大小一般由大到小;

核质比例一般由大到小;

核染色质一般由疏松到致密。

5.原始红细胞直径是,原始粒细胞直径是,晚幼红细胞直径是。

6.骨髓增生程度共分5级。

7粒红比例正常为2~4:

1

8

15.正常骨髓象中,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

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四、选择题

A型题

1.穿刺检查可确诊:

(C)

A.溶血性贫血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再生障碍性贫血D脾功能亢进E放射病

2.不能进行骨髓检查的是:

(D)

A结核病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放射病D重症血友病E粒细胞减少症

3.在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红细胞的外形变化是:

(A)

A始终为圆形B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C由椭圆形变为圆形D始终为椭圆形E由不规则形变为圆形

4.淋巴细胞胞质的颜色是:

(C)

A透明绿色B透明红色

C透明天蓝色D透明紫色E透明黄色

5.骨髓组织由以下哪项组成:

(B)

A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

B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

C网状组织,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

D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基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

E网状组织,基质,淋巴管系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

6.粒系细胞的发育过程为:

(C)

A细胞由大到小,核质比例由高到低,核仁由无到清晰,胞质由多到少

B细胞由小到大,核质比例由高到低,核仁由无到清晰,胞质由多到少

C细胞由大到小,核质比例由高到低,核仁由清晰到无,胞质由少到多

D细胞由大到小,核质比例由低到高,核仁由清晰到无,胞质由少到多

E细胞由小到大,核质比例由低到高,核仁由清晰到无,胞质由少到多

7.骨髓增生程度活跃常见于:

(B)

A正常人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D粒细胞减少症E骨髓纤维化

8.粒红比例减低见于:

(E)

A白血病B急性化脓性感染

C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各种增生性贫血

9.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见于:

(A)

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淋巴瘤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0.糖原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见于:

(D)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红血病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五、问答题

1.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2.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适应症?

3.MDS各型的血液学特点?

4.粒红比例增高及减低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大,小;大,小;疏松,致密;

2.15-22um,11-18um,7-12um;

3.5

4.①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②急性化脓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③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5.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10.增高,降低

11.各型粒细胞白血病,大部分感染

12.①各类增生性贫血②巨幼细胞贫血③急性红白血病

13.见于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他病毒性感染和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等

14.见于再障、粒细胞缺乏症或粒细胞减少症

三、名词解释

四、选择题

A型题:

1C2D3A4C5B6C7B8E9A10D

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抗凝检测

一.填空题.

血浆蛋白C抗原含量减低见于:

先天性PC缺乏症,后天性PC缺乏症

三.名词解释

TFPI

四.选择题

A型题

1.血浆抗凝血酶Ⅲ能灭活哪种凝血因子:

(C)

AⅡ,ⅣBⅤ,ⅦCⅤ,ⅧDⅧ,ⅨEⅨ,Ⅹ

2.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与下列哪种因子形成复合物而使它们灭活:

(D)

AⅡa,ⅣaBⅤa,ⅦaCⅤa,ⅧaDⅦa,ⅩaE.Ⅹa,Ⅺa

五.问答题

DIC的筛选和确证实验有哪些及其判断标准.

DIC初筛实验有1血小板计数<100X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3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

DIC确证实验有实验阳性

2.纤溶酶原含量减少

3.凝血酶时间延长3S以上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二、三、四)

一、填空题

1、血管的止血作用有血管的收缩、血小板的激活、凝血系统的激活、局部血粘度的增高。

2、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见于:

因子Ⅷ、Ⅸ、Ⅺ明显减少,凝血酶原重度减少,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加,循环抗凝物质增加。

三、名词解释

1、PT

2、APTT

四、选择题

A型题

1、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幼因子是:

(C)

A、组织凝血活酶B、Ca++

C、Ⅻ因子D、ⅩⅢ因子

E、Ⅹ因子

2、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凝血活酶都需要什么凝血因子?

(C)

A、因子ⅦB、因子ⅧC、因子ⅩD、因子ⅪE、因子Ⅻ

3、下列哪项不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D)

A、血管壁结构异常B、过敏性紫癜C、单纯性紫癜

D、血友病E、血管性血友病

4、血小板代偿增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E)

A、ITPB、SLEC、AAD、TTPE、慢粒白血病慢性期

5、下列哪项血块收缩试验不减低:

(B)

A、ITPB、ⅩШ因子缺乏症C、血小板无力症D、红细胞增多症

E、多发性骨髓瘤

纤溶活性检测

一.填空题:

血浆优球蛋白组分中含有Fg,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等.

二.选择题

A型题

1.血栓性疾病其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A)

A延长B缩短C正常D延长或缩短

2.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正常为:

(B)

A~mlB~mlC~mlD~ml

血液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一、填空题

APTT延长,PT正常可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Ⅺ缺乏症,血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存在.

原发性纤溶症

二、选择题

A型题

二聚体增高不见于:

(D)

B.深部静脉血栓

C.动脉瘤D.原发性纤溶

E.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2.下列哪些不符合甲型血友病的诊断:

(C)

A.凝血时间不正常B.凝血酶原时间不正常

C.出血时间不正常D.因子Ⅷ缺乏

E.关节畸形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一、填空题

1.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最复杂的血型系统是RH血型系统。

2.完全抗体可用生理盐水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如系不完全抗体则应用胶体介质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进行鉴定。

3.Rh血型不合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反应,以高胆红素血症为特征。

四、选择题

A型题

1.某男,其红细胞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他的ABO血型结果是:

(C)

A.A型B.B型C.AB型D.O型

2.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A2型的红细胞可输给A1型的病人

B.A1型的红细胞可输给A2型的病人

C.AB型的人是万能受血者

D.O型的人是万能输血者

E.A2B型的红细胞上具有A和B抗原,血清中无任何抗体

尿液检验

一、填空题

1、正常人尿蛋白定量小于40mg/24h,成人上限是150-200mg/24h。

2、酮体是由,,组成。

3、尿白细胞管型常提示。

二、是非题

1、尿NAG升高主要反映肾小球损伤,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

2、肾衰竭管型可大量出现在急性肾衰竭病人多尿的早期,在慢性肾衰竭,出现此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

3、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不超过3个/HP。

()

三、名词解释

1、选择性蛋白尿

2、混合性蛋白尿

3、多尿

四、选择题

A型题:

1、评估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不可取代的首选检查是:

(A)

A、尿常规

B、血尿素氮、肌酐、尿酸

C、血尿素氮

D、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

E、尿沉渣镜检

2、作尿常规检查、化学检验以清晨首次尿为好,新鲜尿液最好在多长时间内送检:

(C)

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40分钟

E、小时

3、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多少即可呈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A)

A、1ml

B、2ml

C、3ml

D、4ml

E、5ml

4、尿细菌定量培养法,凡菌落计数达多少个为尿路感染:

(A)

A、105/ml

B、104/ml

C、103/ml

D、104~105/ml

E、03~104/ml

5、血红蛋白尿见于:

(C)

A、地中海贫血

B、肾结核

C、蚕豆病

D、血友病

E、膀胱炎

6、新排出的尿液混浊,放置后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加热或加酸后沉淀不消失,应考虑:

()

A、尿酸盐结晶

B、脓尿

C、菌尿

D、乳糜尿

E、碳酸盐结晶

7、尿液酸度增高见于:

()

A、膀胱炎

B、痛风

C、代谢性硷中毒

D、呼吸性硷中毒

E、肾小管性酸中毒

8、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

()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尿

9、正常人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

()

A、2:

1

B、3:

1

C、(3~4):

1

D、1:

1

E、1:

(3~4)

10、下列哪项支持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受损的诊断:

()

A、畏寒、发热、腰痛

B、尿频、尿急、尿痛

C、肾区叩痛

D、脓尿、菌尿

E、夜尿增多

11、妊娠时可出现糖尿,属于:

()

A、血糖增高性糖尿

B、血糖正常性糖尿

C、暂时性糖尿

D、应激性糖尿

E、假性糖尿

12、正常人尿中可出现:

()

A、细胞管型

B、颗粒管型

C、透明管型

D、蜡样管型

E、脂肪管型

13、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可出现:

()

A、粗颗粒管型

B、红细胞管型

C、肾衰竭管型

D、脂肪管型

E、蜡样管型

14、肾病综合症患者尿中常见的管型是:

()

A、细颗粒管型

B、粗颗粒管型

C、脂肪管型

D、蜡样管型

E、透明管型

15、Addis尿沉渣计数的判断标准参考值是:

()

A、RBC<10万/12hWBC<50万/12h

B、RBC<100万/12hWBC<50万/12h

C、RBC<50万/12hWBC<100万/12h

D、RBC<3万/12hWBC<7万/12h

E、RBC<4万/12hWBC<14万/12h

16、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可靠指标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脓细胞

D、β2-微球蛋白

E、尿蛋白定量

17、引起乳糜尿最常见的原因是:

()

A、慢性丝虫病

B、肾病综合症

C、肾小管变性疾病

D、腹膜结核

E、先天性淋巴管畸形

18、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功能性蛋白尿:

()

A、凝溶蛋白尿

B、发热时

C、血红蛋白尿

D、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E、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五、问答题

1、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形成及临床意义

2、试述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24h

2、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3、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

二、是非题

1、×,2、√,3、×。

三、名词解释

1、选择性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使血浆蛋白滤过,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称选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小儿肾病综合症。

2、混合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产生蛋白尿,尿中既有中、小分子蛋白,也可见大分子蛋白,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的后期,以及全身性疾病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3、多尿:

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

可见于肾脏疾病和某些内分泌疾病。

四、选择题

A型题

,,,,,,,,,,,,,,,,,,,,,。

五、问答题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等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和(或)滤过膜孔径增大,使血浆蛋白特别是清蛋白滤过,可见于各类原发和继发的肾小球疾病。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主要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其后在漫长的各段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使红细胞出现大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主要指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的出血,多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有关,不存在通过肾小球基膜裂孔,因此形态可完全正常,呈均一型,见于尿路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

【陈立平】

粪便检查

一、填空题

1、正常粪便由、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水等组成。

2、粪便检查的项目有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细菌学检查。

3、粪便的颜色与性状在病理情况下可见、、、、、

、、、、改变。

4、粪便显微镜检查应观察、、。

5、粪便检查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上,在临床上它主要应用于、、、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

2、白陶土样便

四、选择题

A型题

1、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常见于(B)

A.肠炎B.细菌性痢疾C.阿米巴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E.克隆病

2、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常见于(B)

A.溃疡病B.胃癌C.食肉动物血

D.肠结核E.溃疡性结肠息

3、霍乱,副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D)

A.粘液便B.脓血便C.鲜血便

D.米沙样便E.冻状便

4、粪便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卵为(D)

A.蛲虫卵B.血吸虫卵C.钩虫卵

D.蛔虫卵E.鞭虫卵

5、阻塞性黄疸时,大便性状为(E)

A.粘液,脓血便B.柏油样便C.鲜血便

D.米甘样便E.白陶土样便

6、粪便中最多见的结石为(C)

A.胃石B.粪石C.胆石D.胰石E.牙石

7、痢疾患者的大便性状为(A)

A.脓血便B.鲜血便C.冻状便D.米甘样便E.柏油样便

8、粪便呈细条状常见于(E)

A.消化不良B.细菌性痢疾C.便秘D.痔疮E.直肠癌

9、粪便镜检有大量脂肪滴常见于(D)

A.慢性胆囊炎B.慢性胰腺炎C.细菌性痢疾

D.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E.阿米巴痢疾

10、正常粪便中不应有(A)

A.红细胞B.白细胞C.淀粉颗粒

D.植物纤维E.脂肪小滴

五、问答题

1、试述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试述溶组织和结肠阿米巴滋养体的鉴别要点。

【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填空题

1。

2、

3、稀糊状或水样便、粘液便、脓性及脓血便、冻状便、鲜血便、黑便及柏油样便、白陶土样便、米泔样便、细条状便、羊粪样便、乳凝块。

4、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大吞噬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食物残渣(淀粉颗粒、脂肪小滴、肌肉纤维、结缔组织、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寄生虫和寄生虫卵。

5、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消化吸收功能过筛试验,消化道肿瘤过筛试验,黄疸。

三、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

大便呈黑色,且稀薄、粘稠、发亮,形似柏油。

这是由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后变为正铁血红素,叶淋及硫化铁,后者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而引起。

见于消化道出血。

2、白陶土样便: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或缺如,便大便呈白陶土色,这种大便称白陶土样便。

四、选择题:

1、B2、B3、D4、D5、E6、C7、A8、E9、D

10、A

五、问题题

1、原理:

隐血是指胃肠道少量出血,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实,还对可利用血红蛋白有关的过氧化物酶作用,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显色,通过这种方法检测有无消化道少量出血。

临应意义:

对慢性消化道出血,如:

消化性溃疡,药物对胃粘膜的损伤、肠结核、克隆病等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如:

胃癌、结肠癌等)的筛选均有重要价值。

【王文欢】

痰液检验

一.填空题:

1.呼吸系统化脓性感染时,大量脓痰静置后分三层,上层为泡沫和粘液,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细胞及坏死组织。

2.烂桃样灰黄色痰见于肺吸虫病

选择题:

A型题

1.痰液检查发现Curschman螺旋体见于:

(B)

A.支气管肺癌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