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长城歌谣.docx
《六年级音乐长城歌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长城歌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音乐长城歌谣
第一课《长城歌谣》
教学内容:
1、歌曲《长城放鸽》
2、歌曲《长城谣》
3、歌曲《孟姜女哭长城》
4、乐曲《长城随想》
教学目标一:
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二:
通过学唱歌曲《长城谣》,了解旧时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且与歌曲《长城放鸽》进行比较,感受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歌曲所展示的生活面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演唱歌曲时注意唱好二声部的音高、音准,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歌曲的情绪进而选择适当的速度和力度进行演唱。
教学目标三:
通过学唱歌曲《孟姜女哭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关于长城的传说等,学会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四:
听赏乐曲《长城随想》,通过讲解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二胡协奏曲的演奏风格,同时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进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能用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长城放鸽》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
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材分析:
《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
歌曲。
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
题。
这是六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第一课。
根据教材编写内容各
模块的延续性,并通过参与歌曲新节奏型的练习等综合素质培
养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课
教学重点:
围绕“世界需要拉起手”这一主题开展演唱、演奏
等活动。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长城谣》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
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
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
解作品。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材分析:
《长城谣》作于抗战爆发后,它由著名电影艺术家潘子农
作词,经刘雪庵精心谱曲后,流传于抗日的前方和后方,成为
当时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
《长城谣》乐曲苍凉悲壮,歌词充
满爱国热情。
那时,当哪里响起“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
城万里长”的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
徒增无穷力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
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
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
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
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
表现出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生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
,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
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
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
行,并作不同旋律线的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
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
有渐强的趋势。
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弛,表现出抒情、
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
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
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
提示:
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
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改为上行旋律
试唱,请血还是呢个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
更激昂、高涨)
3、教师归纳:
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比较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第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感情表达的
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
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
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音乐,并
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孟姜女哭长城》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
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
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更多的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
解作品。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
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
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孟姜女,感受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
运吧
二、歌曲教学
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
提问:
《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
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
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
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三、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提问:
河北民歌《孟姜
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四、提问:
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
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
化?
五、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
”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六、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长城随想》第一乐章“关山行”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
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
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
解作品。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材分析:
《长城随想》中国作曲家刘文金于1978年创作的二胡协奏
曲。
由闵慧芬和上海民族乐团1982年首演。
全曲4个乐章:
关
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
第一乐章乐队奏出宽广雄伟
的歌颂长城主题,以独奏二胡深沉庄重的叙述性旋律,倾诉作
者面对巍峨长城浮想联翩、心潮起伏的爱恋之情。
第二乐章乐
队音乐悲壮而有战斗性,与二胡刚柔相济的音调旋律结合,表
现中华儿女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为保卫长城而浴血奋战的情
景。
第三乐章在乐队模仿古钟回荡、山川由悲鸣的音乐背景衬
托下,二胡主题由肃穆含蓄的基调逐步发展为豪迈激越,气动
山河。
第四乐章二胡变化再现第一乐章主题材料,接以舞蹈性
的旋律,尾声变化再现了激越宽广的长城主题。
作品蕴含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1.欣赏储备:
教师详细分析第一乐章《关山行》——赞颂长城
内外气象万千,这是一个气势雄伟、意蕴深邃的慢板乐章,由
序奏,五个乐段和尾声组成。
乐曲开始的序奏由乐队奏出,在
26小节徐缓而庄严的序奏中,乐队以不同组的乐器组合,在人
们面前展现出万里长城那雄伟壮丽的英姿,以及象征中华民族
的那种器宇轩昂、顶天立地的气魄。
第一乐段(27-32小节)凝重而深远,演奏中具有京剧唱腔的
韵味,类似的“神韵”在整个作品中比比皆是。
第二乐段(33-48小节)自33小节开始音色有突然明亮之感,
感情细腻而充满激情。
第三乐段从第49小节起转为24牌子,旋律一下子变得流畅而舒
展,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使人有在长城漫步时的畅快感。
第四乐段(70小节第二拍-106小节第一拍),突慢的旋律出现
在属调上,并与乐队有两次对话。
第五乐段(106小节第二拍-129小节)富有说唱音乐韵味的旋
律曾在第70小节处有过呈示,但前者速度突慢,而后者速度略
见紧凑,旋律流畅,句法方整,且在乐队中加入了板鼓的伴奏
,使之更贴近于北方说唱音乐的风味。
乐曲逐渐进入高潮。
在
二胡高潮音奏出的同时,乐队叠奏再现了“序奏”的主题音调
,二胡随之与乐队进行模仿轮奏。
这个尾声乐段气势磅礴,意
境深远,第一乐章结束在充满幻想的遐思之中。
二、初听全曲
三、感受风格,讨论所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