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27252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docx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1.全球竞争压力的驱动。

全球化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大规模并购,打造全球竞争平台。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迅速提升,但仍然有限。

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壮大起来,迅速打造一个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平台。

这也是中国企业选择大规模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经营路程上实现跳跃性发展的一个主要动机。

2.为获得战略性资产。

所谓战略性资产是指企业

通过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设施和系统效率及品牌

资产方面投资积累起来的资源。

这些所有权资产或多

或少地都带有东道国的本土化特征,不仅无法在其他

市场获得,而且开发耗时。

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

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寻求的战略

性资产,主要包括品牌、先进技术和稀缺的自然资

源。

如2005年中石油以41.8亿美元竞购哈萨克斯坦

PK石油公司成功,获得该国境内约700万吨原油年

产量和大量石油储备;而“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竞

标优尼科石油公司虽然失败,但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

石油公司参与国际资源开发的决心可见一斑。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业的无

形资产。

在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国际

竞争中,品牌运营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金钥

匙”。

然而,我国虽有制造世界一流产品的能力,却

疏于创造和经营自己的品牌。

因此,如何在国外建立

自己的品牌影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重要

因素。

一般来讲,企业的国际品牌策略有三种方式:

为国外公司贴牌生产、自建品牌和通过并购获得东道

国企业的品牌。

我国目前多数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

兼顾在东道国市场销售少量的自有品牌产品以扩大影

响。

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提高,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

贴牌方式的缺点,并购国外的知名品牌作为一种替代

方式而受到关注。

并购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让企业获得

东道国品牌,而且通过宣传并购事件本身也可以扩大

公司影响。

我国IT企业的排头兵“联想”,在以

17.1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国际知名品牌IBM的PC业

务后,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和品牌知名度,推动了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除了获得品牌以外,先进技术也是我国企业跨国

并购的另一个焦点。

先进的技术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

力的灵丹妙药,因此,各个企业对自身的技术诀窍都

严守秘密。

技术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出口许可制度,使

得我国企业很难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

因此,并购就

成为了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

如“京东方”通过并购

韩国的液晶生产企业,直接获得了第五代液晶生产技

术,从而大大缩短了它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

3.为获得快捷的国际扩张通道。

常见的国际化道

路有国际贸易、OEM(贴牌生产)和FDI三种方式,

而FDI又可分为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每一种方式各

具优劣。

国际贸易方式优点在于操作简便,但易遭到

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的狙击。

给国外厂商做OEM投资较少,销售渠道稳定,但由于市场为人控制,竞争激烈,所以利润率很低。

在国外新建投资虽然可以绕过

贸易壁垒,享受投资的优惠政策,但也存在着两个缺

点,一是不熟悉当地的社会情况,投资风险较大;二

是在国外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品牌耗时较长,且成

本高昂。

相比而言,跨国并购提供了一条快捷的国际

化道路,具有三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绕过了关税和

其他贸易壁垒,使本公司产品通过内部交易进入外国

市场。

其次,是跨国并购继承了东道国企业原有的人

力资源、客户资源和商誉,节省了市场推广的时间和

成本。

另外,通过跨国并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合理避

税的作用。

因此,跨国并购也就成为企业利润在国际

间转移的重要通道。

正是基于上述独特的优点,跨国

并购开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途径。

“TCL”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不仅获得了

其所有的相关技术和整个研发团队,还获得了其品牌

和在欧洲的市场渠道,为TCL打入欧洲市场铺平了

道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既有其客观背景,又有其内在动因,是全球经济一体

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和必然结果。

随着国内有利条件的

继续发展,特别是政策支持、融资渠道、评估服务等

进一步完善及跨国管理和并购人才的成长,在未来几

年内,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将会有跨越式发展。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目标企业存在困难

1.没有清晰完备的自身发展战略和明确的目标企业选择标准。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中国

企业对外投资存在亏损,肇因之一即事前缺乏系统缜

密的全盘战略,盲目为了国际化而进行并购。

很多企

业既未明察市场变化,审视自身资源及弱点,制定适

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又未根据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目标

选择标准,如偿债能力、周转能力、盈利能力等。

2.对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法律政策不熟悉导致并购受阻。

首先,经济斗争是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

之一,两国间是否存在重大政治利益关系显得尤为重

要。

如果与相关政府方面沟通不利,原本“简单”的

外购交易被附加上政治、外交等各种复杂因素,随时

有可能招致大麻烦。

中海油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

司,由于美国国会强烈反对而最终流产;海尔放弃竞

购美泰等就是明证。

此外,许多中国企业进入外国市

场时,由于对当地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及劳动保护等制度的疏忽和陌生,而遭致法律麻烦。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承认,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百密一疏,没料到会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该收购的审查。

尽管最终安全通过审查,

但其过程惊心动魄。

3.不能正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价值高低直接影响到并购后企业的盈利状况。

若缺乏科

学有效的评估程序和标准,往往使被并购方的评估值

过高从而使并购方的经营目标无法实现。

跨国并购一

定要注意全球产业重组和市场供求背景,一些企业拥

有的产品和技术,或许曾经辉煌,或许依然在当地市

场上吃香,但只有放在全球市场里评估,才能避免到

手的工艺或技术即成“日薄西山”的窘境。

(二)人才问题

人才问题,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由于涉及金额巨大,风险极高,因此,更需要一个精通国际并购业务、经验丰富的团队来运作。

然而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影响到我国企业的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从而影响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很多以失败告终。

除了具有以上知识外,跨国并购人才还必须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母国和目标国的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和社会环境,具有当地经验。

(三)融资问题

跨国并购所需资金金额巨大,动辄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很难成功。

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信贷还受到诸

如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不仅使海外

并购的企业的国内融资能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使“走出去”的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国内力量,对境外投资项目给予强有利的支持。

在境外融资方面,虽然有

些企业已经具有股票境外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的条件,

但却常常由于额度与审批限制,错失并购良机。

与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对外投资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方

面还有缺陷和不足。

1.国内融资限制较多。

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

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等

很多的限制。

2.境外融资管制较严。

为了有效打击非法资本流

动,2005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完善并

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境内居民个人

境外投资登记及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有碍于私营企业海外投资和融

资,甚至错失良好的跨国并购机遇。

(四)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1.整合难度大。

目前,被中国企业并购的海外企

业在交易前大都已伤痕累累,如TCL公司购入的汤

姆逊彩电业务、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在交易前分别出现

了高额亏损,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仅在2003年的亏

损就足以抵消联想两年的全部利润。

这样的企业在收

购后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进行整合。

企业并购并不是两

个企业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必须通过有效地整

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最关

键、风险最大的危险期也是并购整合期。

它不仅涉及

到企业全球战略、财务控制、国际营销,且涉及到人

才国际化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整合。

由于跨国并购

涉及到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不同类型的企业并

购动机各不相同,因而整合策略实施的重点也有所不

同。

在众多的跨国并购案例中,并购金额也越来越

大,但对并购效果的统计并不乐观。

美国著名企业管

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

并购案例能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并购都以失败告

终,其主要原因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不力。

中国企业因

跨国经营历史短暂,不仅对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缺乏经

验,而且对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往往认识不足,因此造

成跨国并购后的失败。

TCL收购阿尔卡特以来,因为

其整合方式的不当,使一些主要职位多由TCL人员

来担任,在阿尔卡特内执行原先自己的薪酬方式与销

售模式,使得许多原阿尔卡特的管理者及职员不能接

受,纷纷辞职,从而引发了离职风波。

很难想象一个

留不住人才的整合如何能够利用被整合的企业的研发

优势与销售渠道,而取得整合目标。

2.企业文化的差异。

跨国并购中出现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

西方企业强调制度

的建立和完善,而中国人的传统管理思维却是以人治

为主。

在人事制度方面,中国人比较注重德才兼备、

人际关系等,而西方则把经营管理能力放在第一位。

许多参与并购的企业高级经理均认为“人和文化的差

异是并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从前独立的二个

或多个企业的员工开始在一起工作,价值观、期望、

偏好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可避免地要发生碰撞,

引起摩擦,使并购步履维艰。

明基的后台掌控者施振

荣也表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冲击成为导致明基并购

西门子手机业务失败的主因。

3.缺乏国际管理经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一般

由国际企业演化为跨国公司,需要高层领导有管理国

际品牌的能力及处理好经理与员工利益的能力。

目前

来看,中国企业还缺乏管理品牌的能力。

此外,中国

企业海外并购后在人力资源、内部管理方面缺乏创

新。

从整体角度而言,收购会让被并购企业的老员工

经历角色模糊感增加、信任水平下降、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等状况。

如果中国企业管理层在原有的企业文化

上没有创新,那么这些老员工的观念就难以改变,容

易出现人才流失或引起被购企业的混乱与动荡,进而

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使并购目标难以实现。

上述

TCL所面临的窘境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4.收购后的技术不适用。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对技

术的重视和创造专利的能力不够,在技术商品化上我

们可通过快速的模仿转化为产品,但在核心技术和技

术管理上有较大差距,并购后在技术与产品上的赌博

是并购中最大的风险。

如TCL和汤姆逊结合的例子,

尽管汤姆逊在技术研发的深度和研发流程的规范性上

令人满意,但在产品转化上存在着很大问题。

TCL在

收购汤姆逊后发现由于放弃了平板液晶电视技术的开

发,汤姆逊产品落伍了。

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应采取的对策

(一)选择恰当的并购目标

1.海外投资前,要正确评估产业结构、竞争对

手、行业周期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战略,再确定

投资区域与目标。

企业要正确评估自身实力,避免为

收购过度透支。

首先,充分了解目标公司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

环境、法律环境以及风俗文化环境,仔细分析目标公

司的客观环境因素,包括目标公司的地理位置、设施

条件、劳动力成本等。

其次,根据投资所在国的特定

税收优惠项目或地区进行目标公司的选择。

选择对公

司有优惠的地方将有利于企业的盈利,不同的选择可能导致企业并购的成败。

三一重工在德投资建厂选址

德国科隆主要就是考虑到此因素。

再次,分析目标公

司的经营范围与本公司是否相似或互补:

目标公司的

规模大小是否适。

中钢集团正式完成了对澳大利亚矿

企中西部公司的收购。

目前中钢对中西部公司的控股

股份超过90%,中钢并购看中的就是上游资源。

对上

游资源的话语权将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2.聘请专门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合理定价。

根据目标企业的财务报告、市场分析、品牌和配

送网络等情况,对目标企业合理定价。

万向集团是中

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例,强调评估是

收购的着力点。

为制定正确的并购战略和策略,在并购前应进行

详尽的尽职调查。

主要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

况,经营和财务情况,法律关系以及目标企业面临的

机会和潜在的风险进行的一系列调查。

这些调查通常

委托律师、会计师和财务分析师等独立的专业人士进

行,从而决定是否实施收购。

吉利并购澳洲DSI就是

聘用普华永道进行财务审计,控制风险。

(二)文化整合

1.要充分了解拟并购目标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

突,包括收集目标企业的文化信息及挖掘隐藏其背后

的组织哲学、价值观等隐性文化和目标企业所在国的

主导文化。

2.由高层主管、律师、财务分析家、文化小组进

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分析。

结合两个企业所在国的

文化,注重对两家企业领导者和中高层主管的价值

观、管理风格及员工的行为准则进行对比,发掘可能

发生的显性冲突与潜在冲突。

3.公司高层、整合团队应和新经理一起制定整合

计划和沟通计划,包括时间表和具体操作方案,建立

工作项目,让两家公司的员工一起实现新的目标。

(三)提高跨国企业管理能力

1.品牌管理。

并购后的品牌管理需要根据并购过

来的品牌的不同现状、该品牌的历史状况以及自身公

司目前的品牌现状采用不同的策略,分为采用双品牌

制度、采用谨慎的过渡性品牌策略以及放弃收购过来

的没落品牌等。

中国的企业家普遍缺乏国际化品牌运

作的经验和国家化的视野及思维眼界,有必要聘请跨

国性的品牌经营人才。

为保证国际化的成功,联想聘

请了IBM、戴尔的高层当CEO,实际上这也是把品

牌国际化的责任交给这些“空降兵”,可谓是一个有

益尝试。

2.人力资源管理。

并购后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是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首要问题。

在并购完成后不要急

于调整,而要经过一段熟悉和了解,根据职工的实际

能力和水平,再定机构、定岗位、定人员,并通过考

核,使他们适才适所。

另外,要用好当地的总经理和

管理人员。

上工申贝的做法是让当地雇员参与管理,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如财务总管、技术总管都是原来

的人,而上工申贝派去的只有两位管理人员,正是这

些职业经理人实现了上工申贝的战略意图。

(四)发挥政府部门在海外并购中的作用

1.为企业海外并购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

要加快

建立起与企业对外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

善企业海外并购的通报、管理、统计体系。

在多双边

场合,加快商签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把保护我国对外

投资企业的利益纳入签署双边投资保护的议题。

2.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内中介服务体系。

海外并购

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市场、政策法规、知识产权等方面

的信息,中国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尚不健全,海外并

购多依赖于收费高昂的国外中介服务机构,这大大增

加了海外并购的成本。

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培育金

融、法律、会计、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尤其是要尽

快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誉的、高水平的中介

机构组织。

政府和驻外机构可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内

企业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台。

3.融资支持。

国家应重视通过提供信贷以增强跨

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部门在加强和完善金融

监管体制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行业特征,采取不同

的资产评估方法,根据具体的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

收益评估,并建立一套企业的诚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国并购市场在全球目光下踉跄前行[N].

上海证券报.2008,(6).

[2]黄海峰,申运峰.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7,(7).

[3]曹溪,刘立燕.浅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J].北方

经济.2008,(7).

[4]俞英兰.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的几点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9,(15).

[5]杨飞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研究[J].企业活

力.2007,

(1).

[6]于桂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成因分析[J].企业

改革与管理.2008,

(2).

[7]伍晶,郑成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现状与几点对

策[J].消费导刊.2008,(10).

 

参考文献:

1.叶建木.跨国并购:

驱动、风险与规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漆彤.跨国并购的法律规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丁德章,张皖明等著.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潘爱玲.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商务印书馆,2006

5.杨德新.中国海外投资论.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

6.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热中的风险因素.经济参考报,2005(5)

7.中国企业海外抄底攻略.中国经济周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